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中南海里毛岸青悄悄念叨:我好想贺妈妈,原来贺子珍曾照顾他12年

2024-02-04历史

1947年,贺子珍被蔡畅和王稼祥夫妇在苏联精神病院中找到,此时,距离她被蛮横的关入精神病医院,已经有两年时间。

面对蔡畅三人对于她未来打算的提问,贺子珍毫不犹豫的选择回到祖国。

终于,在这年秋天,贺子珍带着毛岸青和李敏,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中国。

回到国内以后,贺子珍与毛岸青、李敏一起在东北生活了两年。直到1949年,李敏给毛主席写信询问自己的身世,毛主席劝他们两人到自己身边生活,兄妹二人才到了中南海。

可是他们两人与贺子珍相依为命多年,突然的离别令两人都十分不适应。再加上兄妹二人与江青关系不睦,毛主席又忙于国家大事,毛岸青有什么心事,也只能对妹妹倾诉。

有一天,毛岸青就突然对李敏说: 「我好想念贺妈妈,我想她……」

毛岸青并非贺子珍的儿子,而是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杨开慧的孩子。为什么他会想念并非亲生母亲的贺子珍呢?

童年不幸

1927年,毛主席离开长沙,前往湘赣边界主持秋收起义,在那之后又带领军队前往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

而他的妻子杨开慧则留在了长沙地区,主持当地的地下工作。原本两人之间还保持通信,可是不久后,长沙就被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笼罩,两人的通信也彻底断了。

在这期间,杨开慧被国民党逮捕,连同她与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一同被投入国民党大狱中。

杨开慧是一位坚贞的革命女斗士,在敌人的威逼利诱、刑讯逼供下毫不畏惧,最终被国民党当局残忍的杀害了。

但是如何处理她留下的孩子,国民党当局却起了争议。一边人认为应当斩草除根,另一边人认为将孩子留下做鱼饵,将更多的共产党人钓出来,才是更好的办法。

很快他们就将毛岸英释放出狱,并且送到他的舅舅杨开智家中。杨开智家里还有毛岸英的弟弟,毛岸青、毛岸龙两个孩子,国民党认定,只要看住这一家人,一定能够抓到毛主席。

自从到了舅舅家生活,毛氏兄弟的身边就常常出现许多不速之客,舅舅一家都知道,那些人就是国民党的特务。

这样受到监视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我党的地下工作者几经辗转,给毛岸英的舅妈带去了一封信,信中为他们指了一条到上海的接头方式。

在老家的生活虽然看起来安静祥和,但实际却在国民党的掌控之下,谁也不知道敌人的尖刀什么时候会刺过来。

为了保全三个孩子,舅舅和舅妈商量过后,决定用尽一切办法,也要将他们送往上海。

对于他们的家境来说,进行这样一次长途的秘密活动,其实是很艰难的。为了牵制住国民党的注意力,舅舅决定留在当地,由舅妈带着孩子去上海。

很快,舅妈就去长沙,拜访了杨开慧的父亲和几位进步人士,筹措了此行的资金,又将三个孩子全部改名换姓,装作母子三人,做好了临行前的准备。

因为不知道在此一别会多久不相见,在正式出发之前,舅妈还带着他们到母亲墓前告别,要他们记住,母亲是一位铁骨铮铮的革命烈士。

1931年春节之前,舅妈带着三个孩子去了白水车站,搭乘火车到了汉口,又从汉口购买船票,去了上海。

这次行动全程,4人都隐藏身份,就连船票也是在杨开慧革命活动时掩护过的一家商号购买的。就是为了避免暴露行踪,引来意料之外的危险。

在船上,他们整日不敢出门,就连春节也是在轮船上度过的。好在,他们终于还是顺利抵达了上海。

当时在上海主持工作的是周总理,经周总理指示,将这三个孩子送到我党主办的幼稚园抚养。

上海生活

这个幼稚园的负责人名叫董建吾,一开始创办这个机构的时候,就是为了收养烈士遗孤以及我党领导人的子女。

在这个幼稚园中一同生活的不只有毛氏三兄弟,还有澎湃的儿子、蔡和森的儿子和李立三的女儿等等,幼稚园中的工作人员也都是我党地下工作者。

按理说,如果一直生活在幼稚园,对于毛家兄弟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他们会在其他共产党员的陪伴下,与小伙伴们一同长大。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作为白区的上海,建立共产党人子女收留所,本来就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

