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国军败退台湾,留下大量官太太,她们向我军提的要求简单却很痛心

2024-01-15历史

国军撤退台湾,遗留下大量官太太,她们向我军提出的请求虽然简单,但却十分令人心酸。

国民党执政时期,中高层军官滥用职权,将国家灾难作为捞取个人利益的机会,这种情况已经变得相当普遍。在松散的军纪下,这些人行事风格如同军阀或地主老爷,拥有多个妻子妾室的现象屡见不鲜。

尽管蒋介石提倡「新生活运动」,要求严格推行一夫一妻制,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军官们仍然会把情妇养在家里。

当腐败成为常态,清廉就成了一种罪行。国民党高级将领王耀武因家庭单一,屡遭同僚嘲笑或排挤。中高层军官忙于聚敛财富和享乐,这样的国民党怎能不败。

最终,国军败退台湾之际,

在有限的飞机和轮船资源下,将正房夫人和孩子们顺利带去台湾实属不易。然而,在蒋介石睚眦必报的性格下,对于任何可能对其政治生涯构成威胁的人,他都会进行清算。

因此,多带一人过去无疑会增加政治风险。至于那些年轻貌美、养尊处优的姨太太,由于可能成为政治斗争中的软肋,因此更难以随行。

自1948年起,国民党的高级军官们就预见了可能会败亡,因此开始策划他们的亲属外逃。他们主要选择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作为目的地,如果条件允许,也会选择美国或欧洲。

例如,蒋介石的得意门生王耀武,在济南战役之前,就早已为他的妻儿老小安排好了从上海出发离开大陆的行程。他还曾给妻子郑宜兰写信提醒,可见国民党高层对败亡的预见和准备之早。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国民党军官们对蒋介石并没有完全的信任。否则,王耀武就不会特意告诉他的妻子不要去台湾。

到了1949年,这些军官们珍藏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都通过货船和飞机送往了台湾或者外国。蒋介石本人更是险些将各大博物馆搬空。

原来的生活方式消失殆后,不顾一切地依附男人,从他们身上榨取财富。但是,随着全国解放的到来,这些官太太们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曾经的「老佛爷」沦落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大部分百姓都对其感到愤慨和唾弃。

在战乱年代,这些姨太太们也经历着艰辛和困扰。她们并未做出任何伤害他人的事情,只是在追求生存和尊严的过程中,选择了填饱肚子。

对于这些留下的军官太太们,她们并未参与军事行动,也不曾干预政治,更没有与人民为敌。因此,她们并非战俘或囚犯,而是战争结束后普通的人民,和所有人一样,享有自由和尊严。

解放军宽容政策显大爱,而"丈夫"、「老爷」们只关心自己生死。姨太太们对解放军感激涕零,但也提出了一个要求:在新中国成立后,希望相关单位能承认她们的公民身份,恢复她们的自由,发放身份证明。

然而,她们就像被囚禁的金丝雀,一旦回归自然,很难生存。

她们无法扛起生活的重担,无法提举重物,更不会耕种田地,于是,她们联名写信,希望能够得到一份能够维持生计的工作。

她们并不追求薪资待遇,也不期待过多的休息,只希望能够有份工作,保证每日三餐。相关部门收到信后,非常重视,认为她们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悔过表现。

因此,安排她们进入纺织厂和被服厂工作。这些女性能够接受身份的转变带来的巨大落差,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确实值得我们赞扬。

在战争年代,为了生存,一些人不得不向国民党军官妥协。这些军官的姨太太来源多样,包括在风月场所被买来的、被迫成为的,甚至有受过教育的女学生。

虽然她们在学校接受的是男女平等和一夫一妻的教育,但在动荡的社会中,跟这些军官能保证基本生活和安全。

她们也是弱势群体,国民党残暴统治的受害者。如果国民党能够约束好军官,防止他们的贪污受贿和强抢民女等恶行,就不会出现人人有三妻四妾的情况。

国民党战败后,这些军官抛弃了没有生活能力的姨太太们,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然而,即使他们想把妻妾带走,也并不现实。

在有限的货船和飞机资源下,蒋介石选择优先运送搜刮的财宝。对于军官们,能被带走已经是额外的恩赐。进入工作单位的国民党军官太太们,国家为其安排了师父传授工作经验,一个师父带领三五人教她们基本操作,并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她们完成蜕变。

在工厂里,她们曾经各有各的发型,穿着华丽,如今她们剪去长发,换上工人的制服,言语也不再矫揉造作,真正实现了独立自主。

她们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并努力融入新的生活。因为正值青春年华,所以她们开始寻找真爱,步入真正的婚姻生活。

国民党溃败大陆时,许多军官的正妻被遗弃,这些人都是正式的妻子,而不是妾。其中,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是第一位。

