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离家26年,兵团参谋长返回家乡,九旬老父问:长官你要找谁?

2024-04-22历史

岐岭镇,这个名字你听过吗?它就在五华县的西北部,人们还常常称它为「丞相岭」。

这个小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熙宁四年。在民国十八年,它成为了东江革命根据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这里上演了许多令人感动的革命故事,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这些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成为了这片土地最为宝贵的记忆。

1950年10月的一天,岐岭镇的一户农家前,突然来了一位身穿军装的中年男士。

男人在门前犹豫了好久,几次想推开那扇半开的大门,但每次都把手放下了。

「吱——」门应声而开,从里面走出来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步履蹒跚。

「喂,大爷,您找我吗?」老人微微抬头,眯着眼睛,看着这个泪流满面的陌生人,满脸都是困惑和不解。

「爸,是我,您不记得我了吗?我是老十啊!」男人放下手中的行李,激动地握住了老人的手,眼眶里涌出了男儿泪。

「老十?你真的是老十吗?」老人看着眼前的男人,眼中充满了惊讶。他脑海中那些尘封已久的记忆,像是被打开的闸门,瞬间汹涌而出。

【大山里走出去的将领】

1910年10月15日,在广东梅州市五华县岐岭镇的一户普通农户家里,第十个孩子出生了。但这个小生命的到来,并没有给这个贫穷的家庭带来欢笑,反而像是又压上了一块沉重的石头。当他还只有三岁的时候,因为生活所迫,他的父亲只能含着泪将他送给别人抚养。

在养父母家,小男孩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从未感受到家的温暖。过早地经历了人生的磨难,他下定决心,要靠自己的力量过上幸福的生活,并找到亲生父母,回到他们身边。

1924年,国民革命军经过一个小镇,一个14岁的男孩曾国华瞒着养父母,毅然决定加入军队。他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于是勇敢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离家26年的少年,有一天会再次回到家乡,并成为一个万人敬仰的大英雄。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让人们相信,只要有梦想和勇气,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坎坷的从军路】

曾国华原本以为从军就能为全中国的贫苦老百姓解放而战斗,但现实却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他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混战之中,这让他深感失望和无奈。

1925年,曾国华所在的部队和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合并,第二年,他们就一起开始了北伐。

部队打到山东,咱曾国华所在的部队被蒋介石给收编了,改名叫独立第四旅。这事儿啊,咱心里憋屈着呢。

1930年中原大战,曾国华加入国民党五十二师。第二年8月,五十二师与红军交锋,全军覆没,曾国华则被红军编入队伍。

这一年,曾国华终于看到了从军生涯中的第一缕曙光。

1932年2月,红军决定攻打赣州。曾国华带领的红十一师和红四军联手,在南康新区和粤军的一个旅打了一场激烈的仗。

赣州,这块历史悠久的土地,历来都是军事家眼中的香饽饽。你看它,东边、西边、北边三面都被水环绕,简直就是天然的护城河。再加上它那坚固的城墙,想攻进来?难上加难!所以嘛,赣州从古至今都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

南康新区战场在协助赣州主要攻城战中,肩负了非常重要的任务。那时候,国民党在赣州周边部署了一万多的兵力。情况危急时,他们甚至还调来了粤军和中央军的增援。

在与敌军激烈对抗的过程中,红军的处境十分困难。他们多次尝试强攻,但都没有成功,部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当弹药和粮食几乎耗尽时,曾国华和战友们仍然勇敢地坚持战斗,他们不惜与敌军进行近身搏斗。最终,他们坚持到了战争结束。

曾国华被这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深深打动,他意识到,只有在这一刻,他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军人。

南康一战,曾国华表现出色,因此支部委员黄龙明同志主动引荐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特殊作战任务】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领导人在瓦窑堡开了个政治局会议。大家主要讨论了国内外的情况,以及咱们国家未来该怎么走。为了让抗日更顺利,同时也稳定并扩大苏区,会议决定搞个「红军东征」。

1936年2月,毛主席正式发布了东征宣言,宣告红军为实现抗日而渡河东征。这一举动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对抗日战争的坚定决心和积极准备。

为了确保红五团能顺利突破黄河这个天险,团长张振山从整个团里精心挑选了24名表现出色的干部和战士,组建了一支特别的渡河突击队。

曾国华现在已经是红五团第二营六连的连长了。有一天,他接到了一个特别的任务,是师长刘亚楼交给他的。刘亚楼希望他担任红军东征突击队的队长。这对曾国华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但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2月19日,突击队的队员们都化身为陕北农民,和张振山团长一起来到河边勘察地形。

