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7年5月,邓公在叶剑英、陈云等革命战友的支持下,成功恢复了原来的党政军领导职务,再次出山主持大局。
一上任,邓公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当时最迫切需要解决和整顿的,就是混乱已久的军事问题。
而军事问题最要紧的,又是对各军事部门,各大军区的主管人员名单的敲定,俗话说得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前面许多岗位都安排的很顺利,但是,到了「福州军区司令员」的时候,邓公沉思良久,才终于自言自语道:「只能是他了!」然后转身命秘书要了一个人的电话。
「成武啊,这次调你去福建,其实是要借用你的威名,创造朝鲜战场月歼敌数最高的纪录,可不只是口头上说一说,美帝国主义听了也得抖三抖哇!」
没错,邓公最后选择的福州军区司令员,正是与杨得志、杨勇并称为「三杨」的杨成武上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福州军区司令员」能被邓公如此重视?杨成武又与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这个位置非他莫属?邓公如此安排有什么用意?
为什么是福州军区?
福州军区司令员受到格外的重视,首先是因为,这个职位已经空缺一年多了,急需有人来补上,并且上一任司令也不是等闲之辈。
福州军区前任司令员是开国中将皮定均,1929年,15岁的皮定均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抗日战争中,皮定均组建豫西抗日游击支队,并亲自担任司令员,仅用数月就在豫西打开了抗日新局面,之后又成功地建立了豫西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皮定均担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旅长,因为能征善战,战功卓著,这支部队后来还被称为「皮旅」,名震华夏。
1952年,皮定均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历任福建军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福州军区司令员。
在55年授勋的时候,皮定均在初评中,原定是授予少将军衔,但是毛主席看到后,亲自做出了批示:「定均有功,由少晋中」,这才成为了开国中将。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将才,却在1976年乘坐直升机视察演习的时候,不幸遇难殉职,享年62岁,也就是从这之后,福州军区司令员就一直空缺着。
除了前任优秀,缺位已久,福州军区司令还因为担负的责任使命重大,而不得不让邓公谨慎点将。
福州军区组建于1956年4月,是从原本的福建省军区改编而来,因为直面台湾的地理位置,福州军区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蒋介石带领国民党反动派残余撤退到台湾开始,福建地区就成为了国共两党对抗的前线,关于登陆作战的各种计划,也几乎都是由福州军区承担。
所以,出于稳定台海局势的需求,担任这一战区指挥官的必须要是一员猛将,皮定均如此,再前任的韩先楚也是如此。
为什么是杨成武?
邓公选择杨成武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杨成武也确实非常适合担任这个职位,原因有三点,首先是故土情深。
杨成武将军本身就是福建人,1914年出生于福建长汀的一个穷苦家庭,因为受到亲戚的资助,杨成武在村子里还读了几年私塾,之后还考入了长汀省立第七中学。
1928年,14岁的杨成武就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年便跟随地方武装参加了「闽西暴动」。
并在同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1931年,年仅17岁的杨成武,就已经当上了红四军的团政委。
之后杨成武就带领队伍参加了长征,队伍到达延安时,还接受党中央的指派,完美取得了吴起镇战役的胜利。
1935年,在部队整编后,杨成武被任命为红一师政委,这年他才21岁,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年少成名、少年英雄。
杨成武从故乡的热土走向革命,由他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既熟悉当地风土人情,又能够更好地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尽快的从停滞状态中恢复过来。
第二点,杨成武是我军的老将、名将,不仅对打仗精通,而且对于军事部门的工作也十分得心应手。
杨成武跟随红一师取得东征胜利后,就被抽调到红军大学学习,并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第一届的学员,提前毕业,奔赴到了抗战的前线。
