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从【红楼梦】的宗教描写看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024-04-21历史

【红楼梦】中涉及的宗教描写比比皆是,开篇就是天上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地上的「癞头和尚,跛足道人」,他们一个和尚一个道士,二者往往还是僧道不分。通篇出现众多的宗教场所,如水月庵,清虚观,葫芦庙,铁槛寺,牟尼院。表现了多种宗教思想,尤其是「庄禅」思想,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这些青春少女虽涉世未深,但对「庄禅」相当的熟悉,如「宝玉参禅」。反应到人们的行为结果就是,宗教是逃避归隐现实的普遍现象,而且随时随地可以遁入空门,如甄士隐、柳湘莲、惜春、芳官、乃至贾宝玉等等。

宗教作为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特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同时也受到特定政治条件的制约。【红楼梦】中宗教生活的描写就是明末清初社会现实的反映。简要地说,明朝从太祖朱元璋到孝宗朱祐堂几朝,对宗教是严格限制管理的,虽然太祖本人年少时出家做过和尚,但出于加强统治、稳定政权的考虑,对宗教活动、僧道人员生活以及寺庙道观都制定一整套严格的规范。从代宗朱祁钰到崇祯帝朱由检,国家制度逐步废驰,名器撕烂,宗教生活逐步混乱,到了嘉靖时,就如【红楼梦】所云:「箕裘颓堕」,嘉靖可谓是狂热崇奉道教,让「太子监国」,不理国政,成日在道观里跟道士们鬼混,炼丹服砂,荒谬绝伦,最后竟死于道观中。【红楼梦】里的贾敬(与嘉靖同音),不管家事,整日在道观里胡羼,最后吞丹砂鼓胀而死,同嘉靖帝如出一辙,似非偶合。

从嘉靖到万历、天启、崇祯,几个大明皇帝可以说在宗教问题上昏庸透顶,因而导致「廷杖案」「红丸案」,加之无休止的党争,社会是民不聊生,狼烟四起,三百年的基业被断送。明朝的灭亡固然有政治、军事、民生等多方面的原因,不可否认的是与末期荒唐混乱的宗教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满清入关之初,对宗教也是一度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对中原宗教既不排斥也不信仰,因为满人有自己的宗教萨满教和喇嘛教,顺治对佛教和道教都有兴趣,康熙对各种宗教也是作为一种娱乐消遣而允许其存在。从雍正晚期尤其从乾隆开始,清朝的宗教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乾隆四年(1739)年下旨「永行禁止」道人开坛传度,若有发现严厉治罪,道教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可以这么说,乾隆帝是所有清代皇帝中最信仰「理学」的,对宗教是无情打击,毫不留情,同时还大兴史上最为残酷的「文字狱」。乾隆借编篡【四库全书】禁毁包括宗教在内的一切「异端学说」。

由此观之,【红楼梦】所展示的宗教背景绝不是明朝嘉靖以前的事,也绝非是清朝乾隆之后的事,只能是从明嘉靖到清康熙年间的事。这将近二百年的时间可以说是「明末清初」。

从【红楼梦】中所展示的宗教背景的特点来看,这二百年间僧道不分的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最为严重、最为风行的时代,就是在明清两朝改朝换代的时期,也就是清军入关后席卷大江南北、南明四个小朝廷存续的那二十年左右的时期。这二十年的时期,以爱国忠君(明朝)的封建正统知识分子以杀身取义为荣,以变节仕清为耻,多数对新王朝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而满清对汉人采取史上最为极端残酷的政策,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万罹难」「剃发易服」「文字狱」等等,这些使得汉家正统文人感到莫大的羞耻和绝望,无奈之下,多数文人采取了消极避世的态度,于是向宗教寻求庇护并以此作为消极对抗的办法。这二十年就是贾元春判词中的「二十年来辨是非」的二十年。

反映到这个时期的「入世出世」思想上,很多汉家文人知识分子拒绝入仕,拒绝剃发易服,最好的理由就是「入道遁世」当了和尚、道士,没有出家的也多以「居士」自居。这些人把奉佛和奉道统称为「入道」,也就是不分佛道,亦僧亦道,不僧不道,究其本质与佛道二教并无什么关系。明末著名的文人钱谦益、吴梅村、陆圻等等都是这样「入道」的。

不但是男性,受封建正统知识分子的影响,社会其他各界人士也是纷纷效仿,就连秦楼楚馆的妓女也同样纷纷「入道」,像著名的「秦淮八艳」后来基本上也是走上这条路。如卞玉京、陈圆圆、李香君都成了僧道不分的「女道士」。特别是柳如是,按理说应该是个女尼,可她偏偏是一身道人的装束,并自称为「道人」。再看【红楼梦】中邢岫烟说妙玉是「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二者是何等的一样!

【红楼梦】作者在书中大量展示了佛道宗教内容,他的本意可不是在向人们宣扬宣传宗教,而是借宗教为其创作服务。其中的「庄禅」思想,严格来说并非宗教教义,而是一种消极避世遁世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态度。

【红楼梦】展示的宗教背景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真正的僧尼道士多不是什么好人。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看来,儒学已深深植根于他们的灵魂,「未知生,焉知死;未知人,焉知鬼」的观念深深嵌刻在他们的骨髓里。第六十七回薛宝钗对母亲说的一番话充分深刻地表达了这一理念。尤三姐为柳湘莲殉情,薛姨妈听说后心甚叹息,薛宝钗劝慰道「俗话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为他料事,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以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不必为他们伤感了。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贩了来的货物,想来也该发了。那同伴去的伙计们辛辛苦苦的,回来几个月了,妈妈和哥哥商议商议,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别叫人家看着无理似的。」

在明末清初那种特定社会背景下,他们是被迫「入道参禅」的,但他们又何尝真的信仰了佛道呢?这些明末清初汉家的文人仍然是以儒家为正宗,以佛道为「外道」,实际上这些并不信教的假「入道」者对真正的宗教中的一些低俗人士还是采取着排斥态度的。所以【红楼梦】中把尼姑、道士描写得多不是好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可以这么说,【红楼梦】所展示的宗教文化正契合了「真事隐,假语存」的笔法,「入道参禅」是表面、是假的,秉持儒家思想、怀悼故国是真。

综上,通过【红楼梦】展示的宗教描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红楼梦】所写的是明末清初的事,最主要的是南明近二十年这段被满清掩盖否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