师长刘亚楼和军团长林彪等人恰巧在河边的小土屋里,拿着望远镜看着对面。

"哟,曾连长,你们也在这儿啊!来来来,我给你们介绍介绍。"刘亚楼一眼就瞧见了站在突击队中的曾国华,热情地招呼他们过来。

「嗯。」曾国华还没来得及适应眼前这么多高级将领的存在,刘亚楼就已经喊他过去了。

"团长,这就是咱们这次任务的主力,突击队队长曾国华。"刘亚楼一指曾国华,向林彪介绍道。

「都来啦,快进来坐。」林彪放下望远镜,笑着招呼大家进屋。他拉着曾国华走到窗边,把望远镜塞到曾国华手里,说:

你们这次渡河的首要目标是对面的三个国民党军队的碉堡。据我们前线的情报显示,山腰的那个碉堡是他们的关键连接点,兵力相对较少。而且,那附近的河滩比较平坦,你们的船会比较容易靠岸。所以,优先攻打那个碉堡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曾国华点头表示同意林彪的观察,林彪继续说:「打下这个地方后,你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消灭另外两个,为主力部队安全渡河扫清障碍。」

「虽然咱们是第一个拿下最弱的碉堡,但这任务也不轻松啊。」刘亚楼师长说着,轻轻拍了拍曾国华的肩膀,「你得知道,这次的任务像块硬骨头,得用点儿力气才能啃下来。」

「同志们,得有个心理准备,敌人也不是省油的灯。这河面看似风平浪静,但咱们没有掩体,一不留神就可能被对面敌人发现。一旦被发现了,那就得拼尽全力,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得把对面的滩头给平了。咱们的任务重大啊,后面的主力部队能不能顺利渡河,全看咱们小分队的表现了。」

「请领导放心,突击队会拼尽全力,就算只剩下一个人,也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现在,夜色已经浓得化不开,窗外的世界一片漆黑。河面上看似波澜不惊,但实际上,一场关乎生命与死亡的较量正悄然展开。

2月20日晚上,大家吃了一顿超棒的晚餐。刘亚楼师长作为军团领导,特意来给每位突击队员敬酒。他不停地叮嘱我们要小心行事,尽量减少伤亡。真是位超级贴心的好领导!

夜幕降临,曾国华招呼队员们集合。在出发前的最后一刻,他站在队伍前,目光坚定,扫过每一位队员的脸庞。他郑重其事地说:

「咱们都是从红五团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这次的任务有多重要,大家心里都明白。主力部队能不能顺利过河,就看咱们今晚的表现了。」

他拍了拍旁边的龙书金,然后说:「如果我有什么意外,龙书金同志就是我们的代表。」

他结束了讲话,目光转向了手腕上的手表,轻轻一挥手,带领着打扮成农民的队员们向渡口进发。他们整齐有序地走着,仿佛一群准备出征的战士,决心完成自己的任务。

当快到渡口时,我们突然发现河边有几个人影晃动。走近一看,原来是聂荣臻和林彪两位首长赶来送行。他们认真地检查了每个队员的武器装备,确保没有遗漏。接着,两位首长又对两条渡船进行了仔细的检查,以确保我们的安全。为了确保行动万无一失,林彪还和曾国华再次确认了作战计划。大家都为这次行动的成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晚上8点,两艘载着突击队员的渡船,趁着夜色和波涛,勇敢地驶向对岸。曾国华带领部分队员坐在第一艘船上,而龙书金则带着剩下的队员紧随其后,坐在第二艘船上。他们逆着风浪,坚定地向前进发。

河面上静悄悄的,只有波涛不断拍打着渡船的声音,队员们的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曾国华双眼紧盯着对岸碉堡里那昏黄的灯光,全神贯注地等待着下一步行动。

船距离岸边越来越近,就在快要靠岸时,突然响起一声尖锐的枪声,划破了夜晚的宁静。曾国华身边的信号员应声倒下,场面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转眼间,子弹像暴风雨般从四面八方朝渡船猛烈射来。显然,突击队的行动已经暴露了。曾国华迅速协助受伤的水手划船,同时大声地对身后的队员说:「大家别慌,只要我们能成功上岸,就还有一线生机。」

时间就是生命,队员们此刻心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尽快冲上岸,把敌人消灭得一干二净。

