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49年危急时刻:如果不是周恩来,张治中很有可能变成第2个张学良

2024-04-09历史

49年危急时刻:如果不是周恩来,张治中很有可能变成第2个张学良

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取得连续胜利,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似乎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局势。

蒋介石察觉到了危机的临近,开始打起了"和平谈判"的主意,从元旦开始,蒋介石频频发表声明,表示愿意进行谈判。

在此时,周恩来敏锐地感知到了危机的迹象,并运用他的智慧巧妙地化解了这场危机。

张治中前来北平进行谈判。谈判的过程中,毛主席提出了一系列八项条件,包括对战争罪犯的惩处以及废除伪宪法等。

面对形势的严峻,国民党内部立即进行了改组,蒋介石宣布退位,让李宗仁代为总统。

然而,李宗仁的野心十分强烈,甚至在谈判开始之前就提出了"划江而治"的主张,即南方归国民党控制,北方归共产党控制,试图将局势引向南北分治的方向。

但毛主席显然不会接受这一提议,也不会给予李宗仁喘息的机会。

毛主席向周恩来表达了三点观点。

首先,毛主席认为,李宗仁的行动实质上是在拖延时间,他们希望能够让残余的国民党部队集结在长江南岸,并准备进行一场背水一战。

其次,毛主席坚信今天的胜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使用武力解决也是毫无问题的,只是时间问题。

第三,毛主席强调,之所以选择接受谈判,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出于对老百姓真切的关心,希望不再让他们遭受更多损失,不再卷入战争的漩涡。

接着,南京方面派遣了张治中、章士钊、邵力子等人前来北平谈判,而张治中则担任了首席谈判代表的角色。

蒋介石下野后,张治中被任命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多年来,张治中一直被称为「和平将军」,他一直积极主张和平。在为蒋介石服务的这些年里,他深知国民党内部的腐败问题。

张治中心思敏锐,深知「划江而治」是不切实际的,李宗仁的想法简直是白日做梦,痴心妄想。因此,他这次前往北平谈判也注定是徒劳无功的。

在动身前往北平之际,李宗仁严肃地警告张治中:「无论谈判结果如何,你若一直坚持求和,将无法逃脱责任。」

这番话既带有威胁,又似乎透露出恐吓之意。

张治中心知道共产党把他视为朋友,自然希望追求和平。然而,如果他直接站在共产党这一边,无论对历史还是对人民都无法交代,这让他感到十分为难。

正因为如此,他觉得有必要先去见见蒋介石。尽管蒋介石已经"引退",实际上仍然掌握着重要权力,所以他想听听蒋介石的真实想法。

然而,周恩来对此事十分不满。

4月1日上午,张治中见完蒋介石后,便飞往北平。

与张治中同行的人开始讨论,猜测谁会来接机。有人自信地说,大概会是毛泽东。还有人认为,即使不是毛泽东,至少也会是北平市长叶剑英。

张治中默默地想着,也许是周恩来来接机,毕竟他和周恩来的私交不错,特别是在重庆谈判时。

然而,当他真正到达机场时,发现高级领导人都没有前来接机,而接机的只是北平副市长徐冰和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可以说,接机的"规格极低"。

张治中一行人感到失望不已,纷纷叹息,深知人在逆境中难免妥协。然而,张治中却早已洞察到真相,明白毛主席和周恩来之前见蒋介石的愤怒。

当下午终于见到周恩来时,周恩来的眼神让张治中更加坚信他的判断。

张治中首先解释道:「恩来先生,请您理解我的苦衷,我为了和平愿意妥协,但必须向蒋介石交代。」

周恩来严肃地说:「张先生,你这样做完全加强了蒋介石的地位!」

「你的行为破坏了和谈!」

「这也进一步说明,蒋介石下野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他依然操纵一切!」

面对周恩来的质问,张治中沉默不语,直到周恩来停止发问,他才缓慢地说:「恩来,谈判需要他的支持,我见蒋介石只是为了表明我的诚意和平之心。」

周恩来和张治中的友谊源远流长,早在黄埔军校时期,他们就是同事。更令人感慨的是,在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不惜冒险,亲自护送毛主席返回延安,这一切都彰显了张治中的胸怀与品质。

然而,尽管如此,周恩来还是坚定地传达了毛主席的立场:「蒋介石的背后操纵让谈判失去了诚意,我们无法接受这样的局面。」

于是,谈判陷入了僵局。

与此同时,在南京,上万名学生涌上街头,声援共产党提出的八项条件,却遭到警方的殴打,造成两名学生死亡、上百人受伤的惨剧。

消息传至北京后,毛主席怒不可遏,周恩来直接找到了张治中:「如果你们真心想要和平,就必须立即处理南京惨案的肇事者!绳之以法,绝不能姑息!」

周恩来眼中泛起泪花,这让张治中感到震惊不已。

张治中看完新闻后,终于明白了这场和谈注定失败的命运,他也意识到自己将会受到严厉惩罚,甚至可能不久于人世。

果然,和谈最终破裂,毛主席一声令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于4月21日开始南下渡江。

