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楼兰到底做了什么,竟让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2024-07-17历史

每个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中国人都知道一句诗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可能是我们对「楼兰」这个神秘的地区的最初印象。

后来,我们能可能还在电视上看过一个揭秘「楼兰千年美女」的考古节目,又进一步知道了楼兰这么个地方,还知道了它位于我国「消失的时亡之海」—— 罗布泊 地区,并于公元四百年左右迅速消亡。

那具保存完好的女性干尸,似乎成为了楼兰文明的最后见证,让人们对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生活充满了遐想。

李白吟作「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辛弃疾高呼「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为何许多诗人都对楼兰如此熟悉,还都要将其消灭,这个地方究竟发生了什么?

楼兰的建立

楼兰,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字,一个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的地理坐标,却始终披着神秘的面纱。

楼兰位于今天新疆的罗布泊西北岸,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它地处西域,扼守着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历史上,楼兰还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汉朝、匈奴等政权都有着复杂的关系。

在历史的长河中,楼兰经历过多次变迁。

最初,楼兰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绿洲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那是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开始的。

在汉朝的鼎盛时期,楼兰曾作为汉朝的藩属国,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来往。

丝绸之路 兴起之时,汉朝的使者、商人、军队常常会经过楼兰,使得楼兰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匈奴与大汉的夹缝中生存

然而好景不长, 张骞出使西域后 ,将这个水草丰美的楼兰小国介绍给了当时的汉武帝,汉武帝闻言大悦,不仅要继续与楼兰建立友好关系,还打算一步步征服他们,扩张汉朝的版图。

然而盯上这块肥肉可不只是东边的大汉,还有西边的匈奴。 匈奴一族早在秦朝和西汉时期就大肆骚扰中原王朝边境,虽然后来通过和亲等方式稳定了局势,但 历来皇帝都大有消灭匈奴以名垂青史之志,汉武帝也不例外。

随着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不断,楼兰作为两方中间的一块「风水宝地」,也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在外部,匈奴等游牧民族的侵扰,使得楼兰疲于奔命,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楼兰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生存。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楼兰与匈奴的结盟, 在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中,楼兰多次为匈奴提供情报和物资支持,甚至直接参与了对汉朝的军事行动,这些行为使得汉朝对楼兰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和憎恨。

中原王朝对楼兰的憎恨,并不仅仅是因为其背叛行为,更重要的是,楼兰的存在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一旦楼兰被匈奴等游牧民族控制,那么丝绸之路的畅通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这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是无法容忍的。

因此,中原王朝对楼兰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汉朝时期,汉朝军队多次出征西域,试图将楼兰纳入自己的版图。

在夹缝中求生的楼兰,似乎不论完全依附哪一方都有些不妥,万一归顺中原,但自己远在西域,就在匈奴家门口,就算是有帝王撑腰,也免不得成为双方交战的炮灰,反之亦然。

因此楼兰不得不频繁地改变外交策略,时而依附汉朝,时而与匈奴结盟,左右逢源,以求得生存。

但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两边都想要的结果往往都是两边都吃力不讨好

曾经老楼兰王就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送到了匈奴和大汉去抚养。

后来老王去世后,匈奴凭借地理优势,率先扶植了从小在匈奴长大的大儿安归继位,汉朝得知此事后大怒,看破了楼兰的逢迎嘴脸。

而且,安归继位后,还杀了许多途经楼兰的汉朝使者,这令中原上至朝廷下至文人墨客都十分气愤,对楼兰的讨伐之意也就逐渐形成了。

然而,由于楼兰地处偏远,加之其国内政治斗争不断,汉朝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后来,随着汉朝的衰落和西域局势的动荡,楼兰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也日渐疏远了。

楼兰之消亡

到了唐朝时期,唐朝军队也曾多次出征西域,试图消灭楼兰这个隐患,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唐朝名将薛仁贵率领的军队对楼兰的征讨。

然而,尽管中原王朝对楼兰进行了多次征讨,但楼兰依然顽强地存在了数百年之久 楼兰并没有因为中原王朝的强势征讨而消亡,它的的消亡反而是一个历史进化中的必然 。

因为楼兰还面临着来自内部的威胁,虽然早期研究表明,罗布泊地区曾经是水草丰美的湖泊,但由于地处沙漠边缘,随着 地理环境的变迁 ,楼兰的自然环境不断演变,逐渐变得十分恶劣,水资源匮乏,这使得楼兰的农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直到公元四世纪左右,由于自然环境恶化、政治斗争激烈以及外部势力的侵扰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楼兰最终走向了衰亡。

这座曾经繁荣一时,享誉中原的楼兰古城,在历史的尘埃中逐渐消失,只留下了一些遗迹和传说,供后人凭吊。

诗歌中的楼兰

楼兰作为 诗歌的意象 ,其背后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诗人们之所以频繁地提及楼兰,并将其作为消灭的对象,一方面是因为楼兰在历史上确实对中原王朝构成了威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 楼兰作为一个神秘而遥远的地方,激发了诗人们的想象力和创作灵感。

而且,诗人们提及楼兰,往往带有一种边塞诗的情怀,表达了对遥远边疆的向往和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在他们的笔下,「破楼兰」并非总是字面上的军事征服,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象征, 代表着对困难的克服、对远方的探索以及对英雄梦想的追求。

在诗歌中,楼兰往往被赋予了多重内涵。首先,它是 异域的象征,代表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其次,楼兰的兴衰也常被用来比喻 国家的兴亡和人生的无常 ,引发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再者, 「破楼兰」也体现了一种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对于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现在,楼兰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和一个文化符号 ,虽然古城已经不复存在,但人们对于楼兰的探索和研究却从未停止。

通过对楼兰遗址的考古发掘和文献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古老文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同时,随着丝绸之路的再次兴起,和探险活动的再度火热,楼兰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和研究。

参考资料:【文化】神秘消失的古城楼兰:凝固了时光 温柔了岁月——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