几分钟后,突击队就顺利进入了敌军的战区。趁着夜色朦胧,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避开了敌人的狙击,成功地冲进了第一个碉堡,迅速控制了敌军的第一个火力点。随后,他们迅速分成两路,一路接着一路,干净利落地拿下了剩下的两个碉堡。整个行动就像一场完美的风暴,突击队展现出了他们的勇气和智慧,成功完成了任务。

突然,碉堡后面传来激烈的枪声,原来是对方的援军到了。曾国华立刻下令,让队员们迅速占领三个碉堡上的火力点,就这样,他们干净利落地消灭了整个增援连队。

最后,阎锡山曾经吹嘘的「坚不可摧」的黄河防线,被曾国华带领的仅仅24人的突击队给突破了。就这样,他们成功地撕开了黄河防线的一个口子。

【越战越勇】

1937年8月21日,曾国华参加了抗日誓师大会。在此之前,他已经率领红五团二营参与了不计其数的战斗,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9月24日晚上,曾国华带着红五团二营的战士们冒着雨出发了。他们第二天早上就赶到了作战的地方。他们的任务是截住日军的先头部队,和红六团一起消灭进入伏击区的敌人,并占领从老爷庙西南到关沟以北的高地。

25号一大早,8点钟还不到,日军的前锋部队,就是那个板垣师团的第二十一旅团,带着3000多人和一大堆车啊、枪啊的,就悄悄摸进了咱们第二营的阵地。

曾国华埋伏在高地沟谷,一接到作战指令,他毫不犹豫地发出了攻击的命令:「开火!」

刹那间,二营的猛烈炮火像一堵无形的墙,将沟谷封锁得严严实实。日军队伍最前头的一辆军车被炮火击中,立刻燃起熊熊大火,后面的车辆和马车都被困在谷口,动弹不得。

日军士兵们陷入了混乱,他们从军车里伸出头来,打算向两侧射击进行反击。但还没等他们开几枪,远处的子弹就如雨点般飞来,将他们一一击倒。

这时,曾国华带领的二营战士们从掩体中猛地跃出,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近身肉搏战。

二营的战士们真是厉害,他们吃饭前还是普通士兵,饭后就变成了战场上的英雄。他们迅速占领了辛庄东侧的公路,这样一来,日军的后援就被他们成功切断了。真是神速啊!

之后,曾国华迅速指挥两个连的兵力冲向老爷庙的西南边,多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成功夺下了高地,并最终消灭了全部日军。

经过这场激烈的战斗,曾国华带领的红五团二营表现出色,荣获了「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的荣誉称号,真是让人骄傲啊!

1945年,日军终于投降了。第二年,曾国华就被选为东北民主联军的第三纵队第七旅的旅长。

1946年2月,曾国华带领他的部队从辽中出发,踏上了更为艰难的解放战争征程。

那年,曾国华率领第七旅协助第四纵队攻打沙岭子,却遭遇了人生中最惨烈的战斗。

这次战斗,他们遭遇的是国民党最强大的新六军,这是一支从远征军里成长起来的精锐部队。无论是战斗技巧还是武器装备,新六军都比国民党其他军队强得多。虽然经过三天一夜的激烈战斗,我军成功歼灭了700多名国民党士兵,但这个胜利却付出了我军超过对方两倍的伤亡代价。

战争结束后,第七旅撤到刘二堡地带休息。辽东军区提出了「研究敌人、对付敌人、消灭敌人」的口号,让曾国华对沙岭子那场仗有了更深入的反思。

沙岭子那一仗啊,是我们旅进入东北后的第一战,对手可是国民党的顶尖部队新六军。咱们打得挺拼的,一点都没给联军丢脸,但说实话,这场仗咱们打得并不出彩。

我们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很多同志英勇牺牲。这次战斗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战争虽必要,但我们必须时刻关注伤亡情况,不能让战士们白白流血流泪。这个惨痛的教训,我们必须牢记在心,为了胜利,我们必须更加谨慎,既要夺取阵地,也要保护我们的战士。

新六军确实在远征军里待过,见识广,装备也先进,由美国顶级武器加持,可能他们觉得我们就像乡巴佬一样。但别忘了,我们也不是吃素的。我们也是经历了无数战役的老兵,从血雨腥风中走过来,枪林弹雨对我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所以,别小看了我们这帮「土包子」,我们可都是有真本事的老战士!

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尖端的技术装备,而我们则拥有不屈不挠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这就是我们的最强武器,足以对抗任何敌人。

所以,别怕!无论是什么问题还是苦难,在我们战士的眼里,它们都不算啥。我们有的是一股战胜一切的勇气,啥也难不倒我们!

