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抗美援朝中,中国拒绝美国停战谈判的要求,是毛主席的决策失误吗

2023-12-23历史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终于在板门店落下帷幕。这次谈判历时三年之久,进行得非常艰难。

有朋友不禁要问,既然如此,中国为什么在1951年1月拒绝「联合国三人小组提案」进行停战和谈的要求?这难道不是中国政府和毛主席的一次决策性失误吗?

持这种论调的人有不少。

他们认为,中国不该把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及台湾问题作为停火谈判条件,让中国失去了在朝鲜战场和国际舞台上的有利地位,陷入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被动局面,使中国在后续的战争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抗美援朝纪念馆,毛泽东与彭德怀塑像

美英操纵的停火方案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提案的诞生。

1950年11月25日,在志愿军强有力的打击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迫退到三八线以南。截止到12月24日,除襄阳以外,中朝联军收复了北朝鲜以北的全部领土。

1950年12月31日,中朝军队突然向「联合国军发动进攻,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的帷幕。志愿军迅速突破临津江、汉滩川及「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上的防线,迫使「联合国军」退到三七线附近。

此役历时8天,志愿军歼敌1.9万余人,顺利攻下汉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因连续作战失利,于1951年4月被撤职。

三战的失利加深了美国与其盟国之间的矛盾,各种停战谈判的压力向美国压来,英国在1951年1月上旬甚至召开英联邦总理会议,要求美国不能把英联邦牵累得太深,希望能和中国坐下来进行谈判。

1950年7月31日 联合国在韩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访台 蒋中正亲至松山机场迎接

但美国不甘心,一没有获得预期利益,二也显得不体面。于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开会决定,除非「联合国军」由于军事原因被驱离朝鲜半岛,否则绝不会主动撤军。美国还认为,继续打下去很有必要,对联合国和北约的未来极为重要。

可打又打不过,停又不甘心,美国政府只能玩老把戏:一面积极备战,一面叫嚷为朝鲜人民考虑,喊话中国进行停战谈判。

1950年12月14日,美英两国操纵联合国以五十一票的多数通过了一个停战谈判的提案。会上还成立了一个「朝鲜停火三人委员会」,也称「三人小组」,由时任第五届联大主席安迪让、加拿大代表皮尔逊和印度代表劳氏组成。

这个被美国人称为「五项原则」、中国人称为「五步方案」的提案,旨在通过达成朝鲜停火和解决远东问题为目的,其内容如下:

一、立即安排朝鲜交战双方停火;

二、实现停火后,非朝鲜军队全部撤出朝鲜,并采取各种措施实现联合国在朝鲜建立纺一「政府」的决议;

三、美、苏、中、英四国代表组成一个机构,讨论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台湾问题,以及远东问题。

一直到提案提给联合国的前几个小时,「三人小组」才将之通知美国政府。在选择接受还是拒绝上,杜鲁门有些矛盾,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则建议他接受这个提案,原因是,在这个停火提案之前,中国曾经拒绝了1950年12月亚非13国的停火提议。

1953年,志愿军214团8连狙击手张桃芳,在金化郡上甘岭狙击战中,用442发子弹,歼敌214名

13国停火提议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朝鲜战场上连续传来的坏消息让华盛顿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杜鲁门说,这是「我们迄今所遇到的最糟糕的局势」。11月30日,他在记者招待会上声称,不排除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的可能。

这个声明让美国的盟国感到非常不安。

为此,13个亚非国家联合签署了一份所谓的和平倡议书,内容是:建议先在三八线停火,并举行一个与朝鲜问题有直接关系的各大国参加的会议,以期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1950年12月7日,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将备忘录转交给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并称:

「这是所有非欧美国家第一次联合起来提出的建议,这一建议不能被认为是支持美国的。因此,如果中国宣布不越过三八线的话,将得到这些国家的欢迎和道义上的支持。」

运输队为志愿军运送物资

周恩来总理对这份「和平倡议书」非常不满。12月8日,他通过外交部向印度大使馆参赞提出了四个问题:

一、美国对中国和朝鲜用兵时,为什么13国不站出来反对?

二、既然想和平解决朝鲜问题,13国为什么不倡议先让外国军队从朝鲜撤出?

三、美国打到三八线的时候,为什么13国不出来讲话?

四、菲律宾已经向朝鲜出兵,为什么竟然在倡议和平的13国之列?岂不自相矛盾?

