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中国秦汉三国时期列朝列国志】西汉(三):历史沿革3

2024-04-12历史

(5)东胡

①夫余、肃慎

西汉时期,在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夫余、肃慎、挹娄、高句丽、乌桓、鲜卑、沃沮等。

肃慎是古老民族,也称「息慎」、「稷慎」等。从殷周至汉武帝时期,与中原地区经常有文化、经济上的交流。挹娄,与肃慎属于同一民族,挹娄在肃慎北,大致在牡丹江以东、松花江以南一带。

夫余是居住在松花江、伊通河流域的古老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与中原地区有经济交流。西汉时出现了阶级分化,有了军队、牢狱、宫室等。

②乌桓、鲜卑

乌桓和鲜卑是东胡族的分支。西汉初,东胡被匈奴打败,其中一支退居乌丸山(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西北)以自保,遂称乌桓。乌桓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以畜牧业为主,随水草迁徙。汉武帝时,霍去病打败匈奴,乌桓人请求内属,于是迁入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等郡塞外,西汉设护乌桓校尉进行管理。鲜卑也是东胡的一支。西汉初,被匈奴打败后,逃至鲜卑山(内蒙古洮儿河与西喇木伦河之间),因此得名。鲜卑与乌桓为邻,其社会风俗、习惯、语言均与乌桓相似。

高勾丽是中国东北的古老民族,周秦之际,为东北的「高夷」。居于夫余南,鸭绿江以西。汉武帝时以高勾丽为县。西汉后期,夫余人朱蒙(或云邹平),建立高勾丽国。高勾丽人与夫余人习俗差不多,主要从事农业,善酿酒,能歌善舞,与汉族来往密切。西汉时期,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进一步形成了。东起东海,西到巴尔喀什湖,北自贝加尔湖,南迄南海,在这样一个辽阔的疆域之内,以汉族为主体的各兄弟民族之间友好相处,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各民族日趋融合,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正处于巩固发展的时代。

5.外交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链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欧亚非的丝绸贸易就此成型。汉使到达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扜罙诸国。其中最远到达的犁轩城,位于埃及亚利山大港。西汉文化对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深刻,越南、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都接受汉文化的影响,东亚文化圈开始形成。

(1)东亚

①朝鲜

中朝两国之间很早在经济文化上就有了频繁交往。战国时,燕、齐两地人民曾成批地迁往朝鲜,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西汉初,燕人卫满率千余人奔朝鲜 ,后被立朝鲜王,建都王险城(平壤),统治朝鲜半岛西北部。汉惠帝、吕后时,辽东太守「约满为外」。元封二年(前100年)秋,汉武帝派楼船将军杨仆等分两路进攻朝鲜。朝鲜首领卫右渠率众抵抗,汉军屡败。最后因朝鲜上层内部分裂,卫右渠被杀死,卫氏朝鲜亡,汉武帝在其原境内设汉四郡统治。

②日本

西汉与东亚的日本有了友好往来关系。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余国派遣使者和汉朝交往。这是中日两国使节往来的最早记录。

(2)南亚

①印度

西汉时印度被称为「身毒」或「天竺」。早在前2世纪,中国和印度就有经济往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在大夏曾看到从身毒贩运去的中国邛竹杖和蜀布。后来,张骞的副使也到过身毒。西汉晚期,印度的佛教通过西域也传入中国内地。

②斯里兰卡

西汉时期的南海航线还可以到达黄支国(印度建志补罗)。和的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

(3)东南亚

西汉时,与东南亚等国有了友好往来关系。

①越南

自古以来,中国和越南在经济、文化上就有密切联系。战国末期,越南北部有瓯雒国。秦统一后,进军南越及瓯雒国。秦汉之际,赵佗占据南海、桂林等郡称王自立,灭瓯骆国,并通过瓯雒的骆侯、骆将和蒲政进行统治。汉武帝灭赵氏政权后,在越南北部设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沿用赵氏统治方式。

