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粟裕从来不是一个冷面战神,回归生活,他比一般人都要生动有趣

2024-04-21历史

粟裕大将

粟裕作为文武韬略的大将,在中国抗战斗争的历史上,用自己的智慧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这种深入人心的「战神」形象,也使得很多老百姓总是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他战场上无往而不利的神奇上, 从而忽略了粟裕将军很多鲜活的人生层面。

譬如,这位让国民党部队闻风丧胆的大将军,当初却是因为父亲的逼婚,不得已从家里「逃」出来的。从家里出来的那一刻,他没有想到,自己一辈子都没有再踏上家乡的土地,家乡从此成为他魂牵梦萦的方向。

粟裕的父亲粟嘉会是清末时期的举人,后因为考场不如意而转经商之道,为了光宗耀祖,将粟裕送去常德第二师范读书。没有想到粟裕去到师范后接受了先进的爱国思想,加入了共青团,成为革命运动的积极分子。

这可如何了得,为了让粟裕「悬崖勒马」,粟嘉会迅速为粟裕定了一门亲事,粟裕对此极力反对。父亲就把他关在家里,大门都不给出去。

哥哥粟沛非常同情他的窘况,要他先假意答应父亲安排的婚事,允诺婚礼毕业后再举办。粟裕听从了哥哥的缓兵之计才有机会重返校园。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过家。

孟良崮战役遗址

又譬如,粟裕将军的军事生涯中有两场战役其实比他后来指挥的淮海战役更被人津津乐道,这两场战役就是 车桥战役与孟良崮战役。

车桥战役在敌强我弱的现状下,经过粟裕认真仔细地踩点分析,决定采用「掏心战术」。在他看来,车桥地处敌军中心区域,是敌人的心脏,敌人认为坚如磐石,根本不认为他有在此进攻的计划。因而最终得以出奇制胜,被称为 「在一次战役中生俘日军最多的一次」 。捷报传到延安,毛泽东当场预言 「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事实上,历史一次次地证明了毛主席这句具有前瞻性的预言。

孟良崮战役成就了粟裕「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壮举。粟裕用兵如神,在这次战役中,其中就有一段与国民党军队不期而遇却相安无事的桥段,粟裕料事如神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孟良崮战役前一晚上的7点多,华野1纵队开始在整编第74师与国民党军整编第25师之间穿插。就在1纵队向纵深前进时,整编第74师与他们不期而遇。一个在山岗上,一个在山坡下,两军相向而行。两支敌对的军队在同一座山上行军,居然相安无事、各走各路,成就了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

张灵甫一直以为这支部队是友军,所以一点儿也没放在心上,他哪能料到这支部队竟然是解放军呢!这样神奇的敌我相逢,不说在中国,恐怕在世界上也难有听闻。

太多太多的例子足以证明,我们所看到的「战神」粟裕只是其丰富多彩的人生中一个侧面。要想了解一个更为立体、更为真实的粟裕,我们尚需要从其他方面去靠近他、理解他。

一见钟情,三次表白均被拒绝,苦等三年终成眷侣一辈子。

楚青

从家里「逃」进部队的粟裕,带着部队南征北战,每天不是忙着钻研军事,就是忙着分析战事,拿着放大镜背地图,在男多女少的部队里,渐渐地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转眼就成了大龄青年。

第一次遇到楚青那年,已过而立之年的粟裕32岁,是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尚未成婚。但那一年,却是楚青刚刚参军的时候。

当时的粟裕前往教导总队,准备从中挑选几个德才兼备的学员到部队工作。教导总队负责人梁国斌向粟裕推荐了楚青(原名 詹永珠 )。

过一番交流后,清秀端庄的楚青给粟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刚从校门出来的楚青,年纪轻轻,一门心思在于干革命、上前线,哪里会想到短暂的接触已经让粟裕的内心翻江倒海,对她一见钟情了。

粟裕和楚青

一个多月见不到楚青,打仗时不急不躁,善于运筹帷幄的粟裕终于按耐不住了,他 亲手写了一封情书,信中夹着自己近期的照片,托政治部主任王集成送去给楚青,还在信中直率地表白了自己的爱慕之心。