「和平倡议书」被中国拒绝并反击的四个问题,让13国代表哑口无言。

在美英操纵下,13国倡议书被分解为两个方案,第一个仍由13国提出,希望交战双方停战;第二个由12国(菲律宾不在列)提出召开讨论停战的国际会议,在朝鲜划分非军事区域,和平解决朝鲜和远东问题。因此就有了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的停战谈判的提案和「朝鲜停火三人委员会」。

不管是13国和平倡议书,还是联合国大会停战谈判的提案,无非是要求中国先停战再谈判的换汤不换药的把戏而已,中国领导人又如何看不出来?拒绝是必然的。

因此,艾奇逊认为中国领导人在「政治上尚不成熟」,态度会很强硬。

结果正和艾奇逊预想的一样。

1951年1月17日,周恩来总理在给联合国的复电中,拒绝了这个不包括政治谈判内容的提案,并指出,先停战后谈判,只给美国维持侵略和扩张侵略提供了便利,决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

周总理的反提议

周总理同时作出四个提议:

一、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让朝鲜内政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在此基础上再举行有关各国的和平谈判,以期迅速解决朝鲜战争问题;

二、谈判内容必须包括美国武装力量从台湾及台湾海峡撤退的问题,以及远东问题;

三、召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埃及和印度七国参加的七国会议,七国会议开召开之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确立之日;

四、七国会议地点在选在中国。

志愿军第47军141师422团5连战士在1951年4月天德山战斗中,与敌血战4昼夜,歼敌800余人

虽然周总理的四个提议与联合国的和平提案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从第一个提议能看出,中国政府要求先谈判,再停火,与13国及联合国的提议完全倒了过来。

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立场,在外交上基本是无法调和的。

果不其然,还没等联合国将周恩来总理的提案译稿正式发表,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急不可待地表示,美国不能接受中国的提议,并建议立即谴责中国的议案,将中国列为侵略者。

英国驻联合国代表态度暧昧地表示,中国的答复虽然令人失望,但也有合理之处,应冷静而细致地分析,不可草率地作出决定。

加拿大总理圣劳伦特请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代为转呈周恩来总理一封信函,就三个问题请周总理给予答复:

一、中国提出所有外国军队都要从朝鲜撤出,是否包括中国军队?

二、中国政府是否一定坚持先谈判再停火?

三、中国政府是否一定坚持把承认其联合国代表的地位,作为举行七国会议的先决条件?

周恩来总理表示,「知道加拿大总理参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努力很高兴」,并对他三个问题作如下答复:

一、只要所有外国军队从朝鲜撤退的提议被接受并付诸实施,中国政府将劝说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撤回本土。

二、解决朝鲜问题,可分两个步骤走。第一步,可考虑在七国会议期间有限期地停火,以便继续谈判;第二步,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从朝鲜撤退所有外国军队的步骤与方案;朝鲜内政由朝鲜人民自主解决的步骤与办法;美国武装力量须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退;远东相关问题。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必须得到保证。

周恩来总理进一步表示,中国已经作出让步,同意谈判与停火同时开始。并指出,中国政府把停火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则上同意停火、谈判停火条件、实施停火条件。

对周恩来总理的答复,加拿大外交部表示满意,认为周恩来的分析是合理的,中国关于停火与政治谈判的安排并没有背离三人停火委员会的原则声明,加拿大政府赞成中国这一立场。

加政府原先担心中国在谈判中对美国施加军事压力,周恩来的谈话说明中国的态度很明朗,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明显消极而不妥协」。

周恩来总理的答复信与谈话内容,在联合国大会政治委员会宣读后引起轰动。

但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声称,周恩来的信函不过是中国政府的「一张官方明信片」,要求联合国立即指责中国,并纠集部分拉美国家发起谴责中国侵略的提案。同时,美国以退出集体安全系统,减少美援为条件,威胁加拿大等国支持美国。

在美国的胁迫下,加拿大外长表示,在是否谴责中国的问题上,我们「除了答‘是’,不能做别的」。

最终,美国向联合国施加的压力起了作用,周恩来总理的意见受到美国及其操纵的其他大多数国家反对,联合国拒绝了中国的合理提议,并于1951年2月1日通过了诬蔑中国为「侵略者」的决议案。

对此,周恩来问题严加驳斥,发表严正声明:

