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新四军成立时有十个团,团长在建国后授予什么军衔

2024-04-14历史

大家都知道,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党和国民党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定。我党将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其中,陕北红军改编成第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编第四军。

相较于1937年8月就迅速改编的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因为分散各地,联络困难,因此到1937年10月才陆续开出游击区接受改编,江南各游击队到皖南歙县之岩寺集结整编,江北各游击队分别在湖北黄安七里坪和河南确山县竹沟集结改编。全军编为4个支队10个团(含四支队手枪团),共1.03万余人,各种枪6200支(挺)。

那么,这十名团长建国后都被授予什么军衔呢。

先来看看一支队一、二团。

第一支队约2300人,司令员陈老总 副司令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由湘鄂赣粤四省游击队组成。

第一团由湘鄂赣游击队编成,前身是湘鄂赣苏区主力部队红十六师,团长傅秋涛。

傅秋涛,1907年8月生于湖南平江程家园一个贫农家庭。10岁后到地主家干活。1925年参加雇农工会,曾任工会委员长,参加过平江暴动。1929年3月入党,后调到湘鄂赣苏区,任军区政治部主任。主力红军长征后领导湘鄂赣边区军民坚持斗争,重建红16师,用盘旋式兜圈子的战术对付敌「清剿」,保存了革命力量。 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挺进到高淳、当涂、溧水交界,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初,傅秋涛任新四军皖南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奉命向北转移。在随即发生的皖南事变中,指挥部队浴血奋战,并果断决定分散突出重围。最后带着仅剩下的11人突出包围圈,1942年任新四军第7师副师长。1943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奉调山东,任鲁南军区政治委员、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华东支前司令部司令员、山东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等职,最大贡献就是亲自调度组织了三百多万民工参与淮海战役支前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傅秋涛调到军委,任军人复员委员会主任,参与领导数百万复员军人的安置工作。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第二团(由湘赣、粤赣和赣南、赣东北等地游击队编成)团长张正坤。

张正坤,原名乐典。1898年出生于湖南浏阳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6年在家乡积极投身农民运动,1926年10月加入我党,1930年3月任浏阳游击队第一支队支队长。所部编入湘东独立师后,改任湘东独立师三营营长。曾率第三营攻克国军一个营坚守的县城。1934年被派往红六军团红十八师,先后任五十二团、五十三团团长、红十八师师长

红二六军团到达陕北后,被送进红大学习。抗战爆发后被派回湘鄂赣省委工作,任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队副司令员、任新四军一支队第二团团长。1939年春,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参谋长,1940年冬调回新四军军部,任命为渡江指挥部副指挥长,负责为北上的新四军寻找渡口。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宗不幸负伤被捕,囚禁于上饶集中营。在狱中坚决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并组织越狱暴动。最后在越狱暴动中,中弹牺牲。

值得一提的是,张正坤升任一支队参谋长后,接替张正坤当团长的是未来的开国中将——王必成。

第二支队约1800人,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大将,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由福建和浙江红军组成。

第三团由闽西独立师1、3营和闽赣独立师2营组成,团长黄火星。

黄火星,1909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早年在景德镇瓷器厂当学徒。1930年5月,红军攻克景德镇,黄火星参加了红军。次年入党。曾任弋阳游击大队政委、第十一军第一团政委、福建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第二纵队政治委员兼第五支队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赣东北苏区反「围剿」和闽西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团长、第七师政治部代主任、第十九旅政治委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副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政治部主任、29军政委等职,长期从事政治工作。建国后任福建军区政治部主任、江苏军区第二政治委员、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四团由闽西、闽南、浙南游击队编成,团长卢胜。

卢胜,1911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乐会县(今海南省琼海县),早年在海南岛加入共青团,后被组织上派到厦门从事地下工作。1932年底参加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任四连一排排长,经常带20名红军战士神出鬼没,后带40名四连红军战士开辟云(霄)、(平)和、诏(安)闽粤边根据地,任闽粤边独立营营长。

改编新四军时,闽粤边独立营被编为保安大队,大队长何鸣受国民党当局欺骗,率部下山,被强令收缴枪械。卢胜带着十余名骨干越狱成功,将冲出来的一百多名红军战士重新整编。国军不顾国共合作协议,派保安三团围剿,卢胜指挥所部痛歼敌军,迫使国军让步。

