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50年张治中悄悄去广州接女儿,半夜收到叶剑英急电,次日住所被炸

2023-12-30历史

张治中是蒋介石的八大亲信之一,也与毛泽东和周恩来有着密切的交往。他一生致力于主和,为国内和平不懈努力,从黄埔建军到共同建国,一直是国民党方面坚持国共合作的代表人物。

张治中在北平和谈失败后,听从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劝告,留在北平参与新中国的建设,并为促进两岸和谈而不懈努力。

1950 年,张治中奉周恩来之命秘密前往一座小岛执行任务,但没想到午夜时分收到了叶剑英的紧急电报:迅速搬离此地。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叶剑英如此焦急呢?

为了推动国共合作,这位和平将军不遗余力地奔波努力。

张治中进入黄埔军校后不久,便与周恩来、恽代英等人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事实上,早在那时候就是如此。

他当时遭到国民党右派的陷害,被诬称为 黄埔四凶 。在那段时间里,他曾向周恩来表达了加入共产党的愿望,但周恩来考虑到中共两党的协议,还是拒绝了他的请求。



当然,中共欢迎你的加入。不过需要提醒你,中共与国民党有协议,不会接收国民党高级干部加入党组织。但是,中共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保证你未来的工作。

尽管张治中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未能加入共产党,但他仍与共产党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张治中深受蒋介石背叛革命的影响,他在日记中伤心地写道: 我始终坚定支持实施联共政策,反对两党分裂。看着两党关系不断恶化,无法挽回,这段时间的痛苦真是难以言喻。

国共内战的十年期间,两党关系非常紧张,但张治中却一直保持中立态度,避免参与内战。在国共内战期间,日本侵略者趁机进攻中国,先是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三省,之后又挑起了上海一 · 二八事变,面对这些挑衅,中国军民展现出了顽强抵抗的精神。



张治中在抗战前线主动率部前往护送并抗击日军。特别是在 1937 年,他指挥部队参与了上海八一三抗战,并受到全国同胞的赞扬。

1936 12 12 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共坚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并派遣周恩来前往调解,最终成功实现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张治中于 1937 11 月被委任为湖南省主席,同时中共派遣徐特立作为八路军代表,长期驻扎在长沙。

在湖南,我们党的组织和成员曾受到反动军阀何健的打压。张治中接任后与徐特立友好相处,每当周恩来和叶剑英来长沙时,他们总是能坐在一起长时间交谈。

国共合作在抗战初期前景一片光明,张治中向蒋介石真诚建议,为了加强双方关系并保持和平局面,应该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允许中共公开活动以及减少冲突,这样才能实现两党团结,也有利于抗战。然而,蒋介石并未采纳张治中的忠告。



国民党政府为了对抗日军,决定以焦土抗战为名,在 1938 10 月武汉失守、日本人侵占长沙之后,秘密火烧长沙。

大火不仅摧毁了城市大部分的房屋,还夺去了两万多居民的生命。国民党当局一时成为众矢之的。

作为湖南行政长官,张治中自然认为此事与自己逃不了干系,因此每天夜夜辗转反侧,坐卧不宁。当时,周恩来路过长沙,对张治中进行了悉心的开导,指出他的责任后告知主要责任就是国民党当局实施的抗战方针的错误。



张治中在大火过后亲自撰写了【长沙大火】真相的说明,随后还特地邀请周恩来协助审阅。周恩来热心相助并对稿件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让张治中感激不尽。

1941 年,皖南事变爆发后,国共关系濒临崩溃,张治中为调和双方关系,勇敢地向蒋介石呈上万言书,然而蒋介石仍不接受张治中的劝告。

蒋介石在 1945 8 月下旬连续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是。经过中央的研究,决定派遣毛主席和周恩来进行和谈。

因而,张治中三次前往延安的传奇便由此产生。

在重庆进行谈判时,张治中忙碌地为毛主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毛主席显然对他的诚意有所感受,在离开时亲自前往机场送行,并表示: 你为和平付出了真诚的努力。 同时,毛主席还在延安举办了一次盛大的欢迎宴会以表达对张治中的赞赏。



周恩来对张治中的影响可以说是最为深远的,尤其是在他留在北京期间。两人在黄埔军校时期就建立了长久的友谊基础,这也是张治中后来坚持不反共、致力于国共合作的原因之一。

北平和谈结束后,南京政府拒绝签署和平协议,张治中准备回南京报告时,周恩来立即赶到,并表达了强烈的挽留意愿。

在周恩来坚定诚挚的劝说下,张治中最终动摇并决定留下。然而,一旦他留下来,却发现自己内心思想矛盾,他念念不忘蒋介石对他的关怀,同时又被周恩来的言辞所触动,使得他内心陷入深深的複杂纠结之中。

