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想要杀鸡儆猴了,关键是九皇子胤禟蹦跶得太过分了,不杀他杀谁?
雍正皇帝是个传奇人物,才华出色,手段酷烈,工作勤勉,性格更是恩怨分明,刻薄但不寡恩,冷酷但不无情。
他的上位着实经历了一番腥风血雨,上位后更是把九子夺嫡中的竞争对手狠狠地收拾了一通,尤其是对八皇子胤禩、九皇子胤禟的处理,丝毫不顾及君王情面。
雍正将八皇子、九皇子及其家人的名字改为「讨厌」、「下贱」、「昏庸」等恶名,紧接着将二人下狱,折磨至死,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九爷。
按说雍正最忌惮痛恶的八爷党一派皇子大臣,八皇子胤禩与十四皇子胤禵对他威胁最大,为啥「打酱油」的九皇子最先被收拾呢?
其实,雍正拿九皇子胤禟开刀,是为了杀鸡,也是为了儆猴 。一是因为九皇子胤禟这只「鸡」太过蹦跶喧闹,不清楚自己的位置;二是为了震慑九皇子背后的八爷党,包括一众皇子与大臣。
我们首先要简单了解一些九子夺嫡的始末,从中可以体会到雍正继位的艰辛困苦与胆战心惊。
康熙皇帝活得时间长,取得妻妾多,生的儿子也就多了,一生中有过三十五个儿子,除去早夭的,还有二十四个儿子叙齿。
就像老百姓家儿子多了犯难,康熙皇帝儿子多了也是犯愁,尤其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二皇子胤礽太子身份废除之后,众多儿子的心思活泛起来之后。
皇子们私下结党,觊觎着皇太子之位,大臣们也暧昧不清,互相押宝,由此形成了以皇长子胤禔、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的党派,前后共有九位皇子参与其中。
他们借助自己的党派,凭借自己的文武才能,拉拢人心,阴谋阳谋、魇胜巫术等手段齐番上阵,持续十几年,一直到雍正继位才落下帷幕。
这些皇子党派中以「八爷党」胤禩呼声最高,连雍正最开始也是围绕在他的身边,朝中大臣更是数不尽数。
皇八子胤禩年龄不够年长,生母位份也不够高,但他善于笼络人心,靠着聪明、机敏与才干得到了皇子与大臣的拥护。
不提刚开始拥护他的雍正,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四子胤禵也都围绕在他身边,康熙兄长裕亲王福全、安亲王子孙玛尔泽、国舅佟国维、武英殿大学士马齐、汉尚书王鸿绪、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等皇亲国戚都是他的拥趸。
从两件事里可以看出八皇子胤禩的声望。当他信用相命先生张明德,打算刺杀太子胤礽,被康熙皇帝得知,气得要拔刀杀了皇八子。
这时,皇九子胤禟与皇十四子胤禵公然挺身保护皇八子,身上带着毒药打算与之同死,诸位皇子也跪地求饶,这才免去了皇八子胤禩死亡之灾。
当康熙皇帝召集文武大臣举奏太子人选时,皇八子胤禩落选,太子胤礽复立,竟然让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悲愤得想要自杀。
朋友们,你们说,如果你是雍正皇帝,知道八爷党有这么多的拥趸,心里会忌惮吗?为了自己的皇权稳固,是个人都会忌惮的。
所以,雍正皇帝一继位就想收拾八爷党一派,但知道对方人多势众,不好打草惊蛇,更不能一杀了事,要以拉拢为主,要不然这么多大臣哪里杀得完呢?
所以,他一开始先封皇八子胤禩为廉亲王,命令其与自己的死党皇十三子胤祥、他的拥趸马齐、佟国维之子隆科多总理事务,兼理藩院尚书。
这是欲擒故纵之法,先让八爷党一派失去警惕,以引蛇出洞,因为雍正皇帝第一个目标不是皇八子胤禩,而是皇九子胤禟。
皇九子胤禟不像八爷党里的皇八子胤禩一样声望才干俱佳,也不像皇十子胤䄉一样外家家世显赫,还不像皇十四子胤禵一样与雍正一母同胞。
除去这些因素,皇九子胤禟胸无才干,糊涂不堪,喜爱财货,贪图享受,是很容易抓到「小辫子」的,自然成为了那只首先被宰的「鸡」。
雍正二年(1724年),皇九子胤禟被派往西宁,却和当地的传教士勾搭起来,与八皇子用英文书信来往,还想着密谋篡位。
他在当地也多行不法,仍然自称「九王爷」。当雍正皇帝发圣旨训斥他时,胤禟竟然不跪听宣旨,就在卧室里躺着。
雍正皇帝对皇八子胤禟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大为震怒」,革去了他的贝子爵位,开始了大规模驱除传教士。
这时的八爷党大势已去,但内心不甘,竟然散发雍正得位不正的谣言,所谓的雍正用人参汤毒死康熙、将「传十四阿哥」改为「传于四阿哥」之类的谣言,就是从胤禟手下的太监传出的。
有着这样一桩桩的罪行,雍正皇帝怎么可能不拿九皇子胤禟开刀呢,而第二位就是八皇子胤禩。
当雍正继位后,诛杀、打压、囚禁了许多异己,打击最集中、最严厉的就属八皇子胤禩、九皇子胤禟了。
对这二人,雍正是恨到了极点,不惜将二人和家人的名字改成恶名,再囚禁至死,失去了帝王的体面。
有人讽刺他:「曾亦思阿其那、塞巴黑为何人之子孙?自己又为何人之子孙?辱其兄弟,与辱己何异?与辱及祖考又何异?」
雍正可能也想过这些褒贬,但为了自己争了几十年才得来的皇位稳固,一点恶名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