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刘邓大军被围,毛泽东三次提笔掉落,当一人进屋,大喊:我没有病

2024-02-06历史

刘邓大军被围,毛泽东三次提笔掉落,当一人进屋,大喊:我没有病

开局

1947年,毛泽东成立「昆仑纵队」,转移至陕北。通过无线电指挥军事行动,通过新华社掌控宣传。

胡宗南屡战屡败,被共产党批评为志大才疏;国民党军节节败退,蒋介石内外交困……

毛泽东

智谋巧计,三军齐心向中原1947年7月23日至7月30日,靖边县。

毛泽东在昆仑纵队驻地组织了一次会议,与彭德怀、贺龙、陈赓、杨尚昆、王震等人商讨下一步的战略。这次会议被称为「小河会议」。

陈赓开口说:「主席,之前同志们都很担心您的安全,纷纷建议过河来保护您。」

毛泽东幽默地回答道:「你们在晋南表现得很出色,吓坏了蒋介石。现在我希望你们再吓吓他,最好能吓得他丢盔弃甲!」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欢笑声。毛泽东转身对贺龙说:「贺同志,我一直想和你谈一谈。」

贺龙惊讶地问:「有什么事?」

毛泽东直言不讳地说:「虽然你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但实际上并没有参与实战,你有些冤枉了。」

贺龙毫不掩饰地回答道:「主席,我虽然有些手痒,但我无条件服从党的决定,而且是乐意遵从。」

毛泽东笑道:「很好!彭总、贺总,你们一个在前方,一个在后方,就像韩信和萧何一样。」

会议室再次响起了欢笑声,陈赓斗志昂扬地向毛泽东请战,表示愿意去打败山西的阎锡山。

但毛泽东摇摇头,他认为阎锡山目前并不构成严重威胁,现在的重点是对付蒋介石和胡宗南。

就在此时,彭德怀询问陈赓是否可以过黄河到陕北来支援。

未等陈赓答复,任弼时急忙插话:「你们两支大军,数以十万计的士兵,单单靠粮食就难以维持。依靠山西运输粮食,即使贺龙同志拥有再多的才华也难以解决。」

陈赓听后开了个玩笑,说自己似乎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无论是去还是留都好像是「失业」了。然后,他收敛了笑容,庄重地表示:「我请求中央将我视为一把利刃!」

「而且是一把锋利的利刃!」一直默不作声的周恩来说话了。

随后,毛泽东对当前局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用比喻的方式说:「蒋介石实施了黄河战略,一拳打向山东,另一拳则瞄准陕北,企图迫使我们在华北与其决战。但他没有料到,一伸出两个拳头,便暴露了自己的胸膛。因此,我们要对他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回应他的黄河战略。牢牢牵制住他的两个拳头,然后直指他的胸膛,给他来一刀!」

周恩来接着说:「这一刀,就是刘邓大军。他们已经成功渡过黄河,正准备向大别山挺进,直捣蒋介石的心脏。」

毛泽东转向陈赓说:「陈赓啊,现在你不会失业了!」然后他严肃地补充道:「陈赓也是一把利刃,同样可以用来刺向蒋介石的心脏!」

接着,毛泽东讲述了一个关于破釜沉舟的典故,陈赓听后表示,他会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前往豫西。毛泽东笑着说:「只要你别把锅砸了,船也别沉。」

贺龙在会议上说:「彭老总,你们北上榆林,布下了一条长线。」

任弼时接着说:「为了诱使胡宗南这条大鱼上钩,昆仑纵队也需要向榆林进发。」

周恩来补充道:「我们需要在南至长江,北至黄河,西起汉水,东临黄海的中原地区,部署三路大军呈‘品’字形阵势,互相支援,共同发起大规模攻势。只有实现这一战略方针,才能彻底击败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取得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

这时,毛泽东站起身来,一手叉腰,一手挥动着:「战略全局的关键在于刘邓大军向大别山进发。中国历史告诉我们,掌握中原就掌握了整个中国。如今,中原地区局势激烈,胜负将见分晓!」

经过了8天的讨论,小河会议结束了。随后,刘邓、陈谢、陈粟三支大军如同利剑一般,迅速刺向蒋介石的要害。

1947年8月1日,昆仑纵队启程向榆林进发,打破了一贯的隐秘状态,选择在白天行军,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人带领着队伍,大摇大摆地向东转移。胡宗南得知消息后急忙调兵阻截,并命令空军进行侦察和扫射。

与此同时,刘邓大军成功渡过黄河后,毛泽东立即指示他们在鲁西南地区展开进攻,越是歼灭敌人,就越有利于向大别山的进军。在短短20多天内,刘邓大军相继攻克了郓城、定陶、战狼山、夺羊山等地,共歼敌约5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7月20日,蒋介石亲临开封,调集了约20多万人的11个师28个半旅,准备向鲁西南地区发起进攻,企图消灭刘邓主力于黄河南岸地区。

