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地图上的绿营番外——清代的丁银收入和「摊丁入亩」

2023-12-07历史

极盛期的清朝疆域简图

最近在看【清会典】,除了绿营兵制外,还希望将其他方面通过图片与表格分享给大家,来一起学习、阅读「枯燥」的历史文献。今天就来简要讲讲清政府的丁银收入和「摊丁入亩」。

清代地丁银的纳税主力

清代的丁银税收制度承袭自明代,但掌控者从地方变成了中央,主要是对关内各省和盛京奉天府地区的成年男丁征收的「人头税」。

由于和田赋一样,作为中央财政收入的常项。清廷相当重视对丁册的编修,通常令各州、县五年一次,将境内人丁汇聚成册,送往阁部中央,以便朝廷掌握最新数据。

可在实际征收中,由于一贯的「暗箱操作」,富者通常少交不交,贫者则是全交多交,一些少田、无产者甚至都掏不起这笔款项。平常年份倒还好说,老百姓尚能得过且过;但一遇灾荒,便流民四起、饿殍遍野,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也是在这种反复冲击下,才推动了后续「摊丁入亩」的进行。

其实,早在康熙朝的中、前期,朝廷就将浙江的盐钞银,以及浙江、湖北、山东的匠班银摊入田亩中征收。但直到其执政的晚期,才以康熙五十年的丁册为基数,将各省的丁税定额化;再结合境内州、县的具体情况,摊入田亩中和田赋一起征收。让田多者多交、田少者少交、无田者不交,大大缓解社会矛盾。

摊丁入亩,各省需要缴丁税的成年男丁基数

乾隆时期,各省丁税及定额

打响变革第一枪的是,康熙五十五年的广东。但高潮还是清雍正时期,自雍正元年到雍正七年,陆续在直隶、福建、山东、河南、浙江、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安徽、江西、广西、湖南、湖北,以及对部分煮盐灶户推行了「摊丁入亩」的政策。

「摊丁入亩」的进程

乾隆十八年,直隶、山西、陕西的赋税对比

少数地区省份则是在乾隆时期才执行此项政策,如:乾隆十二年的台湾府、乾隆四十二年的贵州省。而山西更是从乾隆十年,分区陆续推行「摊丁入亩」,可直到道光二年仍旧没有全省执行。究其原因,相比临近的直隶、陕西,山西是地少赋重,田里已经没有空间容纳摊进来的税赋。但它的落幕,还是在清末东北建省之时。

乾隆十八年,中央各省成年男丁户数、口数

通过「摊丁入亩」的执行,清政府在名义上废除了「人头税」,降低了广大少田、无田者的税赋;一定程度上促进人口流动,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再加上番薯、土豆等作物的推广种植,使得中国人口总数再上一个量级,奠定了今天人口大国的地位。

但我们也要看到,「摊丁入亩」同之前历朝历代的税收改革一样,本质上是方便税赋的征收。作为缴费基数的康熙五十年丁册,其数目虽不比乾隆朝,可已能汉唐时期相提并论,收到的丁税其实并不少。况且,滋生的人丁,朝廷仍可通过调节盐税,弥补少收的「人头税」。处于封建时代的平民百姓,依旧逃脱不了「税上加税,耗外有耗」的历史怪圈。

资料来源:

【大清会典】

【大清会典则例】

【大清会典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