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淮海战役的实际指挥者,究竟是小平同志,还是粟裕大将?

2024-04-17历史

淮海战役的实际指挥者,究竟是小平同志,还是粟裕大将?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我军奠定全国胜势的关键阶段,合计歼敌150余万人,三战过后蒋军败局已定。其中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实际指挥者不存争议:东北战场的敌人是由东北野战军(四野前身)直接消灭的;而平津战役时,虽为两大野战军联手,但华北统帅聂荣臻只在总前委中排名第三,甚至位居东野政委罗荣桓之后。所以说,辽沈与平津两战的实际指挥者,是同一个人。

当然从全局角度看,无论辽沈、平津还是淮海战役,都是毛主席和中央军委负总责。但这里不是讨论宏观层面,而是指具体军事角度,总会有起到关键作用的一线将帅。比较特别的是淮海战役,跟另外两战相比,几十年来淮海战役的具体指挥者是谁,军事上没有明确的定论。上世纪八十年代,小平同志曾讲过「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但在军民之中,淮海战役由粟裕大将实际负责的呼声也很高,甚至更占上风。

出现这种争议,跟多种因素有关。邓公是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最后一次复出后,他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一职。军队领导人的履历和威望是很重要的,不然难以服众。当年邓公曾是毛主席钦点的「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所以从职务角度而言,说他是指挥者也没有什么问题,理论上此战是由他负总责。

八十年代强调这样一种身份和经历,对于管理军队、统一思想,是有好处的。但从实际角度看,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小平同志曾长期在军内出任政治委员,属于典型的政工干部。论在一线指挥战役的能力和经验,邓公在二野之内势必不如刘伯承司令员,更不要说真正掌控淮海战役这样的大型联合作战。小平同志能成为总前委书记,主要是因为他的党内职务突出,当时正担任中原局书记,所以在总前委里面也是当仁不让。

其实最初的淮海战役,是粟裕向中央军委直接提出的。他希望利用此前打济南战役时,动员的大量华野部队和后勤力量,歼灭国民党黄百韬兵团。粟裕亲自将这一构想取名为「淮海战役」,得到了主席和中央军委的首肯。后来随着华东、中原地区国民党军的不断增援,就不仅仅是一个「消灭黄百韬」的问题了,这场战役的规模逐步扩大,成了分为三个阶段的「大淮海战役」。刘邓的中原野战军也奉命参与进来,最终我军歼敌55万余人,取得空前大捷。

所以从战役构想,到实际推进过程,粟裕都是淮海战役的首功之人。毛主席六十年代也曾公开肯定过:淮海战役是我的战友、粟裕同志指挥的,他是解放军最会打仗的将领。对于这一点,来访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也是赞赏不已。但从军史角度来看,粟裕也有劣势:淮海战役总前委,有5位首长,粟裕只排名第4;而即便在华东野战军内,粟裕因为谦逊辞让,他的职务只是代司令员、代政委,人已经去了中野的陈老总,名义上却仍然是华野正牌统帅。

显然,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排序习惯角度看,粟裕同志的功劳再大、能力再强,在特定场合也不能过于「出类拔萃」。尤其建国之后,军事水准过人的粟裕发展并不顺利,五十年代后期遭到过错误批判并降职,直到去世多年后才获得平反。如此背景下,很长一段时间内不适合对他的军事功绩进行大规模宣传。但在一般军事和历史爱好者中,粟裕大将的声誉和地位是非常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