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李仙洲被特赦后,周恩来亲自接见:回去以后有困难,可以给我写信

2024-07-23历史

前言

作为国民党将领,李仙洲虽然曾经将枪口对准共产党人,进攻苏区,「围剿」红军。但不能否认,他也是一位爱国将领。

李仙洲出生于中农家庭,长大后在一所县城高等小学当教师,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在那个战乱年代,这样的生活不算差。

但是,李仙洲却选择在30岁的时候,冒着生命危险告别妻儿,报考黄埔军校。

多年后,李仙洲的儿子对于父亲这样的选择非常不解。对此,李仙洲心情沉重地说道:

「当时军阀割据,兵荒马乱,村子里的百姓常常受到‘大兵’欺负,我曾经想,如果我当了兵,做了大官,就不信管不了他们……」

就这样,李仙洲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但是,他所跟随的蒋军腐朽堕落,并非是一个为百姓谋幸福的军队,最终走向失败。

被俘后,国民党军舰截停押送战犯船只

1947年2月20日晚上10点,莱芜战役打响。22日,粟裕下令六纵务必尽快攻占吐丝口,卡死李仙洲部队北撤的咽喉要道。

最终,我军关上了5万敌军的北逃大门,形成「关门打狗」态势。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与李仙洲同驻莱芜县城的第四十六军军长韩练成突然失踪,四十六军群龙无首,指挥失灵,军部陷入一片混乱与恐慌。

这打乱了李仙洲的行动部署。李仙洲决定孤注一掷,命令部队从几个方向突围。

就这样,他们慌慌张张,你拥我挤,不成队形,闯入了解放军布下的「口袋阵」中,成为瓮中之鳖,插翅难飞。

傍晚时分,李仙洲率领的部队全军覆没,他本人也被解放军活捉。

王耀武得知这个消息后,气得破口大骂:「5万人,就这样不知不觉在三天时间里被消灭光了!老子就是放5万头猪在那里,共军抓三天都抓不完!」

李仙洲被俘后,暂时被安顿在了一间农舍。

由于此前国民党一直对共产党进行歪曲宣传,李仙洲觉得,自己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这下落到共产党人的手中,必死无疑。

就在李仙洲觉得活命无望之际,突然听到有人叫他「军座」。

这个称呼,让已经成为俘虏的李仙洲心里顿感暖乎乎的。抬头一看,来人竟然穿着解放军的军装,从服装上看,军衔还不低。李仙洲疑惑不已。

看到李仙洲不认识自己,来人说:「军座,您受惊了。您不记得我了吗?我是陈锐霆啊!」

原来,来人是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他长期在国民党军队中做地下工作。

听完陈锐霆的介绍,李仙洲仔细一看,果然是他。

陈锐霆接着说道:「军座,天气太冷,您注意身体!我们条件有限,您多包涵!」

说着,陈锐霆从身上脱下毛绒衣,递给李仙洲。

接过衣服,李仙洲感慨万千。陈锐霆这样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能够亲自来看他这样一位阶下囚,还对他如此关心,他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随后,陈锐霆仔细查看了李仙洲的伤情,并嘱咐管理员尽快将李仙洲送到联络部医治。

让李仙洲没想到的是,就医期间,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陈毅也亲自来看望他。

看到李仙洲惊讶的样子,陈毅开口说道:「久仰,李先生,您受惊了!」

谈话间,陈毅仔细询问了李仙洲的伤情后,专门拿了个小板凳,放到李仙洲受伤的那条腿下面,关切地说道:「受伤的腿要垫高点,这样会舒服一些……」

数天后,李仙洲领衔起草了一份反内战声明,【解放军日报】刊登了19位国民党将军签名的通电全文。

蒋介石看到后暴跳如雷,破口大骂李仙洲忘恩负义,大逆不道。

腿伤痊愈后,李仙洲被送往后方。

1947年4月,战犯管理处转移到了山东的昆嵛山。

没多久,由于蒋介石为挽回败局,集中了约45万兵力,对山东发动重点进攻。

华东局当即决定将昆嵛山战犯管理处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于是,李仙洲等人先是乘坐汽车来到威海卫,然后又乘坐一艘渔船,在夜间横渡渤海海峡。

期间,他们在渤海海面被国民党海运巡逻舰截停,对方声称要上船检查。

危急时刻,负责押解的解放军干部,临危不乱,以船老大的身份,与敌舰军官周旋,谎称自己这艘船是出海捕捞的渔船。

此时,只要舱底的国民党战犯出现骚乱,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于李仙洲等战犯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解救自己的机会。只要他们叫嚷起来,就会引起外面国民党军舰上的官兵注意。

