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3年,「宁夏王」带7.5吨黄金逃去美国,晚年望着东方重复1句话

2024-02-01历史

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参与讨论,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支持!

1953年,宁夏「土皇帝」带着7.5吨黄金逃去美国,晚年却一直念叨着一句话。

这位宁夏「土皇帝」叫做马鸿逵。原本马鸿逵也算是出生忠烈世家,但是他却并没有继承到先辈们的良好品格,反而投向了蒋介石,利用手中职权在宁夏为非作歹,令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到了1953年,跟随蒋介石逃去宝岛的马鸿逵,看出了蒋介石想要置他于死地,于是连夜带着7.5吨重的黄金,瞒过国民党视线逃去了美国。抵达美国之后,马鸿逵也过上了顺心日子,只是当他步入晚年,却时常望着大洋彼岸,念叨着一句话。

马鸿逵晚年一直念叨的究竟是什么话?当初他又是如何瞒过国民党视线,逃至美国?

曾有热血

1892年,马鸿逵出生在甘肃河州的马氏家族。要说起马鸿逵的这个家族,可以说是十分不简单。马鸿逵的祖父是马千龄,在在中国还是清政府当道的时候,就曾劝说族人,投降于左宗棠。

投诚后的马千龄也得到了清政府的重用。在清政府的扶持下,马氏家族在当地的发展,可以说是越来越好,甚至还组建了赫赫有名的马家军。

当然,这个时候的马将军,军中的信念,还是保家卫国,尽职尽忠。马鸿逵的父亲马福祥,自幼也接受的是忠君爱国的思想,因此后来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马福祥还因为保护慈禧逃亡有功,被升职去宁夏,做了督办。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马家掌握了宁夏的军事大权。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马鸿逵自幼接受到的教育,也非一般人可比。因为家族世代从武,所以马鸿逵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学着舞刀弄枪。家中习武氛围浓厚,马鸿逵深受影响,本人也十分喜欢和刀枪打交道,所以马鸿逵在学习的过程中,十分积极。

再加上马鸿逵本人也在这方面,有着一定天赋,所以他在马氏家族中,很快也声名鹊起。当然,除去实际操作学习外,理论知识也很重要。因此一向表现优异的马鸿逵,为了承担起光耀家族的使命,也在18岁的时候,考上了甘肃陆军学堂,进行深造。

当时,马鸿逵考上陆军学堂一事,还在族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让族中众人更加坚定认为,在清政府势微的这个局势下,马鸿逵一定能光复家族荣光。

而马鸿逵在进入陆军学堂后,确实也带着一腔热血,想要好好学习,靠自己拼搏出属于他的功绩。

在那个时期,学堂里聚集的人,大都是想着保家卫国,建功立业。马鸿逵也深受这股思想浪潮的影响,带着一腔热血,参入了同盟会。

虽然马家算是靠着清政府兴盛起来,但是时移势迁,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已经让国内百姓过得苦不堪言。而马鸿逵也并非是个死脑筋,只知道愚忠。在接触到了新思想后,马鸿逵也认识到要想解救百姓于水火,必须破而后立。而这也是马鸿逵选择参加同盟会的初衷。

在加入同盟会后,马鸿逵也开始频繁参与到各种推翻清政府的活动中。但是没过多久,一次活动过程中,突然出现了大批量的清军。对于清政府来说,他们是绝对不会允许「同盟会」这样的势力存在。

因此每当有这样的活动时,清政府都会派出大量兵力去镇压。而这一次,马鸿逵没有逃过,被清军抓捕进了监牢。

一般来说,清军在抓到这些「作乱分子」后,都会采取极端手段,将他们「处理」了。但是马鸿逵不一样,他的身后有着强大的马家作为支持。最终在马鸿逵父亲的四处打点下,马鸿逵也被释放出来。

结束牢狱之灾的马鸿逵,也被他的父亲严厉批评教育了一顿。为了不让马鸿逵继续胡闹,其父马福祥,也将他送去了「昭武军」历练。

也不知道马鸿逵到底在牢狱经历了什么,这一次他没有丝毫怨言,完全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按照父亲的要求,老老实实的想着,要如何光复马家军的荣耀。

投向蒋介石

从原本一腔热血的爱国少年,变成为非作歹的「马匪头子」,究竟是什么促成了马鸿逵的转变?

