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慈安才是真正的掌舵人,宫斗?不存在的,慈禧拿什么斗慈安

2024-02-03历史

咸丰二年,17岁的叶赫那拉·杏贞抓住了选秀女的尾巴,成为咸丰帝的兰贵人,她出身于镶蓝旗的叶赫那拉氏,一个历史悠久且与爱新觉罗氏有着复杂恩怨的家族。

虽然当初的慈禧对后位有所觊觎,但随着贞嫔钮祜禄氏成为皇后,慈禧转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地方。谁又能预见,多年后,大清王朝的命运会交到这两位女性的手中呢?

然而,后世常常关注慈禧太后,却往往忽视了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在慈安太后去世后,才真正统治清廷长达27年之久。

两宫太后共同执政时,看起来慈禧权倾朝野,但实际上真正掌握大权的是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对这位女性极为忌惮,生活过得谨慎小心。

那么,慈安太后为何能令慈禧太后如此敬畏呢?她是不是真的不争不抢呢?宫斗戏码?对于慈禧太后来说,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慈安太后(孝贞显皇后),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是开国名将额亦都的八世孙女。

虽然她出生在一个满洲贵胄世家,但身为庶女,其父穆扬阿仅是一名四品道台,这并没有影响她在后宫中的崛起。

咸丰二年入宫后,慈安仅仅几个月就从嫔位升至贵妃,再从贵妃坐上了皇后之位,这在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而她的后位从未被动摇,更值得一提的是,她没有子女,却能够长期坐稳皇后之位,这无疑需要她拥有卓越的才华和实力。

慈禧的晋升之路比同一批入宫的慈安要坎坷得多。她17岁参加选秀,已经算是大龄秀女。慈禧出身于「下五旗」中的镶蓝旗,与「上三旗」中的镶黄旗相比有所差距。

然而,她刚入宫就得到了「贵人」的封号,说明她的家世还是可以的。慈禧的父亲惠征原本是一名四品道台,但之前因为道光二十三年库银亏空案,慈禧的曾祖父吉郎阿牵涉其中,朝廷追究时吉郎阿已死,二万多两的库银赔偿就落在了儿子景瑞身上。

景瑞直到道光二十七年才还清这笔钱,最后被革职查办进了大牢,他的儿子惠征也受到牵连,一直在小芝麻官上打转。

两年后,景瑞在亲家二品封疆大吏惠显的运作下才被放出来,惠征才开始咸鱼翻身一路升官,慈禧也才有选秀资格。

但即使是同为道台的女儿,慈禧晋升速度也要比慈安慢很多。慈安用了6个月就成为了皇后,而慈禧却用了6年,最后通过「母凭子贵」才爬上了贵妃之位,也就是懿贵妃。

尽管她用尽手段,也没有能够动摇慈安的皇后地位。

慈禧和慈安在咸丰时期是否进行了「宫斗」其实无从考证。慈禧当然会感到不满,因为她们都是道台的女儿,而慈禧更是嫡女。

但是,当时慈禧的实力确实不如慈安,她们之间的差距无法忽视。

据【清稗类抄】记载,咸丰帝在懿妃宫中停留数日未上朝,皇后因此认为是懿贵妃勾引了皇帝。皇后一大早就亲自到储秀宫催促咸丰帝上朝,并对懿妃施以杖刑。

咸丰帝虽然想去救宠妃,但只能在一旁看着,不敢插手。据说,慈禧就是在挨板子的时候开始「懂事了」,不再招惹慈安,从而顺利晋升为贵妃。

慈禧虽贵为贵妃,但实际生活并非风光。出身普通,无显赫家世和娘家支持,且面临慈安这位宗室贵戚出身、背景深厚、身份尊贵的皇后,实力差距明显。

加上咸丰帝对皇后敬重有加,慈禧与慈安斗更是自取其辱。

慈禧太后意识到在深宫中,只凭一己之力难以立足,于是开始暗中培养助力。她促成妹妹嫁给醇郡王奕譞,这桩联姻使她在慈安面前有了些底气,未来妹夫在「辛酉政变」中也出了不少力。

