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真实的八路军,4个抗日敌后根据地是怎样?看完就知我党有多厉害

2024-07-27历史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洛川会议召开之时,1937年8月25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前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以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

总政治部改为第八路军政治部,以任弼时为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以红军第1军团、第15军团及第74师合编为第115师,林彪为师长,聂荣臻为副师长,周子昆为参谋长,罗荣桓为政训处主任,肖华为副主任;以红二方面军第28军、独立第1、2师、赤水警卫营前总直之一部等合编为第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周士第为参谋长,关向应为政训处主任,甘泗淇为副主任;以红四方面军第29,30军,陕甘宁独立第1、2.3.4团等改编为第129师,刘伯承为师长,徐向前为副师长,参谋长倪志亮,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

红军改编后,陆续开赴抗日前线。其中,8月31日,第115师经陕西韩城县渡河,向恒山山脉南段挺进,进入平型关一带。9月3日,第120师主力出发过河,直指雁门关地区。9月15日,八路军总部渡过黄河,进驻五台地区。9月30日,第129师主力过河。至此,八路军主力走上了抗日前线。

一、晋察冀根据地

晋察冀地区位于恒山、五台山、燕山的连接地带,周围是平绥、同蒲、正太、平汉4条铁路线,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毛泽东曾有让红军全部在恒山山脉创建游击根据地的设想,后因山西战局变化,毛泽东对第120,129师分别指定晋西北和吕梁山为活动地区。但对第115师,仍规定「以自觉的被动姿势,即时进入恒山山脉南段活动"。

9月24日,八路军第115师主力正准备平型关大战之际,毛泽东进步指示:「山西地方党目前应以全力布置恒山、五台、管涔三大山脉之游击战争,而重点于五台山脉。"9月26日、第115师在平型关歼灭日军1000余人,取得大捷的时候,毛泽东指示:「向恒山山脉及其东西、北三方突击,展开敌人侧后游击战争的计划,暂时尚无执行的条件,要待敌人更深入、后方更空虚时才能执行。"

10月23日,第115师主力离开五台山南下,副师长聂荣臻率师独立团、骑兵营、教导队、总部特务团两个连,343旅及第120师359旅工作团部分人员2000余人(一说3000余人,一说1700余人)留守五台山。11月13日,聂荣臻公布了成立晋察冀军区的命令,聂荣臻为司令员兼政委,唐延杰为参谋长,舒同为政治部主任。接着,中共晋察冀省委成立,黄敬任书记。军区成立不久,粉碎了日军的「八路围攻」,歼敌1000余人,初步站稳脚跟。

与此同时,冀中的局面发生了变化:红军团长孟庆山组织游击队之际,东北军第53军691团在中共地下党员吕正操的率领下,拒绝南下,10月14日,在小樵改编为「人民自卫军". 12月,吕正操率部开赴平汉路西整训。冀中游击队改编为「河北游击军」,孟庆山为司令。后冀中军民粉碎日军的春季「扫荡」,开辟了广大的平原抗日根据地。

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阜平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以聂荣臻、宋劭文、胡仁奎等9人为委员,边区政府后得到国民政府的批准。4月,中共晋察冀省委和冀中省委分别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

1938年6月,八路军邓华、宋时轮纵队挺进冀东,中共冀热边特委领导举行冀东人民抗日大起义,组织了10余万人的抗日联军,可惜在撤退过程中未能巩固起义成果。后李运昌等再进冀东,坚持游击战争。平北地区也在中共的经营下创建了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使日军寝食难安。1938年9月与「中攻武汉」、「南攻广州」同时,5万余日军以阜平为中心,展开25路围攻。晋察冀军民在第120师等帮助下,毙伤日军少将常冈宽治以下5000余人。冀中地区则大力改造平原地形,一面破坏公路,一面将乡村道路改成只能走大车、不能走汽车坦克的道沟,使平原地区也有了适合游击战的地理条件。

到1938年10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已发展到2个政治主任公署、3个专署、72个抗日县政府,1200万人口。10月5日,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主席团特别致电聂荣臻等,要求「长久保持晋察冀边区是最进步的模范的抗日根据地,作为将来反攻日寇最好的前进阵地"。

