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大妃衮代:二婚嫁努尔哈赤,死后被扔出皇陵,儿女均不得善终

2023-12-31历史

努尔哈赤一生中一共有16位妻妾,其中大妃有四位,都是努尔哈赤不同时期的后宫掌权人。第一位是太宗皇帝皇太极生母孟古哲哲,也是大清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孝慈高皇后,努尔哈赤第三位大妃,高贵的叶赫部公主。只可惜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同时,在母族与丈夫之间左右为难、年仅29岁抑郁而终。除了孟古哲哲外,努尔哈赤还有三位大妃:

第一位大妃是努尔哈赤的发妻佟佳氏,为太祖生下嫡长子、嫡次子与皇长女;两个儿子均称为战功赫赫的大清功臣,尤其是嫡次子代善创造了大清第一王族「礼亲王族」。

第四位大妃是努尔哈赤一生中的挚爱阿巴亥,12岁时嫁给43岁的努尔哈赤,年仅14岁便稳坐大妃之位。为努尔哈赤连生三子:阿济格、多尔衮与多铎,得宠20余年,只可惜在太祖病逝后,被逼殉葬。多尔衮做辅政王时,将生母追封为孝烈武皇后;但多尔衮去世后便被褫夺封号,神牌搬出太庙。

努尔哈赤的第二位大妃是出身沙济富察氏家族的富察.衮代,陪伴太祖的时间最长,长达三十余年之久。先后为太祖生下两子一女,不仅自己没有善终,死于亲子之手,连两个儿子也都被开除宗籍;尤其是衮代所生的莽古济公主,成为大清唯一一位被凌迟处死的公主。

这究竟是为何呢?

01

提到富察氏我们便会想起满清勋贵家族富察氏一族,但其实富察氏一族也有很多的部落,其中最显赫的是沙济富察氏,比如乾隆皇帝的发妻孝贤皇后便是出身沙济富察氏这一部落;而乾隆身边的第一位侍妾哲悯皇贵妃则是出身于噶哈里富察氏这一部落。哲悯皇贵妃因为出身的缘故,刚入潜邸时只能居侍妾的位置;而孝贤皇后出身满勋贵族沙济富察氏一族,所以以嫡福晋的身份嫁给了弘历。

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的第二位大妃富察.衮代也是出身与显贵的沙济富察氏这一支,而且其出身还很不错,是建州右卫名酋 莽色督珠乎 最年幼的女儿,哥哥 阿古巴彦 是明朝在建州的最后一位建州右卫都督。

阿古巴彦天生聪慧而且颇有胆识,通晓满蒙汉朝四种语言,因为骁勇善战一度在建州称雄;并且自称为 阿突汗 率兵袭扰沈辽,诛杀贪官,一时间名震明廷。然而在明朝,朝廷对女真各部采取的策略是「扶弱抑强」,若是哪个部落变强的话朝廷便会派兵前去压制。

随着阿古巴彦的声望大振,1574年明蓟辽总兵李成梁率兵围剿,阿古巴彦失败后逃到了哈达部,但是被哈达部酋长王台出卖,阿古巴彦被害时年仅47岁。

哥哥阿古巴彦被害以后,家族没落。

在阿古巴彦被害时,幸好衮代已经嫁给了努尔哈赤,才幸免于难。

其实再往上追溯, 衮代与乾隆的孝贤皇后是一个先祖,都是檀都的后代

檀都的子孙主要分成了两支,长支便是 莽色督珠乎 ,因背叛明朝而被围剿,逐步没落;

次支便是旺吉努 ,旺吉努也背叛了明朝归顺太祖努尔哈赤,被太祖授予佐领一职。旺吉努病逝后,便由其长子万吉哈承袭佐领之职。而 孝贤皇后的高祖便是佐领万吉哈 ,之后沙济富察氏旺吉努这一支出了多位朝廷重臣、皇后与妃嫔,成为满清不可忽视的勋贵家族。

同样是一个先祖檀都的后代,衮代这一支便差多了,不仅自己不得善终,连自己的子女也全都不得善终,自此以后在大清没落。

02

衮代其实是二婚嫁给的努尔哈赤,第一任丈夫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堂兄威准,而且衮代还为威准生了一个儿子昂阿拉。1585年衮代的丈夫威准病逝,恰好努尔哈赤的发妻佟佳.哈哈那扎青病逝,在女真族有「兄终弟及」的习俗,所以衮代便带着儿子昂阿拉嫁给了努尔哈赤。

衮代是四位大妃中陪伴努尔哈赤时间最长的,长达三十几年的时间。用10年的时间为努尔哈赤生下三个儿女:皇五子莽古尔泰、皇十子德格类与公主莽古济。

努尔哈赤确实非常信任宠爱衮代,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交给衮代打理,包括管理后宫的侧妃、庶妃,甚至连财政收支努尔哈赤也交给衮代来打理。

信任衮代到什么程度呢?

