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35年朱德申请出战遭到毛主席拒绝,朱德一句话让主席点头答应

2023-12-19历史

1935年,中央军被迫转移战略,由毛泽东、朱德带领的军队要渡过赤水才会安全。但是敌人已经追到了山脚下,面对强大的敌军,毛泽东犯了难,派哪位将军作战都是凶多吉少。见此情形,朱德出面申请作战,并表示一定会让敌人寸步难行。

毛泽东和朱德合影

毛泽东再三摇头并不同意,朱德知道毛主席的顾虑,于是就说了一句话。听到朱德的表态,毛泽东只好同意。

朱德将军到底说了什么,才让主席改变了主意。渡过赤水对红军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一切都要从共产党长征开始说。

战略转移,冲破四道防线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为了保证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安全, 中央决定战略转移,与湘鄂西的第2、第6团进行会师 。身后的追兵如狼似虎,好像要将中央吞入腹中。

长征

朱德为了提高士气总是积极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用诚挚的语言来激励战士们。为了照顾领导,部队给领导们配备了担架、马匹、文件挑子,然而朱德却只要了两匹马。一匹挑文件、一匹骑乘。

不用担架是因为,朱德想要将人力用在充实部队上,不是抬自己。而那匹骑乘的马也常常用作收容病人,朱德总是与战士们一样步行,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领导而脱离群众。

朱德元帅

朱德将军的亲切友好,让士兵们愈发地感受到了温暖。朱将军还经常用家乡的「龙门阵」来活跃军中的气氛。有了朱将军打头阵,战士们的心里也有了打胜仗的底气。

很快,中央军队就来到了国民党的第一道防线。 这是中共苏区的最南端,距离湖南和广东非常的近,于是,蒋介石命令广东省主席陈济堂派兵拦截红军。

长征

其实红军早就打听到陈济堂与蒋介石之间的弯弯绕绕。陈济堂和湖南省的主席何键两人是出了名的「土皇帝」,手中拥有数万大军,虽然明面上投在了蒋介石的门下,但是兵权始终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

陈济堂

蒋介石对此也是十分无奈,于是,利用红军战略转移作为出兵的理由,想要让红军与粤军两败俱伤,自己不出一兵一卒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无论哪方失败对蒋介石绝对是好消息。

但是,陈济堂也不是吃素的,他早就看清了蒋介石的嘴脸,哪里肯随了蒋介石的心愿,于是在红军代表潘汉年、何长工两人找到他谈判的时候,陈济堂满口答应了下来,双方并且还签订了反蒋介石的五项协议。

蒋介石

在应付蒋介石的时候,陈济堂只是命令部队稍作反抗,并没有实质出兵,蒋介石估计做梦也没有想到, 红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冲破了第一道防线。

蒋介石实在摸不着头脑,他召开会议,开始研究起红军的意图,有人认为这是毛泽东与朱德的调虎离山之计,其实红军的路线是向东转移。有人认为红军是向广西方面转移,每个人都分析得有模有样。

蒋介石

不过蒋介石并没有放弃本来的追击计划,依然命令湘军和粤军围截在广东和湖南的边界,形成了第二道防线。

粤军悄悄让路,湘军也并没有攻击的意图,红军很顺利地就通过了第二道防线。 通过前两道封锁线的失败,蒋介石终于看清了红军转移的目标,于是蒋介石又派湘军在粤汉铁路附近形成了第三道防线。

但是湘军哪有作战的架势,原来何键何尝不知道蒋介石的阴谋,于是派遣自己最弱的军队前去围堵,这些士兵战斗情绪消极,无心恋战。 红军又一次轻轻松松地通过了防线。

这回蒋介石坐不住了,眼看着朱德与贺龙一步步靠近,蒋介石终于派遣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前来围堵红军。同时,蒋介石为了能让湘军卖力拦截红军,于是向何键许诺,与红军对抗之后的所有损失都会报销。

