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周恩溥、周恩寿:周总理血脉相亲的两兄弟,他们的后代生活如何?

2024-02-04历史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无数伟人带领着中华儿女在历史中前进,近代以来,仍旧是人才辈出,而在众多无法逾越的伟人中,一定有他的名字,那就是周总理,人们常常把他称作人民的好总理,不仅是赞扬他为中华儿女做出的贡献,同样也赞美了他的品格。

周总理

这样伟大的领袖,一生没有儿女,自己的一生也全数奉献给了革命,他的革命伴侣邓颖超同志同样也是坚定地走在革命道路上的革命者,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那他们会给自己的后代谋取福利吗?

答案是否定的,周恩来同志与邓颖超同志并没有子女,周总理曾经有两个亲兄弟,那会不会是给他们谋取过福利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相反,他们不仅没有身居高位,过挥霍的生活,反而是过着普通的生活,勤勤恳恳,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谋生,也在自己的岗位上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贡献。

践行家风

周总理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周恩溥,一个叫周恩寿,他们与周总理不同的是,有几个子女,大弟周恩溥没有参加革命,为了谋生,他跟着周家的伯父去到东北谋生,国民党知道他和周总理的关系,就将他抓了起来,想要从他口中逼问出周总理的下落。

他坚持原则,任何事情都不交代,国民党政府恼羞成怒,就将它残忍杀害了,牺牲时年仅45岁。所幸他留下了一个儿子,叫做周荣庆,由妻子王兰芳独自抚养,王兰芳曾经在战争中受了伤,建国后找到了一份工作,1950年时,还调到了北京。

周家全家福

多年以来,战争留下了伤痛反复折磨着王兰芳,周总理就建议他提前退休,毕竟健康才是第一位的,但这样就面临着一个问题,提前退休是不能够领取正常的退休金,她还要抚养儿子,一家人的开销也会成为她沉重的负担,没办法,周总理就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来了50元帮助王兰芳一家人生活,一直到王兰芳1975年去世。

这50元虽然是全家人的支出,但周总理交代了周荣庆,这份钱是补贴家用的,不是自己的零花钱,如果自己缺钱,就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赚,周荣庆也将大伯的话记在心里,十分努力,艰苦学习,进入了北京志愿军医院,成为了医院的一名宣传文化干事。

有时候成为领袖的后代,带来的不是更加优渥的条件,更加便捷的特权,反而是更加严格的标准,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在周荣庆的身上就特别明显。

1953年,国家号召干部去到基层工作,周总理也是希望侄子周荣庆能够做出表率,周荣庆也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期望,主动申请,几年后就去到了河南的汲县,在那里的一个基层卫生学校工作,王兰芳也和儿子一同定居在了河南。

后来周荣庆调到了焦作钢铁厂,在这里,周荣庆邂逅了自己的伴侣,晋菊清,但在两人恋情初始之时,周荣庆并没有告诉晋菊清自己是周总理侄子的事情,这倒不是他刻意隐瞒,而是他自己打心眼里也觉得这并不是什么特殊的身份。

周恩溥

直到两个人交往半年以后,晋菊清还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了这件事,知道此事的晋菊清有些生气,还去问了周荣庆为什么不告诉自己这件事,还说自己都高攀不起了,周荣庆赶忙安慰她,周总理是周总理,他是他,他们是亲人,但他们都是普通人,都是过着普通的生活。

晋菊清也没有再说什么,两人的恋情也是和和美美,这份在外人看来家世悬殊的恋情,事实上只是两个自由灵魂的结合,继续过着平静的生活,两人养育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就是和平常人家没有区别的生活。

在晋菊清的人生中,有几次见周总理的经历,她与王兰芳一同坐火车去北京,长途跋涉之后,终于赶到了北京的中南海,远远看过去,邓颖超就在中南海的大门迎接他们,晋菊清的心里有些紧张,毕竟是国家领导人。

但邓颖超一见到她就十分热情,这位伯母夸她的小儿子可爱,这样的热情很快就让晋菊清平静了下来,交到周总理时同样也是这样,在他的想象中,周总理应该是十分威严又严肃的,但是真正见到时,周总理就想自己的亲伯伯一样没有半点严厉。

周总理还建议她和周荣庆三个孩子将名字改一改,两个儿子分别叫做志勇和志军,女儿就叫做志虹,她和王兰芝都觉得周总理起的名字不错,回去之后就把名字改了。

邓颖超与晋菊清的合影

1975年12月,王兰芳去世,邓颖超知道消息后交代他们一切葬礼都从简,此时的周总理身体情况也十分不好,没过多久,周总理也与世长辞,周荣庆与晋菊清两个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连续遭到了两次打击,两人都十分难过,但那个时候的情况比较紧张,他们本想去北京看望周总理,但在邓颖超的建议下,就取消了行程,这也是两个人心里深藏的遗憾。

