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许世友回乡造福乡民,乡亲忍不住感慨:这小村庄变得和县城一样了

2024-02-29历史

1985年10月22日,一生无数传奇的开国上将许世友因病去世。

据许多参加过将军葬礼的老人回忆,许世友将军在病逝的当天,南京就是阴云密布,仿佛大雨就要来临。

直至10月31日,许世友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军区礼堂举行, 就在告别仪式开始以后,大雨倾盆而至,把所有在礼堂外等着的人浇了个湿漉漉,可出奇的是,就在告别仪式结束以后,大雨仿佛如心有灵犀一般,悄然之间偃旗息鼓。

「这是老天爷在送许将军啊。」

在现场不少人都小声嘀咕。

一场悄然而至又悄然结束的大雨,给许世友的一生又增添了些许的传奇。

按照将军老家的习俗,许世友将军生前也有三样挚爱一起伴随着他,除了十张十元纸币以及那把常用的老列强外,还有一瓶茅台酒。

许世友将军逝世后,他所收藏的茅台酒其实还有四十多瓶,一开始不少人都提议,不如全都让将军带走, 但是夫人田普不同意,作为陪伴多年的妻子,她深知丈夫的脾气,许世友虽然好酒,但他要是知道这么多酒跟着他一起被埋入地下不能喝,许世友一定是不会同意的。

尽管许世友将军已经逝世,但他生前的传奇始终被人津津乐道,也正如一个老军人所说的那样:

「没有许世友这批开国元勋,新中国还得退后20年。」

周围的年轻人听了老军人的话,一个个都沉默着,没再开口说话。

老教师陶万项深情回忆:我早就认定他是棵好苗苗

著名的传记文学家陈廷一在许世友将军去世后,采访了他身边的很多人,写了一篇回忆文章【众人评说许世友】,从这些人的回忆中,也能感受到许世友将军的不平凡之处。

许世友将军的老师陶万项以及其夫人虽然已经年过九旬,但身体依然硬朗,在谈论起许世友来依然很激动:

「没想到学生先于老师而去,痛哉痛哉!许娃归葬的第二天,我们夫妇腿脚不便,也到坟前探望了他……他是我们家乡的大孝子,但是他更爱国啊……许娃是个好伢子,他说到办到,不虚伪,认直理,从他上学开始,我就认定他是棵好苗苗,将来有出息。」

我们都知道许世友出生于 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今河南省新县许洼)一个贫苦家庭, 8岁时就上了嵩山少林寺,学习文化知识是后来参加红军,但很少有人知道,许世友幼年时也曾读过私塾。

尽管许世友幼年时家境贫寒,但父母还是省吃俭用,供他读了两年私塾,虽然学的时候年龄不大,但给他一生打了一个不错的文化基础。

那会儿私塾离着将军家至少有几十里山路,年幼的许世友每天不得不天不亮就起床,母亲这时就会给他身上带一个饭团,许世友就带着这么一个饭团,翻过几十里的山路去上学,一直到天黑才能回来。

虽然家里省吃俭用供将军读书,但随着时间推移,家里实在负担不起开支。许世友也没办法,只好辍学回家。

一日,许世友同乡邻几个娃娃在一起嬉笑打闹,一个人就摁倒了四五个孩子,就在这时,旁边一个戴着斗笠的僧人,出手阻止了几个孩子。就见他斗笠一挥舞,所有孩子都被他挥地跌倒,许世友将军的女儿许华山称:

「可能是僧人确实有一身好功夫,围观众人都来不及看清楚其拳脚,只斗笠一挥就有这么大威力。」

那个僧人单独将许世友叫到一边,问他愿不愿意到少林寺,许世友当然回答愿意,后来这名僧人跟着许世友到了家。

许世友的母亲只问了三个她关心的问题。

「学功夫就是做和尚吗?」

「有饭吃吗?」

「能识字吗?」

和尚一一回答后,许世友的母亲认为,一个地方又能管饭,还能识字,还不要钱,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很爽快就答应下来。

许世友在少林一学就是八年,身子壮了,功夫也见长,据说将军这位在少林学艺期间的师傅后来还一直活到了解放后,还曾到许世友的家中做过客。一连住了十几天,还指着许华山说:

「这孩子,长得挺像你啊!」

八年后的一天,许世友跟师傅请假,想回家看看,师傅同意了。

没想到回了家以后,许世友却发现自己的哥哥正被一群人围着打,一打听才知道,哥哥放的牛吃了地主家里的麦苗,许世友提议用钱陪,没想到对方不依不饶,许世友年轻气盛,一怒之下踢了一脚,没想到却把人踢死了。

为了不连累寺院,许世友含泪拜别,师傅也含着泪与他告别,并将积蓄的银元拿出一部分资助了他。

许世友四处流浪了一段时间,后来在武汉投奔了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部队当了兵。

1926年8月,许世友所在的直系军阀部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师。

也就是在此期间,许世友受到了共产主义的熏陶,那时与许世友在一个部队的同乡 傅孟贤已经是共产党员,两人时常交流,后来傅孟贤把胡德魁也引荐给许世友,三个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时间一长,许世友也知道了他们两人是共产党员,在听说了中国共产党在他们老家也办了农会,为农民做主,许世友听了心里很高兴,于是也提出了想入党。