张灵甫是黄埔四期的军官,也是蒋介石的亲信学生。解放战争开始后,王耀武曾请求蒋介石让他带领原来的部队74军(74师)出战,但遭到蒋介石的拒绝。

74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抗敌,战功赫赫。之后,蒋介石将74军升级为师,并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坦克、大炮和飞机,是军队中的翘楚,嫡系中的精英。

74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蒋介石必须将其托付给一个完全值得信赖的人,而这个人就是张灵甫。1947年,张灵甫的部队在坦埠与解放军交战。

张灵甫性格孤傲,缺乏协同作战的能力,所以在与解放军的近距离战斗中,74师的位置过于突出,以至于48师和65师无法提供援助。

张灵甫冲动之下,率领部队进驻孟良崮,却不幸在孟良崮被我军全歼,最终死于流弹。蒋介石为掩盖真相,将张灵甫之死美化成自杀,并亲笔写下【追念张灵甫师长剿匪成仁通告国军官兵】以示哀悼,深感痛惜地说:「在张灵甫离世时,王玉龄刚满19岁,他们的孩子也才满月。

」1948年底,预见大势已去的蒋介石特意安排王玉龄带着老母亲和儿子乘坐飞机前往台湾。

蒋介石的初衷并非出于对张灵甫的深深感情,而是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他将张灵甫的地位抬得很高,并用他的名字命名军舰。

安置好张灵甫的家属,主要是为了宣扬「党国」对烈士家属的照顾,以此激励国民党官兵继续为蒋介石效力。然而,在蒋介石彻底失败的时候,这样的宣传已经失去了意义。

因此,王玉龄和她的母亲以及儿子过着十分艰难的生活。

王玉龄的故事表明,即使在困难的情况下,只要有亲人支持,就有可能找到出路。她的姨夫孙立人在国民党高层,这使得她得以获得美国护照并进入纽约大学财会专业。

然而,她并没有因为这个而放松警惕,而是选择了勤工俭学,上午当文秘,下午去教室听课,晚上照顾孩子,以确保自己和孩子们的生计。

在经历了四年的努力后,王玉龄感慨地表示,拥有学历是找到满意工作的关键。她在罗斯福医院担任会计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接着又进入了五星级的朴拉沙大酒店,最终进入美国航空公司并服务了21年。

1973年,周恩来总理曾盛情邀请王玉龄,2003年,王玉龄终于圆梦,她在上海为张灵甫建了一座衣冠冢,并深情赋诗以纪念。

自此,王玉龄一直与儿子在上海生活,直至2021年安详离世。

黄百韬的妻子叶碧云,是另一位被蒋介石点名带走的军官夫人。尽管黄百韬并非「天子门生」,但他的死与张灵甫有所关联。

在解放军围困孟良崮期间,蒋介石下令附近的国民党军队集体前去解救张灵甫。

有些人因为想要保存实力,对军令采取了阳奉阴违的态度。然而,黄百韬却显得更为实在,他率领部队朝着孟良崮集结,一路上直奔天马山。

尽管黄百韬具有一定的指挥能力,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他迅速向北挺进,前往沂源南麻营救被困的胡琏。如果不是黄百韬及时赶到,以及那场倾盆大雨的帮助,胡琏的命运可能会截然不同,他可能会被俘虏。

随后,黄百韬又向东疾驰,救出了区寿年残部,并在帝丘店给华野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虽然蒋介石信守承诺,将黄百韬晋升为第7集团军司令,但黄百韬常常感到无奈。由于刘峙的错误指挥,黄百韬无法避免损失,最终选择自杀以泄愤。

对于黄百韬的壮举,蒋介石感到十分欣慰,他没想到这个非黄埔军校的学员竟然如此忠诚。因此,蒋介石追认黄百韬为二级上将。

在国民党战败撤离时,蒋介石不仅将黄百韬的遗体带至台湾,还命令黄百韬的妻子柳碧云携子女一起搭乘专机前往。

然而,黄百韬的儿子黄效先不争气,在台湾犯下了一桩可以处以死刑的罪行。为了儿子的生死存亡,柳碧云多次找寻蒋家人的帮助。

最终,在黄百韬的荣誉和影响下,蒋家人选择了宽恕黄效先。据说,柳碧云在请求中出示了蒋介石亲自颁发给黄百韬的勋章。

叶霞翟,胡宗南的妻子,曾教育孩子说,蒋介石在败退台湾时,亲自挑选了一些军官遗孀要带走,但这些遗孀只是被他当作宣传工具,实际上并没有受到优待。

相比之下,大多数军官太太或姨太太在生死存亡之际被遗弃在大陆,然而,她们在大陆的生活却远比前往台湾要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