蒋介石这一招,将何键的战斗意志又拉了起来,湘军和桂军总共40万大军,联手对红军进行攻击。当时中央部队还是由博古和李德指挥,1.4万人的纵队拿着各种的物件,极大地拖累了部队的进程。

由于红军行程过于缓慢,很快就被敌人逼到了湘江边上,蒋介石立刻布置了第四道封锁线。前有江水,后有追兵,红军准备决一死战。蒋介石任命何键为「追缴军总司令」来阻止红军渡江。

何键将部队分为5路分别对红军进行攻击,为了将伤亡降低到最小,红军也被分为4个纵队与敌人周旋。

1934年11月27日,红军的第2、4师的一部顺利渡过湘江,吸引敌方的火力攻击。为后方部队渡江争取时间,但是由于部队身上的物件大多是附赘悬疣,还没有渡过湘江就被敌人追了上来,万般无奈之下,部队只能硬着头皮作战。

湘江战役油画

于是湘江两岸的红军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历时3个月的血战,红军居然歼灭了数倍的敌人,天空和江水都被浸染成了红色。战斗还没有结束,蒋介石派遣了战斗机轰炸两岸的红军,导致红军的数量直线下降。

中国红军在此次战役中的伤亡非常之大,从8万精兵锐减到了3万,很多团、师全都壮烈牺牲。这给中央红军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就是这样的寡不敌众的局面下,红军们用血肉建成了一条渡过湘江的路。

湘江战役画

中央部队终于冲破了国民党的第四道防线。 这场战役虽然损失巨大,但是也让中央认识到了指挥方面的错误。博古、李德的一味「逃跑」策略是导致红军伤亡惨重的直接原因,因此,部队在到达遵义时,召开了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画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一路打到乌江天险,占领了遵义,部队在此休整。在休整期间,中央召开了一场意义重大的会议。

会议上朱德完全支持毛泽东,并声色俱厉地批评博古、李德排斥毛泽东的行为。对博古、李德错误地指挥进行了批评,对毛泽东、周恩来四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给予了肯定。 这次会议意义非凡,将几近边缘的红军革命拉回了正轨。

毛泽东

由此,毛泽东成为了中央的中心领导。

四渡赤水,朱德浴血奋战

长征还在继续,蒋介石的部队紧追不舍,红军是否能够冲出国民党的包围圈,就要看能否顺利渡过赤水。

长征油画

行军来到贵州土城准备北渡长江,经过勘查红军发现,国民军队有4个团的兵力进行追击,兵力十分强劲,中央决定给敌人迎头痛击,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

但是等到战争开始后,红军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敌方的数量并不是4个团,而是6个团。由于勘查的错误, 红军在不知敌情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了战斗,结果可想而知,伤亡十分惨重。

土城战役油画

毛主席抽着烟,十分为难。就在这时,朱德将军申请出战,并表示保证让敌人寸步难行。毛泽东当然知道朱将军的实力,但是此次战斗十分的危险,牺牲的风险极大。毛泽东看着多年的好友,极力地反对。

朱德却笑了笑,并说:

「得喽,老家什,不要光考虑我的个人安全,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敌人的枪是打不中朱德的。」

正是朱老总的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让毛泽东点了头。朱德、刘伯承带领一众将士冲入了战场,拖延敌人的步伐。有了朱德他们在前方的保护,后方的部队就有了北渡长江的准备时间。

朱德

周恩来负责搭建过河的桥,陈云则负责军中伤员的安排和物资的运输。朱德在前线与将士们反复厮杀,一次又一次地冲锋陷阵。前线战士们看到朱将军身先士卒,也拼命抗敌,极大地鼓舞了士兵们的勇气。

朱德从小在四川长大,对川南镇北的地理环境和民情了如指掌,对红军作战有极大的好处。他利用土城的有利地形联合陈赓干部团一次次阻止了敌人的进攻,占据有利地形,局面逐渐稳定了下来。

