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我军预留4个兵团番号,为何没有启用?哪些人可能当司令

2023-12-10历史
1949年初,我军整编为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
按照总部的规划,四大野战军的排名是这样的:

一直战斗在黄土高原的西北野战军(抗战时期贺老总120师班底),为一野,以「横刀立马」的彭总为统帅;转战晋冀鲁豫、大别山、淮海流域的中原野战军(抗战时期129师班底),为二野,以「当代孙吴」和「军神」刘伯承为统帅。

汇集了华中新四军、山东八路军的华东野战军,为三野,以「诗人元帅」陈毅为统帅,粟裕为副手;云集了五湖四海精锐部队(抗战时期115师班底)的东北野战军(前身东北民主联军),为四野,以「红军之鹰」和「战神」林总为统帅。

此外,华北军区部队也替代一野,成为直属「御林军」。

华北军区部队,前身是抗战时期的晋察冀军区部队和晋冀鲁豫军区一部,统帅是「当代鲁智深」聂荣臻,副手是从刘邓所部转隶而来的「布衣元帅」徐向前。

全军整编以后,野战军下面一级的作战单位是兵团。

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分别下辖2~4个兵团,全军总共组建了16个兵团,并预留4个兵团的番号。按照各个野战军的序列,16个兵团的司令员分别是:

一野彭总麾下16万人,1、2兵团司令员分别是王震、许光达。

二野刘邓麾下28万人,3、4、5兵团司令员分别是陈锡联、陈赓、杨勇。此外,还为二野预留了一个6兵团的番号。

三野陈粟麾下58万人,7、8、9兵团司令员分别是王建安、陈士榘、宋时轮、叶飞。此外,还为三野预留了一个11兵团的番号。

四野林罗麾下103万人,12、13、14、15兵团司令员分别是萧劲光,程子华,刘亚楼,邓华。此外,还为四野预留了两个16兵团、17兵团的番号。

华北军区聂徐麾下24万人,18、18、20兵团司令员分别是徐向前、杨得志、杨成武。

这16个兵团的司令员,1955年大授衔时上将起底,有1位元帅徐向前,3位大将许光达、陈赓、萧劲光,其余12位兵团司令,除程子华转入地方工作其余都是开国上将。

由于渡江战役进展顺利,预留兵团的番号一直没有启用。

如果这4个兵团能够组建,还有哪些名将能跻身兵团司令员之列?

首先看二野预留的第6兵团,这也是4个兵团中最接近成立的一个。

抗战胜利和,129师部队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兵强马壮,也曾一度取得连战连捷。但是在挺进大别山后,刘邓大军被拖得实在偏瘦了一些,以至于淮海战役围歼兵力相当的黄维12兵团打得极其艰苦,就连刘伯承也坦诚是「瘦狗拉硬屎」。

三大战役后,二野任务也非常艰巨:既要配合三野发起渡江战役,又要在上海战役防备美英等国干涉;还要解放和经略大西南,消灭90万残余的敌军主力。

所以,第6兵团的筹备最充分,一旦渡江战役受阻马上成立。

按照刘邓首长的统筹安排,第6兵团来源是几个二级军区部队,江汉军区、桐柏军区和鄂豫军区。这些部队都是当年留守大别山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纵地方化的结果,如果再次整编为主力兵团,也算是回到了自己「娘家」。

第6兵团8万余人都源自10纵、12纵、1纵和6纵。所以,兵团司令员的人选也有了眉目,那就是老资格的红四猛将王宏坤,参加过黄麻起义,参与组建过6纵、10纵。

但是,计划不如变化快,渡江战役出乎意料的顺利。

而且在我军多次严正声明下,美英等国也放弃了武装干涉我军解放江南的进程。英海军「紫石英」号驱逐舰遭到我三野炮兵打击以后,丘吉尔虽然嘴上不服但鞭长莫及。

接下来的「席卷大西南」作战,二野有四野7个师的加持,还有秦岭贺老总18兵团的战略策应,胡宗南、宋希濂等困守大西南的几个主力兵团,很快就作鸟兽散。

所以,二野第6兵团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直没有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这几个军分区划入湖北军区,隶属于林总的中南军区。

第三野战军预留的第11兵团,成立的前提条件和二野第6兵团相似,就是一旦渡江战役不顺利,或者解放东南沿海的过程中遇到较大挫折,马上升级山东军区的地方部队,

在华野主力南征以后,山东境内的主力部队只剩下一个2.3万人的32军,在许世友指挥下解放了美军军舰撤离的青岛。除了谭希林的32军,山东境内还有5个警备旅7万余人。

按照华东军区的计划,一旦11兵团成立由许世友任司令员。

由于南线战事进展非常顺利,第11兵团的番号也没有启用。谭希林和32军也被调归人数较少的叶飞第10兵团,担负福建地区剿匪以及沿海一带的防卫敌军登陆作战任务。

和二野、三野相比,林总的四野家底最为殷实。

在兵力编制方面,林总的四野一直是碾压各兄弟部队的,不要说一个兵团只有七八万人的一野、二野和华北军区部队,就是一个兵团10万余人的三野,和四野也没法比。

全军整编时,三野4个兵团16个军不过58万人,每个军4万人左右;而四野4个兵团12个军就有100多万人,平均一个兵团25多万人,一个军在7万人上下。

四野在4个兵团的基础上,计划扩编增加16、17兵团。

但是,由于二野、三野发起渡江战役,长江中游的桂系白崇禧集团,就成为右翼的一大威胁。于是,主席命令林总的先遣兵团立即出动,以保障渡江部队侧翼安全。

萧劲光先遣兵团,有40军、43军和1个炮兵团、2个工兵营12万人。

如果四野16、17兵团能够组建,哪些名将有机会成为司令员呢?

除了原有四大兵团司令员萧劲光、程子华、刘亚楼、邓华,四野在第一次大授衔时,有2位元帅、3位大将、18员上将,能够担任兵团司令员的著名战将可以说大有人在。

比如12兵团两位副司令员陈伯钧、韩先楚,都可以扶正担任司令员;13兵团第一副司令员李天佑,14兵团两位副司令员黄永胜、刘震,以及15兵团的第一副司令员洪学智。

如果16、17兵团成立,司令员大概率会是李天佑和黄永胜。

因为在4位第一副司令员当中,李天佑 和黄永胜是比较能打仗的。而陈伯钧佣兵打仗偏传统,洪学智和已经调到后勤领域的开个大将黄克诚一样,更擅长后勤保障工作。

当然了,4个兵团的3位第二副司令员韩先楚和刘震,也完全可以担纲兵团军事主管,而且他们在白山黑水带出来的40军和39军都是「东野五虎」中的佼佼者。

如果出身红25军的韩先楚和刘震同时上位,真就创造了红25军一个奇迹:一个班里的两个小兵,红军时期才是营长,抗战成为团长、旅长,解放时期担任过纵队司令、军长、兵团司令员,而且同时在第一次大授衔时被授予上将军衔。

由于民心所向、大厦将倾,我三大野战军4大兵团的番号都没有被启用。

或许,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无论古今中外还是朝代更迭,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金戈铁马,而是养育了一流军队的沃土和背后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