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解放战争,陈粟三野歼敌247万,四野歼敌323万,最多却是二野

2024-01-28历史

论歼敌最多有人认为是发起辽沈战役的四野,也有人觉得是淮海战役中的主力三野,但根据解放军各野战军战史资料统计提供的数据,歼敌第一的却是长期钻山沟和负责牵制敌人的二野,这是为何?

善于打硬仗的四野

1945年8月,初到东北的共产党军队尚未建立稳固根据地,武器装备不足,加上土匪伪军的大肆扰乱,部队士气大受影响,黄克诚曾在给毛主席的电报中这样描述东北部队面临的问题。

「无党、无群众、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

而国民党军东北集团兵力上由大量抗日战争存活下来百战精兵组建,拥有精良美械装备,士气正旺。

考虑到当前形势,中共中央迅速调整战略,从原先的「独占东北」调整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经过3年的发展,东北野战军在东北人民的支持下由11万左右迅速扩建壮大,发展成为70余万人,再加上地方部队,总武装力量达105万人。

国民党虽有4个兵团55万人,但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部更是意见不统一。

锦州攻防战中,蒋介石命令卫立煌由沈阳出兵支援锦州,卫立煌拒绝接受,认为解放军围困锦州的真实目的是围点打援,出兵必遭围歼。

1948年10月1日,东野先后占领义县、高桥、绥中等县,将范汉杰的第六兵团15万人分割在锦州、锦西、山海关三个地区,并封锁锦州飞机场,锦州陷入孤立。

知道消息的蒋介石心急如焚,为了保住东北50万精锐的后路,他强令沈阳地区主力编成「西进兵团」,再从华北、山东抽调11个师组建「东进兵团」,分东、西两路夹击围攻锦州的东北野战军。

10月5日,东野「前线指挥部」召开军事会议,拟定总攻锦州和打援的具体方案,塔山阻击战,一场堪称坚守防御战范例的战斗就此打响。

负责阻击战的第四纵队抵达现场后第一时间修筑防御工事,挖战壕、地堡、掩体,这些工事在国民党空军、海军以及陆军炮兵的狂轰滥炸下,很快便毁于一旦。

国民党军队在蒋介石的严格命令下,跟发疯似的进攻塔山阵地,整整六天六夜无休止的进攻,解放军防线遭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形势最危急的阵地已经9次易手。

四纵拼尽全力防守,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塔山失守,国民党「东进兵团」将会像潮水一般在一个小时内涌入,逼近锦州。

10月14日10时,刘亚楼下达总攻的命令,500门大炮向锦州城内预定目标猛烈轰击,经过8个小时的战斗,解放军攻克锦州。

锦州被攻克后国民党内部矛盾丝毫没有缓解,蒋介石和卫立煌在作战方针上仍保持不同意见,蒋介石提出沈阳主力调去收复锦州,打通沈锦线和傅作义部队相互支援。

卫立煌则坚持固守沈阳,等时机成熟了再打通各点之间的联系,蒋介石当即换将,改派杜聿明指挥全局。

杜聿明也觉得收复锦州可能性极小,不接受蒋介石的命令,此时廖耀湘从前线打来电话,要求撤退,就在他们争论不休的时候,解放军如潮水般向廖耀湘兵团包抄过去。

11月2日辽沈战役结束,东北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2万余人,是其战史上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

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改编为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根据四野战史资料统计,四年解放战争期间,四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88万人,消灭国民党土匪武装部队135万人,共计323万人。

三野专打神仙仗

东北辽沈战役打得如火如荼,以徐州为核心的淮海地区一场新的军事较量即将开始。

与辽沈、平津战役相比,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是处于劣势的,取胜的关键在于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动态调整战略方针,淮海总前委根据「敌变我变」的原则,随时调整策略应对国民党军队。

此役解放军集中60万兵力对抗80万国民党军队,解放军主力分别由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四个旅40多万人和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四个旅20万人组成。

战役第一阶段的重点,集中优势兵力吃掉处于突出位置的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将刘峙集团予以分割包围。

1948年10月中下旬,粟裕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拟定详细作战计划并电告中央军委。

11月6日中野在解放郑州、夺取开封后抵达商丘地区,配合华野主力作战,刘峙发现解放军声势浩大的攻势后,向蒋介石连电告急。

8日,向徐州撤逃的国民党黄百韬兵团正沿着运河一线展开的时候,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地下党员何基丰、张克侠率领59军两个师和77军一个半师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

解放军山东兵团看到机会果断南下,配合起义部队切断黄百韬兵团西逃的退路。

与此同时,华野各纵队从东、南、北三个方向逼近敌人,大胆地穿插在黄百韬兵团和徐州的敌人之间,将黄百韬兵团包围在以碾庄为中心的20多个村庄内。

此时黄百韬仍凭借原有工事进行顽抗,面对强大的敌人,华野各纵队没有强攻、硬攻,他们化运动战为阵地攻坚战,和敌人比耐性、比韧性。

从16日晚到22日拂晓,全歼敌第七兵团五个军12万余人,兵团司令官黄百韬战伤后自毙。

紧接着第二阶段迅速展开,为保证解放军南线围歼黄维兵团的顺利进行,中野全部和华野一部集中优势兵力分别在徐州以南,蚌埠以北阻击徐州的邱清泉和孙元良兵团,致使他们彻底丧失机动能力,确保华野主力主战场作战的进行。