今后,新六军就是我们第七旅的劲敌了,我们得跟他们硬碰硬,一直斗到底。今天失去的战友,我们要在以后的战斗中,从敌人那里讨回来!」

在当年的4月,曾国华带领的第七旅和新六军的第二十五师,在石灰厂、三人沟、大甸子这几个地方,又打了一场激烈的仗,连续打了一天一夜。结果他们成功地消灭了敌军700多人。同时,第八旅也在桦甸子把第十四师给消灭了。这样一来,他们在本溪保卫战中初步取得了胜利。

4月7日,国民党军队再次向本溪发起攻击。联军反应迅速,派出第七旅和第九旅进行战术包抄,巧妙地绕到了敌军后方。联军一鼓作气,将敌军打得落花流水,取得了大胜。

这次本溪保卫战打了整整八天八夜,咱们成功消灭了国民党4000多名士兵,这场仗在解放东北的战斗中可是相当有分量的。

【从地面飞向天空】

1951年,曾国华被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三军的统领。

两年后,他被派去指挥空军第三军参加朝鲜的战役。他们从吉林四平出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朝鲜的西海岸。

梁兴初和曾国华在西海岸担任副司令员,两人在平型关大捷时就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梁兴初深知曾国华的实力,对上级的安排非常满意。他拍着老战友的肩膀说:「太好了,我们又可以并肩作战了!这次在西海岸,我们不仅要赢,还要赢得漂亮!」

曾国华知道,这次入朝参战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它关乎着咱们中国人的面子。他得全身心投入,不能有一点儿松懈,否则就会让国家丢脸。

他一上任,马上就定下了严格的军规。在动员会上,他斩钉截铁地说:

「咱们空三军是代表中国来这儿打仗的。现在看,在朝鲜战场上,穿空军军装的部队还真不多。所以啊,咱们得成为咱们中国空军的一面旗帜。咱们不能给中国军队丢脸,也不能让陆军兄弟们为难。咱们的任务就是协助他们作战,一切行动都得听指挥。现在,我宣布四条规矩:」

首先,我们得坚守24小时值班制度,不能擅自离开岗位,得随时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在和平时期,也别忘了努力锻炼和提升自己。

第三点,所有人都必须严格遵守防空纪律,不能在洞外吸烟。

第四点,咱们得尊重陆军的安排,大家齐心协力,把协调工作做得妥妥的。」

在朝鲜战场上,曾国华和指挥所的所有成员们,严格遵守纪律,坚持了整整七个月,全天候待命,没有离开过那个藏身废弃矿井的指挥所大礼堂。直到朝鲜最终签署了停战协定,他们才结束了这段坚守的日子。

从朝鲜战场回来后,曾国华被分配去负责飞行训练和工程机务。他清楚自己在这方面经验不足,于是就像小学生一样虚心好学,拿起本子和笔,虚心向飞行和机务人员请教,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他急于掌握业务知识,因此亲自参与了飞行训练,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他谦虚地向师、团指挥员请教,认真听取他们的讲解。

他向全体训练部门的战士们明确表示,他决心在半年内成为一名出色的空军指挥干部。他向战士们展示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心,让大家相信他能够完成这个目标。他表示,他会尽全力去学习和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更好地为空军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1960年的春天,我国遭遇了一场罕见的自然灾害,这场灾难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逃亡到台湾的蒋介石也趁机派出了多架飞机,在我们的边界上空进行挑衅和试探。这些行为无疑加剧了当时的紧张局势,让人感到非常担忧和不安全。然而,面对这样的挑战和困难,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我们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最终成功地克服了困难,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在曾国华的部署下,辽东半岛的大孤山到城子疃这一段防线,都被装备了高炮、雷达和探照灯。这些设备都是为了严密监视台湾方面的动向。只要发现有越线的行为,就会立刻采取行动,将其击落。

1960年11月6日晚上,一架国民党P-2V侦察机偷偷飞进我们辽东半岛的领空,但没想到被我们提前布置好的高炮给击中了,结果就坠海了。

解放以后,曾国华终于回到了他阔别了二十多年的故乡。当他再次见到自己的生父时,却发现老人家已经认不出眼前这位满身英气的儿子了。

曾国华,这位出身于农民家庭的伟大将领,他的一生大多都献给了祖国的热血事业。他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骄傲,更是无数人心中的英雄。

1978年1月3日,曾国华因病离世,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2020年,曾国华的故居在经过五华县委、县政府的精心修缮后,焕然一新,正式成为五华县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基地,向公众开放展览。这个故居如今成了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