1593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的过程中势力逐步强大起来,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叶赫部感受到了努尔哈赤的威胁,担心努尔哈赤逐步变强后会对海西女真下手。

所以便联合海西女真另外三部、科尔沁蒙古等一共九个部盟,组成九部联盟一共20000人浩浩荡荡前来古勒城征讨努尔哈赤。与九部联盟相比,努尔哈赤的兵力自然不足,所以身边的将士们都非常担心。

女真部分为建州女真、野人女真与海西女真

海西女真又被称为「扈伦四部」:叶赫部、哈达部、辉发部与乌拉部

但是努尔哈赤却不以为然:认为九部联盟虽然人多,但是人心不齐,只要能抓住九部中几个部落首领,此战便能结束。

九部联盟到古勒城附近时便在野外驻军,探马得知消息后便赶紧去禀报努尔哈赤。

但探马到时已经是深夜,努尔哈赤正在熟睡,而且努尔哈赤身边臣子、仆人无一人敢叫醒太祖,唯独衮代唤醒努尔哈赤,告知他敌军到来的消息。此战果然如努尔哈赤所言,以少胜多,建州女真大获全胜。

可见努尔哈赤与衮代的夫妻感情绝非一般,衮代聪慧能干,成为努尔哈赤建功立业过程中的贤内助。虽然衮代没有上战场杀敌,但是却是后金建立的「大功臣」。

但是有这样两句话:

「伴君如伴虎」

「色衰而爱驰」

随着衮代年岁渐长,与努尔哈赤的关系越来越疏离。而且努尔哈赤还因为衮代犯错直接将其废掉,1620年衮代去世。而且衮代还是其子莽古尔泰亲手杀死的,为的就是向父汗努尔哈赤邀功,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

03

莽古尔泰确实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1612年年仅25岁时便跟随父亲努尔哈赤一起征讨乌拉部,此战中莽古尔泰连克六城,立下大功。四年后努尔哈赤正式称大汗,莽古尔泰作为嫡子被封和硕贝勒,与代善、皇太极与阿敏并称「四大贝勒」。四大贝勒在后金的地位很高,仅次于天命汗努尔哈赤。

四大贝勒地位相同,轮流帮助太祖处理朝政。莽古尔泰率领是镶蓝旗,是镶蓝旗的旗主贝勒

天命四年(1619年)莽古尔泰跟随父汗一起参加了萨尔浒之战,此战中莽古尔泰全歼明杜松部以及刘綎部;这年八月莽古尔泰又跟随后金军一起讨伐叶赫部,将城池围起来,叶赫部首领布扬古与弟弟不得不归降后金,叶赫部平定。

天命五年,努尔哈赤亲自率兵伐明,命莽古尔泰将追逐即将退出沈阳的明军。莽古尔泰仅率领上百人便追击明总兵李秉诚部,一直追到了浑河(沈阳东)才撤兵回营。

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率兵征讨蒙古喀尔喀巴林部,努尔哈赤先是下令让诸位贝勒先去袭扰锡拉穆楞。其他的贝勒们都因为长途奔波劳累而不敢贸然出兵,唯独莽古尔泰领兵在晚上的时候偷偷渡河攻打锡拉穆楞,俘获不少战利品。

从莽古尔泰跟随父汗第一次上战场开始,便表现的异常勇猛,所以立下赫赫战功;但是莽古尔泰性格嗜杀、残忍,注定不能善终。

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病逝,病逝前并未留下遗言要将汗位传给谁,也就是说努尔哈赤所有的嫡子们都有继承汗位的资格,其中最炙手可热的:

四大贝勒:嫡次子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与阿敏(努尔哈赤侄子,虽然资格但他很清楚自己并非努尔哈赤亲子,自然争不过其他的贝勒)

阿巴亥所生的第十四子多尔衮与第十五子多铎,二人虽年轻但是掌管两白旗,唯一的弱点就是因为年龄小(多尔衮15岁、多铎13岁)没有上战场建功立业;但是多尔衮与多铎有精明能干的生母阿巴亥在,便也是一大优势。

代善是最有资历的,但因为在天命朝后期传出与继母阿巴亥暧昧不清的事情,威信大减

皇太极为了能得到汗位,传父汗「遗言」「要大妃阿巴亥殉葬」,阿巴亥虽知道遗言是怎么回事,但是为了三个儿子不得不殉葬。阿巴亥死后,多尔衮兄弟便没有了争夺汗位的优势。

在儿子岳托与萨哈廉的劝说下,代善决定拥护皇太极;

就这样,在代善的建议下大家一致将皇太极推上了汗位。而莽古尔泰虽然也有继承汗位的资格,但实际上并无人支持,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嗜杀的性格。衮代在得罪太祖被废以后,莽古尔泰为了邀功居然亲手将自己的生母杀死,努尔哈赤虽然没有处置莽古尔泰但实际上对其很失望,至于其他人又怎么会希望一位忍心杀死自己母亲的人坐大汗呢?

