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志愿军的困境之人员变动

2024-02-28历史

在运动战时期的志愿军入朝部队并非由大量「百战精英」组成,由于部队复员、干部转业以及新兵扩充等等影响, 大量的老兵和战斗骨干被复员回家或是参与地方工作 除了从剿匪作战中调出的第40军以外,前期的入朝部队大都饱受人事变动带来的困扰。 本文将视线聚焦于运动战时期,对入朝前的志愿军人员变动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一、部队复员

1、复原工作的启动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建立之初的新中国仍然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作战任务,因而解放军维持了400多万人的庞大人数。但是部队和行政庞大的财政支出,也令中央政府苦不堪言。

1949年末,据估计到1950年全国预计将有900万人的军政公教人员需要供给。这使军事费用与行政费用居高不,预计占1950年全国总概算的60%以上 反之,经济建设投资仅占1950年支出概算23. 9%

1950 年解放战争进展顺利,到6月解放军不仅顺利实现了大陆的全部解放,并且剿灭了大批土匪,保证了各地社会的稳定。战争状态在大陆基本解除,此时占比过大的军费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削减军费已经成为必然的要求。

因为巨大的财政压力与相对缓和的国内形势,中央认为没必要保持庞大的部队员额,复员工作也被提上日程。 1950年3月,毛主席决定对军队进行整编,以减轻财政压力,推动解放军现代化建设。4月,中央就财经、土改及军队整编等问题召开会议。会议决定「 为了适应整个国家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情况,人民解放军进行整编复员,在1950年内由550万人整编为400万人。

6月,毛 主席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作了题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报告中指出要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需要「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等三个条件。为此,「 人民解放军应在一九五O年复员一部分,保存主力。

根据统计数据, 1950年全国的部队复员人数为239086人

其中湖北省在1950年一共复员9311人

河北省在1950年一共复员21134人

但是由于朝鲜战争及其之后的抗美援朝,复原工作不得不做出新的调整。 1950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中南军区减少10万人复员。 同时将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北调至曲阜、兖州一带。 9月,中央军委指示华东九兵团三个军不再进行复员。

以山东省为例,从复员人数上看,1950年9月山东省开始复员工作时估计 将有16万人复员回乡 每个月将有4到5万人回到家乡 但是直到1950年12月23日, 山东省复员工作总结时全省共接收复员回乡的山东籍复员军人21396人, 实为原估计每月接收量的一半,仅为原计划总人数的八分之一略强 。此外1950年复员工作遗留下的未复员对象直到1951年上半年才彻底完成复员。 截至1951年8月20日,山东省共接收山东籍回乡复员军人13497人, 比1950年总人数的一半略高。据1951年山东省复员工作总结,1950年7月至1951年9月20日结束,全省共接收山东籍复员回乡军人37783人。 两年接收复员军人数不到4万人,低于最初1950年每月估计人数4万人,远低于1950年全年估计人数16万人。

2、复员工作对入朝部队产生的影响

虽然复员工作由于抗美援朝被一定程度得中止,但是由于已经启动的复员和转业工作产生的人事调度已经对部队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 例如编入东北边防军的部队,基本为第四野战军的主力部队,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很强。但是,全国解放之后, 由于参加地方建政工作,干部队伍,特别是团、营指挥干部变动很大,有作战经验的干部许多参加了地方工作,新提拔的干部比较缺乏组织的经验。

据统计,第38军原来的团级主官90%已经调动了工作,营以上干部调动达420人。第39军原来的团级主官只有3人留任原职,营级主官全部进行了调整 基层的干部、战土成分变化更大 同时执行生产任务,也造成了部队的训练中断,战士的技战术水平普遍下降。这些新情况,大大增加了边防军部队军事训练的难度。

39军到了东北以后,军长吴信泉立即对当时的东北军区参谋长贺晋年提出了三点请求:

「1、 我们在河南休整时复员老、弱、病、残3000多人。军区答应拨给我们一个独立师的兵员班以下人员编入我军,排以下干部留地方继续扩军。 「2、 1948年打完沈阳时,我们师参谋长汪洋留在东北军区警卫师当师长。我们在河南生产时这个师的师长吴国璋又调到越南去当顾问。现在师长缺员,我们要求汪洋仍回一一六师任师长 。」 「3、请尽快解决三十九军补充装备、马匹、大车、弹药。」

而从调任到116师的师长汪洋,在调回部队以后发现部队已经大变样,甚至后悔调回116师:

1950年8月份,我接到调回116师任师长的命令。离开116师已经一年多了,从心里非常想念这个部队,还有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们。能够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回到这支英雄部队,心里是很高兴的。可是,回到部队一接触实际,才知道变化很大,由于全国解放,部队转入战略预备队,准备执行生产任务, 大批战斗骨干调走了,或去学文化,或转业到地方,军内军外一派和平气氛,真可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这个仗怎么打 」?我问自己,我的心情顿惑沉重, 甚至后悔不该同意调回。

二、新兵补充

由于部队复员、干部转业和战争出现的减员消耗,再加上抗美援朝的战争需要,部队扩大编制并补入了大量新兵。 9月3日,中央决定为东北边防军部队准备补充20万人的兵员。 1950年底,中央军委命令华东军区扩军25万人。 这一系列类似措施的出台使得中央1950年复员150万人计划落空。截至1951年底,军队人数由1950年的550万人反增加至627万人。