傅孟贤饶有深意地对许世友说:

「共产党人会面临很多危险,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还要杀头的啊!」

许世友怡然不惧,昂然挺胸说道:

「七尺男儿,杀头也不过碗大的疤。你们都不怕,我怕啥?」

1926年9月,在傅孟贤介绍下,许世友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党组织的命令下,许世友离队回乡,参加了家乡的农民自卫队。

1924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几个月后,汪精卫在武汉也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这样一个危险的情况下,许世友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党组织负责人对他说:

「现在情况危急,你不怕抓住被杀头吗?」

许世友斩钉截铁地回答:

「怕死我就不来找共产党了。」

在一个极度危险的情形下,许世友光荣入党。

1927年11月,许世友带着农民义勇队参加了黄麻起义,并参与了鄂豫苏边区的创建。

「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

许世友将军参加革命后,每战必奋勇争先,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他的很多老战友、老部下对他印象都很深刻。

也因为革命战争年代条件艰苦,许多人都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1982年春节,时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王必成到南京休养,一到地方,老将军就兴冲冲地去了中山陵8号看望许世友。

王必成与许世友都参加过黄麻起义, 两人当年都同在农民义勇队中,许世友是队长,而王必成是队员,尽管两位老将军的个性都是性如烈火,也有过争吵,但从战斗年代一同走过来的生死情谊,却都没有忘怀。

一见面两位老战友便热情地拥抱在一起,还聊到了许多当年参加革命时的事。

王必成深情地说:

「老队长,当年我们100多人的赤卫队,现在就只剩下咱俩了,那么多同志都先后牺牲了,我们两个都是幸存者。」

一席话说得许世友感慨万千。

许世友参加红军后,历任 工农红军第11军31师排长、连长、营长,1932年又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4团团长, 值得一提的是,许世友当34团团长时,他的顶头上司、12师师长就是开国大将陈赓。

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战争中,许世友几次作战均勇猛冲锋在前。

1933年10月,刘湘击败了四川各路军阀后,就任了四川「剿匪」总司令,并集中主力发动了对川陕苏区的六路围攻。

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军企图在3个月内全歼红军的想法。

1934年6月22日,刘湘集中兵力后,发起第四期进攻,准备 自东江北部沿川陕边界向东横打,企图夺取万源及其附近地区,尔后东西合击,消灭红军。

红四方面军之前采取收缩阵地、待机反共的战略,破坏了国民党军三期进攻,但退至万源后,苏区后部地势狭窄,已经不利再退,于是红军决心反攻, 时任红九军副军长兼25师师长的许世友沉着冷静,率部在万源抵住了川军4个旅的进攻,鏖战70余日,挫败了刘湘几十万大军的进攻。

每逢激战,许世友必身先士卒,据当事人回忆, 万源之战,许世友的师部距离主阵地前沿不过200米距离,在敌人蜂拥而上的关头,许世友把帽子一卷,抬着大刀,带着反攻部队就冲了上去。

敌一指挥官阵前举着手枪疯狂叫嚣,许世友飞身上前,抬手就是一刀,不知道是刀快还是劈得太猛,敌酋之首飞出数米开外后,身子还踉踉跄跄的往前跑了几步才倒下。

开国少将罗应怀是许世友将军的老部下,曾在将军麾下当过掌旗兵、司号员,并历任排长、连长,令他影响最深刻的是,许世友将军 「善打恶仗、喜打大仗」 ,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你给我冲,不冲我毙了你!打不下来别来见我」

「由于他真的敢干,真的杀头,所以部队都怵他,部队也能指挥得动。」

谈到了世人对许世友将军的误解,罗应怀将军也侃侃而谈:

「有人认为他打仗一味猛冲猛打,那是最大的误解,他非常重视了解敌情地形……胜仗也是从这里打出来的。他批评人有特点,批评干部不批评士兵,批评上级就不批评下级,他常说,带兵不严不能打胜仗,为什么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就是强在一个严字上。在打仗的时候就更严了,你若怕死,他非枪毙你不可。」

1940年,许世友调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他与妻子田普也是在那里相识,后来共同走过了许多艰难的岁月。

田普对许世友初到山东时印象也非常深刻,说他讲话很深刻,气派很大,田普记得很清楚,一次开大会讲话,许世友上台简单讲了两句话,把大家的士气全都鼓舞起来了。

「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

许世友抗战中后期一直在胶东打仗,胶东军民还给许世友编了一个顺口溜:

许指挥会打仗,

这里叮当,那时乒乓,

这里喊爹,那里叫娘,

打的鬼子乱嚷嚷,

……

在战友吴克华的撮合下,许世友与田普相恋,后来田普给许世友做了一双鞋,许世友搜遍全身也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就把一粒弹头送给了她:

