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陈赓错失良机,三整编师逃脱,刘帅反思:大兵团配合不紧密

2024-07-17历史

1948年1月,中央军委根据中原战场的实际需求,指示粟裕率华野不少于三个纵队的兵力渡过长江展开作战,并成立东南野战军,对蒋介石统治中心南京形成威胁,导致国民党军队不得不从中原战场抽调主力增援。然而,接到命令的粟裕深感不安,尤其是对于南渡作战的困难以及未能达成调动敌人目的可能带来的影响,对中原战场本身都造成了较大的担忧。

据粟裕估计,在中原战场上,我军的总体兵力足以进行大规模的歼灭性作战。因此,自一月份起,他不断向中央军委发送电报,大胆建议改变原定计划。经过一番争论,中央最终批准了粟裕的请求,并下达了新的指令:要求华野在接下来的四到八个月内,与中野密切配合,共同歼灭敌军5到6个至11到2个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粟裕持续对战场形势进行深入分析,期望能够推动战局的发展。

然而,在豫东战役之前,必须承认中原战场的局势并未得到任何改善。实际情况是,自从中原野战军离开大别山以来,由于兵力和武器装备处于劣势,一直遭到国民党军精锐部队的追击和围堵,处境岌岌可危。他们甚至向中央发出紧急电报,迫切希望调动整五军或十八军的一部分兵力,以缓解目前的困境。与此同时,自7月分兵以来,华东野战军一直主要配合中野作战,但战事进展并不顺利。

中野在4月中旬取得了宛西战役的胜利,这不仅巩固和扩大了豫陕鄂根据地,还为粟裕接下来的战役计划铺平了道路。中央接受粟裕暂不过江的建议后,明确了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为此,粟裕提出了一个作战计划,即让陈唐兵团向许昌、襄阳移动,吸引商丘的整编第五军,同时伺机率领华野三个纵队主力渡过黄河,挺进鲁西南,以便与陈唐兵团会合,共同消灭整编第五军。

然而,该计划需要获得中野的支持,即牵制胡琏的整编十八军,使其无法增援。

为了配合华野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军,刘邓决定发起宛东战役。其目的是为了牵制驻军鄢陵的胡琏兵团(即整编十八军)。然而,由于中野当时兵力不足,整体武器装备也不及整编十八军,因此中野决定将重点放在攻击驻马店、确山一带防守的国民党军整编第28师上,以诱使整编十八军南下救援。鉴于中野对直接迎战整编十八军有所顾虑,因此战役一开始便制定了策略:避免与整编十八军接触。

战役发起后,实际进程相对顺利。陈锡联指挥三个纵队对确山进行围攻,胡琏兵团果然从鄢陵出动南下增援,同时驻南阳的张轸兵团也随即行动。尽管胡琏兵团反应迅速,但由于行军路程较长,仍给了中野宝贵的时机。相比之下,来自南阳的张轸兵团相对难以对付,因为在之前的宛西战役中,该兵团与中野多次交手,彼此间胜负互见。

5月25日战役开始后,确山的国军守军立即请求增援,张轸率领3个整编师的主力前往确山增援。陈赓率领太岳军区的两个纵队和华野10纵,联合组成西兵团,负责阻击张轸兵团。当确山被攻克后,迅速与陈锡联率领的东兵团会合,共同歼灭张轸兵团。

老奸巨猾

张轸是国民党军中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原本属于程潜的湘军,而非国民党的嫡系将领。程潜被迫下野后,作为程潜第6军中资历最老的将领,张轸一度代理军长职务。由于对蒋介石不满,导致重新组建的第六军被肢解,张轸因此长期失业。直到抗战爆发,程潜改变立场不再反对蒋介石,张轸才恰逢其时地复出。抗战胜利后,张轸担任了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和武汉行辕副主任的职务。

张轸在1947年被任命为领导蒋介石调动的3个整编师组成的机动兵团的司令,那时刘邓大军已经挺进了大别山。然而,由于受到蒋介石的严重排挤,张轸在这个时期与桂系的关系非常融洽。实际上,在宛东战役期间,张轸一离开南阳,立即意识到了不对劲。通过侦察,他得知我军突然放缓了进攻确山的节奏。张轸由此推断出,刘邓大军已将他视为战役阶段的目标。

陈赓率领2纵、4纵阻击张轸兵团时怀有顾虑,既担心阻击得太猛烈会导致张轸退缩,又担心阻击力度不够,无法等待兄弟部队到达,导致自己的力量耗尽。因此,陈赓逐渐抽调了一些兵力进入休整。

张轸对此了然于胸,他看到中野的阻击攻势并不强烈,立刻领悟到这是诱敌深入的策略。一方面,他多次向上级强调自己将继续东进;另一方面,他命令部队稳扎稳打,展示出一副即将向东进军的姿态。陈赓得知这一情况后,随即派出了部分兵力在两侧包抄,意图彻底切断张轸兵团撤回南阳的退路。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张轸的兵团成功逃脱,回到了南阳。由于陈赓错误地判断张轸兵团急于向东进军,因此调走了原本用于截断敌人后路的两个旅,将其布置在羊册地区。张轸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立即命令各整编师迅速转向。由于速度过快,当陈赓再次下令追击时,已经无法再抓住机会。与此同时,宋时轮率领的10纵一直在紧随张轸兵团,因此取得了自开战以来最为显著的成果,成功消灭了国民党军整编58师师部,共6000多人。

大规模的集团作战

宛东战役中,尽管我军取得了巨大的战果,但未能按照行动计划进行,张轸兵团成功突破了包围圈。这表明中野和华野在协同大规模部队作战时仍然面临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刘伯承的总结中,他也明确指出了各军之间配合不够紧密的问题。抛开张轸的狡诈不提,中野在作战中过早暴露目标也是导致未能实现作战计划的重要因素。

首先,围攻国民党军的兵力在确山方向显得过于薄弱,被张轸察觉到了。接着,中野在判断张轸兵团的进军方向时出现了误差,导致陈赓顾此失彼,错失了捕捉整个国民党军兵团的机会。当然,这种安排是根据中野的实际作战能力来考虑的,毕竟中野无论在兵力还是人数上都处于劣势,特别是在面对国民党军的强势时,难免心存顾虑,从而错失了两个作战季节的有利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