1992年,周荣庆与邓颖超相继辞世,此时的局势已经好了很多,周总理夫妻两人都没有子女,晋菊清就去到了北京帮助处理后事,邓颖超同志希望自己的骨灰能够撒入海河,这件事就交给了晋菊清完成,她带着孩子们完成了长辈的最后一个心愿,返回焦作时,她整理了九件周总理的遗物,自己留下了一件蓝色大衣,其余的全部捐给了周总理故居。

周总理故居

周荣庆和晋菊清的两个儿子,一个在较多担任城管队长,一个就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人,女儿周志虹也是打工谋生,他们的子女也都是靠着自己的双手谋生活,只有一个人是在政府里工作,周恩溥这一脉的11个后人,都将周总理的教诲埋在心里。

周总理的小弟家里情况也差不多,周恩寿年轻时候加入了共青团,成为了一名地下的宣传员,还去到了黄埔军校学习,是第四期的学员,与林帅是同学,从黄埔军校毕业以后,周恩寿选择了继续深造,读了几年书就去到了天津做了个生意,但做生意也只是表面,实际上这里是共产党的革命据点。

后来周恩寿去到了华北革命大学深造,建国后在北京钢铁局工作,但周恩寿胃病一直以来都有,治疗迟迟不好,不断加重,后来也是在周总理的建议下提前退休了,和二嫂王兰芳一样,由周总理负责他们的生活开销,只是周恩寿的家里孩子比较多,比着王兰芳,周总理又多给了50元的生活费。

周恩寿

100元的生活费对于一家人来说也是捉襟见肘,但周恩寿也不想让大哥有太大的负担,就没有再说什么,周总理也清楚,就把周恩寿的大女儿周秉德接到了中南海亲自照顾。

周秉德和周总理夫妻两人感情十分深厚,和周总理朝夕相处了很长时间,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常询问她周总理的往事。但周总理侄女的身份并没有给她的生活带来任何的不同,她就是在北京的普通小区生活。

周恩寿除了周秉德还有几个孩子,他们都十分听从周总理的教诲,用自己的努力做出一番事业。

周恩寿的大儿子周秉钧是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1961年入伍后,还成为了一名飞行员,后来就定居在了广州,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老三是周秉宜,他和大姐周秉德一同在周总理身边住过一段时间,也是这样的经历让她受到了很多周总理的影响,长大以后的他也成为了研究周总理思想的研究员。

老四叫做周秉华,他也申请入了伍,在部队中成为了一名通信兵,还在基层当过工人,直到2006年才退伍,不过在退休之际被单位留任,继续奋斗在工作岗位上。

周恩寿最小的孩子叫周秉建,年纪小的孩子常常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周恩寿就是这样,周总理十分关心她,她16岁那年就成为了一名知青,去到了内蒙古工作,后来还考上了内蒙古大学,开始学习蒙古语,毕业之后就留在了内蒙古当地的政府工作。

周秉建

二弟周恩溥的家庭过得较为清贫,一大家中只有一个人是在政府工作,周恩寿的子女们过的生活就稍微好了一些,但基本也是普通人家的生活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给自己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每个人都将周总理曾经的教诲放在心头。

周总理的亲人中还有几位受到了关注,一位是周总理的堂弟的儿子叫周尔均,1946年高中毕业后去投靠了周总理,周总理建议他参加人民解放军,他接受了周总理的建议,在刘邓大军中,与战友们一起留在了西南地区的后勤部。

他与夫人的恋情同样也是在不知道和周总理的关系下进行的,即便后来知道,两个人也是坚持不掺杂与周总理的特殊关系,能解决的事情都自己解决,对于他们来说,周总理是长辈,是人民的好总理,而不是他们谋取利益的方法。

周尔均与夫人

另一个和周总理比较亲近的就是周晓芳,周总理的伯父是她的曾祖父,1963年出生的她对周总理也有印象,父亲告诉她,她出生的时候,是周总理给他包了40块的红包,童年时期,她偶尔就能见到周总理,但对于外边的人,她从来没有说明过自己和周总理的关系。

周晓芳的故事十分励志,她在酒店里从底层员工干起,一步一步成为了酒店里的销售总监,30多岁时,她抓住机会去到美国深造,半工半读,还在那里邂逅了自己的伴侣。

在国外学习期间,她还有了意外收获,她发现周总理在国外享有很高的赞誉,此时的周晓芳还从事着中美文化交流的工作,她和丈夫一同在成立了周总理和平研究院,很多海外的敬仰周总理的人常常会去那里看看,了解周总理的生平。

周晓芳与家人

斯人已逝,但精神永存,文字书卷传达着这些曾经令无数人感动的情感,但更能打动人的,是这些后人们的践行,这样的美好品德,不仅值得他的后人学习,更值得每个人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