马福祥在教育马鸿逵的时候,还担心他这个儿子依旧倔强听不进去话,甚至都做好了和马鸿逵争吵的准备,谁知道马鸿逵这次居然一反往常,再没有提过什么「同盟会」,只是坚定的告诉马福祥,他会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将马家军发扬光大。

听见马鸿逵这话后,马福祥还愣了好久,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一向是说一不二,所以最终还是相信马鸿逵是「醒悟」了。

事实上,马鸿逵自从被父亲马福祥,从牢狱中捞出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马鸿逵去到军中历练后,也没有再惹出过什么事端,每天老老实实的进行操练,偶有空闲,也是在琢磨着如何提升马家军的战力。

在这期间,马鸿逵还真弄出了一个十分有用的举措。

马鸿逵在陆军学校进修的时候,意识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一个军队要想变得更加强大,除去士兵们出众的武艺外,最重要的还是得有谋略。因此,为了培养更多有能力之人,马鸿逵在军中推行了「扫盲」。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大部分选择当兵的人,其实都没有什么文化。而马鸿逵的这个「扫盲」举措,就是在军中开设学堂,争取让军中每一个人,都能够读书认字。

不得不说,马鸿逵的这个举动,在当时确实是十分前卫了。也正是因为马鸿逵实施了这样的举措,也让他从原本的军士中,挖掘培养出来更多有能力的人,大大提升了马家军的作战能力。

军队的整体实力提升了,那么在与人交战的过程中,自然也能够提高胜率。很快,马家军就在一场又一场的战役中,打出了威名。

北伐战争时,马鸿逵跟着冯玉祥,立下了不少功劳。但是到了1929年,北伐战争胜利后,冯玉祥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最终决定交战。

在交战前,原本一心跟着冯玉祥的马鸿逵,公然表明了他不满冯玉祥的态度。马鸿逵这样的态度,也给到了蒋介石可乘之机。蒋介石立刻就派人给马鸿逵发去电报,表明只要马鸿逵肯投向他,那么无论是高官还是钱财,他都可以满足马鸿逵。

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马鸿逵自然也心动了。当蒋介石先给到了马鸿逵一点甜头后,马鸿逵也拍着胸脯保证,他一定会誓死效忠蒋介石。

就这样,在马鸿逵的帮助下,蒋介石大胜冯玉祥。

转眼就到了1932年,马鸿逵被蒋介石任命为宁夏政府主席。原本蒋介石的这一安排,是想削弱马鸿逵的实力,毕竟马鸿逵在投靠蒋介石的过程中,曾三次背叛过原主。这样的行为,也让蒋介石觉得不能安心。

因此蒋介石将马鸿逵打发去宁夏,还只给了他两个团的兵力。在蒋介石看来,马鸿逵已经是枚弃子。

但是蒋介石没有想到,他的这一举动,反而还促使了马鸿逵的实力变得更强。因为马家在宁夏,本就有着盘根错节的实力。马鸿逵一到宁夏,可以说几乎不用怎么耗费力气,就能够完全掌握宁夏的势力。

果不其然,马鸿逵一抵达宁夏,就迅速将自己信得过的人,委以重任。不过短短时日,宁夏政府放眼望去,全都是马鸿逵的人,以马鸿逵的命令为先。

得知此事的蒋介石,也是气得鼻子不来风,但是事已至此,他已经不可能再和马鸿逵对着干,只能用利益去稳住马鸿逵。

而马鸿逵完全掌控了宁夏后,也开始过上了「皇帝」般的生活。

逃亡美国

1953年,宁夏「马匪头子」带着7.5吨黄金逃亡美国,晚年却望着东方,一直说着一句话。

马鸿逵完全掌握宁夏后,也意味着他在宁夏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几乎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手中握有如此大的权力,马鸿逵自然也安心的享受起「皇帝」般的生活。马鸿逵要求手下人,也要像古时候的「臣子」一样,每天来参加「早朝」,报告一切事宜。然而大多数时候,马鸿逵就只是单纯的享受这个过程,丝毫不在意手下人究竟说了个啥。