信中写道: 「詹永珠同志,我们已经一个多月没见面了,自从上次长谈后,你在我的心目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内心讲,我很喜欢你,不是出于别人的强迫、更不是虚荣的冬季,而是一个新四军指挥员对一个真正的女战士的忠诚的爱……」

王集成看见楚青拆开了信,想着她看完信会给个口信之类的回去好交差,万万没想到,这个姑娘一言不语地将粟裕的情书和照片撕了个稀碎,并说道: 「作为新四军的高级将领,不应该向一个小姑娘求爱!」 说完施施然地走了。

听着王集成的回话,粟裕也懵圈了,这个在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刚在爱情场上露了个笑脸,就被对方毫不客气地喝令止步了,一时间粟裕顿时没了主意。

粟裕和楚青

不过,只要有心总有机会再次出场。果不其然,楚青在速记班毕业后,又被分配到了粟裕所在的江南指挥部司令机要科担任速记员。粟裕知道了心里偷着乐。

楚青来到江南指挥部,知道自己成了粟裕的部下,心里担心粟裕会给她小鞋穿,平时总是刻意地回避粟裕,但是单位就那么小,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两人也时常见面。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楚青发现自己的工作并没有受到来自粟裕的任何非难,不免对粟裕有了新的认识。

但是楚青毕竟年纪尚小,情窦未开,对粟裕始终保持着同志关系的距离,这无疑让粟裕大为烦恼。

好吧,敌驻我扰,粟裕决定再度展开爱情战役的进攻,但是他的第二次表白,并没有得到楚青的同频。听完他的表白之后 楚青只是一板一眼地回答他: 「我佩服您的为人和智慧才能,只是我年龄尚小,对恋爱还没有兴趣。如今战乱,父老乡亲都被日军杀害,我们活着的人应该为他们报仇,放下这些生活小事。」

表白被楚青又一次回绝,粟裕没有气馁,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他反而大大地展现了一把他的情怀,并表示愿意等楚青。

粟裕和楚青

时间在两个人的迂回间一晃就到了1941年。因为部队生活条件差,楚青生病被送到了医疗队,粟裕得知消息后,不顾夜已深,雨又下个不停,立刻让警卫员提着灯前去探望。

粟裕看到躺在病床上的楚青身体一直在颤抖,又让警卫员把自己的毛毯带来给楚青盖上。过了一会儿,高烧不退的楚青醒了过来,第一眼就看到全身湿透的粟裕在床前,楚青内心开始有某些情绪悄悄地萌动起来。

一周后楚青病好了,拿着毛毯送回去给粟裕,却在门口徘徊着不知敲门之后该如何开口。恰巧粟裕开门走出来,看见楚青犹犹豫豫地便招呼她进房间,楚青将毛毯递给粟裕,正要感谢他对自己的关心。

这时,粟裕开腔了: 「你身子单薄,还是自己留着吧,就当是我送给你了。」

这一次,楚青反而沉默了。

粟裕将军的幸福来得很突然

几个月后,楚青主动约粟裕见面,粟裕对楚青的风向标一直是楚青控制的,以为楚青又有新的高论,不等她开口便说: 「楚青同志,我会尊重你的人格的。如果你还是不接受,我还可以等,无论几个三年,直到你答应。」

楚青忸怩着,突然说: 「我要是现在就答应你呢!」

粟裕开始没有醒悟过来,看见楚青满脸的羞怯,才醒悟过来,他的爱情攻坚战历经三年,如今总算完胜了,他开心地就像打了大胜战一样,笑得合不拢口。

粟裕和楚青终成眷属,幸福的一家人

1941年12月26日,粟裕与楚青举行了婚礼, 那年楚青18岁,粟裕34岁。婚后的他们彼此宽容以待, 相濡以沫度过了一生。

楚青是个独立的女性,她希望在能力范围内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从来没有想过依靠粟裕过上舒适的将军夫人生活,也担心一旦成为将军夫人自己的工作就难以继续,这也是她几次三番回绝粟裕的原因。粟裕非常理解她的心思,也认为作为女性,即使结婚后也应该拥有自己的工作,因此婚后他完全尊重楚青的意愿,支持她独立工作。