慈禧并未满足于此,她博学多才,甚至能写一手好字。深受内忧外患困扰的咸丰帝常常让慈禧代为批阅奏折。

慈禧逐渐接触更多的政务,这似乎让她找到了在深宫中消磨时光的方式:权力。

从此,她迈入权力中心,并一生执迷于此,不择手段地眷恋它。而彼时的慈安还在努力管理着她风流丈夫的后宫。

如果咸丰帝没有早逝,可能两个女人之间会发生激烈的碰撞。然而,历史并没有给她们这样的机会。咸丰帝体质本就不好,却沉迷于酒色之中,最终在咸丰十一年猝然离世。

他在临终前,将懿贵妃的儿子载淳立为皇太子,并任命八大臣为顾命大臣,其中还包括懿贵妃的生父。

他还把一枚「御赏」印章交给皇后钮祜禄氏,将「同道堂」章交给儿子载淳,这实际上等于给了懿贵妃。

这样的安排,旨在让顾命大臣和两位太后相互制约,保证小皇帝的安全成长。然而,慈禧得到了所有的风头,慈安却没有出面。

咸丰帝在热河行宫去世,6岁的载淳在灵前即位,成为同治帝。当时,慈安成为东太后,慈禧成为西太后,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想起当年顺治帝继位时的情景,也是两位太后辅政。

然而,现在的情况与当年大不相同,没有了多尔衮这样的角色。相反,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联合起来对抗孤儿寡母。

他们强迫「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放权,所有旨意由八人拟定,并且两位太后不再需要过目,甚至威胁说如果不同意就无法回宫。

面对权臣的威胁,即使性子再好也无法忍受,何况性情更为刚烈的西太后慈禧,她怎能让到手的权力轻易流失,虽然曾因慈安占了嫡妻之位而心生怨恨,连亲生儿子都要叫慈安娘,但此刻她明白,单凭自己无法对抗那八位权臣,而慈安不同,她背后是实力强大的钮祜禄氏家族。

对于慈安,虽然看起来没什么主意,总是慈禧唱主角,但她并非无动于衷,她清楚地知道,此刻与小皇帝被挟持在热河的时候,慈禧的利益也是她的利益,她必须和慈禧站在一起。

虽然她们在表面上与顾命大臣们打成了平手,但实际上却偷偷地召来了恭亲王。经过一番周密的策划,她们发动了「辛酉政变」,最终肃顺被斩首,载垣、端华自尽。

令人惊奇的是,原本被议定为「革职发配新疆」的其他五名大臣,却被慈禧保了下来,甚至连株连也没有大搞,轻易地获得了好评。

要知道,慈安虽然垂帘听政,但那也是名正言顺的,咸丰帝就是希望她参政的。而慈禧就不同了,她只有替儿子暂时保管印章的义务。

如今,她的表现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这使得她和慈安迅速形成了一股能够与恭亲王相抗衡的力量。

你是否好奇慈安为何总是保持低调?其实原因很简单,慈禧虽然风光无限,但她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慈安的支持。

无论是荣誉还是责任,慈安都始终站在慈禧的背后,默默地为她分担。

慈禧就像一个老板,而慈安就是她的职业经理人,只要掌管大局,其他琐碎事务就交给慈禧处理。就像诛杀安德海这样的事情,慈安也总是能从中获益。

慈禧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她接触的人大多是太监和宫女。其中,安德海在辛酉政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由于得到慈禧的宠爱,逐渐变得傲慢自大,甚至对慈安太后、恭亲王以及小皇帝载淳视而不见。

他误以为自己找到了最有力的支持者,最后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安德海向慈禧请求到江南为小皇帝置办龙衣,但太监不能出京的规定使此事变得复杂。

安德海凭借自己的宠信,试图以此为契机炫耀权势,慈禧却对此轻描淡写,答应了他的要求。

不料,安德海刚到山东就被耿直的丁葆桢扣留。随后,丁葆桢上奏,恰好被恭亲王先睹为快,安德海离京之事泄露。

慈安太后决定处死安德海,这是她唯一一次在政治舞台上公开露面的记录。慈禧虽然未直接反对,但作为安德海的靠山,她连求情的机会都没有。

这一事件揭示了慈安太后的影响力远远超过慈禧。两宫争斗,慈禧败北。

慈禧虽然在政治上独揽大权,但毕竟身为妾室,始终要服从于慈安太后这位正妻,这注定了两宫太后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同治帝的选后之事就是其中一例。

当时,同治帝已经十七岁,但仍未娶妻,这对于一位皇帝来说实在罕见。这背后的原因,无疑在于他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愿意让他过早成家,因为一旦他成婚,两宫太后就要归政。