由于李仙洲是那些人中官儿最大的,因此大家都看向李仙洲,准备看他眼色行事。

但是,李仙洲正襟危坐,面无表情,其他人也不敢贸然行事。

最终,这艘押运多名国民党战犯的船只,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军舰的盘查,安全抵达中共中央东北局驻地哈尔滨。

功德林里的「哑巴」老头

在功德林的200多名战犯中,虽然李仙洲的年龄最大,但他的身体却很好,不像杜聿明等人那样,疾病缠身。

在这里,李仙洲还以「三德(得)」出名:吃得、拉得、睡得。

年过六十的李仙洲胃口非常好,每顿饭吃三碗米饭还不够。负责为他们盛饭的沈醉,还经常将自己的米饭分给李仙洲半碗。

吃完饭,李仙洲洗了澡倒头就睡,一觉睡到大天亮,常常需要有人叫才能醒过来。

后来,文强又在李仙洲的「三德(得)」后面加了一德(得)——写得。

功德林办了个墙报,【新生园地】这个栏目是供战犯们发表自己学习心得与体会的地方。

这个栏目自创刊以来,上面就没有出现过李仙洲的名字。

李仙洲像哑巴一样,一直将话埋在内心深处,不愿意告诉别人,更不愿意公开发表。

但是,李仙洲却非常喜欢将自己的心里话写到日记本上。

一次看完电影后,李仙洲非常不满的在日记本上写道:

国民党军队与共产党军队打仗,是人和人打仗,为什么荧幕上的国民党军官,一个个的不是像猪就是像猴?日本投降后,两军还打了四年之久,为什么荧幕上的共产党军队,一次冲锋就可以结束战斗?

写完这些后,李仙洲悄悄将日记本放到枕头下。

没多久,李仙洲的秘密就被发现了。组长将李仙洲的日记本送到了管理处孙副处长的办公桌上。

发现日记本不见后,李仙洲心想:糟了,这下被人抓住把柄了……

令李仙洲没想到的是,当孙副处长将日记本还给他的时候,不但没有对他作出批评,还夸奖他写得不错,可以发表到【新生园地】上。

而且,他还鼓励李仙洲,以后有什么感想,可以写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对此,李仙洲既惊讶又感动。

此后,李仙洲每看完一部电影都要写一篇观后感,写完就发表到【新生园地】上。

很快,李仙洲这个「哑巴」老头,就在这个专栏上小有名气,文强因此给他加了个「写得」。

李仙洲听后哈哈大笑回应道:「俺老汉不要‘三从’,俺只要‘四德(得)’!」

1958年10月,战犯管理所组织战犯们到秦城农场劳动。

管理所原计划将战犯们编成四个队,那些老病体弱的战犯,得到特别照顾,被留了下来。

当时,李仙洲已经64岁,战犯管理所考虑到他年纪大了,便提出让他在「大本营」留守。

但是,李仙洲与其他几位老将军却果断拒绝了战犯管理所对他们的特殊照顾,坚决要求与大家一起去劳动。

管理所只能答应他们,成立第五个分队。这个分队中的成员都是年老体弱者,由李仙洲担任队长。

出发前,管理科科长不放心,反复叮嘱这些不服老的老将军:

「不给你们定生产指标,不搞劳动竞赛,你们能干多少就干多少,不能干就回来休息,希望大家不要有任何包袱!」

多年前,李仙洲并不理解解放军口中所说的「包袱」二字是何含义,还因此闹了个笑话。

那个时候,李仙洲刚刚被俘,陈毅接见他的时候,曾语重心长地对李仙洲说:

「李将军,放下武器是朋友,本军一律优待。务必请放下包袱,安心学习,有何困难、要求,尽管给我吩咐!」

听到陈毅这样说,李仙洲面露难色:「请陈司令体察,我除了随身穿戴,别无行李,就连换洗的衬衣,都是贵军发的。我实在是没有包袱了啊!」

听到李仙洲误会了自己的意思,陈毅哈哈大笑。一旁的李仙洲更加迷惑了。

随后,陈毅解释道:「李将军误会了,我们共产党人所说的‘包袱’,指的是思想负担,不是个人财物!」

李仙洲的脸一红,连声说道:「噢, 噢……」

多年来,虽然共产党一直对他们这些战犯多加照顾,但李仙洲一直觉得像他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被释放的。

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国民党高官,与共产党打了多年的仗,还是蒋介石的嫡系,不是一般的杂牌军军官。