晋察冀在发展的过程中,连日本方面也承认:「中共掌握农民大众的方法极为巧妙,已在华北各地施行。此点,日本望尘莫及。"因而从1939年1月开始,日军连续组织「肃正作战」,对此,中共中央组织第120师主力进入晋察冀联合作战(此前第120师359旅已在1938年5月进入晋察冀)。

首先在冀中,1939年2月2日,第120师在曹家庄歼敌150余人,接着在大曹村、齐会、陈庄等战斗中,分别歼敌300余人、700余人和1200余人,稳定了冀中局势。在平西,八路军在上下鹤山、上下细腰涧、大龙华、寺家庄、冯沟等地也取得一连串的胜利。

1939年11月,晋察冀军区1分区、3分区部队和第120师在雁宿崖、黄土岭地区痛歼以独立混成第2旅团为主力的日军,并击能日军阿部规秀中将等高级将领。为此,日本【朝日新闻】连续3天的通栏标题都是【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说「自从皇军成立以来,中将级将官的牺牲,是没有这样例子的"。

在与日军进行战斗的同时, 1939年6月,国民党张荫梧部制造了"深县惨案」,冀中军民和第120师消灭了其主力。后阎锡山派白志沂、杨澄源、金宪章等继续活动,被第120师和晋察冀部队赶走。1940年后,朱怀冰、石友三等连续挑衅,受到晋察冀和第129师部队反击。

在战斗中,晋察冀边区成长壮大了:1940年底,已有晋察冀(北岳)、冀中、冀热察3个战略区,90余个县政府和1500万人口。

二、晋冀鲁豫根据地

第129师主要是以原红四方面军为基础编成的,其385旅旅直、770团、师直属炮兵、工兵、特务各营均留陕北保卫中共中央。在毛泽东1937年9月17日的指示中,第129师应进入吕梁山脉活动。10月25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在给毛泽东的报告中,提出以正太路以南、同蒲以东、平汉以西、黄河以北为晋冀鲁豫军区 ,当时并未言明由第129师负责。

11月13日,毛泽东提出,"刘师应以师部及陈旅位于太行山脉地区,多打几个小胜仗。刘师之另一团应交总部或林师指挥,位于介休、灵石以东,汾河东岸,与西岸之陈旅配合夹击沿汾河南下之敌,多打小胜仗",这就基本明确了第129师的活动地域。

第129师主力来到晋冀豫交界地区之前,此地的抗日游击战已广泛开展:在晋东南,薄一波率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第1纵队到达沁县,戎子和率决死3纵队到曲沃;冀西,第129师的先遣队到达这里。

杨秀峰也组织冀西游击队;豫北也大量成立了中共党组织。第129师抵达后,连续在七直村等地打击日军,壮大了声威。1937年10月,中共晋冀豫省委成立。接着,第129师进行战略展开,扶持各地游击队的成立和发展。这引起日军的注意,不久,日军即在1937年12月发动「六路围攻」,刘伯承令陈赓率第772团在内线作战,第769团、汪乃贵支队、秦基伟、赖际发支队在外线配合,结果日军捕捉不到我主力,无功而返。1938年初,第129师又在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连连伏击日军、毙敌2000余人。1938年4月,晋冀豫军区成立。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迅猛发展的时候,中共中央的抗日游击战战略也有了发展,1938年4月21日,毛泽东等致电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等第129师领导,指出:「根据抗战以来的经验,在目前全国坚持抗战与正面深入群众工作两个条件之下,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大的发展抗日游击战争,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也是可能的。」「党与八路军部队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应坚决采取尽量广泛发展游击战的方针,尽量发动最广大的群众走上公开的武装斗争。"与晋东南毗邻的冀南立即成为他们的目标。

抗战爆发后,冀南就成立了直南临时特委,组织发动各地的游击战争。1937年11月,第129师先遣队到达邢台、沙河、磁县、邯郸带。后第129师骑兵团东进赞皇。12月,第129师挺进支队到达冀南。 1938年1月,第129师东进纵队由386旅副旅长陈再道任司令员等率领进入冀南平原。3月,第129师政治部副主任率骑兵团到达冀南,27日,成立冀南军区,宋任穷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冀鲁豫边区省委随即成立,后改为中共冀南区党委。