南京城一片混乱,李宗仁、何应钦等人早已搭乘飞机逃离南京,留下的战士们不过是被当作了炮灰。

而在北平,张治中已经准备好返回南京,也做好了「蒋介石不会放过他」的心理准备。

周恩来作为国民党谈判代表,早已劝说他们,如果想留在北平,共产党将视他们为好朋友。

邵力子和章士钊已决定留下,唯独张治中坚持要回南京「复命」。这显示了作为蒋介石部下的张治中是一位忠诚的将领。

对周恩来的劝说,张治中回复道:「别人不回去可以,但我必须回去。我是首席代表,不回去怎么向蒋介石交代?怎么向历史交代?说我不忠不孝。」

这句话让周恩来感到尴尬。

周恩来意识到自己的想法过于简单。国民党军统特务向来手段毒辣。早在张治中来北平前,国民党特务头目毛森就威胁道,任何和共产党求和的「秦桧」,他都要对付。

张治中之所以表态「不忠不孝」,主要是因为他的家人仍在南京。如果他留在北平,特务抓了他的家人怎么办?

想到这一点,周恩来立刻找来叶剑英商讨对策。

那个晚上,周恩来辗转反侧,多次来到毛主席的办公室,两人讨论了很久关于张治中的问题。

当年,周恩来和张治中在黄埔军校任职时,他们立即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四一二政变时,张治中曾提前秘密告知周恩来,使周恩来得以幸免于难。

在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一路护送毛主席乘飞机到达延安,表现出对毛主席安全的担忧。

中山舰事件发生时,张治中曾主动提出加入共产党的愿望。

与张治中类似,原北平市市长何思源为了和平而努力,最终却遭到了毛人凤放置在其家中的炸弹袭击,导致其女儿丧生。

在西安事变后,周恩来没有阻止张学良坚持将蒋介石送回南京,这导致了张学良多年的软禁,让周恩来深感内疚和自责。

回想起这一切,周恩来深信张治中是个值得交往的朋友!他决心不让张治中重蹈张学良的覆辙!

接着,周恩来找到叶剑英,下达了两个重要命令:

首先,通知南京准备接张治中的飞机,声称北平机场需要维修,等待进一步指示。

其次,通知南京地下党的同志,迅速找到张治中的所有家人,护送他们前往北平,速度要快!

到了4月25日,周恩来找到张治中,握住他的手说:「文白啊,西安事变那时,我们已经对不起了一个姓张的朋友,这次不能再对不起你了!」

张治中有些惊讶地问:「恩来先生,不必劝了,你们的机场修好了吗?」

周恩来笑道:「文白啊,先跟我去接个客人吧。」

「谁?我认识吗?」

「你很熟悉,见了就知道了。」

张治中半信半疑地跟着周恩来出了门。

他们的目的地不是别处,正是北平南苑机场。

当张治中的夫人洪希厚和子女,以及几个亲戚从飞机上走下来时,张治中的眼眶湿润了。

他转身握住周恩来的手,激动地说:「恩来先生,你真是懂得款待客人啊!」

周恩来谦虚地说:「哪里,你在重庆对我和主席都很好,现在我们条件有限,你就将就着吧。」

周恩来的态度何等朴实,他的做法何等高明!

随后,张治中留在了北平。建国后,他受到毛主席的委任,先后担任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直到1969年4月6日,张治中将军在北京逝世。

张治中将军是黄埔军校的杰出将领,也是当之无愧的「和平将军」,多年来,他一直为实现和平不懈努力,希望老百姓不再受到战火的摧残。

值得一提的是,张治中将军在情感上也是一个正直的人。据张治中的长女张素我回忆,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张治中一家都生活得其乐融融。

张治中将军是国民党将领中唯一只有一个夫人的军官。张治中的妻子洪希厚虽然是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但张治中一直不离不弃,两人相伴度过了60年的岁月。

有人曾劝张治中重新娶一个夫人,但张治中却坚决回答道:「她是我的孩子的母亲,也是我的家乡人。抛弃了她,我怎么对得起我的子女,怎么对得起我的父老乡亲。」

张治中逝世后,周总理表示一定要亲自送行,因此他亲自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张治中去世后留下了几个子女,如今他们都非常有出息。

张治中将军一生育有6个儿女,其中2个儿子,分别是大儿子张一真和小儿子张一纯。大女儿张素我,次女张素瑞,三女张素初,四女张素久。除了大女儿外,其他女儿中的一些在80年代移居美国,为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四女儿张素久毕业于清华大学,退休后曾居住在美国。2010年,她在美国发表了一次演讲,讲述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被多家国外电视台转播,并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好评。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张素久积极联系了多位城市市长,详细介绍了北京冬奥会的情况,并倾听了国外人士对董爱会的建议,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她们中的一些人身处美国,但她们始终保持初心,不辜负张治中将军的期望,成为了我们子孙后代的楷模。

张治中与周恩来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虽然他选择留在北京时可能存在诸多考量,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他的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这一事件也突显了周恩来的魅力所在。他善于理解他人,用心换心,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感动了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