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90年张学良重获自由,亲属为其庆生,张学良感慨:多亏了宋美龄

2024-08-09历史

【前言】

1990 年 6 月 1 日,台北圆山大饭店举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祝寿活动,此活动的核心人物为刚恢复自由的张学良。年届九十的张学良回想起长达五十四年的拘禁岁月,满怀感慨地表示:「这五十余载,我需感激宋美龄。」

张学良的一席话,揭示了两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情谊。此般特殊的情感,存于两位具特殊身份之人当中,曾令众人颇感难以置信。

【初次邂逅,张学良回忆:如果我没有太太,说不定就会猛追她呢】

1924 年 9 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兴起,张作霖率军进京,成功掌控北京政权。张学良击败孙传芳后,进驻上海等地,正是在此期间,张学良结识了宋美龄。

1925 年 6 月 14 日夜晚,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内高朋满座,女宾云集,厅外的滂沱大雨并未减弱厅内的愉悦气氛。在纸醉金迷之间,蓦地有一美貌女子在人群中一闪而过,张学良亦留意到了此女子。

应众人之吁请,张学良登台演讲。其高声言:「吾乃张汉卿,身为军人,抵沪后定竭力守护此地之安全。若有违者,吾必严加惩处。」

张学良的一番发言博得阵阵热烈掌声,他于台上看到那位身着红色旗袍的女子亦在人群中为他鼓掌。他察觉到她那炽热的目光中,蕴含着由衷的钦佩之情。

讲话完毕后,国民党重要人物胡汉民率先表示:「此乃上海尽人皆知的宋三小姐,方才从美国归来。」

经胡汉民一番介绍,张学良方知晓眼前这位乃是孙中山的妻妹。他即刻起身,手持斟满红酒的高脚杯,径直朝宋美龄行去。

张学良行至宋美龄身旁,畅快地敬酒言:「原是孙夫人之妹,如此说来,你我也算旧识。吾妻与孙夫人更是挚友。今日于此得见宋小姐,实乃吾之幸事。不知宋小姐能否与我共饮三杯?」

方才还于座位席上观瞧张学良的宋美龄,此刻骤然起身,仪态端庄地言道:「多谢少帅的热忱款待,然而与少帅对饮,我实难承受,连饮三杯更是不敢企及,倘若得少帅应允,美龄甘愿饮下此杯酒,以此表明我的敬意,不知可否?」

宋美龄于众人瞩目之中,将酒杯举起与张学良相碰。张学良诚恳赞言:「宋女士,今日得以结识您,实乃吾之万幸,此趟上海之行,确是收获颇丰。」

随后,二人于桌旁就座,继而展开交谈。宋美龄对张学良的军事才干颇为赞赏,张学良亦向宋美龄表达着敬慕之情。此次会面,在他们各自的心中皆留下了深刻印记。

他们不但于酒会上交谈,并且张学良还积极邀约宋美龄私下出游,氛围甚是愉悦。其后,张学良在回忆其与宋美龄结识的历程时表示:「倘若我彼时无妻室,必定会追求她。然而我并不知晓蒋先生亦在追求她,最终她还是成为了蒋先生的妻子。」

由上述话语可知,我们能够明晰张学良结识宋美龄时的心境。倘若不存在于凤至,那么张学良或许会与宋美龄有所发展。若果真如此,民国的历史或许会被重新书写。

1930 年,蒋介石同冯玉祥、阎锡山等在中原地带展开混战。当双方僵持不下之时,张学良宣告东北改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至此,蒋介石尚不明确宋美龄和张学良的关系究竟如何,甚至不知二人早有交集。

【张学良被囚禁,宋美龄设法帮忙】

1931 年 9 月,日军向东北地区发动进攻。东北军首领张学良为蒋介石承担责任,自行撤离东北。顷刻间,张学良沦为全国民众谴责的目标。张学良背负着「不抵抗将军」的恶名,屡次表示要与日寇拼死一战,然而蒋介石却违背全国人民的意愿,持续「围剿」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怀着国恨家仇的张学良决意付诸行动,以武力迫使蒋介石抗日。