为了配合刘邓大军的行动,8月6日,彭德怀发动了攻击榆林的战役,使得榆林被围困如铁桶一般,邓宝珊多次向胡宗南请求援助。

与此同时,毛泽东接到了西安地下党传来的消息:蒋介石于8月7日抵达延安。

蒋介石之所以匆忙前往延安,一方面是想了解榆林被困、邓宝珊急需援助、胡宗南为何迟迟不发兵解围的情况,另一方面则是想弄清楚围追毛泽东总部半年未果的原因。他认为,此次榆林之战是捕捉中共首脑、消灭陕北共军的绝佳时机。然而,他自己也无法确定能否抓住这个机会。

蒋介石亲自前往延安后,命令钟松率领快速纵队解围榆林,然后南下绥德;刘戡和董钊紧追毛泽东,声称此举将结束陕北之战。

钟松投靠蒋介石后并未如愿,蒋介石亲临延安,他竭力表达忠诚,被命令解救榆林之围。他决定采取非常规行动,不选择近路而选择绕远道,不走公路而走沙漠。经过艰苦的跋涉,顶着酷热,忍受饥渴,率领部队从横山出长城,日行180多里,最终按计划赶到了榆林。

榆林城防守坚固,东北两侧是沙漠,西南两侧是水域,易守难攻。西北野战军多次尝试爆破均未成功。彭德怀得知钟松援军已到,认为诱敌北上的目的已达成,决定暂时解围榆林,等待时机歼灭钟松。

钟松抵达榆林后,立即催促部队南下与刘戡、董钊会合,试图合力歼灭中共首脑机关。

1947年8月13日,毛泽东率领的昆仑纵队已经被刘戡、董钊和钟松的两路敌军南北夹击。

在绥德大桥南面,昆仑纵队正在匆忙准备食物。突然,一匹骏马疾驰而来,中央警卫团团长急匆匆地向毛泽东报告:「敌人不休息,不停留,紧追不舍。」

「既然敌人不停下来,那我们也没机会吃饭了。」毛泽东大手一挥,立即起身离开。

8月20日中午1时,彭德怀发布了攻打沙家店的命令:消灭国民党第三十六师将是西北战场由防御向进攻转变的开端,也标志着收复延安、解放大西北的开始。他命令前线士兵勇敢作战,要求在当天黄昏前完成歼灭第三十六师的任务。

战场上传来的炮声震耳欲聋,士兵们的呐喊声震撼着整个战场!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听到了炮声,不禁朝着战场方向凝望。而警卫战士们则兴奋地奔向山顶,欢呼雀跃着,望着远处升起的硝烟!

钟松手持报话机,几乎绝望地向刘戡求救:「刘军长!刘兄!我求求你了,你不能坐视不理啊……刘兄!……」但他听到的却是刘戡沉重的回答:「未经胡先生批准,我不能随意调动一个团队,未经国防部同意,我不能随意调动一个旅……你必须按照蒋主席和胡先生的命令,迅速向我靠拢,明天在黄河边与我汇合!」接着是坚决的声音:「我会在黄河边等你,再见!」

钟松感到自己陷入了绝境。

8月21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欢欣鼓舞地来到西北野战军前总部所在地后东原村,向士兵们热情祝贺沙家店战役的胜利。随后,在彭德怀的陪同下,他们登上山顶,兴致勃勃地俯瞰战场上仍在烟尘弥漫的景象。

突然,毛泽东转过头向彭德怀询问:「‘一沟俘虏’是什么意思?」

彭德怀笑着回答道:「由于当时天黑,俘虏数量众多,我们既无法准确统计,也没有地方安置他们,只好将他们关在一条山沟里,所以战士们开玩笑说我们抓了一沟俘虏。」

众人听后都忍不住笑了出来。毛泽东连连称赞士兵们聪明,称这也算是一种创新发明吧。

就在此时,有人报告称钟松在混乱中伪装成马夫,趁黑夜逃跑了。毛泽东笑着说:「总得有人给蒋介石报信吧!」

8月22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朱德以及各大区领导:沙家店战役后,胡宗南的一师、三十六师和九十师的三个主力师已经被歼灭,唯有刘戡率领的九十师尚未遭受致命打击,他们集结在镇川堡,而其余的九个旅则散落在各地,胡宗南的嚣张时期已经过去。我军士气高涨,积极主动地寻找歼敌机会。王世泰率领两个旅前往关中地区活动,这完全有可能吸引所有胡军不敢东调,从而有利于陈谢放手进攻豫西,协助刘邓进行作战。

胡宗南低头垂手,满脸哭相地站立着,蒋介石看了他一眼,怒气顿时涌上心头。他怒斥胡宗南指挥无能,屡战屡败,难怪共产党说你是一个志大才疏的废物。他质问胡宗南,沙家店战役是毛泽东指挥的,你知道吗?听着蒋介石的责骂,胡宗南已经满身冷汗。当他听到蒋介石说毛泽东现在还在沙家店一带,必须全力出动,命令刘戡、董钊紧缩包围圈,一定要活捉毛泽东,以报前仇时,胡宗南连连点头称是。

