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一战士死后被通报,师长调查其死因后,他被评为特等功臣

2024-03-01历史

引言

在中国百年的革命历史上,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的事迹更是被写进中小学课本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然而,有这样一位如今和董存瑞、黄继光等齐名的英雄,最开始他的壮举并没有引起重视,如果不是他的首长详细调查了他牺牲的经过,他的牺牲差点被定为「事故」。

这位英雄是谁?他从「违纪战士」变为「特等功英雄」的背后,经历了怎样的曲折?

01

1952年初,朝鲜半岛气候十分恶劣,到处一片冰天雪地。

这天,志愿军第47军141师师长叶建民结束了在其下辖团的指导工作,乘坐吉普车返回师部驻地。

志愿军第47军141师师长叶建民

刚到师部驻地,他就远远地看到师部门口围着一大堆的人,再一细看,围着的这些人大都是朝鲜老百姓,他们一个个看起来都很激动。

「怎么回事?」叶建民询问随行的参谋人员。

参谋人员摇了摇头,表示他也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停车,你下去打听一下!」叶建民吩咐参谋人员。

没过多久,参谋人员就回来向叶建民报告,说是师里有个叫罗盛教的战士,因为救一个朝鲜儿童牺牲了,今天这些朝鲜老百姓赶到师部,强烈请求按照朝鲜人民的风俗安葬这位志愿军战士,其中还有一位老大娘主动将自己的墓地献了出来。

听了参谋人员的报告,叶建民心里有点纳闷:自己的部队出了这样一件好事,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回到师部,叶建民马上叫人找来师宣传科长,问道:「你知不知道师里的罗盛教救朝鲜儿童牺牲的事?」

宣传科长回答:「知道,他是掉进冰河里溺亡的,已经把罗盛教作为‘非战斗减员’上报了军里,同时,师里也向各连印发了淹亡事故通报。现在,师里还没有接到上级的反映……」

罗盛教

听了宣传科长的汇报,再联想到在师部门口看到的朝鲜老百姓的反应,叶建民不禁有些恼火:「淹亡事故?你们到底有没有搞清事实?」

宣传科长不说话了,叶建民转念一想:这段时间师里的几位领导都下部队「蹲点」去了,师部只有一位刚调来的副参谋长主持工作,全师工作千头万绪,而且在战争条件下,各种事故很难避免,宣传科在处理这件事时,主要是依据下级的电话报告定的性,也难免出现差错。

于是,他语重心长地对宣传科长说:「我们机关干部办事不能光听汇报、看报告,一定要有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

虽然师里向上向下的通报都已经发出,但叶建民觉得,如果不调查清楚,简单将罗盛教一事定为淹亡事故,势必会伤害朝鲜人民的感情,甚至可能让英雄背上「违纪」的黑锅。

于是,叶建民决定亲自去调查此事。

02

第二天,叶建民叫上卫生员、作战参谋和宣传科长,一行人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来到了事故的发生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泥栎河。

被救儿童崔莹的母亲听说罗盛教的首长来了,于是赶快带着儿子来到了事故地点。

朝鲜儿童崔莹

刚一见到叶建民这位志愿军首长,崔莹的母亲就拉着儿子跪下来,深深地鞠躬表达谢意。

叶建民忙将母子俩扶起,崔莹的母亲操着一口夹杂着朝鲜语的汉语,向他讲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1952年1月2日那天清晨,刚刚下过大雪的石田里一片银白,崔莹和村里的三个小伙伴来到泥栎河上滑冰。

结果,玩得开心的崔莹忘记了危险,一下子滑到了薄冰层,冰层经受不住压力,瞬间就破了个洞,崔莹掉到了2米多深的冰窟窿里。

三个小伙伴吓傻了,急得大声哭喊。当时,侦察连文书罗盛教正在附近用两枚废弃的手榴弹练习投弹,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他快速跑了过来。

看到三个哭喊的小孩以及河上的冰窟窿,罗盛教马上明白发生了什么。他来不及思考,快速地脱掉身上的棉衣,跑到冰窟窿处,纵身跳进了冰冷刺骨的河水中。

他在水下摸索了一会儿后,终于找到了崔莹,于是他赶紧将崔莹推出水面。然而,冰窟窿附近的冰层太薄,当崔莹的双臂扒住冰面刚要往上爬时,冰就破裂了,崔莹再次掉进了河水里。

寒冬腊月,冰凌刺骨,罗盛教的脸和脖子都已经冻得发紫,但他却再次潜入水中,将崔莹拖到冰面,结果冰层再次破裂……反复三次后,罗盛教的手脚冻得麻木了,体力也渐渐消耗殆尽,但他还是咬牙潜入水中,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