抗战爆发后,卢胜率部北渡长江,开辟天长、六合、仪征、扬中抗日根据地,先后参与救援半塔、驰援郭村、决战黄桥等战役,后任苏中军区四分区司令员,创建了南通、如东、启东、海门革命根据地。使新四军的势力与汪伪南京隔江对峙。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七纵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一师一旅政委,四纵十师师长兼政委,四纵副司令员,在鲁南战役中率部活捉了整五十七师师长周毓英。1949年,任二十三军政委,率部歼灭由南京等地南逃之敌五个军的大部。1952年率部入朝。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三支队约2100人,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赵凌波,政治部主任胡荣佳。全部由福建红军组成。

第五团由闽北游击队编成,团长饶守坤。

饶守坤,1915年9月生于江西省德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2月参加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红军,1933年6月入党。曾先后在新红10军任排长、连长、营长,参加了闽浙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所率红56团第1营与上级失去联系,独立辗转于江西资溪、贵溪、牛田和福建的邵武、建阳一带坚持斗争。1935年1月,与中共闽北分区委取得联系,所部编入闽北独立师,后任该师2团6连连长、2团团长,闽东北军分区司令员,在闽东北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3支队5团团长、新四军第5支队8团副团长、15团团长、2师13团团长、淮南军区路西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参加了淮南根据地的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旅长,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8师师长,先遣纵队副司令员兼第7支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30军副军长。参加了苏中、莱芜、孟良崮、豫东、渡江、上海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张爱萍奉命组建海军,点名要饶正坤担任华东军区海军第7舰队司令员,后调到吴淞要塞区任司令员。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

第六团,由闽东、闽西一部编成,团长叶飞。

叶飞,大家都很熟悉,菲律宾华侨家庭出身,在福建当过地下党,参与创建闽东根据地和闽东红军独立师,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多次和优势国军作战,不仅在相对富庶的闽东创造了许多块游击区和根据地,也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改编新四军时,闽东游击队拥兵1300多人,人数仅次于活跃在鄂豫皖的红二十八军。

抗战爆发后,叶飞编入第二支队,从此跟随粟司令员南征北战。1944年车桥战役,粟司令员将前线战役指挥权交给叶飞,叶飞不负所托,以一个团主攻,一个团+一个营阻击,三个团埋伏打援的方式,重创日军一个大队,歼灭日伪军一千多人,并且首次活捉日军大队长(后伤重而死)。初步显示了叶飞指挥局部战役的能力。

1949年3月,全军大整编,叶飞出任十兵团司令员,率部横渡长江,与宋时轮九兵团一道形成钳形攻势,吃掉了未来得及南撤的国军五个军。之后直插上海,大战吴淞、宝山,几乎承担了所有恶战。

漳厦战役,叶飞指挥所部大胆佯动,派十兵团战斗力最强的济南第一团、第二团假戏真做,强攻鼓浪屿,摆出切断厦门守军退路的架势。汤恩伯果然判断解放军的主攻方向在厦门岛南部。于是将全部机动兵力向南调动。叶飞抓住时机,以3个师强度大海,从北部登陆厦门岛,迅速向南进击,第二天完全解放了厦门,除汤恩伯率一个师逃跑外,3万国军有2.5万人被歼灭。1955年授上将军衔。

新四军第四支队由红二十八军和豫南红军游击队、鄂东北独立团组成,约3100人,司令员高敬亭,副司令员戴季英,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肖望东。

第七团约900人,由原红二十八军八十四师二四四团改编而成,团长杨克志。

杨克志,1916年11月出生于著名的将军县——金寨县。幼时读过几年私塾,毛笔字写得很好。1929年跟随伯父杨光臣、杨光炎参加红军。后任红二十八军军长高敬亭的秘书,深得高敬亭的信任。1936年1月5日任红二四五团政治委员。红二四五团撤销后,杨克志担任红八十二师二四四团第一营营长,。

所部改编为第四支队第七团后,进入庐江县金牛镇、盛家桥和巢县以南地区抗日。有人检举杨克志在攻打定远县敌伪武装时有贪污行为。高敬亭当即令杨克志率七团回舒城干叉河整训,撤销杨、曹职务。