「我一无所有,只有这粒小小的弹头给你做纪念。这是万源保卫战时,敌人打进我肩膀里的,我自己用尖刀划破皮肉把它抠出来。这么多年一直带在身边。」

田普也很珍视丈夫送的这件礼物,两人携手走过了40多年的风雨岁月。

「我们大别山出了那么多将军,我就认定许娃好」

李德生将军是新县人,尽管与许世友不是一个乡、一个村,但是两家却只有一山之隔。

在谈到许世友时,李德生曾无不感慨地说:

「我和许世友时老乡,家离得很近,自幼都很熟悉,他这个人,经历坎坷、个性突出,作战勇敢,‘厚重少文’应该说是毛主席对许世友的正确评价。」

尽管许世友接受过私塾教育,后来参军打仗,又在抗大有过一番学习,但读的书一直也很有限,战争时期的艰难铸就了许世友粗犷的性格,这一性格后来体现在生活中方方面面上。

年轻时的许世友虽然常年在外革命,但对家乡始终怀有深厚的情感,新中国成立以后,许世友忙里偷闲,回过几次老家。

1952年,已经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特意回了老家许家洼一趟,因为从新县至许家洼之间尚未修通公路,许世友不得不在县城停下,换马回家。

许世友扬鞭催马,一行人走了四个多钟头才到村子里,来到好汉山的烈士墓地,这里是当年跟着许世友一起闹革命的战友,遗憾的是,这些战友后来都牺牲在战场上,许世友站在墓前沉默良久,临别时亲手添上了几捧黄土。

「百年后,我也要叶落归根,回家乡来陪几位战友。」

据【许世友传】、【许世友外传】以及【上将许世友】中描述,许世友一回老家,就要枪毙亲叔叔许存礼。

【许世友外传】中记载, 许存礼过去干过不少伤天害理的事,为了10块大洋,还将许世友的妹妹也给卖掉了,在当许家洼保长期间,许存礼曾侵吞过同乡人的土地,逼得那户人家远走他乡。更为关键的是,许存礼当年曾奉令搜捕过许世友,还杀过许世友的卫兵。

许世友从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许存礼,当即上前揪住他就要枪毙,关键时刻,是许母站出来拦住,许世友这才作罢。

事情过去没几天,县里就来人逮捕了许存礼,许世友对县里的领导说:

「这件案子,你们该怎么查就怎么查,该怎么判就怎么判,对他以前的犯罪行为一定要严查到底,不要碍于我的面子不敢查案。查清楚后把他交给人民法院审判定罪。」

许存礼被依法判刑后,得到应有的惩戒后,许世友不念旧恶,每月按时给许存礼的家里寄去生活费,还给他儿子找了一份工作。

据【许世友传】记载,许世友的老乡、开国上将王建安听说此事后,还感慨了一番,并评价道:

「许世友是个快意恩仇的豪杰。」

第一次回老家, 许世友对老家没有通公路的情况记忆深刻,他还特意借来了工兵为老家修了一条公路,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百姓的出行。

据【麻城县志】记载:

「1956年底许家洼开通了25公里长的公路,村民们结束了生病吃草药,收邮件要等一个月的情况。」

1958年,许世友第二次回乡,还注意到了一个情况,家乡附近有一条铁路,只是被一条河给挡住了,许世友就派了工兵,帮助家乡修了一座桥,并修了一条通往铁路的公路,方便乡亲们出行。

1966年,许世友第三次回乡,发现老家还有很多地方没通电,和县城差别很大,于是又出人出力,帮助老家拉起了电线杆,不仅给老家按上了路灯,还在乡里装了一部电话。

到了晚上后,乡亲们都来看路灯,纷纷赶到新奇,一个老者更是不住地感慨:

「许司令把我们这个小村庄变得和县城一样了。」

许世友去世后,军旅传记作家陈廷一到将军老家采访,乡亲们一谈到许世友,总是很感激他对家乡百姓做的贡献。

老师陶万项更是深情地说:

「我们大别山出了那么多将军,我就认定许娃好。」

据乡长回忆,有一年乡里想买汽车,但苦于手头里没有那么多钱买新的,于是就想着能不能买部队退役的汽车,乡里特意派人到了南京军区去,许世友那时正在接待贵宾,一听说是老家来人了,立即搁下客人出来接待,还问乡亲们有什么需求,当听说是为汽车的事,许世友略一考虑,很快便答应下来。

不仅如此,许世友还给老家新县买了一台24英寸的大彩电,这台电视后来被放进了县里的博物馆。讲解员深情地对陈廷一介绍:

「这台彩电可以说是我们新县第一台彩电,将军没送给新县的儿子,也没送给新县的亲属,而是送给了新县人民。」

一番采访下来,令陈廷一十分感慨,他在【众人评说许世友】坦言:

「将军(许世友)是人不是神,瑕不掩瑜。他是一匹勇猛的有特殊性格的战马,但不是白马王子骑得纯白马,也不是关云长的坐骑赤兔马,只有客观的多视角,才会使我们的认识更接近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