②缅甸

缅甸从前2世纪或更早的时候,就与中国之间有往来,从四川经云南可到缅甸。当时中国的蜀布、邛竹杖就是由这条道路运往身毒、大夏等国的。同时从交州沿海乘船去缅甸的海上航路已经开通,使两国的联系更加密切。

③南海航线

秦汉时期就有了中国到东南亚各国的通道,除陆路经由中亚、缅甸外,还有海道,西汉对外的水路交通正式开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船舶从合浦郡的徐闻县(广东徐闻县西)出发,行五个月可到都元国(马来半岛),又继续航行四个月,抵邑卢没国(缅甸沿岸),再航行二十余日到谌离国,然后弃舟步行十余日到夫甘都卢国(缅甸蒲甘城附近)。从此处再乘船航行,最后抵达黄支国(印度建志补罗)。回程从黄支国起程,先到南边的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从此继续航行,经过八个月抵中途的皮宗(马来半岛)。过皮宗后转向东北航行回国。西汉的官营海外贸易,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私营的海外贸易则早已存在,并不断发展。

(4)中西亚

新疆地区的各族很早就和中亚各国有着密切的交往。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张骞曾经到达大宛(今锡尔河上游东面)、大月氏(阿姆河中部)、康居(锡尔河下游及其以北)等国。张骞的副使还到达过大夏(阿富汗)、安息(伊朗)等国。以后汉武帝的使者还到达奄蔡(黑海以北)、条支(叙利亚)等国。中亚、西亚等国也派遣使者到西汉访问和通商。为了适应中西交通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需要,西汉政府在西边设立亭障,便利各国使节和商旅交通往来。从此,西汉和葱岭以西各国的使节和商旅往来络绎不绝。

自张骞通西域后,中西交通日见发达,除了外交活动外,商业贸易也日益频繁。商人们除了将中国的丝织品运往西方外,中国的冶铁技术、铁器、井渠法等也传入大宛、安息等国。并且通过大宛等国,往西传至更远的罗马等地。同时,中亚、西亚等地的特产如毛布、毛毡、汗血马、石榴、葡萄、苜蓿、芝麻以及胡桃等植物也相继传入中国。此外,中亚的琵琶、胡笳、胡角、胡笛等乐器和乐曲、舞蹈也传入中国。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西汉末年时,通过新疆的中西陆路交通有南北两条大道:南路从长安出发,经敦煌、鄯善(新疆罗布淖尔以南石城镇)、于阗、莎车等地,越葱岭(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等国。北路经敦煌、车师前王庭(吐鲁番附近)、龟兹、疏勒等地,越葱岭到大宛、康居、奄蔡。这两条大路成为当时中西交流的两大动脉。那时,中国的丝织品在当时国际上享有盛誉,通过这两条通道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所以也被称为"丝绸之路"。

6.走向衰落

(1)衰于元成

西汉后期,赋役和土地兼并严重,造成自耕农破产,公元前107年,关东出现流民200万,无户籍者40万。汉宣帝时,因天灾人祸,流民更多,使西汉王朝出现危机。

汉宣帝于43岁时病殂,汉元帝即位。元帝即位以后,一反汉宣帝时期的政策,大力推行儒家空阔不切实际的政策,致使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吏治也开始败坏,中央集权逐渐削弱。汉元帝时期关东十一个郡国闹水灾,人民相食,汉元帝却只知打猎取乐,「驰骋干戈,纵恣于野」。

汉成帝时汉成帝的舅舅、舜的后人王凤与许平君的堂弟、孝成许皇后的父亲许嘉并立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后来小许皇后失宠、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崛起,汉成帝没有男性后代,舜的后代王凤、王莽逐渐控制了政权。王氏的权力愈来愈大,自王太后的亲戚王凤以来,全由王氏子侄出任大司马大将军,王氏在朝廷的势力日渐巩固。王氏得势,更「争为奢侈。赂遗珍宝,四面而至」;「狗马驰逐,大治第室」。其他公卿、近臣,也都奢侈淫逸,醉生梦死。