其实这个幼稚园原本是不会暴露的,为了革命作者子女的安全,我党在上海的工作者做了许多准备。可是千防万防,家贼难防,这次突如其来的打击,正是由于有人叛变了革命。

1931年,在党中央长期负责保卫工作的顾顺章,叛投到了国民党一方。很多时候地下工作最怕的,就是这样长期接触相关工作的人叛变。

顾顺章的变节,对上海地下组织造成了极为重大的破坏。唯一幸运的是,董建吾当时正执行护送任务,离开了上海,因此才免于被捕。

但董建吾离开了,坐落在当地的幼稚园却离开不了。等到董建吾回到上海的时候,国民党特务已经在对地下党进行大搜捕了。

幼稚园的工作人员或者被捕,或者在躲避抓捕,工作无法继续,孩子们只能流落街头。

那是毛家兄弟最痛苦的日子,年纪最大的毛岸青带着毛岸英一起在外找活路,他们翻过垃圾箱、给别人拖过地,还去帮着推黄包车,也正是在这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们最小的弟弟毛岸龙走失了。

直到董建吾再一次找到毛家兄弟才将他们带回自己家中收养,后来又因为家中不便,将他们移送到前妻黄慧光处。

黄慧光的身边本就养着两人的4个儿女,如今又来了两个半大小伙子,对于她来说压力也很大。

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她不知道毛家兄弟的身世,但后来董建吾还是将两人的身份告知了前妻。

为了不让他们兄弟两人被敌人发现,黄慧光不得不几次改变住处,就连到了年纪,也不敢让两人去上学。

好在毛家兄弟作为革命子女生活费一直有地下党供应,董建吾也会每个月给黄慧光补贴,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经济还算过得去。

可是不久之后,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就又一次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给他们的经济补贴也断掉了,黄慧光一个人带着7个孩子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

为了贴补家用,不但黄慧光在努力干活,子女也要洗衣扎花,毛氏兄弟也被分派了卖报纸的工作。

由于有一次卖报时收到了假币,毛岸青愤怒之下冲到街上,写下「打倒洋人」4个字,却被印度巡捕撞见,被一掌打倒,撞坏了头部,落下了脑神经的疾病。

这样艰苦的日子又持续了三年,直到董建吾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并最终说服张学良,终于将毛家兄弟送往苏联。

当时苏联答应接收一批中国革命烈士遗孤,及党和红军领导人子女,兄弟两人抵达苏联后,就进入了苏联儿童院。

在那里,他们与贺子珍第一次相见。

苏联小家

1937年贺子珍因为身体疾病,以及与毛主席日益激化的夫妻矛盾,离开延安,并于1938年春天抵达莫斯科。

初到苏联,对于贺子珍来说,最重要的当然就是看病。

她在长征途中曾经为了护住伤员而被炸弹轰炸,身上留下20多片炸弹弹片。可是当时的医疗条件,没有来得及将弹片取出,等到莫斯科时,那些弹片已经与肉长在一起了。

不久后贺子珍就到了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在延安的时候,她就致力于学习革命知识,努力强化自身的理论水平,这个习惯到苏联也没有改变。