1936 年 12 月,值国家危亡之紧迫时刻,张学良、杨虎城等施兵谏之举,将蒋介石扣押。彼等以自身性命相胁,强令蒋介石止息内战,携手抗日,然蒋介石颇为执拗。

西安事变爆发,宋美龄深感震愕,为救其夫,她亲书致张学良,祈其宽容相待,然未见成效。虑及大局,宋美龄亲赴西安商谈。宋美龄晤张学良后,毅然警言:「若吾夫有何不测,吾愿与之同难。」

经过二人的不懈努力,蒋介石应允了他们的诉求,决意凝聚全国之力抗击日本。宋美龄亦向张学良与杨虎城承诺,蒋介石不会就此事宜对他们实施报复。

西安事变得以和平化解后,张学良决意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蒋介石虚情假意地阻拦称:「你若前往南京,我无法确保你性命无虞。」

张学良深知自己此去或许凶多吉少,然而宋美龄曾许诺定会确保其生命无虞,不会使其遭遇不测。当张学良抵达南京后,蒋介石却违背诺言,将张学良囚禁起来。

蒋介石欲将其除之而后快,然宋美龄为践行己诺,不断劝诫蒋介石,望其勿杀张学良。宋美龄向蒋介石言:「吾等有负汉卿,勿杀之。」

经宋美龄之努力,蒋介石未对张学良痛下杀手,而是将其拘禁大半辈子,既未处决,亦未释放。

在遭关押的此段时期,宋美龄竭力设法提升张学良的生活品质,且数次前往囚禁之所探望张学良。

1949 年,蒋介石率国民党残部逃往台湾,其对西安事变之事难以释怀,遂萌生出杀害张学良之念。宋美龄知晓后,径直向蒋介石言明:「若你对那张学良不利,我即刻离台,并将你之所为悉数公之于众。」

【张学良接到宋美龄信件,彻夜难眠】

张学良遭囚禁后,与宋美龄维系着紧密联络。张学良留存了四箱信件,约五百余份,多数为与亲人的往来信函。而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其与宋美龄的私人信件,累计约达一百封。

于这些信件之中,宋美龄以英文著笔,将张学良称作「Dear汉卿」。而张学良称宋美龄为「夫人」,在信件结尾处署名为「良」。

自国民党撤至台湾后,张学良与宋美龄的通信遂告停止,直至次年4月。

1950 年 4 月的某日,宋美龄于致张学良的信函中言及:

我始终在为与你相见之事做筹备,然而每当欲前去见你之际,总会突发状况。我向你承诺,我从未将你忘却。下周末我将自美国返程,届时便能相见。

张学良在收到此信后喜不自禁,于他而言,宋美龄的前来,并非仅是对他的探望,更能为其当下烦闷的生活注入些许趣味,向他讲述外界的种种见闻。

欣喜之际,张学良对宋美龄的身体状况心生忧虑,其认为宋美龄连日奔忙,此时不宜相见。经多番斟酌,张学良在给宋美龄的复函中言明:「您当下应调养好身体,既然即将返回台湾,那无需急切,我们随时能够会面。」