皇太极登上汗位以后,便邀请三位兄长贝勒(代善、阿敏与莽古尔泰)一起南面而坐。

所以虽然是皇太极登上了汗位,但实际上是四大贝勒合议处理朝政;如此一来汗权便会受到掣肘与威胁,我们都知道「一山不容二虎」这句话,对于颇有野心的皇太极而言,除掉另外三个威胁,加强汗权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皇太极第一个除掉的便是阿敏,紧接着便是莽古尔泰。

当然这也跟莽古尔泰鲁莽的性格有关系:

天聪五年,皇太极亲自率兵围攻大凌河,莽古尔泰率领正蓝旗围困大凌河的南方,与同母胞弟德格类策应。莽古尔泰跟着皇太极一起攻打明军,俘虏了明监军张春等人。在后金军一起合围大凌河的时候,莽古尔泰的正蓝旗损失惨重,便上奏皇太极。皇太极便问莽古尔泰:

「我听说你的部队是因为不遵从号令、贻误了战机,所以才会如此?」

莽古尔泰坚决不肯承认是自己的错,皇太极紧接着说:「如果你是被诬陷的,我会治诬陷你的人的罪;但若情况属实,你所率领的正蓝旗就没有罪吗?」

说完皇太极便要骑马而去,没想到莽古尔泰突然说:

「大汗为何就是单跟我过不去,我对你很是顺从,你是想要除掉我吗?」

说着话,莽古尔泰便要将手里的配剑给拔出来,而且怒气冲冲地看着皇太极。

此时的皇太极虽然还没有称帝,但也是后金的大汗,一国之君,莽古尔泰如此做便是犯了杀头的大罪。幸好莽古尔泰的同母胞弟德格类眼疾手快,将兄长狠狠斥责了一顿,并且给了兄长一拳。

但莽古尔泰被弟弟这样一打更生气了,紧接着便要将剑拔出。皇太极看莽古尔泰如此不将自己放在眼里,便怒斥莽古尔泰:为了邀宠将自己犯错的生母杀死。

事后皇太极让诸位贝勒给莽古尔泰议罪,最终的结果是:将莽古尔泰和硕贝勒(满清初期相当于和硕亲王)的爵位夺去,降为多罗贝勒,并且罚银万两。

被夺去和硕贝勒之位的莽古尔泰,地位大减,一直抑郁寡欢。

天聪六年十二月便去世了,而且是突然得病去世的。本以为莽古尔泰的一生,就这样在多罗贝勒爵位上结束。只是没想到三年后,在天聪九年,皇太极突然下令按「大逆不道」之罪将莽古尔泰削爵,并且处死了莽古尔泰的儿子额必伦,至于其他的儿子全部废黜宗室资格。

一直到康熙五十二年,莽古尔泰的子孙后代才重新获得红带子待遇,计入宗蝶。

莽古尔泰都已经去世三年,皇太极为何要突然治其「大逆不道」之罪呢?若当真有罪的话,何不在莽古尔泰活着的时候将其下狱呢?

这就不得不提衮代所生的另外两个孩子:

公主莽古济与努尔哈赤第十子德格类

莽古济公主与德格类

德格类比兄长莽古尔泰整整小了十岁,自然在兄长建功立业的时候德格类还未长大。但毕竟是嫡子,努尔哈赤早早便将德格类封为贝勒,后来又被授予台吉的称号。

天命八年,在德格类26岁时跟随七哥阿巴泰(侧妃所生庶子)一起征讨喀尔喀部;

天命十一年,德格类又跟随二哥代善一起再次征讨喀尔喀。

皇太极登上汗位后,德格类正式开始建功立业:

天聪三年,德格类跟随堂兄济尔哈朗、侄子岳托与十二弟阿济格一起攻打锦州与宁远,此战后金军不仅将明军的粮草烧毁,而且好抓了不少俘虏。皇太极论功行赏时,将德格类封为和硕贝勒。

次年德格类的幼子夭折,皇太极亲自安慰。

天聪六年皇太极设六部,让德格类掌管户部。

要知道德格类的同母胞兄莽古尔泰战功赫赫都没有掌管六部中的任何一部,可见德格类并非平庸之辈。之后跟便跟随大军一起征讨大凌河,在大凌河之战后,皇太极训斥莽古尔泰的部队不听从号令,所以损失惨重。