12月,粟裕下令采取三面攻击、一面挡住的战术,将黄维兵团、杜聿明集团包围在陈官庄、李石林、青龙集一带,总前委考虑到同时歼灭两大集团敌人有困难,而黄维兵团较小易于歼灭,决定先对它动手。

从整个战场来看解放军处于劣势,但通过运动战的方式又能在局部区域形成解放军以多打少的战斗,从而保证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约55.5万人,创造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斯大林在那天的笔记本上记到:「60万战胜80万,奇迹!奇迹!」

同年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4年解放战争中三野歼敌共计247万人。

二野先苦后甜

三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剩余部队纷纷向华南和西南溃退,国民党37个军约45万人集结在西南地区,蒋介石妄图依靠这些残存力量割据西南。

1949年5月,毛主席作出决定:「二野应准备两个月后以主力或全军向西进军,经营川、黔、康。」

二野由原先的中原野战军改番号而来,解放战争前期主要负责迂回牵制国民党,例如千里挺进大别山,直逼南京、武汉近距离威胁蒋介石,中期则是策应三野打淮海战役,配合四野发起广东战役。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经二野前委讨论决定11月进军西南。

二野五兵团和三兵团10军为左翼部队,进攻贵州后直逼毕节、遵义,切断川境诸敌退往贵州的大道,然后向川南兜击,实行大迂回大包抄的战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五兵团向湘西悄然运动时,贺龙、李井泉率领十八兵团在川北地区大造声势,调动兵力迂回秦岭,时不时佯攻秦岭防线,一副将由川北攻打四川的姿态,牵制胡宗南主力于秦岭。

四野则加紧对湘桂一线的白崇禧部队进行围歼,为二野主力隐蔽聚集湘西实施出敌不意攻打贵州创造条件。

11月3日,二野总指挥部一声令下,二野主力在北起湖北巴东,南至贵州天柱,宽约500公里地段突然向敌人实施多路进击的行动,立刻打乱了敌人整个西南防御作战部署。

此时蒋介石如梦方醒,急令胡宗南部由秦岭等地迅速南撤,在成都地区组织防御或向西康和云南突围逃窜。

与此同时二野解放重庆的行动也即将打响,27日国民党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进行骇人听闻的大屠杀,鉴于此二野总指于11月30日下达重庆地区作战部署。

「用5个师的兵力继续歼击、扫灭向木洞及重庆逃窜之敌;以4个师就现态势速度渡江,控制江北岸。」

12月初蒋介石乘坐飞机由重庆逃亡成都,第二天解放军进占市区举行隆重的入城仪式。

12月下旬,聚集在成都附近的胡宗南部等7个兵团约30万人已然军心涣散,丧失斗志,二野总指审时度势,得出以下判定。

「胡宗南部已经没有斗志了,现在就好像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我军追击阶段已告结束,但仍需重视当前之敌,须知绝非一两个冲锋所能歼灭,二野必须十分慎重、严防轻敌。」

强大的军事攻势配合政治攻心措施,胡宗南剩余部队纷纷瓦解,或被歼灭或起义投诚,而胡宗南本人带着少数残兵败将从空中逃离大西南。

57天,1500公里,二野消灭国民党胡宗南等部队约90万人,其中包括投降俘虏、起义各40余万,为气势磅礴的解放战争画上圆满句号。

据统计,第二野战军歼灭国民党正规军及地方部队230万人,消灭国民党土匪武装部队100万人,共计歼敌330万人,歼敌数量位居各野战军之首。

四大野战军最后都去了哪儿

歼敌数量只能说明该部队面对敌人的多少,一支部队真正的战斗力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不能单凭歼敌数定高低,几大野战军在解放战争分别负责党中央的不同任务,并且都完成得很出色,那四大野战军最终的归属如何?

1950年4月,在全国解放接近尾声,形势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庞大的军费开支和新中国经济建设出现矛盾,中共中央决定对军队进行精简整编。

按照代总长聂荣臻的提议,当时除三野有攻台任务外,其他各野战军、兵团机构取消,与大军区、省军区合并。

就在这时朝鲜战争爆发,全军精简整编工作没有按预定计划完全,还进行部分扩编。

几个野战军番号是在1955年4月正式取消的,根据国防部【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若干决定】,将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6个军区改划为12个军区。

各大军区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领导、指挥和管理本军区内的野战军、省军区以及地方武装部队。

1955年4月初南京军区成立,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番号取消。

4月中旬广州军区成立,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番号取消。

4月底成都军区、兰州军区成立,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与西北军区、第一野战军番号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