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张元济,二度重建中国文化,我国出版业先锋人物

2023-12-29历史

出生在近现代战火纷飞的年代中,他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救国图存的决心,发挥了文人独有的精神力量,成为那个落后时代中的先进人物。

他就是我国近现代出版业第一人——张元济先生。

作为时代的前沿人物,不免与各大领域的要员都有过交流,毛主席都曾邀请他一同出游,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

晚清最后一批知识分子

晚清尽管被列强打开了国门,西方思想和传统儒家文化强烈碰撞,但科举制尚未被废除,这仍旧是全国广大学子孜孜以求的成长道路。

张元济也不例外,受其父影响,他从小在广东长大,接受了正统儒家思想教育。

14岁时,随同母亲回到了浙江老家,决定开始准备即将到来的会试。没辜负全家的期待,小小的张元济在会试中突出表现。

一举夺得二甲第24名的好成绩,得偿所愿。张元济花费了长达8年的时光最终升任刑部主事,相当不易。

时至18世纪90年代,沿海地区传来中日海战战败的噩耗,这位青年人心中激起了一阵愤恨,身为朝廷要员,怎能忍受国破家亡?

高举改革旗帜

维新变法吸引了张元济的目光,当时的他同样也认为清廷任由时局肆意演变下去绝对是死路一条。

1898年,张元济作为变法运动中的一员,和康有为一同面见了光绪皇帝。

张元济针对时弊提出了自己多方面的意见,光绪皇帝对他的一番言论也颇为赞赏,但光绪帝终究不是大清拍板决策的人。

张元济头脑清醒,在受皇帝召见后,觉得变法运动的事态不妙,私下里也告诫康有为不要太过激进,恐将惹出事端。

但满腔豪情的康有为并没有听进去,迫切实现改革理想的他沉浸在一场梦幻之中。不出张元济所料,仅仅百日的变法活动被慈禧太后就此掐灭。

即便看透了境况,张元济毕竟身处其中,固然也难逃罪责。百日维新失败后张元济被革职,结束了仕途。

但会发光的金子是藏不住光芒的,李鸿章注意到了这个有胆有识的官员。

换赛道

结束了未来6年多的京官职业生涯,张元济被李鸿章举荐到了南洋公学做起了主事。

从京城南下奔赴上海,倒也符合文人心性。张元济或许是早年间成功换赛道的一位「打工人」。

改革失败,但他的精神从未失败,救国于危亡之间的信念牢牢扎在他的心上。

来到上海,受到夏瑞芳的邀请,即就是一直活跃到现在的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他们一同开始建设商务印书馆。

后来创办【外交报】,和各位仁人志士活跃于出版业,向全国输出有价值的新闻知识。

并翻译40多国的报刊资料,力求还原真实,让中国看见世界动态的一面。

第二年,他选择正式驻扎在出版业,进而辞去了公职,尽心竭力地经营商务印书馆。

后续的时间里,他与我们如今都很熟悉的翻译家,比如陈布雷、郑振铎等人,共同编译出版外国出色的文献资料,为当时的中国填补了文献空白。

叶圣陶、竺可桢等一批有才识的青年才俊也加入到商务印书馆,馆内人才济济,商务印书馆在张元济的苦心经营下。

从一开始的小印刷厂不断发展到了大型出版社,直至今日也是业内出版品质的标杆。

他如此努力地发展出版业,并非是为了挣钱,如果是这样,他不如去办厂跟洋人做生意,还乐得清闲。

经营商务印书馆期间,张元济扛起了主持编撰工作,尤其重视外文书籍和我国古籍的编撰校对。

用他的话来说,「求之坊肆,丐之藏家。」四处奔走,搜寻抢救中华文化遗产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使命之一。

公共事业的助力人

正是出于民族情怀,搜集藏书成立了图书馆,大力推动了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保护的最好方式便是公之于众」,张元济深信这一点。

以商务印书馆的图书资料室作为藏书的存放点,张元济到处淘换古籍、孤本、善本,有时自掏腰包进行购买。

一年年过去,图书室的藏书也越来越丰富,张元济决定将其对外开放,让文明成果走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不幸的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张元济多年来苦心收集的资料毁于战火之中。

张元济爱书如珍宝,更别提花费十几年心血保护而成的这家资料室,眼睁睁看着心血毁灭在眼前,张元济痛苦得说不出话。

不管是工厂、房屋,什么毁了都有可能经过努力再重建起来,文化知识被毁了,该怎么重建啊!

张元济也并未就此消沉,痛定思痛,感慨于战火纷飞文化不保的情况,决定再次行动起来。

与志同道合的文人一起,张元济建立了合众图书馆。一切都是为了文化血脉能够在这久远的华夏大地上继续留存下去,也决不允许珍贵的藏书流落海外。

在众人的帮助之下,合众图书馆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赠书。此次重建更为不易,因而张元济也更是煞费苦心。

小到每一册赠书,大到馆内的各种硬件设备,张元济都亲自修缮,甚至有一次见馆内的书架有损,便直接将自家的好书架捐到了图书馆内完善设施。

各位仁人志士听到张元济的计划,有钱捐钱、有物捐物,张元济本人也往图书馆捐赠了4000余册书籍。

在他的精心保护之下,图书馆也终于迎来了曙光,我们胜利了。解放战争前夕,他找到上海有关方面,再三请求保护好这来之不易的馆藏。

他真的担心努力付之东流为民族带来损害。

1953年,张元济决定将合众图书馆捐献给国家,不仅能够让其得到更专业的保护,也能让文化再次走进千家万户。

后来合众图书馆就变成了我们今天的「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

走进馆内,回忆起张元济奔走的历史,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排列整齐的书架、比历史上的今日更丰富的藏书、人们安静地沉浸在阅读的趣味之中。

如果现在这一切能被张元济先生所看见,那该有多好。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