1938年5月,第129师副师长徐向前等再率主力一部到达冀南南宫,迅速打开局面。

1938年7月,邓小平来到冀南,根据地建设的脚步加快。8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杨秀峰、宋任穷为正副主任。12月,刘伯承亲率386旅主力、先遣支队3大队进入冀南,至此,129师主力尽展于河北平原。日军随即在1939年1月到3月间发起11路围攻,我军在香城固等地连挫敌军,取得胜利。

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和巩固,使八路军从山西山地渐向东面扩展战略空间的态势日益明显,冀鲁豫地区又成为发展的目标抗战爆发后,中共直南临时特委即着手发动民众,在各地组织游击组织, 1937年11月,中共领导的河北民军第4支队成立。

1938年5,6月间,根据毛泽东关于平原游击战的指示,陈再道、王新亭、杨得志等率八路军东进纵队、第115师一部进入英南和冀鲁豫地区.8月,他们发起彰南战役,消灭伪军郭青部。接着,在汤阴消灭伪军扈全禄部。

在安阳、内黄、汤阴建立了民主政权。年底,第115师一部主力在杨得志、崔田民的率领下,进入冀鲁豫,与当地的黄河支队合编为冀鲁豫支队,下辖4个大队。1939年5月,他们挺进鲁西南,建立了民主政权。1940年4月,冀鲁豫边区党委和军区成立,王从吾为书记,黄敬为司令员,崔田民为政治委员。

三、晋绥根据地

晋西北根据地的开辟是毛泽东早在1937年9月17日的指示中就明确的,他说:「我二方面军(按:指第120师)应集结于太原以北之忻县待命,准备在取得阎之同意下,转至晋西北管涔山等地区活动。」之所以要取得阎锡山的同意,是因为当时此地集中了阎锡山的大量部队,如赵承缓骑1军、何柱国骑2军、王靖国11军、杨爱源19军、郭宗汾33军和傅作义35军等,中共公开活动颇受限制。

中共乃通过「牺牲救国同盟会」和续范亭为主任的「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共、农、青、妇等群众抗日团体和武装自卫队。太原失陷后,第120师和「总动员委员会」中的共产党员、进步人士更加积极地在敌后展开,到1937,年底,晋西北根据地初步建立。

1938年2月下旬,日军第26,109师团和伪军李守信部分5路向晋西北发动进攻,阎锡山部一触即溃,到3月2日,日军连占宁武、神池、五寨等7座县城,并在灵石、大武一带大肆烧杀,企图压迫第120师西渡黄河。3月6日,毛泽东急电,要求集中主力,攻敌一路,巩固晋西北。贺龙、关向应、肖克等决定以358,359旅4个团,先攻苛岚、五寨之敌。8日,第120师将苛岚之敌包围,10日,日军撤退。到31日,第120师相继收复7座县城。战斗中,共消灭日伪军1500余人。

4月10日,毛泽东特别电贺此次胜利。之后,第120师从8000余人发展到25000余人。

在这以后,第120师以晋西北为立足点,向抗日前线四处扩展第714团、警备6团、独立1团、独立2团、独立第6支队等组成了新358旅。宋时轮支队由雁北出发,到达河北宛平后,与邓华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后深入冀东,坚持在冀热辽边区。

大青山地区是第120师发展的另一重要战略区。5月14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贺龙等,指出:「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6月下旬,大青山支队正式组成,由358旅政治委员李井泉任支队司令员,姚喆任参谋长,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

9月,该支队越过平绥路,与杨植霖领导的蒙汉抗日游击队会合,袭陶林,克乌兰花镇,在蜈蚣坝歼敌80余人。当年12月,日伪军六七千来犯,被我军在马场梁、大沟、得胜沟等地不断袭击而撤退,历时3个月,大青山支队即开辟了绥南、绥中、绥中3块游击根据地。

第120师部分主力,在贺龙等率领下,从晋西北出发,于1939年1月抵达河北河间。4战4捷,在齐会、陈庄大败日军,巩固了冀中,部队从6000余人发展到20000余人。

