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刘伯承在抗战初期指挥的这场战斗,被不少国家写进军事教科书

2024-01-22历史

在那场异常激烈的忻口战役中,中共与八路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力配合着忻口正面战场的作战。

刘伯承在这段时期发挥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从战争艺术与战争技巧方面,他的战法也被很多国家列入了军史教科书,尤其是发生在抗日之初的那场伏击战。

忻口引发的连锁反应

抗战之初,中共就积极倡导和推动建立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也为后来的大战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1937年下半年,日寇凶猛来袭,并把矛头直指山西。

作为「山西王」,阎锡山感觉到自己的统治已经遇到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思想上不断转变,比起其他的,抗日也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所以他当时提出了一个「守土抗战」的口号。

中共这边敏锐地看到了阎锡山的心态变化,于是积极推动合作的完成,并建立适合山西特点的抗日统一战线。

忻口战役的计划便是国共双方共同制定的,朱德与彭德怀则在推动游击战的部署,八路军各部在晋西北、晋东北打响了一系列游击战。

9月,平型关的日军车队遭到伏击,115师不仅歼敌一千人,还缴获了大量物资,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这也同样为部署忻口战役赢得了有利的时机,就等着打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

10月2日,蒋介石联系了阎锡山,让他继续杀敌、争取最后胜利。

接到电报的当天,卫立煌就率领14集团军奉命增援,卫立煌便成为了前敌总指挥。

忻口战役打响后瞬间就陷入激战状态,还有个亲历者提到:「大火把整个人都要烧光了,有个战友穿着两套军衣,都被烧得一塌糊涂,那里是山区没有水,只能在地上打滚。」
从10月13日到11月2日,包括八路军在内的中国军队在忻口阵地上坚守了20多天,有力阻击了日寇的南进计划,大量消耗了日寇的有生力量。

在这些日子里,八路军始终奋战在前线,打出了很多漂亮的战役。

比如10月19日夜,八路军129师359旅第769团经过仔细侦察后,三营营长赵崇德带领机动部队袭击了位于代县的阳明堡机场,将24架敌机全部炸毁,毙伤了100多人,包括赵崇德在内的20多人全部牺牲。

卫立煌的评价是:「在忻口战场遇到很困难的情况下,八路军炸毁了敌人阳明堡飞机场的24架,创造了战争史上从来都没有的奇迹。」

日寇的计划一直都是顺着铁路线向中国内地推进,他们却在忻口一下就损失了3万多人,一下就栽了个大跟头。

为了能够配合晋北的战局,日寇又派遣了两个师团的兵力,由正太路西进,企图占领娘子关然后再占太原,去掠夺山西煤炭资源,找机会瓦解国共两党的抗战联盟。

阎锡山嗅到了危机,他命令各军驰援娘子关,在进行了4天的激烈战斗后成功歼灭了2000多敌军,可他的部队也付出了5000多人的代价。

这代价已经很大了,可日寇部队依旧在源源不断地增援,此时,有一个重要人物登场了: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

刘伯承此时正率领师部及386旅东征,准备从侧面攻击西进的敌人,遏制敌军攻势。

路上,王近山指挥的772团在长生口首战告捷,极大地提升了士气;陈赓又率领386旅在马山村、石门村等地袭击了日军,并接连获得胜利。

石门是国民党防御的薄弱环节,还是被日寇迅速占领,刘伯承认为必须要有补救措施。

771团的原计划是伏击七亘村方向前来的日寇,奈何日寇有「高科技」,他们通过空中侦查率先捕捉到了771团的位置。

到了深夜,一路日寇朝着771团阵地袭来,并且配合飞机、大炮猛然轰炸。

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并不是很充足,子弹和手榴弹基本都用完了,在这个时候,386旅副旅长陈再道命令战士们上好刺刀,英雄们举起大刀和日寇勇敢地进行肉搏,32名战士壮烈牺牲。

当地的村民将烈士们的遗体埋了起来,可771团总部也与刘伯承师部失去了联系。

刘伯承非常着急,为了能找到失联的部队,刘伯承等人专门来到了七亘村处,当时他观察着周围的地形,认为此处四面环山、重峦叠嶂,非常适合部队打伏击战,因为日寇在此地很难展开队形。

为了能把这盘大棋下好,刘伯承还专门去了一趟国民党第三军指挥所,仔细研究了日寇的作战特点及娘子关一带的地形图。

当时,他就作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日寇为支援正太铁路,肯定会派出部队迂回。

果不其然,日寇20师朝着平定方向进犯,情报很快就传到了刘伯承的耳朵里:有1000多人的日寇辎重部队正在测鱼镇休整,测鱼镇距离七亘村也只有10公里左右。

那么,这支部队想要向平定县城运送物资、粮草和弹药,就一定会经过七亘村,这就是个绝佳的埋伏地点。

10月26日,王近山率领部队进入了七亘村附近埋伏。

战前,伏击部队充分利用道路两侧的地形,把轻重机枪全部架在了制高点上,这种趴在日寇头顶向下扫射的感觉,也让前线的战士们信心满满。

果不其然,日寇的辎重部队在几百个步兵的掩护下前进,进入了八路军的伏击圈。

772团3营的战士们马上利用手榴弹和机枪袭击,密集的子弹宛若倾盆大雨射向敌人。

路上的日寇瞬间乱了阵脚,掩护部队和辎重部队的联系也被切断。

密集的枪炮声中,日寇的骆驼和马匹也受惊乱窜,残余的日寇不得不朝着东石门方向狼狈逃窜,丢下了300多具尸体。

伏击战后,所有参战的八路军个个兴高采烈,当陈赓走进了七亘村,大家也把他给围了起来欢呼雀跃。

不过,这可不是刘伯承的全部实力,战场上的一切本身就在不断变化,当他得知了最新的情况后,马上就能酝酿一盘更大的棋。

第二次伏击「一战封神」

毛主席很早就知道刘伯承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德国的沃克医生也盛赞他为「军神」。

