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69年厨师失误制作了一道「苦瓜炒鸡丁」,毛主席好奇:这谁发明的

2024-01-07历史

69年厨师失误制作了一道「苦瓜炒鸡丁」,毛主席好奇:这谁发明的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逝世。在毛主席的灵堂前,一位后勤人员悲痛欲绝,几乎晕厥过去。

接下来的三个昼夜中,这位后勤人员一直守候在毛主席的灵前,心情愈发沉痛,眼泪几近流尽。

这位后勤人员原是毛主席生前的厨师——于存。

按照中南海的规矩,毛主席的厨师通常每隔几年就要更替,然而,于存却一直为毛主席服务了整整十一年。

中南海办公处曾多次试图调离于存,但每次都被毛主席阻止,毛主席坚决地说:「于师傅是不能离开的!」

毛主席为何如此坚持留下于存呢?于存和毛主席之间究竟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呢?

一、主席的饮食喜好毛主席出生在湖南湘潭,因此对湘菜情有独钟,特别是香辣口味的菜肴,这也是毛主席喜欢吃辣椒的原因。

在昔日湖南大酒楼,挂着两张毛主席的画像,一张是毛主席的半身像,一张是毛主席进餐的画面。在逼真的进餐画面中,毛主席手持香烟,微笑坐在餐桌前,桌上摆放着臭豆腐、红烧肉……

尽管毛主席是国家领袖,但他的饮食却异常朴素,每天都享用一些湖南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比如砂锅鱼头、红烧肉和豆豉炒辣椒等,并没有太多讲究。

对于这些菜肴的烹饪,毛主席基本不挑剔,不求色香味的精致,也不追求高级调味料,甚至连淀粉和酱油都不要求。

毛主席不喜欢酱油的味道,即使是在他最钟爱的红烧肉中,也绝不加入酱油,只用糖进行调色。

毛主席更偏好原汁原味的红烧肉,不需酱油调色,不需淀粉收汁,只要加一点清汤即可。

在那个充满战争的年代,毛主席喜欢吃一些肥一些的红烧肉,以补充脑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毛主席年龄的增长,后勤人员决定将红烧肉的原材料换成五花肉,并煮得更加烂一些。

煮烂的五花肉会被切成若干块,放入油锅中炸至泛起油花,然后加入糖和盐进行调色入味。这样做出的红烧肉既熟透而不腻,一直都是毛主席赞不绝口的美味。

毛主席吃饭非常有原则,每顿固定是三菜一汤,但他的饮食却极不规律,有时一天只吃一顿,有时则达到一天五顿。

有一次,叶子龙看到毛主席十分疲劳,便吩咐厨房加一道菜。毛主席看着桌上多出来的菜,并没有多说什么,仍然只吃了三个菜,对于多出来的菜一点儿也没动。

相较于肥腻的肉菜,毛主席更喜欢半荤半素的菜品。在清炒木耳和苦瓜时,毛主席会要求加一些肉。

毛主席吃蔬菜注重粗中有细。有一次,厨师石荫祥为毛主席做鲜炒蘑菇,上桌后众人才发现有小虫。毛主席却幽默地说:「蘑菇里有虫子,代表没有毒,不干不净,吃了也没生病!」

石荫祥还为毛主席烹饪过空心菜,只有菜叶而没有菜梗,毛主席和蔼地说:「菜梗很脆,富含长纤维,对消化有好处!」

至于肉类,毛主席只吃猪肉和鱼肉,很少碰牛羊肉和鸡肉。即使是香喷喷的鸡汤,毛主席也只喝汤,不碰其中的鸡肉。而且,毛主席特别喜欢用鸡汤煮的蔬菜。

对于海鲜类食物,毛主席非常不感兴趣,他不吃大虾、螃蟹等海产品,甚至连虾仁都不吃。

此外,毛主席很少吃零食,特别是甜品。对于补品如燕窝和人参,毛主席更是不感兴趣。

毛主席的三大嗜好众所周知,分别是吸烟、喝茶和吃辣椒。毛主席最喜欢喝雨前茶,不仅喝茶水,还要吃泡过的茶叶。

辣椒是毛主席最爱的调味料,任何用辣椒炒制的菜,他都十分喜欢。此外,毛主席还特别喜欢剁辣椒和炸辣椒,每顿都要有一碟。毛主席的饮食习惯不仅具有湖南农家风味,还体现了战争年代艰苦条件下形成的饮食方式。在一次点名要吃「长征鸡」时,厨师王近仁曾因误解而做了湖南风味的安鸡,毛主席却一口没动。后来,通过询问,王近仁才了解到,「长征鸡」原指红军在野外简单烧制的鸡。