刘戡接到命令,独自坐在帐篷里喝着闷酒,心情难以言喻。钟松一头闯了进来,疲惫不堪地倚在门框上。刘戡轻轻抬起眼皮,没有说话。钟松喃喃地说:「刘兄,我不能忍受这种屈辱!给我一支部队,我要报复沙家店之仇!」刘戡看着身着马夫打扮,满身沙尘的钟松,静静地将打开的酒瓶推了推,冷冷地说:「看来你饿了,先填饱肚子吧。胡先生命令你到军事法庭接受审判。」

改变局势,毛泽东渡过黄河1947年8月30日,陕北朱官寨。

「我没有病!」毛泽东的怒吼声从他住的窑洞里传了出来。任弼时听到后急忙赶了进去,见毛泽东独自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医生手持药物却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任弼时示意医生静悄悄地退出去。

1947年夏秋,陕北遭遇罕见的天灾,加之战争频仍,粮食极度匮乏。尽管贺龙在山西、内蒙日夜筹粮送粮,任弼时不得已杀掉坐骑来解急,陕北老乡也勉力献出粮食,但部队依然处于半饥饿状态。毛泽东因营养严重不良,双手浮肿如水晶馒头。刚刚收到刘邓急电,称蒋介石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千方百计切断刘邓和华东野战军的联系,隔绝陈谢兵团的支援,企图将刘邓大军困死、饿死、冻死在大别山,形势十分危急。毛泽东正在研究敌我形势,想在地图上作标记,但三次拿起铅笔又几次掉了下去,这时医生进来打断了他的思路,于是他恼怒地吼叫起来。

8月23日,陈赓、谢富治率领太岳兵团于晋西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伏牛山地区。遵循中央军委的命令,他们迅速控制了战场主动权,牵制了豫西敌人的兵力,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从而减轻了对刘邓的压力。

8月24日,在刘邓大军通过千里跃进的最后关键时刻——淮河之前,毛泽东拟定中央军委电报,指示陈粟在黄河以南、平汉以东、淮河以北、运河以西持续歼敌,击破陇海路并快速向南推进,以支援刘邓,同时策应山东,以吸引敌人主力在陇海路南北与之争夺。

8月27日,刘邓大军终于抵达大别山地区,成功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任务。

蒋介石对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站稳脚跟以威胁武汉、南京的可能性感到极度恐惧。为了阻止刘邓大军的进攻,他命令华东地区的部队死死咬住刘邓大军,不让其有任何突破的机会。毛泽东时刻期待着陈粟的电报,刘邓的急电让他焦急不安。

在窑洞里,毛泽东静静地注视着地图,双眉微皱,神色凝重。他口授电文给陈毅和粟裕:

「陈毅、粟裕:我们情况十分危急。敌人的罗广文、张轸、王敬久等部队正在对刘邓施加严重压力,刘邓已经无法在大别山站稳脚跟。希望你们立即渡河,全力支援刘邓。」

时值初冬,南京城内一片萧瑟凄凉的景象。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室内,蒋介石面容铁青地坐在那里,注视着围坐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们。唯独他身旁的椅子空空如也。

蒋介石收起冷酷的目光,微微动了动嘴唇,欲言又止。他心中忐忑不安,究竟应该说些什么呢?

黄河战略一直被吹嘘得天花乱坠,但现在却破产了。不论是他亲自前往延安鼓舞士气,还是在西安督战,胡宗南都显得无能为力,毛泽东一直留在陕北。在山东,陈毅的部队击溃了装备精良的国民党七十四师,张灵甫更在孟良崮战役中丧生。原本计划在华北与共军决战,却不料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共军打到了中原腹地,形成了鼎足之势,战火甚至波及了南京。而南京城内的学潮愈演愈烈,工人罢工,市民抢粮抢米,前方战场节节败退,后方又爆发了火灾。

9月,蒋介石在国民党四中全会和国联席会议上发表训话,警告称党国已经到了存亡之秋,但仍在不断失地。

10月,胡宗南在陕北的沙家店战役遭遇惨败,随后又相继失去了延长、延川、清涧等城市。新编的七十六师师长廖昂被共军俘虏。胡宗南不得不将指挥部从延安撤回西安,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彻底失败。

华北野战军在聂荣臻的指挥下南北夹击大清河,击溃了敌军,第三军军长罗历戎被俘。

共产党中央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1月,陕北新华电台播放了一篇社论,宣告人民解放军即将展开全面反攻,高声呼吁将解放的旗帜插遍全中国。

蒋介石心中充满了怨愤,眼前这些高级将领们却似乎对他的处境视若无睹,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他分忧。他厉声斥责道:「难道我们还没有反省的必要吗?面临党国存亡之际,对于那些消极懈怠、玩忽职守之人,必须严肃追究,决不姑息!」

将军们心知肚明,蒋介石已经身处四面楚歌之中,内忧外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够说些什么呢?

1948年3月23日中午,阳光明媚,陕北的黄河渡口刘家坪热闹非凡,人群涌动,场面热烈。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被警卫战士护卫着,分别乘坐三只木船向陕北的军民挥手告别。他们向陕北这片生活和战斗了13年的土地告别,壮丽的山河、宏伟的黄河在他们的身后,见证着人民领袖的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