周恩来多次劝告他,直截了当地说: 你这是在奉行封建道德,为什么只考虑一个人的利益,而不为全国人民、为革命着想呢? 正是这番话让张治中坚定了与蒋介石决裂的决心。

尽管已经和国民党划清了界限,张治中始终积极为两岸的和平而努力奔波。

叶剑英急电,通知张治中执行任务。

蒋介石政府在败退台湾后,仍然顽强抵抗。

1950 年初,张治中在周恩来的指示下,率领特别工作小组成员包括屈武、李俊龙、余湛邦等人,对国民党进行开导工作,旨在实现两岸和平统一。



外界一直在猜测,据说 1950 年初,张治中以接女儿回广州的名义,暗地里和国民党进行了谈判。

随后,张治中的儿子张一纯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并证实了周恩来亲自策划了这件事。他透露,周总理安排张治中、蒋经国和陈诚在广东一个名叫番禺的小岛上会面,需要乘船前往,并且他们当天晚上就住在了那个小岛上。然而,他并不清楚该小岛的名称。

他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的一件事情,他们当时住在一个两层楼的房子里。快到凌晨两点的时候,叶剑英急匆匆地发来电报:赶紧搬家吧,国民党特务已经得知了你们的住址,赶紧离开这里。

他们一家在夜幕降临时匆匆离开了那个地方。第二天,果然有国民党的飞机轰炸了他们的住所。每每提起这段经历,张一纯都会感慨万千地说: 是叶老帅救了我们全家。



叶剑英和张治中是老相识,抗战胜利后,马歇尔、周恩来和张治中组成了军事三人小组,下设的军调部由国共两党和美国三方代表组成,叶剑英担任该部的中共代表;在抗战期间,张治中主政湖南时,经常与叶剑英交往。

张治中曾在武汉撤守后与叶剑英交谈,提及如果长沙失守,他将指挥保安部队和人民武装进行游击战,届时会邀请叶剑英出任高级顾问一职,而叶剑英也表示了同意。

周恩来的影响深深地渗透在张治中对中共的信仰之中。张治中在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

与中共打交道的二十五年,其实就是我在蒋介石领导下成为亲信并工作了二十五年,这是我的个人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 …… 然而,我的一贯观念和乐观信念始终如一,即共产党是革命的,共产党员是最出色的,共产党有着光明的前途。



张治中之所以如此坚定地信仰中共,原因不仅在于受到了周恩来的影响,还在于他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和对国共合作的向往。

他的举动也能反映出这种想法。

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政变使张治中极度愤慨,当时他怒不可遏,只得采取反抗手段并躲避参加反共战争。他事后曾表态:

我希望躲避战争,因为如果我继续领导军队,就必须参加反共战争,这是我绝对不愿意的。

邓颖超对张治中的了解非常深,她证实张治中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是一位从未与共产党交战过的国民党军人。

他后来前往延安,曾对中共领导人表示: 我从未想过共产党会失败!



他作为国民党高级军官,在当时的情况下竟然能全力支持中共,这也显示了他对我党的信任。

张治中多次表达了对国民党的不满和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 1941 3 2 日,他曾直言不讳地要求蒋介石政府整顿党内的腐败官僚气息。

张治中在 1943 11 8 日再次向蒋介石上书,此举使得有见识的人对党内产生了极大的失望。到了 1948 年夏季,张治中再次指出, 作为本党成员,已经由革命者转变为革命对象。

张治中因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和失望,而转向了共产党,并基于对中共的信仰,更加倾向于中共。他也开始更加重视与中共领导人的关系处理,希望两党能团结合作。

因此,尽管张治中决定留在北平与共产党人合作,但他仍然不忘国民党,努力致力于推动台湾回归、促进祖国统一以及加强两岸对话的工作。

张治中力图通过和平手段解放台湾。

张治中一直在台湾为蒋介石集团争取利益。

为了达到解放台湾的目的,他在 1950 年秘密进行了对国民党政要的思想工作,劝说他们率部或个人回归祖国。


初夏的 1950 年,张治中回到北京参加政治会议筹备会,并与周恩来商讨决定以个人名义致函蒋介石,劝说其放弃反共立场。然而,随着朝鲜战争爆发,情势转变,因此争取蒋介石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张治中于 1954 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对台广播,呼吁台湾国民党人员以及在台湾的朋友、部属、学生和其他人员自觉地尽一切可能靠近祖国和人民,并在这关键时刻考虑国家、人民、个人和后代的利益。