除了钟爱「长征鸡」,毛主席还特别喜欢「八宝饭」,这是一道用小米、大米、绿豆和玉米渣熬制而成的粥,是在战争年代养成的饮食习惯。

二、成为主席厨师毛主席极为尊重后勤工作人员,即便偶尔遇到口味不合心意的菜,他也从不发表意见,默默享用。这一点厨师于存深刻体会。

于存,来自河北省遵化市平安城,1936年,由于家境贫困,他只能投身红军成为后勤部门的厨师。

厨师的工作虽然不像前线作战那样危险,但在艰苦的条件下确保全军伙食,同样需要一定的能力。

在革命年代,于存练就了一身了得的厨艺,备受部队领导的肯定。新中国成立后,于存被派到北京饭店学徒。在那里,他勤奋学习烹饪技巧,还拜全国1号川菜大师罗国荣为师,成为北京饭店著名厨师黄子云的师弟。

北京饭店是接待党中央领导和外宾的重要场所,这里的厨师水平都是一流的。于存因此熟练地掌握了四大菜系的烹饪方法。

1959年,朱老总和党中央领导一同前往北戴河避暑,于存受命陪同,负责避暑期间的饮食。

返回北京的途中,朱老总握着于存的手说:「于师傅,感谢你的悉心照顾,我们都吃得很高兴!」

对于朱老总的赞许,于存激动地回应:「谢谢老总,能为首长们服务,是我的荣幸!」

正是这次的随行之旅,让于存给朱老总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当中南海需要更换厨师时,朱老总便推荐了于存。

1965年,于存在北京饭店接到前往中南海的调令。面对上级的安排,于存充满疑虑地询问领导:「我的经验还不够丰富,要是做得不周到,怎么办呢?」

领导笑着安慰他说:「组织对你非常信任,这是别人求之不得的机会,你一定要出色完成任务!」

领导的鼓励让于存备受鼓舞,整理好行装后,他跟随保卫科人员抵达中南海。28岁的于存从此成为毛主席的厨师。

刚开始,于存心存忐忑,毕竟给毛主席做饭,他担心自己做的菜不合主席口味。为了防止影响毛主席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于存主动找到后勤部门领导。「要不,我先向之前的师傅们学习一下吧!」他尴尬地提出。

然而,毛主席却在事情发生前就得知了。

毛主席坦率地说:「不要学习了,现在就开始做,学习了就会变得和之前一样,熟悉了也是一样的!」

原来,之前的几位师傅并不了解毛主席的作息规律和饮食习惯,所做的菜并不符合毛主席的口味,这也是为什么于存被调到中南海的原因。

毛主席不让于存学习,直接开始工作。然而,于存还不知道毛主席想吃什么,因此皱着眉头焦急地看着毛主席。

毛主席察觉到了于存的担忧,于是和蔼地说:「平时老百姓家吃什么,我就吃什么,简单的饭菜就可以了!」

于存这时才发现:「原来毛主席这么平易近人!」从那一餐开始,于存开始尝试着为毛主席准备各种不同口味的饮食。

为了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于存调整了自己的生物钟,与毛主席保持一致。在这个过程中,于存深刻地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大。

