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除了毛岸英,还有三位开国将领的儿子入朝作战,他们的结局如何?

2024-05-08历史

1950年11月25日,时任志愿军司令部机要秘书兼俄语翻译的毛岸英,在执行任务时不幸遭遇美军空袭,在敌机猛烈的轰炸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这已经是毛主席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牺牲的第六位亲人了。

消息传至国内后,毛主席悲痛万分。据毛主席的卫士李家骥回忆,主席整整一天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一会儿拿烟,一会儿又将烟放下,火柴盒就放在他眼前,可他还在口袋里找。虽然看不出主席在哭,但他心里的泪水却比谁都多……

考虑到毛岸英是主席的长子,彭德怀希望破格将他的遗体运回国内,结果却被主席拒绝了,其实主席又何尝不想多看自己的儿子一眼,可是他却没有这么做,而是说出了这样一番令人动容的话: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毛岸英

正如毛主席所说,战争从来都残酷的,在历时两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中,还有无数像毛岸英一样的英雄舍身为国,这其中就不乏一些开国将领的儿子。

那么,除了毛岸英之外,还有哪些入朝作战的高干子弟呢?他们的结局又如何?

第一位:开国中将田维扬的长子:田明升

田维扬原名田文扬,1906年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县吴家店皇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1929年在父亲和哥哥的带领下一起参加了红军,后来在残酷的战争中,父亲因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不幸被杀害,而二哥、三哥和弟弟也被国民党逮捕入狱。

青年时期的田维扬

痛失至亲的田维扬悲痛万分,从此更加坚定了革命的道路。为了延续香火,田维扬想方设法躲过了抓捕,并在家乡娶妻生子,但儿子田明生才刚出生不久,田维扬便再次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0年,田维扬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启了南征北战的军旅生涯,他曾参加过攻打长沙、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多次战役,一生立功无数,他也从一个普通的士兵逐渐升任为四野第41军的副军长,在此期间,他却从未回过家乡。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思乡情切的田维扬终于有机会回到了阔别了22年的家乡,但家乡却早已物是人非。

田维扬

在他走进家门的那一刻,只见一个瘦瘦的青年站在门口,眉宇间像极了当年的自己,田维扬一眼便认出了自己的儿子——田明升,父子二人相拥痛哭在一起。

通过交谈田维扬得知,母亲和妻子早在多年前便已离世,想到这里难免有些愧疚,自己没有尽到做儿子和丈夫的责任,但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他别无选择,于是强打起精神开导儿子:

「如今国家打完仗了,正是需要有人做贡献的时候,你一定要认真努力工作和学习,日后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决不能因为你爸爸是军人就搞特殊化。」

父亲的话让田明升牢记于心,后来他以一个普通士兵的身份加入了军队,在军队中的表现非常勇敢,但他从未在别人面前提过父亲的名字。

田维扬一生为国,朝鲜战争爆发后,他非常渴望参加这场战斗,但当时的他正在广东地区清剿土匪,实在是分身乏术。

田明升知道父亲的心思后,二话不说便加入了志愿军的队伍,在儿子看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弥补父亲的遗憾;另一方面也是想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所谓虎父无犬子,战场上的田明升非常英勇,在一次战役中,部队打算派一名战士背着炸药包匍匐前进到敌方火力点,然后引燃火药将其摧毁。

要知道,执行这项任务就意味着九死一生,且不说前进途中的枪林弹雨,即便到达了火力点,炸药一旦引燃,也很难全身而退。

田明升对此义无反顾,他主动向组织请缨,随后便背着炸药包奔赴了战场,面对敌人凶猛的火力,他没有退缩一步,最终成功地将炸药包在火力点引燃,为这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不幸的是,田明升也在战斗中被弹片击中,从此永远地失去了一条腿,后来被转到后方治疗,得知消息的田维扬满眼泪花,拍着儿子的肩膀说道:「孩子,你是爸爸的骄傲!」

再到后来,田明升安上了一条假肢,继续留在部队工作,退伍后便在家老老实实地务农,从此过着平淡的生活,对于自己的一生,他无怨无悔。

其实,田维扬本可以为儿子争取一些特殊照顾,毕竟这是人之常情,别人也不会说什么,但他却从来没有这么做,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第二名:无名英雄——匡裕民的长子

时至今日,这位高干子弟叫什么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了解他的光辉事迹,因为他的父亲正是开国中将匡裕民。

匡裕民是江西万安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因为在玩炮方面有着很高的天赋,曾担任红军总部炮兵连连长,素有「神炮将军」的称号。

广昌战役可谓是匡裕民的成名之战,当时国民党火力凶猛,红一军团集中主力,但围剿了几次都没有攻下敌方阵地,无奈之下只好选择「炮攻」,结果几名炮手在开了几炮后无一命中。

