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朝鲜战争背后的巨人:苏联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024-01-29历史

朝鲜战争背后的巨人:苏联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说到抗美援朝战争,一般提到的是十九个参战国,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以及美国领导的十六个联军和当地的南朝鲜军,总计十九个国家。

还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却未被列为参战国,那就是苏联,而苏联在这场战争中的关键人物则是斯大林。

谈到斯大林,他不仅提供了大量武器支持,而且在战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人可能认为苏联的援助是出于自身利益,当时正值苏联与美国的冷战时期,因此援助是出于自己的战略需要。

尽管我们不否认这一点,但通过对历史的深入了解,我们必须承认两个事实。首先,苏联的援助确实对打击敌人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次,苏联的援助并非仅仅是出于自身利益,也体现了中苏两国之间的友谊。

苏联提供的武器援助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在战后依然有着重大的影响。

当我们的军队刚刚成立时,贫穷是显而易见的。经历了鸦片战争和清朝灭亡,这片土地变得贫穷而落后,几乎没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来制造各种武器。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士兵甚至分不到一支枪,只能使用长矛和大刀。

虽然在抗日战争后我们缴获了一些武器,虽然不够先进,但总算能够使用,甚至拥有了一些坦克和火炮。

解放战争结束后,我们从国民党手中夺取了大量美国制造的武器,步兵手中出现了更多的自动武器,炮兵也得到了大口径重炮。

尽管对于普通战士而言,能够换到陌生但好用的武器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对于国家领导人来说,困境并未结束。

国家的军队规模庞大,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使用新武器。一些枪炮使用了很长时间,膛线都已经磨损,还有一些武器是在战争时期由小型修理厂和简陋的兵工厂紧急生产的,质量极差,根本无法应对规模较大的正规战争。

通过一些现象可以看出,在投入朝鲜战场之前,我国的装备水平确实相当薄弱。当时全军装备来自二十四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苏联、法国、意大利等,总计一百一十种不同的武器。

飞机、坦克等重型武器固然存在,但规模难以形成,同时专业驾驶员和飞行员数量也相对有限。中国人民志愿军主要以陆军一军身份参与,面对美国三军,陆军的火力较之美军仍有差距,尤其是在军、师级单位的重火力方面。

即便是一些精锐团以下单位的轻型火炮,也只能勉强与美军相提并论,但数量上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随着战争的迫近,国家开始加大武器投入,为准备参战的军队调配了一批武器,并紧急修理了大量的枪炮。然而,这些武器显然不足以应对当前形势,于是周总理紧急前往莫斯科,向斯大林汇报了中国军队的状况,请求苏联的援助。

周总理向苏联提交了一份包括各类枪械、各种口径的火炮、高射炮、汽车、通信器材、坦克和装甲车在内的武器订单。

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限制,无法大量购买武器。这批武器首先装备给准备入朝作战的四个军,尽管数量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军一个军,但至少保证了我方不至于被动挨打。

斯大林不仅同意以半价或四分之三的价格向中国售卖武器,还同意提供贷款,这对当时的中国军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的好消息。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打响,中国根据入朝军人数量和需求向苏联不断订购武器,而斯大林几乎都批准了这些订单。1951年初,中国订购的各类武器陆续运抵东北地区,据说当时武器储备如山。

有了这些武器,后续入朝作战部队得以更换装备,并统一弹药供应,解决了许多技术问题。

1951年5月,中国再次向苏联提出购买六十个师的武器,这个规模相当于许多国家军队的数倍。尽管对于当时的苏联而言,年内全部交货非常困难,但在反复讨论后,最终决定最迟在1953年完成全部供货。

直至战争结束,苏联共向中国低价售卖和赠送了六十四个陆军师和二十二个空军师的装备。

尽管这些装备中有很多是老旧型号,技术相对落后,但在当时,能够得到这样的支援就已经是及时雨。由于产能限制,要想获得同等数量的新装备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很多武器都是仿制苏联的,有些甚至性能比原版更好。对于当时工业基础薄弱、没有自主研制过武器的新中国来说,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而这主要得益于苏联的支持。