抗日战争期间,就是体现实践能力的最好机会,刘伯承也从未让中央失望过。

1937年10月26日的伏击战胜利结束,刘伯承的心情跟参战战士一样是喜悦的,不过他的脸上依旧很冷静。

打仗如同下棋那般,不能只看到一颗棋子怎么走。

汤恩伯的电报就快就发到了刘伯承这里,他的意思是国民党已经放弃了娘子关,让刘伯承的部队抓紧时间撤离。

按理说,在如此多不确定性因素下,刘伯承应该撤离,可「军神」的思考自然是与常人有异的。

他也得到了情报:正太路西段的日寇正在向东运动,娘子关的右翼日寇也在朝旧关抄袭。

这就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日寇的目标,就是要从背后威胁太原。

经过深思熟虑,刘伯承认为应该在七亘村再打一仗。

这个提议出来后,很多人都表示有异议:刚刚就在七亘村把日本人打得抱头鼠窜,现在还要在相同的地点再来一次,日寇能有那么傻吗?

刘伯承给大家解释了自己的原因:「日寇在进犯平定县城时粮草弹药已经告急,从测鱼镇往平定方向前进,就一定会再度经过七亘村。」

更深层次的,就是心理方面的博弈了。

日寇也知道八路军的作战习惯,八路军在七亘村已经取得了伏击战的胜利,不会在同一个地点再次设伏,他们当然敢于大胆地去走这条路。

再者说,抗战初期的日寇也是非常膨胀的,他们不会在意一场战斗的失败。

这些,共同促使了刘伯承坚持在七亘村再来一场战斗。

测鱼镇的日寇很快就表现出了轻敌的一面:他们于10月27日来到七亘村清理战场。

刘伯承则利用机会指挥772团主力佯装败退,造成七亘村附近没有八路军主力的假象,随后,部队再趁着夜色返回,秘密来到七亘村村西继续埋伏。

28日早上,敌人的辎重部队沿着原路继续前进,后面还有300多步兵的掩护。

相比上次,这次的敌人还聪明了一点,他们将辎重部队给团团围住。

而且,走在队伍前方的日寇还会朝着道路两次随意射击,这就非常考验战士们的心理素质了。

当炮弹呼啸而过时,战士们依旧保持纹丝不动,不一会天空还下起了雨,战士们身下全部沾满了泥水。

日寇的指挥员眼看周围并没有什么异常,于是命令辎重部队加快速度前进,385旅的战士们就看着这群日本兵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经过,放日寇骑兵先过伏击区。

随着一声信号响起,772团枪声大作,瞬间形成了一张密集的火力网。

敌人似乎也有心理准备,并没有像上次那样乱作一团,反而组织起了抵抗阵型。

八路军这边更是早有准备,双方一直激战到了黄昏时分。

由于雨天路滑,导致一个日寇部队逃至平定,另一个部队逃到了测鱼镇。

第二次伏击战也取得了较大的胜利,击毙了100多日军,缴获了几十匹骡马。

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刘伯承做了一般指挥员都不敢做的事情,可谓「正中出奇」。

虽说第二次伏击战所取得的战果没有第一次伏击战那么大,不过由于伏击战获得了胜利,使得困在旧关以南的国民党曾万钟部队成功突围。

从这以后,这一片的日寇再也不敢这么放肆了。

刘伯承将这种伏击战法称为「重叠的待伏」,体现了刘伯承卓越的军事才能。

有人说,七亘村伏击战与历史上的井陉之战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反「战胜不复」的常规,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活用原则。

这些在实战中产生的战略,也体现在他的军事思想中。

他也始终认为:战争的形势是千变万化的,战争也不是捉摸不定、不可知的,是有一定规律可以摸索的,需要在战争中认识和掌握规模。

而这些,也算是对【孙子兵法】的灵活运用。

即便在人民解放军的战争历史上,七亘村的战斗规模并不算大,但这仍然可以称得上是刘伯承元帅的「代表作」之一。

很多国内外军事院校都将这场战斗视为经典写入了教科书之中,即便在现代化战争的当下,这场战斗仍然能被无数军事专家反复提及。

此后,刘伯承更是在上党、平汉、淮海等多场战役中屡立奇功,他的很多思想,也是与毛主席相同的。

新中国刚刚成立后,毛主席就开始思考一个战略问题:如何紧跟世界的脚步建设强大的国防队伍。

面向中高级指挥员的陆军大学建立起来后,刘伯承就想要一心一意去军校当教员,还给毛主席写了信。

毛主席收到信件后,批准了刘伯承的要求,只不过没让他当普通教员,反而让他去当校长。

当时,学校里第一批学员都是解放军内部的中高层将领,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也是功臣,还有点桀骜不驯,不好管理。

新学期开学后,刘伯承亲自站在学校门口迎接大家的到来,有些眉飞色舞的将领一看到门口站着的竟然是刘伯承元帅,于是马上就低下了脑袋。

那些将军的警卫员全部被编入了警卫连,而将军们本人则接受着比军队还要严格的管理,这所陆军大学所培养的都是当时中国最为高级的军官,学员们都感受到了中央的良苦用心,纷纷放下了自己的身份和架子,跟着刘帅好好学习。

可以说,刘伯承的军事智慧源于他与生俱来的军事天赋,也同样来源于他在战争过程中的成长与历练。

参考资料

  1. 七亘村伏击战:重叠设伏歼日寇 孙彤;郭亚宝 炎黄春秋

  2. 七亘村伏击战前后记 董平 山西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