第120师主力离开晋西北后,留守晋西北的新358旅、山西新军决死4纵队、工卫旅和"总动员委员会」的各支游击队共同协作,粉碎了日军1939年3月发动的围攻。当年12月,阎锡山不满中共力量的发展,发动「晋西事变」,新军决死2纵队和晋西支队突围转移至晋西北,阎锡山令其在晋西北的部队进攻。

中共乃成立「晋西北拥阎抗日讨逆总指挥部」,以续范亭为总指挥,果断反攻,将阎军击退到晋西南。接着,成立了晋西北军政委员会。1940年2月,贺龙率主力回师晋西北,击溃阎锡山余部,劝说马占山、高双成等部退出边区,晋西北更形巩固。

四、山东根据地

随即粉碎日军在2至4月、6至7月发动的大"扫荡"。第115师在五台分兵后,主力实际上分成了3大部分:独立团等开辟了晋察冀根据地;344旅(徐海东)作为八路军总部的机动力量;师部率343旅前往晋西南开辟根据地。

1937年11月,日军对晋察冀发动围攻,344旅奉命支援,在小寨、温塘等地歼敌数百。1938年2月,344旅和第129师向正太路出击,一部参加了著名的长乐村战斗。1939年7月6日,344旅进行了著名的町店战斗,歼灭日军500余人。

之后,344旅分为两部发展,一部由黄克诚率领,一部由杨得志、崔田民带到冀鲁豫,发展为冀鲁豫支队。在这期间,344旅扩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左权为司令员(后为杨得志),黄克诚为政治委员,下属各部队整编为344、新1、新2、新3旅。1940年4月,黄克诚率344旅和其他部队与杨得志会合,建立冀鲁豫军区和军政委员会,黄任军区司令和军政委员会书记。1940年5月,黄克诚率主力向豫皖苏边境挺进,6月20日,与新四军第6支队彭雪枫会师于新兴集。

其后,黄克诚离开344旅(该部主力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第10旅),将集中在苏皖地区的中共武装力量整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10月,与陈毅、粟裕所部会师于东台白驹镇。

按毛泽东和八路军总部的意见,第115师师部和343旅本来应在晋西南之吕梁山脉地区建立根据地。但由于阎锡山的阻挠,未能实现。这时,山东的抗日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给第115师带来了新机遇。

山东自韩复榘被蒋介石处决后,形势混乱。中国共产党经积极准备,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如:宁津庆云起义、天福山起义、黑铁山起义、牛头镇起义、潍县昌邑起义、徂徕山起义、夏张镇起义、沛县滕县峰县起义、湖西起义,等等。通过各地的武装斗争,山东中共领导下的武装发展到4万余人,1938年底,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为总指挥,黎玉为政委。

早在1938年1月,中共中央曾指示山东方面:创立基干游击队;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实行抗日统一战线;对土匪采取正确政策;对旧政权的人员,只要他们抗日,就应合作;日军只能占领山东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暂无法全部占领,坚持游击战是可能的;游击队受敌压迫时,应采取有进有退、流动游击的办法;准备长期艰苦斗争。

1938年7月,第115师343旅685团组成的第5支队和第129师工兵连组成津浦支队进军冀鲁边。9月,肖华率343旅旅部百余人到达乐陵,成立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到第二年,发展到20000余人。1938年10月,343旅685团奉命进军山东,12月到达湖西,与当地武装合编为苏鲁豫支队。

1938年11月,毛泽东指示八路军前总指挥部,要求第115师在晋西南的主力全部向山东进军,12月,罗荣桓、陈光等率部开拔,1939年3月,抵达山东。在郓城、樊坝、梁山等地重挫日军,打开了局面。

对山东出现的抗日新局面,日军极为震动。1939年6月,日军对鲁中发动进攻。山东纵队在五井、孙祖、北郝大家、苗山、泰山、刘家井子等地连挫日军。1940年3月,第115师在鲁南白度,歼敌800余人,并粉碎日伪军对抱犊山区的进攻。至1940年9月,山东纵队发展到5个旅、2个支队,5万余人;1940年10月,第115师编成了7个教导旅,7万余人。山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战略支点。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