这时,侦察连另一名战士宋惠云闻声赶了过来,但他不会游泳,无法跳进河里救人,只能从旁边找了根电线杆,将电线杆伸过去。

在宋惠云的协助下,抱住了电线杆的崔莹终于被救上了岸。但等到宋惠云转身去救罗盛教时,发现早已筋疲力竭的罗盛教已经被河水冲到了厚厚的冰层之下,再也没有浮上来……

崔莹的母亲声泪俱下地讲完了事情的经过,叶建民师长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又仔细地查看了事故的现场,发现冰窟窿的破裂情况和崔莹母亲的讲述相符。

叶建民又找来了当时在现场的三个朝鲜少年以及侦察连战士宋惠云,他们四人都证实,罗盛教确实是为了抢救崔莹而牺牲的。

这时,家住附近的一些朝鲜村民们也赶了过来,其中就有那位主动献出自己墓地的元善女大娘,她流着泪对叶建民说:「这块墓地原本是给我自己准备的,现在我要让给罗同志,让给罗同志就和让给我儿子一样……」

还有一位胡须花白的朝鲜老大爷也站了出来:「罗同志是为救我们朝鲜的孩子牺牲的,请志愿军首长把他的遗体交给我们,我们要隆重地安葬救命恩人罗同志,让他和我们永远在一起!」

后来,叶建民回忆起那一幕,感叹地说:「当时的情景能让人落泪,那场面太感人了!」

在回师部的路上,朝鲜人民悲痛的神情一直在叶建民的眼前浮现,他感到自己有责任将这起「淹亡事故」的真相纠正过来,让更多人了解罗盛教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

03

于是,回到师部后,叶建民没有做任何停留,马上找到141师政委彭清云同志,将他调查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彭政委。

彭清云政委也被罗盛教的事迹感动了。两人经过商量决定:重新向上级申报罗盛教的事迹,同时撤销师里此前的事故通报,在全师举行一次隆重的追悼大会,号召全师官兵学习罗盛教同志舍己为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几天后,141师举行了一场最高规格追悼大会,2000多名官兵和众多朝鲜当地群众参加了这场追悼大会。

追悼会后,罗盛教烈士的遗体被安葬在他牺牲地的一座向阳的小山坡上,朝鲜人民又在墓地四周种下了象征不朽的松柏。

安葬完罗盛教后,师部领导又组织人员对罗盛教生前的事迹进行总结,结果他们惊讶地发现:罗盛教这个只有20岁的普通战士,其实是一个浑身都是闪光点的「宝藏男孩」!

在湘西军政干校学习期间,学校组织建校劳动,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来用作搭桥。

当时,罗盛教不等老师下命令,第一个跳进了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班里有二十多个同学都跟着跳进了河里,大家齐心协力将大树拖上了岸,顺利完成了搭桥的任务。

来到朝鲜战场后,身为侦察连文书的罗盛教几次要求上前线,还是指导员耐心地劝说他「革命工作分工不同」,他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但此后,他更卖力地工作了,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他还经常冒着炮火到前线阵地为战士们送饭,帮助卫生员抢救受伤的战士。

部队休整的时候,罗盛教就经常跑到房东及其他朝鲜人民的家中劳动,帮他们挑水、劈柴,村民们都喜欢这个勤快、能干的小伙子,竖起大拇指夸志愿军战士是好样的。

1951年7月间,部队驻地附近的山村遭到敌机的轰炸,当时连里的其他战友都在阵地上执行任务,驻地只有罗盛教留守。

敌机扔下的炮弹将村里安大娘家的房子烧着了,罗盛教听到爆炸声后,不顾个人安危,冲进了冒着浓烟的房子里,救出了安大娘和她的孙子,结果他自己被烧成了重伤。

当叶建民拿到这份几千字的总结材料后,他再一次被深深地感动了。141师党委再次召开会议,决定再附上一份为罗盛教烈士请功的报告,连同这份材料一起上报到军部、十九兵团部和志愿军总部。

罗盛教舍己救人的事迹,很快引起了各级首长的高度重视。这年2月,志愿军总部颁布命令,追记罗盛教烈士特等功荣誉,同时授予他「一级爱民模范」的光荣称号。

罗盛教勇救朝鲜落水儿童的事迹传到国内后,毛主席拍板决定:将罗盛教的事迹作为代表中朝友谊的一个重大事件来处理并大力宣传。

于是,「罗盛教」这个名字很快就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传开了,他的事迹后来还被写进了小学语文课本,成为和董存瑞、黄继光齐名的英雄,一些上了年纪的读者应该还学过【罗盛教】这篇文章。

朝鲜方面也非常重视罗盛教的英勇事迹,他们授予了罗盛教烈士最高荣誉——「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金日成主席还亲笔为罗盛教烈士纪念碑题词 :「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结语

「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射出英雄的火光。我必须把我放在炉火里,看看我是不是块钢铁。」

这是罗盛教烈士牺牲前一晚,在朝鲜写给他父母的信,而他很快就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是一块经得起考验的钢铁,是一个放射着耀眼光芒的英雄!

当然,我们在纪念罗盛教这位英雄的同时,也不应该忘了叶建民将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位无名英雄——当年,如果不是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罗盛教这位特等功臣就很可能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