数日后,张学良获宋美龄复函。函中言明:「下周可会面,届时会提前命人告知于你。」

收到信件后,张学良夜不能寐,内心难抑即将见到宋美龄的激动之情。对张学良而言,乏味的生活即将增添一抹光彩。

1950 年 4 月 30 日,此日为二人所定之期。张学良于刘乙光等诸人看顾之下,历经六个多小时崎岖山路之跋涉,终抵蒋家之别墅。

二人会面后,皆热泪盈眶,望着往昔挚友已然两鬓如霜,宋美龄内心感慨万千。二人默默相对,凝视彼此,不知从何言起。

宋美龄心有愧意,欲扭转当下局面,然力有不逮。遂主动向张学良发问:「汝现今有何需求乎?」

张学良表示:「国家至此境况,我已无话可说,当下我有两件事欲恳请夫人。其一,期望能在私交方面见一见蒋先生;其二,希望获取部分款项以支撑家中平素的用度。」

这两项要求实则并非艰难之事,然而对张学良而言,欲求见蒋介石则颇为不易。宋美龄向张学良予以保证,称定会帮其达成此事。

此为张学良与宋美龄自1937 年于奉化分别后再度相聚,亦是张学良抵台后首次与宋美龄会面。返家后,张学良于家中记录下了这极具意义的一日。

在宋美龄的关怀下,张学良的生活状况渐趋改善。他接连收到家人寄来的信函及部分生活物品。值中秋佳节之际,宋美龄遣人给张学良送去月饼、茶叶、水果等物。

1952 年夏,宋美龄决意赴美就医。即便身在美国,宋美龄仍不忘为张学良送去一些食物,足见其对张学良的关切。

不仅这般,宋美龄亦念及张学良对大洋彼岸亲人的思念之情,遂主动修书告知其亲属的生活状况。信内不但言及于凤至在美国凭借「炒股」购置一栋别墅之事,亦谈及张学良之子患病之事。

尽管张学良未获大洋彼岸亲人之书信,然经由宋美龄的引荐,其内心满是无尽的慨叹。

【结束囚徒生涯,张学良感慨:宋美龄能活一天,我就能活一天】

1975 年 4 月,蒋介石于台湾病故,张学良似将重获自由。然出人意料的是,蒋介石临终前特向其子蒋经国嘱咐:「切不可纵虎归山。」

蒋经国就任仅五个月之际,宋美龄因与蒋经国政见相左,离台赴美。宋美龄的这一行动,给张学良带来颇大冲击,自此,二人联系中断。

蒋介石离世后,张学良屡次向蒋介石表明自身绝不涉足政治。然而蒋经国铭记父亲临终遗言,未对张学良松手。直至其逝世两年后,张学良方重获人身自由。

1990 年,于台北圆山大饭店,张学良的亲属为其举行了一场规模盛大的祝寿活动。重获自由的张学良感言:「只要宋美龄在世一日,我便能存活一日。」

张学良的一番言语,揭示了两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诚挚且细腻的情谊。

1991 年 8 月的某日,于台北士林凯歌教堂的周详礼拜活动中,两位长者正沉浸在阔别重逢的欢欣之中。此为宋美龄与重获自由的张学良的首次会面,亦是他们的最后一次相见。

两位友人阔别许久后再度相聚,心中有诸多话语,然而临到开口时,却不知从何说起。二人相视,连连慨叹。一番交流后,张学良方知晓宋美龄在去往台湾前,已将他托付给国民党要人张群。蒋介石离世后,张群一直为张学良的自由之事四处奔走。

2001 年,张学良于美国夏威夷溘然长逝。弥留之际,他持续翻阅着与宋美龄的往来信函,串串泪珠亦坠落在那一封封信件之上。

张学良逝世的消息传出后,与他拥有长达七十余载友谊的宋美龄深感悲恸。她沉默良久,频频忆起与张学良往来的诸多往昔情景。最终,她决意专门嘱托辜振甫(曾为蒋介石的日文翻译)替她赶赴夏威夷,参加张学良的追思会,并向其亲属致以诚挚的问候。

在追思会现场,辜振甫的妻子严倬云把一束标有「蒋宋美龄」的十字鲜花放置在张学良灵柩前,以此表明自身心意。

张学良离世两年后,宋美龄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自家宅邸中辞世。

张学良一生身边女子众多,然而他与宋美龄之间存在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愫。此般特殊情感使二人在交流时更为诚挚,在当时传为美谈。

二人离世后,外界对他们的关系予以揣测,众多人皆认为此为一段爱情。然而,我认为实情并非如此单纯,他们的相逢起初可视为一种爱情类的情愫,其后则演变为彼此惺惺相惜的挚友之情。此般情感,实难向外人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