当然,一个人在拥有了绝对的权力后,对于金钱的欲望也会变得更加不可控。马鸿逵就是如此。为了获取大量的钱财,他也想出了各种名目,来向宁夏当地的老百姓们征收「赋税」。而这些收钱的名目,多到马鸿逵自己都不记得究竟有哪些,甚至就连上个厕所,都要交纳上厕所的税钱。

因此在当时的宁夏,也流传着一句话:「万物皆可上税」。

不仅如此,马鸿逵还对黄金有着强烈的执念,毕竟金子这种东西,无论放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能够换取大量的钱财。于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金子,马鸿逵也制造了大批量的纸币,强迫老百姓将家里的金子,都拿出来换成纸币。

马鸿逵这样的行为,老百姓自然也知道其中深意,但是又能怎么办呢?要是不按照马鸿逵的要求做事,那可是小命都难保。命和钱,这两样东西一点都不难选择。

甚至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马鸿逵还假兮兮的带头捐钱。最终所募集到的钱财,一分一毫都没有送去战场,全部落在了马鸿逵的腰包里。疯狂敛收钱财,也养得马鸿逵体重直升400斤!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为了满足他的野心,又强行发动了内战。马鸿逵作为蒋介石那边的人,自然也不可能偏安一隅。因此是全力配合蒋介石和解放军进行交战。

1949年,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也带着手下心腹逃去宝岛。在这之前,马鸿逵也找到蒋介石,抱着他的大腿,一顿哭诉,说这些年来他是多么的不容易,如今蒋介石要走,怎么也得带上他一起。

蒋介石看着哭得不成样子的马鸿逵,是笑也不是,哭也不是,最终看在马鸿逵手中还捏着大量财富的份上,带着他一起逃去了宝岛。

到了宝岛后,一开始蒋介石看在马鸿逵手中钱财的份上,还是对他和颜悦色。不过这些年来,马鸿逵的所作所为,也得罪了不少国民党内部人员。因此在这些人一次又一次的弹劾下,蒋介石也对马鸿逵起了杀心。

察觉到危险后的马鸿逵,自然也知道宝岛不能继续待下去了,于是筹备着该如何逃跑。最终马鸿逵以自己姨太太生病需要离岛治疗为借口,连夜带着家眷和7.5吨黄金,逃去了美国。

到了美国后,马鸿逵也凭借着多年收刮来的财富,买了一幢大别墅,继续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

一开始,马鸿逵的日子确实过得十分滋润。毕竟按照正常情况来说,马鸿逵积累到的财富,可能几辈子都用不完。但是马鸿逵一向挥霍惯了,早就对金钱没有了概念,他也忘记了如今除去这些老本,也没有什么新的经济来源,所以很快,马鸿逵的钱财也开始见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为了维持豪横的生活,马鸿逵也只能将名下的一些房子卖掉,但这样的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

马鸿逵到了晚年,他身边的孩子,为了争夺家产,斗得你死我活,哪怕马鸿逵已经只能坐在轮椅上,也无人过问他。孤单和凄清,组成了马鸿逵晚年岁月,在这期间,马鸿逵几乎每天都会望着东方,口中念叨着:我想回去……

只是马鸿逵曾经犯下的罪孽,也注定了他无论如何都回不去故土,只能身死他乡。1970年1月14日,马鸿逵因病离世,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而马鸿逵的离世,并没有对他的孩子家人,造成什么打击。相反在马鸿逵尸骨未寒的时候,几个孩子就已经为了争夺家产,斗得是你死我活。

也许在马鸿逵的晚年,他也曾后悔后自己犯下的罪行,但是那又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