以第9兵团的27军为例,由于自解放上海以来陆续抽调人员成立新部队、内部精简、复员转业等情况,部队员额不足,上级给即将参战的27军补充兵员。补充的兵员主要来自这几个部队:

(一)1950年1月,改隶我军的30军90师(其后师部、2个团调走,只留下270团)以外;
(二)1950年10月,接收江浙地区青年学生200余人;
(三)原四川起义的国民党军董宋珩(第16)兵团第41军第122师、第301师5655人,是最多数量的人员;
(四)1950年11月10日原第32军94师归建27军。

经过这几次的补充,军下辖79师、80师、81师、94师共18个团(含1951年1月31日转隶的炮兵第16团)满员,约5万余人。

而作为第三番的入朝部队,华北19兵团也进行了相应的新兵补充。为了适应入朝作战的需要,第64军于1950年11月中旬至12月20日按照军委颁布的「国防军陆军暂行编制表」进行了整编。整编前后,连续补兵三次。 第一次补充了四川起义的国民党军一四四师四三〇团、四三一团共1852人;第二、三次补充了辽东、辽西新兵9375人,共计11227人 补兵后,步兵团由2700人增加到3000人左右,各师炮兵团由500人增加到1000人左右,军师直属队的人员均有增加。

与此同时华北第20兵团也进行了大扩军,杨成武在部队里开会的时候就提到:「3月中旬,把老兵训练好,5月份补入新兵。 有1.4万新兵明天可到天津。我们要求再补6000人,按编制3.6万人,现在有4万多人。

但是由于扩军过于迅速,且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整训,新兵的情况令部队颇为头疼,以60军181师为例,「 由于我师在将近一年时间内主要执行工作队的任务,一直处于分散剿匪的情况下,没有进行整顿,组织不够健全;大批知识青年和起义人员补入部队,成份较复杂,同时抗美援朝是新的斗争任务,而各部队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思想教育不够,在战术技术上远远落后于客观形势的要求;上述一系列问题均需解决。

又如26军77师在长津湖战役总结中就提到对新成员的教育不足,「 ......对战时纪律,战前没有教育,部队中三种成员一种老的,一种上海解放来的,一种十六兵团补来的,后两种成员在我军还未作战过,对战时纪律不了解。

杨成武也表示当前整训新兵的任务十分艰巨:「 这次补入的6000人,都是江西、上海、南京地区的,他们有三大问题:

①吃饭要吃好的;

②走几公里路脚上就打泡;

③说话听不懂。

苏北,皖南、湖北、山东地区的还有1.1万人。大批是南方人,是老百姓。要把他们变成能打仗的兵,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我们经过八年抗战才成为这样优良的军队,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呀!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

三、整编

志愿军部队在入朝前,一般都会根据作战需求和部队情况对当前的编制进行调整和整编,或在原有编制基础上增加新的编制。

例如前面提到的64军,「除军机关按新编制整编外,军直通信营留下通信连、电话连,其余人员分别编入各师。工兵营每连抽1个建制班分给各师扩编为师属工兵连。军后勤部医院撤销,分配给每师1个休养所。由各师调来3个侦察班扩编为侦察队。由每个师编两个新兵营,组建了两个新兵团,番号为补训二团、补训五团。由每师编1个担架营组成军担架团。」「各师直属队增编了工兵连、步行机连,对侦察、通信、担架连和医疗所人员进行了充实。各师以原山炮和九二步兵炮营为基础组建了炮兵团。」

而华野的九兵团则采取了将新部队拆分成师,然后划到各军名下的做法,27军下辖的94师,20军下辖的89师以及26军下辖的88师均是如此加入九兵团的。

在整编工作方面, 二野第3兵团的复杂程度可谓志愿军独一份。第二野战军解放西南后,各野战兵团和军、师都已改为军区、军分区,负担剿匪和建立政权的任务,而之后又抽调部队重新整编第3兵团。 第3兵团整编情况大致如下:

该兵团团部队来自原第二野战军3个兵团6个军的不同建制单位。 集中前分散于川、滇、黔、康各省担负剿匪、修路任务,并承担了繁重的地方工作。 受命后,临时集中编组部队转入整训。 兵团领率机关由第4兵团机关大部、第3兵团一部合编而成。在司令员兼政委陈赓(原第4兵团主官)因病未到职的情况下,王近山、杜义德、王蕴瑞等原第3兵团干部对以第4兵团机关人员为主组成的兵团机构不太熟悉。 而且,兵团机构到1951年3月16日方正式成立,此时部队已开始渡江入朝了。 部队的情况也是如此, 第12军为原第12军两个师加第11军1个师又1个团编成,军首长由第11、第12军首长分别担任。第15军由原第15军两个师、第10军1个师编成。 第60军由原第60军两个师和第61军1个师编成,军长由第61军军长担任。 该军第179、第180师的兵员质量因合编了国民党起义的第95军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第179师为例,全师整编后共1.37万人,起义人员有6659人,占总人数的将近1/2。 第180师的情况也大致相同,而且两个主力团团长已调走,使指挥力量有所下降。

这样混乱的整编,且缺乏足够的时间去进行磨合和整训,3兵团在第五次战役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也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