在战争年代,他们各自战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新中国成立以后,粟裕成为大将之首,楚青则转业到地方工作。他们夫妻就像两棵并排的木棉,既相互依偎,又各自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军人之家的严格与和睦之情

粟裕将军对军事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

粟裕家里有与众不同的「文房四宝」,这也是他一生最爱保存的东西—— 枪、地图、指南针 望远镜 。这些跟着他走南闯北的家伙,他一件也不舍得丢弃,就连一个非常陈旧简陋的硬壳指南针,只比5分硬币略大一点,他也当宝贝收着。

粟裕的卧室里,没有山水古画,没有勉励词句的毛笔字,墙壁的四面都挂满了地图,门的背后还挂着一张台湾地图。只要世界上哪里发生了动荡,他就挂上一幅那个区域的地图。

粟裕不仅自己喜欢看地图,也要求孩子多看多熟悉地图。他常说,看地图、看地形是军事指挥员的必修课,地图不仅要看,而且要背。

在战争时期,每到一个地方,每一场战役,粟裕都要亲自勘察地形,把战役区域的地图了解透彻,以此做出紧急情况下的处置预案。因为他对地图的偏爱和熟悉,他所带的部队,即便在突发紧急状况时,也很少受到损失。

粟裕对楚青的个性给予了完全的包容与信任,给予楚青完全的个人空间,从来不干涉楚青的工作。这也赢得了楚青对他的无条件信任与支持,也从不干涉他那些与众不同的爱好。

粟裕将军晚年全家福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这一块,粟裕却「固执」地使用了充满军人特性的教育十字秘笈: 吃苦、耐劳、严肃、顽强、勇敢。 把三个孩子培养成完全军人模式的人才。

粟戎生刚满3岁,粟裕与楚青就带着他去河边游泳。粟裕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竹筒,塞给儿子说:「抱紧了,跳下去!」说完一把将他抛进了水里。

这可把粟戎生吓坏了,他大声呼救,粟裕却在岸上喊: 「不要怕,自己游!」

抱着竹筒的粟戎生手脚忙乱地扑腾着,时沉时浮。

楚青在一旁担心地责备粟裕说:「你真是的!就不怕淹死他吗?」

粟裕不以为然 :「就是要把他扔进水里,要不老是学不会。你看怎么样?不是也没淹着吗!」

粟裕和粟戎生

中学时粟戎生上的是寄宿学校,由于父亲对他过于严格,连班主任都怀疑他不是粟裕和楚青的亲生儿子。忍不住追问他: 「你是不是你爹妈亲生的?」 直到粟戎生肯定地回答自己是亲生的才罢休。

哈军工导弹专业毕业后,粟戎生没有被分进大机关,也没有被留在大城市,而是到了援越抗美的云南前线。艰苦的军旅生活把粟戎生磨炼成一名真正的军人。

粟寒生与粟惠宁也和大哥一样,读完书后完全遵循父亲的工作安排,从基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各自事业的顶端。

在工作实践中,粟戎生和弟弟妹妹也慢慢悟出了父亲给他们反复讲述的道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晚年粟裕和楚青

军人终归是军人,即使在家里的谈话,也永远离不开军事。甚至粟裕与楚青平时聊天,也绕不过谈形势谈工作,楚青忍不住说他: 「你就不能谈点别的。」 粟裕风趣地回答她: 「我们是政治夫妻嘛。」