没想到莽古尔泰不仅顶撞皇太极,还在皇太极面前拔剑,德格类知道兄长如此做的严重性,便斥责自己的兄长,但德格类被盛怒的兄长直接推到了一边。

到了晚上,德格类劝说自己的兄长向皇太极负荆请罪,但皇太极并未见。

两天后,莽古尔泰便被削爵,降为多罗贝勒,地位已经不及德格类。

天聪六年,德格类跟随大军一起出征,前去征讨察哈尔部;这年十二月莽古尔泰去世后,德格类代替兄长掌管正蓝旗。

天聪七年,德格类攻克明廷在辽东的重要出海口—旅顺。

天聪八年,察哈尔林丹汗在青海得天花病逝,留下数十万大军。不管是明廷还是后金都都想要招降林丹汗留下的十万大军,确实也有很多的察哈尔人来归顺后金,皇太极让德格类抚定前来归降的蒙古人。

天聪九年十月德格类病逝,然而在德格类去世后仅两个月,不仅兄长莽古尔泰被削爵,德格类也被削贝勒爵位,德格类长子受牵连也被削除宗籍。而最惨的还是德格类的同母胞姐莽古济公主,莽古济是衮代三个孩子中唯一一个还活着的,被皇太极下旨凌迟处死。

就这样,莽古济成为大清唯一一个被凌迟处死的公主。

莽古济毕竟是高贵的公主,究竟所犯何错,以至于让皇太极如此痛恨呢?

04

1601年,年仅12岁的莽古济嫁给了海西女真四部之一哈达部的吴尔古代,所以莽古济也被称为哈达公主。不过在努尔哈赤统一整个女真部落的同时,哈达部被灭,莽古济不得不开始守寡,她与吴尔古代的婚姻维持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哈达部被灭后,莽古济便回到了后金。

天聪三年,皇太极将守寡的姐姐莽古济许配给了锁诺木杜凌。

索诺木杜凌是成吉思汗的第二十世孙,敖汉部世祖岱青杜凌的长子。因为察哈尔林丹汗的袭扰索诺木杜凌便带着弟弟一起投奔皇太极,皇太极为了让其对后金忠心耿耿,也为了安抚,便将莽古济嫁给了索诺木杜凌。

但是莽古济对这桩婚姻很不满意,而且莽古济本身对皇太极登上汗位就不满,所以在皇太极面前非常傲慢无礼。

甚至跟自己的兄长莽古尔泰、弟弟德格类在府上密谋造反,其实莽古尔泰被降为多罗贝勒以后便非常失落不满,莽古济作为亲妹妹自然会跟夫君索诺木、弟弟德格类一起前去探望安慰兄长,莽古尔泰有一次喝了酒便将自己想要造反的想法和盘托出,利用鸿门宴除掉皇太极。

在场的人自然都对莽古尔泰的计划感到非常惊讶,德格类更是劝说兄长不要轻举妄动,但莽古尔泰却是谁的话都不听:我已经这样了,若不杀皇太极,便会被皇太极杀死。在场的人自然便不能再说什么,便一起发誓帮助莽古尔泰成就大事。

莽古济与德格类自然不会出卖兄长,但索诺木则不同:

对于索诺木而言哪怕是莽古尔泰真的成功,自己也不会得到更多;但若失败的话便会受到连累,所以索诺木便将此事告知了自己女婿豪格(索诺木的女儿嫁给了皇太极长子豪格)。

果然没过多久,莽古尔泰突然去世。

天聪九年,皇太极将莽古济贬为庶人,不准莽古济跟任何亲戚来往;十二月莽古济府上的家奴冷僧机直接告发莽古济:曾经跟自己的兄长与弟弟一起密谋造反。

果然皇太极在莽古济公主府上搜出了证据,索诺木在此关键时刻背叛妻子,出面作证。莽古济被定罪,当众扒光衣服凌迟三百多刀而死。

除了莽古济以外,此案还有一千多人受到牵连。

结语

衮代是努尔哈赤身边精明能干的「贤内助」,衮代所生的三个孩子也全部都是嫡子嫡女,在后金的地位非常高。但是衮代的结局却很悲惨,不仅被太祖遗弃,还被自己亲生的儿子杀死,实在是令人惋惜。

其实衮代一开始跟太祖合葬在福陵,但是到了顺治元年,多尔衮以衮代「曾得罪太祖」为由,将衮代的棺椁直接从福陵中移了出来,至于衮代究竟葬与何处便不得而知了。

而衮代的三个孩子,结局同样很不好:

莽古尔泰与德格类都是战功赫赫的大清功臣,但对于皇太极而言同样也是忤逆犯上的罪人。哪怕二人已经去世,皇太极还是不打算放过他们,削爵开除宗籍。

而莽古济也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代价,最终惨死。

不得不承认生在皇家,权力是第一位的,至于亲情只能屈居权力之后。毕竟「最是无情帝王家」,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莽古尔泰、德格类与莽古济也是咎由自取,不尊君上、密谋造反,这是任何一位帝王都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