朱德

此时,毛泽东找到了另一条出路。 放弃原本北上渡江的计划,渡过金沙江,于是他带领战士们准备渡赤水河西进。毛泽东的这一举动无疑是长征的神来之笔,不仅保证了红军的体力,又破解了当下国民党的攻击,为后来红军突破包围圈奠定了基础。

四渡赤水油画

一渡赤水非常的成功 ,但是想要北渡金沙江就要将军队的实力提升起来,而此时的红军在经历过几场战斗后,已经是筋疲力尽。于是毛泽东决定带着部队重返遵义,养精蓄锐。

国民党始终没有想到红军居然会反杀回来,放松了警惕。红军正是利用这一点,将遵义一带的重要战略地点全部攻占了下来。其中娄山战斗很是精彩,娄山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中央派出两支队伍秘密进入娄山,直攻娄山国民军队的大本营。

四渡赤水油画

始料不及的国军看到红军已经打到了自己的门口,十分的震惊,军心大乱。我军仅仅伤亡了百余人就将数倍的敌人歼灭。

二渡赤水最精妙的地方就是,趁敌人不备反杀回去,用最少的兵力解决大部分敌人,从敌人的包围圈找出了突破口。

蒋介石知道后非常生气,决定派出大量的部队围击红军。遵义的地形狭隘,蒋介石并没有着急围堵,而是循序渐进地逼近,想要利用碉堡战术,逐渐消灭中央红军。中央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只能主动出击。

但是在攻打金沙江还是攻打鲁班场方面上产生了分歧,毛泽东认为攻打金沙江并没有半点好处,而且会损伤军队的实力。攻占金沙江的同时大概率会遭到敌人的偷袭,就算攻占成功,对战略转移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于是在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商定会决定先攻打鲁班场。鲁班场的敌军战斗力是红军的几倍,装备精良,无论红军们怎样攻击,国军依然可以迅速恢复实力,但是国军还是被红军打怕了,并没有主动出击。

攻打鲁班场的计划失败了,为了保存实力,中央最终决定三渡赤水。 渡赤水的时候,毛泽东想到了一个妙计,能将国民党的视线转移。红军表面上大张旗鼓地告诉国军又要渡赤水,然而在渡过赤水之后,将第九军团单独分离出来,带着中央的设备朝着另一个方向前进。

蒋介石以为第九军团就是中央军,于是就派驻扎在古蔺的军队前往拦截,并下令将大部分军队都朝着古蔺方向进行。

毛泽东的计策实行得非常成功,将国军的视线全部转移成功,利用这个机会, 红军的大部队第四次渡过了赤水。

四渡赤水纪念馆

等蒋介石反应过来的时候,红军已经渡过乌江,朝着贵阳的方向进发了。而此时蒋介石就在贵阳城内,恰巧贵阳的兵力非常孱弱,眼看着红军就要攻打进来,国军的部队全往贵阳追去。

可是令国军没有想到的是,红军并没有去贵阳,反而是绕过贵阳到了清水河畔,并且还在造桥准备与红军的第2、6师团进行汇合。

贵州行一一四渡赤水出奇兵

于是,蒋介石又派兵前往清水河追击。但这依然是红军的计策,红军并没有去清水河,而是直接朝着云南进发,此时的云南从6个旅变成了3个,因为那3个旅以为蒋介石在贵阳有危险,早就离开了云南。

就这样, 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云南渡过金沙江,实现了北上的最终目的 四渡赤水无疑是红军长征史上最值得回味的战略,毛泽东的智慧让人叹服。

北上会师,朱德临大节而不辱

长征中,队伍翻越了常年积雪的夹金山,来到了懋功一带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成功。 这大大加强了部队的实力,为了庆祝会师成功,红军举办了隆重的庆祝会。

但是在欢庆的氛围中, 张国焘却提出了与北上会师相反的意见 ,这给两军会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第二天,中央就在两河口召开了一项关于战略转移北上的会议。

