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抗美援朝,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领有几人,为何最终选了彭德怀?

2024-03-02历史

抗美援朝的决定非常突然,当时国内百废待兴,而且还有不少地区没有解放,国内的事还忙不过来,更别提邻国的战事了。直至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军队为首的联合国军突然在仁川登陆,打了朝鲜军队一个措手不及,毛泽东意识到国内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早在一百多年前,侵略者就是这样打开中国国门的,现如今朝鲜遭受入侵,一旦联合国军开进到鸭绿江边那就是唇亡齿寒了。

不过派谁领导部队迎战就成了一个问题,但在当时的新中国五虎将中,大多在休养,能够代表打仗的寥寥无几。对于抵抗美联军,毛泽东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粟裕。

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国民党军队800万士兵中,粟裕带领三野歼灭了两百四十万之多。除了溃不成军的国民党普通军队外,粟裕还有以少胜多,全歼国民党七十三师的战绩。要知道,七十三师是国民党的王牌部队,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在战场上向来所向披靡。即便是这样,粟裕和陈毅在兵力不足对方一半,装备参差不齐的状况下,依然全歼七十三师。从这一方面来看,在解放军中,粟裕算的上是少有的和美军装备作战的将士。

而且就当时来看,新中国成立后,各位将领均被分配到各个岗位领导国内工作,只有粟裕被派往闽南,集结六十万军队准备解放台湾,他算得上是处于备战状态的将领。就在毛泽东准备召粟裕回北京商讨抗美援朝事宜时,粟裕旧伤复发,抗战年代留在身体里的弹片给了粟裕很大伤害,就这样粟裕领兵打仗的计划泡汤了。

志愿军司令人选并不是没有第二个,毛泽东想到了林彪。和粟裕不一样,在抗战时期,粟裕就以敢于冒险而出名,所以打了不少经典战役;而林彪做事显然要更稳妥一些,在战争时期,林彪往往会准备好才开战,不打无准备的仗,所以林彪极少在战场上失利。虽然林彪是第二人选,但林彪稳妥的性格又显现出来,对于出兵朝鲜,林彪持反对态度。原因很简单,国内刚结束常年战争,别说是迎战,就连国内温饱都无法解决,并且还有不少地区未解放,林彪认为这时候出兵朝鲜是本末倒置。

林彪有东北寒冷条件下作战经验,朝鲜也即将进入冬季,他显然是除粟裕外的最佳人选。林彪表示出兵可以,但不可以战斗,也就是"出而不战"。组建东北边防军在东北区域活动,保卫边境的同时作为朝鲜战略支持而存在。

看来林彪是不可能出战了,此时能够带领百万军队的将士还有不少,刘伯承算的上一个。刘伯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可谓是功不可没,即便是国民党将士都对刘伯承的军事理论和军事素养表示佩服。但此时刘伯承已经将近六十岁,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不能胜任在朝鲜战场严酷条件下的指挥作战任务。况且,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受毛泽东嘱托,在西南改编起义军队,组织进军西藏,并且着手准备建立陆军大学,忙的一塌糊涂,根本不可能甩手担任志愿军司令。

久经考虑之下,毛泽东将在西北建设的彭德怀召回北京,在军委特别会议上,彭德怀说出了出兵朝鲜的必要性和决心。毛泽东等几位党的领导随即拍板由彭德怀挂帅出兵朝鲜,势必要保卫国家安全。没多久,彭德怀带着两名警卫员和一名通讯员就跨过鸭绿江,指挥对敌作战去了。一直到1953年,彭德怀因为身体不适回北京疗养,邓华接任志愿军总司令职务彭德怀才从朝鲜战场脱身。

后来的事实也表明,彭德怀带领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决策的正确的,党中央不仅知人善用,而且将美帝阻挡在太平洋以外,给我国发展创造出稳定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