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第一批攻城的人几乎必死,为何还要冲?你看先登功臣被授什么军衔

2024-07-19历史

导语:在军事战争里,攻打并占领城市是特别关键的一部分,这关系到能不能在该地区确立统治地位。所以,每次攻城打仗都极其残酷,进攻和防守的双方都会拼命搏杀。

有些攻城战很快就能打完,可不少攻城战却得打很久,攻城的部队还得付出很大代价。像高神武攻打玉璧城就是这样。那时候高欢苦苦打了六十来天,部队伤亡都快一半了,最后没办法,只好晚上赶紧逃走了。

咱从平常的道理来讲,头一批去攻城的人那几乎就是没活路了,那为啥他们还往前冲呢?难道命就不值钱啦?好多人会讲督战队能起作用,真就全是督战队的功劳吗?我觉着不一定吧。

啥叫先登功臣呢?

咱先讲讲督战队的用处,有人写文章说,要是前线部队不敢往前冲,那督战队就会追究前线战士的责任,没准儿还会把胆小不敢战的人直接砍了。

打从秦朝那时候起就有督战这回事了,不过一开始没整成固定的制度。秦朝的法律说了,要是左边、右边、后边的军人瞅见有不敢打仗的人,那就能够去追究这人的责任。

不过这种情形只在获胜可能性大的战斗中管用,要是碰上处于劣势的局面,那就不灵了。淝水之战那会,前秦前线部队刚显出败象,后边就喊「秦军败啦」,接着整个军队很快就垮了。

古代那些善于打仗的人很重视这事儿,他们不会使劲儿在监督作战上费心思,而是尽量主动去调动士兵的积极性:明天要攻打亭子,谁要是能先冲上去,就让他当国家的大夫,还赏给他上等的田地和住宅。大家都争着往前冲,结果这亭子一天就被攻下来了——【韩非子】

攻城的时候,要是有人率先登上城头,那就给他士大夫那样的政治待遇,还有田宅这样的经济待遇。靠这种特别诱人的奖赏办法来让士兵们积极起来,再加上督战机制从旁协助,这样就能保证部队里一直有敢死队了。

古代不少名将都是靠着「先登」出名的,像樊哙、徐达、乐进,还有张居正的先人、和珅的先人……这些人立下的军功能让后代沾光,就说张居正的先人吧,在大明建立时立了功,到张居正那时候还能得到好处呢。

历经各个朝代的不断改进,到了近代的时候,已经形成了一套很严格的赏罚与督战的办法。士兵们打仗本来就是为了能立下功劳,自然会拼死登上城头,去争取当个万户侯、开国公啥的。

说太遥远的例子可能大家不好懂,那我就给大家简单讲讲几位我军的先登功臣,看看他们被授予的军衔,你们就能明白不少了。

陈赓大将——率先登上淡水城

淡水城那仗是国民党去打粤系军阀陈炯明的一场战斗,这可是第一次东征,特别关键。

淡水城的城墙又高又坚固,城墙四周还挖了一圈壕沟,再加上那开阔的地形以及近代的枪炮,这地方着实难攻易守。为了能打下淡水城,蒋介石从黄埔军校教导团里亲自挑出精英,组成了攻城敢死队。

头一批敢死队有二百来号人,这里头有黄埔出来的尖子,还有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人,陈赓大将、杜聿明算是挺出名的。

在这次攻城打仗的时候,陈赓大将的腿可起了大作用,他冲在前面率先登上城墙,立了先登的功。攻城战打完后,蒋介石开大会表扬陈赓和敢死队,虽说没着重讲先登该有啥待遇,可让陈赓去见孙中山了。

陈赓那时候没多为自己着想,当时国民党是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陈赓是为了革命才去付出的。后来孙中山先生去世,蒋介石背叛了革命,陈赓就离开国民党了,接着坚定自己的信念,跟着革命队伍努力干。

后来大家都清楚了,陈赓凭借一系列的功绩,职位不断提升,1955 年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王建安上将,是最先登上黄安城的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过一次黄麻起义,那时在湖北的黄安、麻城,近三万的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指挥下进攻黄安县城。这次起义成功拿下了黄安县城,还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这可是鄂豫皖地区武装对抗国民党右派的头一枪,在党史上意义非凡。

大伙都晓得黄麻起义,可没多少人清楚王建安上将是黄麻起义时冲在前面的有功之人。

王建安在1924年去当兵了,一开始是在吴佩孚的队伍里,后来他看清了军阀部队的黑暗,就参加了红军。

1927 年搞黄麻起义那阵儿,虽说农民自卫军挺有气势,可真正有过军队打仗经验的战士没多少,像王建安这样的老兵,那是很有风格,主动去了敢死队,变成了头一批攻城的战士当中的一个。

攻城的时候,19岁的王建安瞅准时机,一下子就登上了黄安城的城墙。敌人一瞅见红军登上城墙,立马就跑了,很快黄安县城就被打下来了。

虽说最后部队不占县城改打游击了,可这支部队被整编成了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后来又改成了 31 师),是成立红四方面军、鄂豫皖苏区的关键部分。冲在前面的王建安当上了 31 师的班长,往后那是不断升职,成了红四方面军挺出名的将领(做过红四军政治委员)。

1956年,王建安荣获上将军衔。

萧克上将,在宁都攻城战中率先登上城头。

1929年4月,毛泽东领着第三纵队抵达青塘,在那儿和朱德率领的1、2纵队相聚。部队会合之后,毛泽东、朱德便打算攻打宁都城,把宁都城的国民党军给消灭掉。

宁都城以前是州府所在地,那有又高又坚固的两道城墙,很难攻打下来。红四军在宁都攻城之后,赖世琮又把城防工事给加固了一番,把城墙弄得更高更宽了,还弄了好多城防工事。

那时候重炮短缺,部队实力也不算强,毛泽东、朱德便打算巧取宁都城。具体做法是组织突击队,由红军主力吸引敌人,突击队从暗壕突破进城。在这场攻城战斗里,当时身为支队长、纵队参谋长的萧克带领部队最先登上城墙。

往后,萧克做过纵队司令员、师长、军长、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 120 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第一参谋长……1955 年授衔,萧克得了上将军衔(是上将里排第一的)。

总结:头一批攻城的人确实风险挺大,可要是能做到「先登」,那肯定会特别显眼。

军队咋晋升?得看谁打仗厉害,谁指挥得好。要是没招儿展示自己,没准就被埋没了。这么一来,士兵们常常得要个能展示自己的契机,参加突击队、敢死队就是顶好的办法。

咱军队虽说不再特别看重先登功臣这回事了,可对那些先登上城墙的人,还是有奖励办法的,比如提拔当官、发军功章,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奖励。

在革命历史里,不少先辈堪称「先登」。他们的成就可不是只靠一次先登得来的,也不是单单冲着奖励去的,他们心里装着对革命的信念,决心为共产事业出力。这是他们不怕死的关键所在,也是他们能多次立下战功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