张国焘

会议明确表明,中央北上是最好的选择,希望红军的所有部队都能够积极配合。会议上,中央还希望红四方面军可以攻打松潘,以便能将中共苏区建立起来。但是张国焘以国军的强大拒绝了。

神秘的毛儿盖大草原红军走过的路

朱德为此极力的规劝,但张国焘不为所动。没有办法,中央军与第四方面军暂时分离,中央派遣朱德北上攻占松潘,中央军得以继续北上,攻占了毛儿盖。

此时张国焘见中央军的数量还不及自己的部队,于是就生出了「反党」的想法。 他表面上答应中央北上的安排,待中央军走后却拖延北上的步伐。还发电报给中央,想要任命中央军委的最高领导,并让中央给予「独断专行」的特权。

朱德

为了维持红军的团结,周恩来主动让贤,将自己的红军总政委的职位让给了张国焘。但是为了辖制张国焘,中央任命朱德为总司令。

毛儿盖后,中央将第一和第四方面军分成左路军和右路军,分别从阿坝和包座、班佑方面向夏河北进。

由此朱德、刘伯承与张国焘率领左路军朝着阿坝前行。在去夏河的路途中,张国焘总是想要将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经常排斥朱德、刘伯承的建议。

朱德

后来中央还是觉得去从阿坝去夏河并不是明智之举,于是,命令左路军从班佑前行尽快与右路军在夏河会师, 但张国焘却违背中央的命令,还用各种借口拒绝会师。

张国焘的独断专行导致左右路军队的彻底分离,朱德很是失望,但是为了战士们的安全,还是决定,跟着张国焘的部队前进,想要利用适当时机,将部队拉回正确的道路。

朱德

张国焘为了让朱德向自己低头,在全军上下散播朱将军的谣言,说他是「老顽固」「老右派」,面对流言蜚语,朱将军始终坚定自己的内心,坚持中央的决定。

1936年10月,左路军攻占了卓木碉。张国焘的野心越来越大,甚至组织起了自己的政权。 朱德和刘伯承极力反对,张国焘将他们囚禁了起来。不久就将刘伯承派到了红军大学工作,这实际上将刘伯承的职务全部解除了。

朱德元帅

朱德也没有逃过张国焘的「惩罚」,他被派到前线与第一线的战士们一同上战场,不过,这也给朱德接近部队的机会。他不厌其烦地与战士们讲中央军的好,与手底下的战士们搞好关系,试图将破裂的军队关系修复成功。

朱德

朱德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感到十分的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只能跟着第四方面军南下。蒋介石为了阻止红军的主力军会师,调胡宗抢占西兰大道,阻断红军的会师。

朱德向中央致电,让第一、四方面军共同协同打击敌方的一部,红二、四方面军极力阻止胡宗军队的步伐。中央对此也是十分地赞同。

朱德

为了计划能够顺利进行,朱德可谓是操碎了心。他连续好几天找张国焘商量此事,但张国焘却撂挑子不干了,这令朱德十分生气。于是便主动接过大军的指挥权,按照计划北上。

此时张国焘又出来捣乱,并想用眼泪赚足士兵们的同情,甚至中断了朱德与中央的一切联系。眼看着会师大部队的计划又一次遭到张国焘的破坏,朱德排除万难与中央及各军领导取得联系。

朱德召开了对张国焘错误指挥的批评会议,张国焘在会议上还在极力掩饰自己的错误,还在不停地狡辩。

但是没过多久张国焘却不得不接受中央的指挥。 因为黄河对岸大雪封山,张国焘想要西进的企图彻底没有了希望,于是,张国焘只能像中央致电,并表示一切听从中央的指挥。

终于,红四方面军顺利通过西兰公路,完成了红一、二、四方面的会师,并给予胡宗部队沉重的打击, 后来,朱德带领着红军总部与中共中央在陕西汇合,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终于在朱德的率领下成功会师。

朱德不畏权势,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击碎了张国焘的野心。 毛泽东这样评价他:

「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