大陆对台广播中较早的原国民党高级官员的讲话引发了台湾的强烈反响,也是最早提出解决台湾问题想法的之一。


张治中在 1956 年接受国内记者采访时提到,国共之间曾多次进行和谈,他本人参加了大部分和谈,并认为共产党对和谈的态度非常真诚。

一些倾向于美国的报纸诋毁周总理提出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 和平攻势 ,张治中则勇敢地站出来为周总理进行解释。这种观点完全是错误的,因为从抗美援朝和中美会谈中都能看出中共采取了非常强硬的态度,说明中共的和谈并非一种策略或手段。

我们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是出于对台湾百姓生命财产的损失的担忧,也是积极向国民党伸出友好的和解之手。

我军采取和平解放台湾,也是为了反对美帝国主义侵占台湾。张治中表示自己曾在对台工作中付出了许多努力并产生了一些影响,因此他将继续致力于这项工作。

1956 年是纪念孙中山先生 90 岁诞辰之年,张治中利用广播向台湾喊话。

国民党曾经两次与共产党展开合作,这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而如今,第三次合作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张治中在 1957 年接受了广州的香港【大公报】采访,他表示台湾必定会回归祖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此外,他还详细分析了促进台湾解放的各种因素。

紧随其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组建了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由张治中负责主持具体的和平解放台湾工作。

多年来,张治中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争取蒋介石的支持,尽管对方并未做出具体的回应。他倡导用感化的方式来争取支持,并坚信首先应该争取上层领导的支持,向他们以情动之以理。

多年前你们就离开了祖国,经历了多少风雨变幻,人生还能坚持多久?即使疲倦的鸟儿都知道归巢,谁又能不思念家乡呢?请回来吧,家人和亲友在期盼着你们,祖国人民也在呼唤你们!

随后,他继续通过演讲、发表文章和广播讲话的方式,号召人们 爱国一家,和为上 ,争取早日实现台湾回归祖国的愿望。


在张治中的不懈努力下,蒋介石终于于 1956 年至 1958 年松了口气,派遣宋宜山和曹聚仁回大陆试探情况。同时,他们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的热情接见,张治中也在会见中滔滔不绝,亲自分析了台湾和平解放对他们的有利之处。

毛泽东在会谈中也提到了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表示回归后可以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并保留军队。

毛主席在 1959 2 月的省市委书记会议上再次提及对台工作。他表示,台湾方面可以提供食物和一些士兵用于搞特务和三民主义活动。同时,他也并不反对蒋介石总统,认为将台湾留给蒋介石比留给美国更为合适。

毛主席对于台湾的回归充满信心,他并不着急。他相信我们可以耐心等待蒋介石,解放台湾的使命可以留给后代去完成。台湾的解放需要逐步创造条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实现。



毛主席和周恩来为蒋介石的连任总统送上了祝贺,特意派人传达。在这其中,张治中扮演了海峡两岸信息传递的关键角色。

幸运的是,台湾方面还有一个相对理智的人,尽管他已经在台湾了,但对于美国和中共问题仍然有清晰的看法。

美国在 1961 年邀请陈诚访问,试图让他与蒋介石疏远,以加剧两者之间的分歧。为此,在陈诚赴美前,周恩来派张治中前往台湾,传达要求台湾当局加强内部团结,牢牢掌握军队。

陈诚赴美后,准备拉拢他时,陈诚也毫不畏惧地表示,中国有拒绝美国一切建议的权利,这展现了大国风范。

中共中央得知陈诚思想的改变后,立刻意识到了有利于台湾解放的形势,因此要求张治中立即致信陈诚和蒋介石,详细阐明中共的台湾政策。



陈诚在 1965 3 月离世,临终前透过特定渠道向周恩来和张治中传达了一则信息,希望他们能相信他的品格,认为他不会违背民族大义。他曾向蒋介石提出反对意见,主张中共不应顶着潮流,不应派遣台湾军队为外国效劳,不应信任美国,也不应受日本愚弄。

收到来信后,周恩来感到非常欣慰,并对张治中多年来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1969 4 月,张治中在北京去世,临终前仍然怀着对台湾回归和祖国统一大业的牵挂,遗憾地表示: 我再也不能为促使台湾回归祖国而尽力了。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张治中逝世后隆重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随后进行了火化并将骨灰安放在八宝山公墓。尽管张治中已逝,但他辉煌的成就却成为了推动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