平型关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其中,也有杨成武的一份功劳,当时他担任第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带领部队极限穿插,绕到了敌人后方,好似神兵天降一般切断了日军的运输线。
1939年11月,一个人的战死让日本朝野震动。在太行山黄土岭一带,杨成武利用地形,借着夜色诱敌深入,成功地将日军第二混成旅团包围在了一道山沟里。
等到敌人发觉事情不对的时候,八路军已经开始了对他们进行最后的打击。
黄土岭一战,不仅歼灭日军近千人,缴获运送物资的骡马车200多辆,火炮5门,还成功击毙了被誉为「名将之花」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这是抗日战争中我军击毙的最高级别将领。
抗日战争进行到后期,杨成武还率部参加了「五路合击」、「百团大战」等重要打击日军的军事行动。因为能征善战,毛主席还将杨成武称为八路军中的「赵子龙」。
解放战争中,杨成武更是战无不胜,从清风店到张家口,共歼灭国民党军十万余人,还俘虏将官13名。
在取得石家庄战役的胜利后,中央军委还特地下发嘉奖令,朱老总评价这次战斗是「夺取大城市的创例」。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被敲定为天津警备区司令,建国后又担任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作为拱卫新中国首都的「带刀侍卫」,可以感受到杨成武的才干,以及中央领导对杨成武的绝对信任与支持。
没多久,杨成武又和「三杨」中的另外两位,共同参与到了抗美援朝战争当中,杨成武主要负责入朝初期的作战任务。
二十兵团第67军仅用三天就歼敌1.7万人,严重打击了美军第七师,同时也创造了朝鲜战争中月歼敌数量最多的纪录。
回国后,杨虎城从1954到1958年,连续四年担任国庆大阅兵的总指挥,是指挥次数最多的将领。
从1958年到1962年,杨成武又连续组织指挥了炮击金门、西藏平叛、中印自卫反击战、抗美援越战斗,可以说是大小战斗,没有拉下一场。
这样的猛将,如果还不用能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那恐怕也挑不出其他人了。
除了上述两点原因外,还有最后一点:邓公和杨成武曾经共同在总参工作,相互熟悉,邓公也对杨成武十分信任。
邓公的亲密战友
杨成武将军曾经接替罗瑞卿,担任了一段时间的代总参谋长,后来邓公出任总参谋长后,杨成武就转为了副总参谋长,辅助处理总参的日常事务,也成为了邓公的得力干将。
因为新中国空军发展需要时间,蒋介石和美国派出的高空侦查,常常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就全身而退,杨成武就敏锐的意识到,电子和雷达的发展刻不容缓。
邓公在拿到杨成武起草的报告后,也深感认同,同意马上上报毛主席审阅,毛主席也对相关提议非常重视。
在杨成武的极力推动下,经中央军委批准,电子雷达对抗学院正式成立,邓公不止一次说:「有成武同志在,总参的工作轻松不少哦。」
所以,在福州军区司令员的人选上,邓公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杨成武。
1977年12月,在接到邓公的通知后,杨成武也赶忙前来报到,看着许久未见的老战友,邓公感慨的说:「好哇,还是一员虎将的样子。」
「您又说笑,我今年都63了」,杨成武豪爽大笑着回应。
「才63哟,年轻着嘞,我今年都73了,还没说老,你还能再为人民服务20年呐!」邓公指着杨成武,顿了一会儿,又说:
「说回正事,现在国内经济急需恢复,台海地区不能再有事情,老蒋没了,小蒋的姿态还不明了,美国就不用说了,太平洋警察嘛。」
「你杨成武的名字,美国人见到了还是要掂量一下的,毕竟是曾经朝鲜战场上第七师的噩梦啊。」
「还有就是建国后的大大小小战斗,你都参加过不少,对现代战争的认识,以及现在国际局势的了解,都比较深入,这个位子非你莫属了。」
杨成武听后,欣然接受,并且起身站定敬了个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尾声
杨成武将军在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后,一部分也是由于国际局势趋于平稳,台海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冲突,甚至两岸还开始有了缓和的态势。
后来在回忆录中,杨成武还曾风趣地说:「还好小蒋和美国对我‘宽容’,没有搞乱子,让我能够有大把时间写书。」
2004年2月14日,杨成武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杨成武将军为推进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和总参谋部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杨成武还留下了如【忆长征】、【战华北】、【新的使命】等多部回忆录,为了解人民军队战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