而且,经过在管理所学习,李仙洲意识到了自己这些年跟着蒋介石,给人民造成了很多灾难,觉得人民很难宽恕他。

尽管这些年共产党一直对他们说,只要改恶从善,就会被释放,但李仙洲一直不相信。

一直到1959年,看到比他官职更大的杜聿明、宋希濂等人被释放,李仙洲才彻底打消了之前的怀疑,更加积极改造,争取像杜聿明等人一样,早日释放。

由于表现良好,1959年,李仙洲作为国民党战俘代表,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见到周恩来后,李仙洲主动坦白:「我还有个问题没交代。」

周恩来问他:「什么问题呢?」

李仙洲回答:「我曾经办过一所国立二十二中学,跟共产党争夺青年。」

原来,抗战期间,李仙洲在安徽阜阳驻扎时,看到有很多沦陷区的青年无家可归,非常可怜。

对此,李仙洲非常不忍,便办了一所私立中学,用以收容从山东流亡到这里的大批青年。

这所学校,不但管吃管住,还聘请老师为大家上课,让这些青年在该读书的年纪继续读书。

很多山东学生闻风而来。但是,李仙洲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尽管他四处募款,依旧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开销。

无奈之下,李仙洲找到当时的教育部长陈立夫,将这所私立学校,变成国立二十二中学。因为有了政府的支持,学校得以维持下去。

学校成立时,李仙洲曾对台下的学生承诺:「我绝不会辜负山东父老对我的信任!我能带领十万大军,也一定可以带领好你们这些娃娃……」

这一幕,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参军前的李仙洲。

当时他说,如果自己当了官,一定不会让那些「大兵」欺负百姓,他会帮助百姓。

如今,他真的当了大官,有了钱,依旧不改初心,不像某些国民党要员那样,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而是为百姓着想。

听完李仙洲的坦白,周恩来总理笑道:

「这有什么错?这是一大功劳!你培养的青年不都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吗?」

其实,除了这所学校,李仙洲当时还想为家乡建学校。由于他忙于战事,只能将建学校的事情交给老家的大哥去办。

但是,大哥并没有按照李仙洲的意思去做,他拿着李仙洲让他建学校、修桥铺路、置办耕牛的钱,去修碑亭,刻龙头族碑等,大兴土木。

晚年老友相聚,不提战场辉煌,只重复一件事

1960年11月28日,战犯管理所的领导突然将李仙洲叫到一个房间,告诉他让他准备讲几句话。

李仙洲不明所以,询问究竟是什么事。领导没有明说,只是叫李仙洲有个思想准备。

原来,那一天最高人民法院要来向李仙洲宣布特赦。

而李仙洲之所以能在这一次被特赦,还得益于周恩来总理。

当时,这一批特赦名单中原本没有李仙洲,周恩来看过后,亲自批示,加上了李仙洲的名字。

拿到释放证后,李仙洲激动万分,表示以后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加强改造,为人民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特赦释放人员凡是在大陆有家的,都回到家乡安置。于是,李仙洲回到了家人所在的济南,与分别十多年的家人团聚。

刚回到济南过了春节,李仙洲就接到山东省委统战部的通知:立即前往北京。

原来,李仙洲被特赦时,周恩来刚好在国外访问,没能接见他,现在回国了,想要见见李仙洲他们。

于是,李仙洲立即坐火车来到了北京。次日,周恩来派车将李仙洲接到家里。

见面后,周恩来谦虚的称呼比他大四岁的李仙洲为「李大哥」,这让李仙洲倍感亲切。

同时,一股歉疚之情也涌上李仙洲的心头。他对周恩来说:

「学生追随蒋介石反共、反人民二十多年,辜负了老师的教导,惹老师生气。」

周恩来深情的说:「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提了,我们要向前看。」

席间,周恩来与大家谈笑风生,频频举杯劝酒,还对李仙洲说:「李大哥,不喝甜酒,叫他喝茅台……」

临别前,周恩来叮嘱李仙洲:「回去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找当地政府解决。当地政府解决不了的,可以给我写信!」

周恩来细致入微的关心,让李仙洲感动不已。

后来,李仙洲先后被担任过山东省政协秘书处专员、全国政协委员以及省政协常委委员,还曾为祖国统一大业做过不少有益的工作。

晚年的李仙洲,日常除了参加政协、民革的工作外,还去参加黄埔同学会,与老友们回忆往事。

90多岁的时候,黄埔一期的同学来看李仙洲,李仙洲不再提以前带过多少兵,打过多少仗,却一再说起当年他办的那所二十二中学,出了多少名教授、多少大学校长……

足以见得,这件事情,在李仙洲心里的分量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