不过,这个状况毕竟只能维持一时,同治帝最终还是要成家的,慈禧太后也终于同意为儿子筹备婚礼,并在大婚后归政。

然而,就在皇后人选的问题上,慈禧太后又出了「幺蛾子」。慈安太后看中了阿鲁特氏,而慈禧太后却心仪富察氏。

阿鲁特氏家世显赫,为人端庄且知书达理,更符合皇后应有的标准。

然而慈禧却因阿鲁特氏的外祖父曾与自己口水战,并说了许多难听的话,加上阿鲁特氏表现得很有主见,让她不愿意将其收为儿媳。

相比之下,富察氏家世一般,年龄小,看起来易于控制,更符合慈禧对乖巧听话儿媳的期待。

虽然慈禧太后抱有希望,但是实际上,有慈安太后在,慈禧的意见并不起决定作用。最终,同治帝采纳了慈安太后的建议,选择了阿鲁特氏为皇后。

为了给慈禧太后留一些颜面,慈安太后还选择了富察氏为慧妃。在这场以家族身份和对皇帝影响力进行的竞争中,慈禧太后彻底失败了。

不幸的是,这场选秀最终导致了同治帝及其后妃悲惨的结局,这也是后话。选秀结束后,慈安太后的生活又归于平静,直到十二年后她去世。

慈安太后的死。

同治帝的婚姻是慈禧太后不情愿的产物,之后她迫于无奈撤帘归政。然而同治帝的命运却相当悲惨,他在亲政仅一年后便离世,且膝下无子嗣。

更令人震惊的是,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在他去世后不到百天也离奇去世。对于阿鲁特氏的死因,人们普遍猜测是慈禧所为。

尽管存在各种传说,但慈禧在此事件中的嫌疑是无法忽视的。当时同治帝病重,将政务再次交给了母亲处理。

同治帝去世后,需要选择新的皇帝。按照常规,应该从宗室子弟中挑选一位过继给同治帝。如果阿鲁特氏成为太后,那么慈禧将成为太皇太后。

临朝听政的事情在太后身上是可以理解的,但太皇太后的情况又如何呢?慈禧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力,绝不会让阿鲁特氏这个威胁继续存在。

这一点可以从她选择自己的亲外甥,还未断奶的载湉入嗣大统中看出。她挑选了一个继子,而不是为过世的同治帝挑选,而且这个继子还是个奶娃娃。

这样,慈禧掌权的时间就可以更长久了。

慈安太后是否容忍慈禧的胡闹?关于阿鲁特氏的死,或许慈安也有默许。据【朝野杂记】记载,阿鲁特氏性格傲慢,不仅触怒了慈禧,也惹恼了慈安。

原本两位太后计划废后,但惇亲王却反对,他说:废后,需要原配正妻从大清门入宫,否则不能废除大清门入宫的人。

两宫太后都不是原配正妻,因此在慈禧教训阿鲁特氏时,慈安并没有过多干预。然而,不管此事真假,慈安太后代表的仍是钮祜禄氏家族的利益。

她看似无争无夺,实则从未远离权力中心,关键时刻总能把握大局。

慈安太后在阿鲁特氏之死以及慈禧扶立小奶娃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

正如她批准修建豪华陵寝一样,慈禧的一切浪费行为都必须经过慈安的同意,因此所有的坏名声都被慈禧一人承担,而慈安则坐享其成。

然而,慈安太后的品行明显高于慈禧,无论是朝臣还是宗室亲王,都对她非常敬重。无论慈禧如何努力,都无法超越慈安的崇高地位。

慈禧太后一去世,权力全部归西宫。慈安太后尽管在生前很少参与政治,但她的存在对慈禧的专权形成了极大的威慑。

慈禧在慈安太后去世后,大权独揽,皇帝年幼无知,常与慈安太后站在一处的恭亲王势力也减弱了。然而,慈安太后的突然离世令人心痛。

据现代学者根据大学士翁同龠的日记研究发现,慈安太后生前患有脑血栓一类的疾病,由于慈禧生病,前朝后宫所有事务都落在了慈安头上,过度疲劳导致旧病复发,最终在生前就突然去世。

尽管慈禧在慈安死后让王公大臣们瞻仰了慈安的遗容,但世人们更愿意相信这也是慈禧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