毛主席每天都忙于国家大事,几乎没有时间正常地享受一日三餐。习惯了艰苦生活的毛主席总是吃五谷杂粮和简单的蔬菜,从未品尝过奢侈的山珍海味,于存为此感到十分心疼。

因此,于存下定决心要精心照顾毛主席。根据毛主席老年人的饮食喜好,于存尝试为他制作了烧猪肘、炖小鸡和麻辣牛肉。

当得知毛主席喜欢吃鱼时,于存特地前往海边钓了一条鲶鱼,为毛主席做了一道「蒜香鲶鱼」,毛主席吃得津津有味。

当然,在为毛主席担任厨师的过程中,于存也犯过一些错误。有一次,毛主席吃鱼时咬到了鱼刺,幸亏有保健医生紧急处理,才避免了意外。

从那以后,于存在也不敢给毛主席做鱼了,直到毛主席好奇地询问:「为什么最近不再做鱼了?」于存才敢继续为毛主席制作鱼菜。

三、错误的苦瓜鸡丁1969年的一天深夜,毛主席在完成工作后感到饥饿,便叫来刚升为卫士长的理发师周福明。

毛主席让周福明通知厨房工作人员准备一些食物,周福明匆忙跑到厨房,唤醒了正在熟睡的于存。

本来,于存等人一直等着接到准备饭菜的指令,然而毛主席在工作时废寝忘食,众人一直等到深夜也没有接到消息,于是在厨房就寝了。周福明叫醒了于存后,急切地说:「于师傅,主席刚刚结束工作,想要吃点东西,你快准备一下!」

于存迷迷糊糊地站起身,一边在厨房找食材,一边嘟囔着:「好的,好的,我马上就开始做……」

毛主席的饮食习惯是有一套固定的食谱的,这旨在保证他的饮食健康平衡。按照这个食谱的顺序,于存的任务是制作一道宫保鸡丁。

于存手忙脚乱地取出鸡胸肉、大蒜、葱和辣椒,紧张地准备着。尽管这道菜对于于存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但在刚醒来的状态下,他的意识仍然处于混沌之中。于存将锅中的鸡丁炒熟后,本应加入大蒜和辣椒等调味食材,但是由于状态不佳,他竟然将一盘苦瓜误加入锅中。

等到于存清醒过来,才发现为时已晚,苦瓜和鸡丁已经混在一起。于存开始绞尽脑汁地想方设法弥补这个失误。

于存想到的方法是重新制作一份宫保鸡丁,但所需的食材需要重新准备,而时间根本不够。最为关键的是,毛主席已经工作了半夜,现在非常饥饿。毛主席之后还需要尽快休息,无论如何都很难不影响他的作息。

在无奈之下,于存只能硬着头皮将这道菜交给了周福明,并小心地告知了周福明事发经过。周福明得知后感到十分惊讶,但事情已经发生,他也只能紧张地将这道菜端到了毛主席的面前。

当毛主席看到这份「苦瓜炒鸡丁」时,起初露出诧异的表情,然后细致地观察起来。站在一旁的周福明紧张地双手握紧,不安地注视着毛主席,心里不断嘀咕:「于师傅今天怎么这么不靠谱呢?」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看出了端倪,抬头询问了周福明:「这是谁发明的新菜啊?我怎么不知道呢?」

周福明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缓缓回答:「主席,这是于师傅做的。」

毛主席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轻描淡写地说:「哦,原来是于师傅啊!难怪呢!」就在周福明以为毛主席要生气时,毛主席却笑了起来,对于这道新奇的菜品感到趣味盎然。

毛主席兴致勃勃地品尝起这份「苦瓜炒鸡丁」,虽然味道不如宫保鸡丁美味,但毛主席仍然吃了几口。对于后勤工作人员,毛主席向来很少提出意见,即使菜品不合口味,也绝不责怪他们。

然而,于存的疏忽确实犯了错误,毕竟他是为毛主席做饭,这关系到毛主席的身体健康。如果有任何差错,无疑会对全国人民造成损失。后勤部门的领导因此对于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得知于存受到批评后,毛主席特地将他叫到办公室,并安慰他说:「他们是不是整你了?不要有心理负担,他们认为不好,我倒是认为很好,以后我就吃这道菜!」

在毛主席宽容和安慰的面前,于存感动得热泪盈眶。从那以后,每次给毛主席准备饮食,于存都倍加小心。

尽管中南海的规定是厨师要每三年更换一次,但晚年的毛主席却对于存十分认可。办公处几次试图调走于存,都被毛主席阻止了。

1971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基辛格访问中国,在准备晚宴时,毛主席特地点名让于存来做菜。

毛主席笑着说:「这次晚宴,还是要让我的‘西哈努克亲王’来准备!」所谓的「西哈努克亲王」正是毛主席给予存起的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