(2)铁官徒起义

汉在弘农等郡设立铁官,利用刑徒冶铸铁器,在残酷的奴役下,阳朔三年(前22年),颍川(今河南禹州)铁官徒申屠圣等人发动起义,申屠圣自称将军,夺取武器,杀死官吏,历经九郡;永始三年(前14年),山阳(今山东金乡)铁官徒苏令等人发动起义,夺取武器,杀死官吏,历经十九郡国,沿途释放囚徒,杀死汉东郡太守和汝南都尉。最后被汉军镇压下失败。

(3)败于哀平

公元前9年(绥和元年),王莽继任大司马大将军。汉成帝崩后,成帝皇后赵飞燕联同太子合力排挤王氏。太子即位是为汉哀帝。把哀帝祖母傅太后及生母丁太后入主宫禁。大司马王莽见大势已去,向太皇太后王政君建议暂时退让,结果王莽辞官回到新野新乡封国。

公元前1年(元寿二年)汉哀帝死,王氏权力再冒起,王莽复任大司马,并录尚书事,操纵了汉政权。此时,王莽以君子之姿逐渐干预朝政。

一方面王莽排斥异己,另一方面采取了笼络人心的措施:如封汉宗室和功臣的后裔,对于退休的高级官员,终身食原俸的三分之一,扩充太学,增加博士和太学生名额等等。从而取得了一部分王侯、士大夫及士人的拥护。与此同时,王莽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公元2年(元始二年),郡国发生灾害时,他献田三十顷、钱百万,以分配给贫民。王莽又在长安城中建住宅二百区,让贫民居住。这些措施得到了好评。如因王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颂其功德者竟达487000人,各地方官吏也不断向王莽献祥瑞,这样王莽实际上控制了汉朝政权。

最后,王莽弑汉平帝,于初始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9年1月10日)废孺子婴。王莽自立为帝,篡汉为新,建立214年的西汉王朝结束。

7.君主列表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年号使用时间
太祖 高皇帝 刘邦 前202年—前195年
—— 孝惠皇帝 刘盈 前195年—前188年
—— —— 刘恭 前188年—前184年
—— —— 刘弘 前184年—前180年
太宗 孝文皇帝 刘恒 前180年—前157年 (前元) 前179—前163
(后元) 前163—前157
—— 孝景皇帝 刘启 前157年—前141年 (前元) 前157—前150
(中元) 前150—前144
(后元) 前144—前141
世宗 孝武皇帝 刘彻 前141年—前87年 建元 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 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 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 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 前116年—前111年
元封 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 前104年—前101年
天汉 前100年—前97年
太始 前96年—前93年
征和 前92年—前89年
后元 前88年—前87年
—— 孝昭皇帝 刘弗陵 前87年—前74年 始元 前86年—前80年七月
元凤 前80年八月—前75年
元平 前74年—前74年
—— —— 刘贺 前74年—前74年(在位27天)
中宗 孝宣皇帝 刘询 前74年—前49年 本始 前73年—前70年
地节 前69年—前66年
元康 前65年—前62年
神爵 前61年—前58年
五凤 前57年—前54年
甘露 前53年—前50年
黄龙 前49年—前49年
高宗(后除庙号) 孝元皇帝 刘奭 前49年—前33年 初元 前48年—前44年
永光 前43年—前39年
建昭 前38年—前34年
竟宁 前33年—前33年
统宗(后除庙号) 孝成皇帝 刘骜 前33年—前7年 建始 前32年—前29年
河平 前28年—前25年
阳朔 前24年—前21年
鸿嘉 前20年—前17年
永始 前16年—前13年
元延 前12年—前9年
绥和 前8年—前7年
—— 孝哀皇帝 刘欣 前7年—前1年 建平 前6年—前3年
太初元将 前5年6月—8月
元寿 前2年—前1年
元宗(后除庙号) 孝平皇帝 刘衎 前1年—公元6年 元始 公元1年—5年
—— —— 刘婴 6年—8年11月 居摄 6年—8年11月
初始 8年11月—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