匡裕民见状亲自上阵,他挽起袖子,瞄准敌方火力点,仅仅一炮,便端掉了敌人一个机枪阵地,为这场战役立下了大功。

事后,朱德总司令对匡裕民打趣地说道:「你小子的炮可真神,一炮就把老蒋的机枪班端了,小心老蒋找你算账哟!」

广昌主题雕塑

匡裕民一炮成名,「神炮手」的美誉也在军中传开,如果用三个字来形容他的炮术,那便是稳、准、狠。由于表现出色,他还被彭德怀看中,之后彭老总亲自向朱老总要人,把他调到了红三军。

在这之后他屡建奇功,遇到顽敌时,往往几炮就能解决,匡裕民也从一个小小的炮兵营营长一路成长为指挥千军万马的炮兵司令员,还为八路军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炮兵人才。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匡裕民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由于当时万毅司令员未到任,所以实际上是匡裕民在主持大局,在敌我双方装备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他通过正确的指挥屡次给予敌军重创,「神炮将军」的称号便由此得来。

志愿军炮兵火力

匡裕民生平谦虚谨慎,廉洁奉公,他从不搞特殊化,更不会以权谋私,平日里对待身边的工作人员和蔼可亲、关怀备至,但对待自己的子女却非常严格。

在抗美援朝期间,匡裕民除了自己参战,他的长子也被他送往了战场,彭德怀知道后敬佩地说道:「老匡,你可是豪气不减当年啊,还把大崽也送来了朝鲜,这就叫上阵父子兵!」但在匡裕民看来,保家卫国,义不容辞。

志愿军炮兵在反击美军

长子没有辜负父亲的寄托,在战争中英勇杀敌,屡次冲锋在第一线并数次击退敌军。只是任谁也没想到,长子在第二次战役中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结果壮烈牺牲。

噩耗传来后,匡裕民心情万分悲痛,他摘下军帽,只是沉思了片刻,便忍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继续指挥军队作战,直至这场战争取得胜利,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才真正流下柔情的眼泪:「他是为祖国而死,为朝鲜人民而死,死得光荣!」

彭老总听后大为动容,感慨地说道:「这就是老红军的本色,将军的胸怀。」

彭老总

匡裕民的长子为什么没有名字记录?其实这和匡裕民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有关,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从来不为儿子的工作调动找门路、开后门。

甚至有一次视察部队,他的一个儿子就在部队里,但为了不让儿子受到特殊待遇,他连看望儿子一眼都没有,以至于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位副司令的儿子就在这里当兵。

而这次朝鲜战争也是如此,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搞特殊化,上了战场,他就和无数普通的志愿军战士一样,他们都拥有一个名字:中国人民志愿军!

晚年的匡裕民将军

第三位:开国少将颜伏的儿子:颜邦翼

颜伏是四川梁平人,和田维扬和匡裕民不同,颜伏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他是复圣颜回的第81代孙,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参加革命的还有至圣孔子的第73代孙孔庆德,后来被授予中将军衔。

颜伏23岁时就入了党,后来在参加反帝反封建运动期间,被军阀逮捕入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始终没有吐露一个字。

颜伏

颜伏一生三次被捕,两次入狱,又三次被放,这期间他从未暴露过自己的身份,由于从事的是我党地下工作,为了保密,他将名字改为颜宗羲,同时断绝了和家人的联系。

离开家乡时,颜伏的儿子颜邦翼年纪还小,只是依稀记得父亲上了战场,可十几年过去了,颜伏生死未卜,这让妻儿备受煎熬,直到1946年,此时已经16岁的颜邦翼得知父亲还在世的消息后内心五味杂陈,决定亲自寻找父亲的下落。

颜邦翼

但不幸的是,父亲还没找到,颜邦翼便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在国民党军营的日子让他身心俱疲,直到1949年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后,他被改编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颜邦翼从未放弃过寻找父亲,颜伏也没忘记自己的妻儿,父子俩都在打听对方的下落,但还没等颜伏请假回家探望妻儿,便接到了奔赴朝鲜战场的指示,不过说来也巧,颜邦翼此时正在赴朝志愿军第16军47师作战的队伍里。

颜伏

当时颜伏已经是志愿军炮兵七师的师长,在军队里名气颇大,颜邦翼曾无数次听队友说道这个名字,加上两人同姓,隐约觉得这便是自己的父亲。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一封颜伏的亲笔信,颜伏告诉他,一定要听从指挥,不怕吃苦,不怕流血,要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同时不忘提醒他注意安全。

颜伏

虽然信上只有寥寥数语,但看到信的那一刻,颜邦翼仍是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的父亲还活着,而且是炮兵第七师的师长!

颜邦翼没让父亲失望,作为一名普通的战士,他总是勇敢地奔赴在最前线。但由于环境特殊,父子俩没能在战场相见,直到抗美援朝结束后,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晚年颜邦翼

颜伏在战场立下赫赫战功,回国后成了开国少将,颜邦翼则在洪雅县卫生防疫站工作,直至退休,后来他曾回忆说:

「我愿意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做一项普普通通的工作,虽然我的父亲是一位开国将军,但我不能躺在父亲的功劳簿上去享受。父亲对我要求很严格,每次来信都要求我自力更生,不攀比,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