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解放战争末期,成都战役,胡宗南为什么丢下部队跑了?

2024-05-11历史

1949年年末,国共内战大势已定,国民党已经败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解放战争进入最后的战略追歼阶段,战线由中北部深入到西部地区。西南地区部分,由于仅凭国民党军队的残余力量已经再难有作为,大规模的军事会战已经不可能再出现,那西南战线是如何被攻略的呢?

「天下第一军」覆灭记:总指挥跑了

人民解放军解放成都前,成都人民处于一片水深火热之中,一片狼藉。

当时驻守成都的32万国民党军队有胡宗南集团15万人,其他国民党军约17万人。

胡宗南将已有兵力兵分三路,分别去往康、滇方向和新津方向防守和突围解放军部队。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还是徒劳无功,反倒是结局惨淡。胡宗南的部队被困在成都,进退两难。

1949年12月22日,胡宗南为了挽救既定的败局,召开了紧急会议,和将士们一起想出了几个作战计划,以便「负隅顽抗。」

其一,守为主,等待时机,再次进攻;

其二,以现有兵力,攻守兼备,突出重围;

其三,舍小保大,将百姓扩充为预备军,牺牲部分换取主力,保存现存力量。

可是无论他们制定了多么精妙的计划,终于还是敌不过人民解放军的强势进攻,最后,胡宗南「黔驴技穷」,丢下大部队自己一人乘坐专机逃往海南。

胡宗南作为蒋介石最信任的亲信之一,可是这次面对蒋介石严防死守四川的命令,他为什么选择了逃跑呢?

其实要是换了其他人,也要跑,为什么怎么说呢?

胡宗南是中途从大西北急调过来增援西南战线的,他增援还未赶到重庆城内,重庆已经失守,不得已,他只能改变计划,转进成都。进入成都以后,蒋介石为了振奋士气,扬言用16个师的兵力进行成都会战,并且自己坐镇压阵。

可惜,此时国民党已是军心全无,士气低落,将士们再也无心再战。即使蒋介石坐镇,也已经无力回天。蒋介石一看败局已定,他也不敢久留,12月10日,他乘飞机离开了成都,把成都托付给了胡宗南,而他这一走,更是再也没有过到过大陆了。

蒋介石走后,大西南战局更是急速剧变。胡宗南比谁都明白,成都守不住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当俘虏,要么当逃兵。不得已,他选择了后者。

12月23日来了一个金蝉脱壳,脱离部队,逃往了海南的海口。为了躲避责难,他还玩了几天失踪,后来他在出现在蒋介石面前时,他只说了一句「谁都不是傻瓜!换了别人,也都会跑。」

至于胡宗南最后的结果,他后来继续逃亡西昌,可是1950年3月26日解放军逼近西昌机场,胡宗南又一次地抛下队伍,自己悄悄飞逃台湾。

胡宗南去往台湾以后,由于他的两次出逃,他并不受待见,甚至在1950年5月的台北"监察院"内,他被众人弹劾,被众人气势汹汹地指责他的败绩,觉得他应该对于此战"负重大之罪责"。

不过至于胡宗南这人,历史评价一直褒贬不一。有人说,他虽然算是"天子门生"第一人,很受蒋介石器重,可是此人根本不懂作战,才疏学浅,对于蒋介石只会盲目服从,是个当官的军事家;可是也有评论称,胡宗南其实颇有雄才大略,只是无法施展。

尤其是周总理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所以可能要评价处在动荡岁月的胡宗南,也不能简单化、脸谱化。

负隅顽抗

胡宗南一跑,国民党军队更是群龙无首,乱作一锅粥。

人民解放军趁此机会乘胜追击,不断逼近核心力量,不断缩小包围圈,希望可以一举拿下成都。

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还辅以政治攻势,一面国民党的高级指挥官积极喊话,希望他们能缴械投降,回头是岸;另一面,在战场上散发传单,希望更多的士兵们放下武器,停止抵抗。国民党军队面对人民解放军的强劲攻势,终于开始有所动摇,纷纷起义。

先是董宋珩及16兵团副司令官曾元在金堂地区首先宣布起义,之后,更多的起义军接踵而至,纷纷发下武器,走出包围圈和与解放军商谈投降事宜。可是还有誓死不投降之流,就如接替胡宗南指挥的国民党军第5兵团司令李文,他依旧负隅顽抗,殊死抵抗。一路率领部队分两路突围,一路从成都向重庆;另一路向雅安方向逃窜。

12月24晚,解放军收到敌军向西逃窜的消息,于是下达了「坚决不能让敌人向西行进一步」的死命令。

12月25日,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军第5兵团司令李文率部向西突围途中被人民解放军阻击在邛崃一带。经过一夜战斗,双方都损失惨重,但是解放军略占有优势。但是李文还不死心,趁着天蒙蒙亮时,李文率部在炮火的掩蔽下,企图最后拼死一搏,企图可以突出重围。可是即使孤注一掷,在肖永银的果断阻击下,李文还是败了。

同时,国民党李振兵团宣布起义,李文兵团更加孤立了。

12月27日天亮后,国民党军队在进攻了一夜以后,决定停止抵抗。原来,李文终于愿意投降。不过面对这等好消息,人民解放军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相反,在经过几次甄别以后,才派出队伍外出谈判。不过谈判期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国民党军队甚至妄图保存90军的实力,只是第1军退出战斗。

可是人民解放军根本不吃这一套,要么就全员投降,要么就继续作战到底。经过几番和谈,李文语气变幻莫测,却还是不吐口第90军投降。不得已,人民解放军只能 调整部署,率34师集中力量消灭90军,俘敌2万以上,并活捉了军长黄仁。在赤裸裸的败绩之下,李文也不得不投降。

下午2点,李文终于作出决定,命令部队全部放下武器。

终于,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支王牌军被歼灭。

成都平原上的围歼战至此胜利结束。

成都,这颗镶嵌在川西平原上的明珠,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

小结

通过夺回成都的历程分析,我们不难窥探出解放军在三年内战中取得胜利是有必然原因的。客观上讲:

第一,国民党军队已经完全失去民心,无论是胡宗南意图扩大预备军还是后来李文战场上的孤立无援,都已经表明国民党军队已经彻彻底底地失去民心。可谓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二,国民党军队军心不定,自信心薄弱,军纪溃散。大敌当前,阵地即将被攻破之际,将领竟然独自逃亡,独留将士们拼命。这样的军队怎能让人不寒心,又怎能服众,又怎会不覆灭;

主观上讲:

第一,中共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恩威并施,战略得当;

第二,民心所向,人民解放军是无产阶级的力量,人民解放军集合了人民的力量,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民国时期的阶级剥削已经让老百姓苦不堪言,民国的政治制度腐败、腐朽,中国急需拯救者的出现。而此时,共产党的横空出现,无疑是给了老百姓很大的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之上。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场战争的成败从来不单单只是军事力量的较真,更多的是人性的较量。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定输赢。三年内战这三年更是精准地诠释了这一点。

老百姓经过八年抗战,已经从心底里不想再打仗,急切地希望过上夫富足安乐的生活,可是国民党军队却公然撕毁条约,打破了人民的美好愿望。

所以,很大程度上讲,当蒋介石在全国人民都期待和平的基础下,违背人民的心声,发动内战的那一刻,蒋介石的军队就已经丧失了民心,所以纵使有800万军队也是溃不成军。而这这也是导致他失败最根本的原因。

人民创造了历史,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如今的新中国,党和人民根本已经融为一体,根本无法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