「美国政府及其帮凶们是要战争不要和平的,而且堵塞了和平解决的途径。」

「联合国大会竟通过美国这一提案,是非法的、诽谤的、无效的,中国人民坚决表示反对!」

拒绝先停战再谈判,是因为主席的远见

其实,中国之所以拒绝美国先停火再谈判的要求,并非因为志愿军在优势情况下向美国施加军事压力,而是基于对美国一贯做法的判断。毛主席对此早有预判并提出对策。他在1950年12月3日与金日成的谈话中就指出:

「美帝和蒋介石一样,诺言、协定都不可靠,故应从最坏方面着想。」

「敌人有可能要求停战,我们认为必须敌人承认撤出朝鲜,而首先撤至三八线以南,才能谈判停战。最好我们不仅拿下平壤,而且拿下汉城,主要是消灭敌人,首先是全歼伪军,对促进美帝撤兵会更有力量。」

12月13日,在给彭德怀的复电中又强调:

「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 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

12月26日,毛主席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再一次指出:

「战争仍然要作长期打算,要估计到今后许多困难情况。要懂得不经过严重的斗争,不歼灭敌军全部至少是其大部,不再歼灭美英军至少四五万人, 朝鲜问题是不能解决的,速胜的观点是有害的。」

毛主席的判断有没有根据?当然有。

1950年12月16日,杜鲁门不甘心朝鲜战场上的失败,下达了全国动员令,要求扩军百万。美国当时在朝鲜的总兵力多达34万,一线兵力有5个军另3个旅,20余万人。到朝鲜第三次战役结束时,美军并未遭受多大损失。

从1951年1月8日起,中国人民志愿军结束第三次战役后,开始后撤休整,与美军并无接触。但一周后,刚刚恢复元气的美军开始向中朝军队用「磁性战术」进行试探性进攻;1月25日发起全面进攻,美军所谓的「霹雳行动」由此拉开帷幕。

美军此次「霹雳行动」给志愿军带来重大损失。

志愿军本来准备休整两个月之后再发动春季攻势,在美军的突然袭击下被迫转入防御战,并遭到入朝以来的第一次挫折,不仅损失了5万多人,被迫放弃刚占领不久的仁川和汉城;而且全线后退100多公里,重新撤回三八线以北。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中国真的答应美国先停火再谈判,让美军得到充足的时间做准备,战场局势会是如何,真的很难预料。

随后,「联合国军」迅速抽调大批老兵补充到其在朝部队,并将美第10军移师加入第一线的作战序列,准备随时开战。

也就是说,朝鲜战场上第四次战役的打响时间,与双方何时谈判并没有多大关系,更多的取决于美军何时得到恢复。

还有人不明白,当时我国为什么一定要把朝鲜问题与台湾问题联系起来,作为谈判的一个条件呢?

其实,把这两个问题联系起来的,不是我们,而是美国。

1950年,美国在入侵朝鲜的同时,派遣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一面干涉朝鲜内战,一面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无来由地把朝鲜战争和台湾问题联系起来。

当时的形势是,美军在中国的东北方向入侵朝鲜,在东南方向干涉台湾,同时又支援越南的殖民军同越南胡志明领导的军队作战,形成对中国的半月形包围圈。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被迫「抗美援朝」。

在美国政府眼里,中国仍然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是一个被列强蹂躏了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它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侵朝鲜、进台湾,是认为中国经历战乱后国内尚不稳定,中共不敢、不能也无力出兵朝鲜。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和晚清一样被轻视,没有话语权,任人宰割。

志愿军老兵

事实证明了毛主席决策的正确性

对此,中国政府用事实作了回答。

1951年6月10日,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结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损失23万余人,被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1951年8月和9月,志愿军粉碎了敌军两次攻势,歼敌其16.8万余人,迫使美国重又回到谈判桌上。

上甘岭战役胜利

1952年9月中旬到10月底,志愿军对敌军发起全线反击,经过44天的苦战,歼敌2.7万余人。

1953年5月到7月,志愿军发动了夏季反击战,进行了139次作战,收复土地240平方公里,歼敌12万余人,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

济南的宣传标语

1953年7月27日,多次离开谈判桌的美国,终于又回到谈判桌上,被迫承认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1958年3月到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响应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的建议,分批撤出朝鲜。

以上论述表明,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拒绝美国先停战再谈判的要求,不仅不是毛主席决策上的失误,反而是主席高瞻远瞩、英明伟大的体现。那些试图粉饰美国多么「讲道理」的分析和解剖,还是需要结合史实,看清楚美国一贯的作派后再来判断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