严格教育孩子的粟裕,平时却是个慈父,家里氛围总是一团和睦,成了孩子们与同学聚会的好场所。

解放以后,粟裕一进京就定居在一条胡同里,那里独门独院,环境幽静,方便出入。粟裕喜欢种果树,院子里的果树都是他一棵棵种植成长起来的。

一到夏天,院里果树茂盛,非常凉快。粟裕和楚青都很好客,每次孩子的同学、朋友来家里玩耍,不仅拿出糖果招待,还随便孩子们大闹天空般自由。

到了秋天,院子里的枣甜梨脆,大家采摘秋果,边玩边吃,就像过丰收节一般快乐。

因为他们夫妇的好客,家里常常聚着一群孩子,热闹得很。

逆境中的夫妻,长情的陪伴

粟裕

1958年,粟裕因「反对反教条主义」一事在军委扩大会议中受到错误的批判。

此时楚青已经转业到了地方,对部队上的事情并不了解,而且她遵循着不该知道的事情不过问,从来不干预粟裕的工作,所以军委扩大会议批判粟裕已经批了半个多月了,楚青毫不知情,粟裕也耐着性子没有同她讲。

直到后来粟裕因为检讨写了一次又一次都通不过的时候,才开口要楚青帮他写检讨。

蒙在鼓里的楚青,这时才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楚青擅长写东西,她的文字水平高,写的检讨倒是很快就通过了,但是写这种检讨的东西却依然让她内心里感到别扭,只不过为了丈夫,她愿意牺牲自己的情绪罢了。

有了楚青的助力,粟裕终于通过了检讨。通过检讨后,粟裕还是闷闷不乐,埋怨楚青: 「你怎么搞的,把我写得什么都不是了。」

楚青也觉得所写的文字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但为了过关只能如此了,她委屈地说: 「是你叫我写的嘛,怎么能怪我呢?」

这对「互相埋怨」的夫妻,反而给无奈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趣味和灵性。

相濡以沫的粟裕和楚青

1970年,社会形势不好,粟裕身处逆境,身体状况也变得越来越差,楚青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更好地照顾粟裕,一直坚持工作独立的楚青毅然离开了熟悉的岗位,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粟裕身边工作,以方便随时照顾粟裕。

而到了晚年的粟裕将军,常常沉浸在过往的回忆中,对逝去的战友们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

1978年,粟裕将军在安徽省军区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来到黄山脚下的谭家桥战斗遗址。这里是当年红军转入外线作战第一仗,那一仗,粟裕将军的近千名战友在这里牺牲,特别是他尊敬的军团长寻淮洲负伤阵亡。战地重游,睹物思人,耳边仿佛响起隆隆的枪炮之声,眼前是战友们前仆后继的身影。他望着眼前的山峦和流水,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

1980年,经过深思熟虑的粟裕郑重地向楚青口授自己的意愿: 「我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身经数百战,在和我共同参加战役、战斗的同志中,牺牲了的烈士有数十万,而我还活着,见到了革命的胜利。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过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在一起。」

粟裕将军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

1984年,粟裕病逝。一起生活了四十多年的恩爱夫妻,从此阴阳两隔。楚青和粟裕亲属及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遵照粟裕生前意愿,在粟裕将军曾经战斗过的20多片土地上,撒下了他的骨灰。

在送撒骨灰的途中,悲伤的楚青眼含热泪写下了【遣怀】一诗: 「时晴时雨正清明,万里送君伴君行。宽慰似见忠魂笑,遣怀珍惜战友情。惟思跃马挥鞭日,但忆疆场捷报频。东南此刻花似锦,堪慰英灵一片心。」

共同生活四十多年的点点滴滴,音容笑貌,那些家常岁月依然历历在目,楚青却再也没有了夫君的回应。

但是粟裕波澜壮阔的一生有太多的章节可以丰盛她余下的岁月,那床在病中送来的被子,就是粟裕对她携手 「一辈子」 的承诺。

让人肃然起敬的神仙眷侣

粟裕将军作为军事奇才,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变成军神,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十名大将之首,在世人看来,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更是叱咤风云、威震战场的常胜将军。而对于从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走过来的粟裕将军而言,他的生命是无数战友的延续,他敬畏战斗中曾经的艰难,他敬畏一个个为国家、为民族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生命的战友,当他离开这个世界, 他更期望的是与如亲人一般的战友重新并肩一起,站立成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