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一个军种单一、兵种数量有限的军队,逐渐发展成战争期间各军兵种逐渐规模化、战斗力迅速提升的军队,这同样得益于苏联的支持。

苏联以低价向中国提供武器,尽管最终使用这些武器作战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但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的直接支持和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

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夕,苏联军队就在一些关键时刻为我国排忧解难。当时,国民党空军对上海进行了猛烈袭击,造成不小的损失。苏联迅速派遣防空力量打击这些扰乱的国民党飞机,显著减少了袭击次数,避免了后方的进一步损失。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面对美国空军的频繁出动,给中朝两军带来的最大困扰就是美军的空中支援,以及对志愿军的铁路和公路进行的轰炸,使得原本困难的后勤运输雪上加霜。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空中实力相当薄弱,战机数量有限,而且多为二战时期的老式飞机。与此同时,美国在战争结束后充分利用德国的军事资料,升级改进了自己的飞机,实力大幅度增强。

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志愿军积极组建了自己的空中力量和高炮部队。苏联的航空师,负责国土防空的航空师,奉命驾驶米格—15飞机进入中国东北,对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进行巡逻和防空。

米格—15的强大实力让美国飞行员感到震惊,就像他们在朝鲜首次见识到志愿军实力时一样。为了避免战事扩大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苏联和美国都采取了低调的态度。

苏联飞行员不仅使用中文和朝鲜语,还将他们的飞机涂成中朝两军的样式。起飞地点限于中国东北,作战地点仅限于朝鲜半岛北部的部分地区,以避免被美国俘虏。

而美国飞行员看到这些情况也选择了不予理睬,美军指挥官也视若未见。

为了促使志愿军的空中力量迅速壮大,苏联不仅提供了武器,还赠予了全套技术支持。苏联飞行员不仅将这些先进战机的驾驶和修理技术传授给文化程度不高的志愿军战士,而且还以全套的方式帮助志愿军的空军。

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抗美援朝开始后中国急需购买战斗机,但苏联的谈判代表只愿意提供米格—9,这种战机对抗不了美国的F—86和P—51等飞机。斯大林得知此事后,痛批了谈判人员,并指示无偿提供了三百二十七架战斗机给志愿军。

或许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的高层官员心怀复杂的想法,但对于参与战争的苏联士兵而言,他们出征是出于帮助中国、打击侵略的信念,许多人都是自愿投身战场的。

在整个战争时期,苏联的战斗机和地面防空部队共击落了敌方超过一千三百架飞机,但也付出了逾三百名士兵的牺牲,这是一份巨大的贡献和代价。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没有敢于使用核武器。苏联参战后,美军也在某种程度上收敛了行动,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苏联强大的实力和核武器在无形中产生了影响。

苏联向我们提供的支援是非常巨大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巨大的支援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当时,苏联的社会经济状况非常糟糕,许多城市需要重建,社会各行各业都急需劳动力。大量工厂在战争中被摧毁,人们的物资供应严重不足,而战争导致苏联的年轻人死伤惨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身强力壮、精力充沛的青年。

当时,很多国家还未从二战的阴影中恢复,有些国家的军队在战争中遭到瓦解,战后急需恢复军力,它们的武器订单都交给了苏联。除了为志愿军提供装备外,苏联还需要供应朝鲜人民军的装备。

在这个背景下,苏联为中国增加贷款额度,迅速批准了中国的武器订单,大量的装备陆续运抵中国,以确保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有足够的装备。甚至,苏联直接派遣年轻飞行员到朝鲜,协助中国空军进行训练和作战。

这种反差对比突显了苏联在我们抗美援朝战争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尽管在斯大林去世后,中苏关系出现波动,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但我们仍然不能忘记这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这种友谊无法与美国与欧洲所谓的「盟友关系」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