深知高敬亭对军纪处分之严的杨克志带着一个警卫班投奔桂系军阀廖磊。任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部附员。后桂系怀疑杨克志私底下和新四军仍有往来,将其枪决于响山寺。

第八团约1300人,由豫南红军游击队组成,团长周骏鸣。

周骏鸣,1902年出生于河南确山普通农民家庭。7岁上学,17岁中学毕业后恰逢冯玉祥率部进驻河南,大招中学生入伍,家境贫寒的周骏鸣投笔从戎,加入冯玉祥部,在孙连仲麾下当兵。参加了直奉战争、冯奉战争、北伐、中原大战等。

中原大战后,西北军瓦解,原来的将领纷纷投蒋,孙连仲也不例外。所部投蒋后被改编为国军第二十六路军,周骏鸣作为老资格军官在二十六路军中当营长。改编后,二十六路军很快被老蒋派去江西打内战。不愿意和红军为敌的季振同、黄中岳等人在宁都发动起义,加入红军,所部被改编为红五军团,周骏鸣被任命为红五军团团长。我党特地委派周骏鸣回原籍河南确山打游击,1934年夏被河南省委派到鄂豫边游击根据地组建游击队。1937年7月,游击队扩编为鄂豫边红军游击大队,人数已经达1300余人。

抗战爆发后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东进抗日,后以第八团为基础扩编成立新四军第五支队,周骏鸣任副支队长兼第八团团长,率部开往淮南津浦路两侧,开展游击战争。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周骏鸣任新四军第二师参谋长兼淮南军区参谋长,师长是未来的开国大将张云逸。周骏鸣协助张云逸、罗炳辉等人开辟和巩固发展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周骏鸣在抗战期间最出名的就是半塔集战斗。1940年3月,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调集10个团1万余兵力,向路东根据地猛扑。当时,驻守半塔的新四军只有1000人,还有不少是没有拿过枪的学生兵和女兵,由周骏鸣统一指挥。周骏鸣以100人的特务连、一个重机枪排、一个骑兵班、30人新兵排死守半塔集八昼夜,等来了援军。

1943年春,周骏鸣赴延安党校学习。解放战争初期任淮南军区司令员兼新四军第二师师长、华中军区参谋长、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等职。率部参加华东解放战争的作战和负责淮海、渡江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建国后,任华东军区副参谋长、水利部副部长、林业部副部长、河南省政协主席等职。

第九团约600人,由鄂东北独立团组成,团长顾士多。

顾士多,1914年出生于河南罗山,1928年参加革命工作,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任鄂东北独立团团长,1938年初,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九团团长。同年春,率部挺进长江北岸,指挥大小战斗数十次。其中蒋家河口伏击战歼敌20余名,棋盘岭两次战斗毙伤日军小队长以下70余名,俘敌4名,毁敌汽车50余辆,打响了新四军抗日的第一枪,1939年11月,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受训。毕业后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第二团副团长。1940年8月,所部在安徽无为县与进行「扫荡」的日伪军遭遇,当即指挥部队应战,激战中牺牲。时年25岁。

手枪团约300人,由红二十八军手枪团组成,团长詹化雨。

詹化雨,1911出生于著名的将军县——安徽金寨人。1929年出任乡苏维埃主席。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红四方面军离开苏区后,随省委机关于鄂豫皖苏区坚持斗争。先后任红二十八军手枪团排长、分队长、团长。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手枪团团长、第九团团长。率该团开辟了淮南路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冬调任第四支队参谋长。1942年初任新四军第五旅副旅长、1943年2月任新四军第二师副参谋长。

解放战争初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参谋长,参加在胶济线西段和东段的胶县和高密、平度和安邱、鲁南和莱芜、南麻和临朐、兖州、济宁、淮海等战役。

詹化雨最大功绩是在淮海战役时期,率七纵极速前进,包围了台儿庄,促使第三绥靖区所属第五十九军全部和第七十七军大部共2.3万人起义。之后马不停蹄切断了黄伯韬兵团退路,可以说打响了淮海战役第一枪。

1948年4月任华野七纵副司令员。1949年2月任第25军副军长。1949年夏任25军政治委员,指挥部队参加渡江作战和解放上海等重大战役。新中国建立后,调任中央军委总参作战部军务局局长、不久改任测绘局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