后来她听说毛主席的两个儿子也在苏联生活,就请求去见一见他们。正是在这一年,贺子珍见到了生活在儿童院的毛岸英、毛岸青兄弟。

初见的时候,这两兄弟对于贺子珍是很防备的。他们的童年经历了太多悲苦,见过许多生活艰难,因此不相信这个人会真心对自己好。

更何况,他们始终记着自己的母亲杨开慧,一开始根本无法接受叫另一个人「妈妈」。

贺子珍也不强求,她一边把给他们带来的水果安置好,一边帮他们收拾床铺,整理衣物,毛家兄弟见她这样做,也不由得受她打动,与她一起整理杂物。

从那以后,每个东方大学放假的日子,贺子珍都会到儿童院与毛家兄弟相伴。在生活上,贺子珍给他们提供了许多帮助。

那个时候作为流苏干部,贺子珍每个月都有70卢布的补贴。这些钱她只有少部分会花在自己身上,多数都会花给毛岸青、毛岸英两兄弟。

对于毛家兄弟来说,贺子珍越来越像是他们真正的母亲,他们也慢慢卸下了心防,亲近的与贺子珍相处,课余时间也会到贺子珍家居住。

贺子珍到苏联的时候怀着孕,4个多月后生下了一个男孩。得知小弟弟出生,毛岸英和毛岸青都很高兴,他们常常逗小弟弟玩,还会给他唱红军歌曲。

对于贺子珍来说,毛家兄弟和自己的小儿子也是她独居苏联的心灵慰藉。

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个孩子突然夭折了。

这件事对于贺子珍的打击极大,她一度崩溃,不愿面对生活,是毛家兄弟凑在她床前,不停的叫她妈妈,才将她的神志唤回。

后来,国内将贺子珍的女儿李敏送到苏联,与她共同生活,李敏,毛岸英,毛岸青与贺子珍4个人,组成了一个全新的小家庭,他们度过了一段短暂却又温暖的家庭生活。

回到国内

对于这个叫「娇娇」的小妹妹的到来,毛家兄弟是十分激动和喜爱的,李敏也是个有个性且十分可爱的小姑娘,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全新的活力。

不久后苏德战争爆发了,贺子珍的补贴取消了,所有人的食品也变成了供给制,并且每个人能够得到的食物,都不足以吃饱。

为了能让还在长身体的几个孩子多些营养,贺子珍每天都要变着法的节省口粮,又在自家前面开垦了一小块土地,种些土豆之类的食品。

这样的生活固然十分艰难,但是一家四口凑在一起,吃上热乎乎的晚饭,就已经足够温暖他们的内心了。

或许这就是经历过不幸的人,最容易在一起抱团取暖吧。

根据他们的回忆,有时晚饭后,毛岸英会拉开嗓子唱歌,毛岸青则会弹起琴,妹妹李敏,会跟着哥哥们的音乐翩翩起舞,贺子珍则在一旁拍手掌,为他们加油鼓劲。

即使只是文字描绘,也可以从中感觉到,这样的家庭生活生动又温情。可惜这样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

不久之后苏德战争进一步加剧,毛岸英遏制不住上前线的心情,几次上书,并最终找到了到儿童院视察的苏联红军政治部副主任,终于顺利加入苏维埃士官学校速成班。

后来他又先后转入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并且于1944年底参加了对德战争的大反攻。

后来毛岸青也考入了东方大学,离开了他们的小家庭。而与李敏相依为命的贺子珍,则在1945年被诬陷为精神病,强行关入精神病医院。这个短暂成立的温暖家庭,就这样破碎了。

但是毛岸青始终记得与贺妈妈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回国后,他们三人又一起生活了两年,贺子珍带给他的温暖与母爱,始终留在他的心上。

1949年在,毛主席表达了想要接子女到身边生活的意愿之后,毛岸青与李敏也辞别了母亲,到中南海生活。

贺子珍也随之离开东北,前往上海定居。

但生活在中南海的毛岸青兄妹,与李讷母亲的关系却并不和睦,毛岸青始终也不愿意对她改口。对于他来说,心中的母亲只有生母杨开慧,以及照顾他多年的贺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