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碾庄战役,有何战略意义?为何称为淮海战场上最惨烈之战?

2024-02-03历史

在解放战争中,牺牲最多的一场战役就是发生在淮海战役的碾庄之战,在这场战斗当中,国民党名将黄百韬所部10万名国民党军精锐被我军全歼,我军为了拿下黄百韬兵团也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当时时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将军,在看到战场上的惨烈情况后,这位身经百战的我军名将竟几乎晕倒。但是,这场战斗的胜利对于我军来说,彻底改变了淮海战场的走向。碾庄,这个地图上小到难以标记的小镇子,云集了国共双方二十多万精锐部队,在这里决定了淮海战役的结局。

一、碾庄,大军合围困住黄百韬

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经过八天鏖战,我军活捉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顺利的解放济南,从而切断南京与天津之间的联系。下一步,就是与国民党军在徐州一带展开决战。

这时候南下趁势追击的我军,迎面遭遇了一群国民党军抵抗,本以为淮海战役类似于一场小型的歼灭战,但是黄百韬的资源和兵力优势将这场战斗向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我军的参战人数来到了60万,还有40万的民兵做预备队。这时的粟裕决定趁胜追击,将强敌黄百韬兵团就地歼灭,为占领徐州铺平道路。解放军的神速出兵让国民党高层很是紧张,从1948年开始,蒋介石的国民党军就可谓是举步维艰,先在东北举步维艰,北平和天津又被解放军层层围困,9月份,在解放军强势攻击下,国民党又丢了济南,以王耀武为首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全部被俘。而徐州,作为江苏省北面的门户,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倘若国民党将徐州失守,南京就直接暴露在解放军的面前,解放军足够几天之内打到长江边,到那时,南京政府的日子就算到头了。

为了保护徐州,蒋介石紧急调兵遣将支援黄百韬兵团,急令徐州「剿总」刘峙和邱清泉、李弥各个兵团司令不惜一切代价增援黄百韬。这时的粟裕虽然手握百万雄兵,他自己却异常的紧张,这场战斗要是打不好,被黄百韬和前来拼死增援的国民党几大兵团里外夹击「包了饺子」,不仅几十万大军凶多吉少,之前解放军在豫东、济南的大胜也将付之东流。因此,当务之急只有尽快消灭困住的黄百韬兵团,为了声东击西,混淆国民党军试听,解放军摆足了架势要攻打徐州。显然,输怕了的蒋介石被唬住了,他决定自己指挥,调救援黄百韬的部分军队增援徐州,与黄百韬兵团的存亡相比,蒋介石还是更看重徐州与南京的安危。这就为我军短时间内打掉黄百韬创造了条件。

实际上,碾庄周围的国民党军离得并不是很远,人数也不少,但由于国民党军士官多半贪生怕死,消极怠战,其中还有抓来的壮丁,更不想替老蒋卖命。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民党内部派系十分复杂,各个山头林立,蒋介石嫡系中央军与非嫡系的地方军矛盾很深,经常有公报私仇,坐山观虎斗的现象。1947年张灵甫被我军消灭在孟良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著名的解放战争书籍【红日】就描述过,作为「蒋校长」的爱徒,张灵甫的整编74师被我军困住孟良崮数日,无论蒋介石如何催促,救援张灵甫的李天霞、黄百韬还是敷衍的参与救援,尤其是李天霞,与张灵甫同是蒋介石的黄埔生,两个黄埔军校的校友竟还在危难关头搞内斗,坐视兄弟部队被围歼而置之不理。可见,这样一支四分五裂的国民党军又怎么能打胜仗呢?

二、血肉相搏的碾庄大战

为了围困黄百韬的10万集团军,解放军动用了15万兵力,霎那间,25万精锐部队汇集在小小的碾庄,被围的黄百韬十分强硬,面对我军的围困殊死抵抗,仍作困兽之斗。黄百韬做好了与我军硬碰硬的打算,命令手下工程兵将碾庄的每一个据点和碉堡都用混凝土加固,挖出数道壕沟和反坦克路障,铺设铁丝网,架设机枪群和炮群让火力扫射之处没有死角。黄百韬的这十万人就如同一只全副武装的刺猬,让解放军难以下手。就这样,碾庄成了淮海战场的「绞肉机」,国共双方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战斗一开始,解放军的五个纵队就轮番发动进攻,激战几天几夜,始终无法冲破黄百韬的防线,遭遇了如此挫折,粟裕开始重新研究作战方略,粟裕调集了我军为数不多的坦克和密集榴弹炮,准备借用火力优势,打开黄百韬防守的缺口。可黄百韬借助地形优势,避开了我军的大规模炮火轰炸,依旧咬牙死守,面对这样的战斗,粟裕和我军将领们也十分棘手,原本我军熟悉的穿插分割在碾庄根本行不通,狭小的碾庄无法允许15万人打运动战,于是这场战斗很快变成了惨烈的巷战,第三野战军的几个纵队与黄百韬兵团以屋子为单位,开始来来往往的拉锯战。黄百韬兵团在村子里层层布防,解放军离得远就用炮轰,靠近了就用机枪掷弹筒,突到更近时就用步枪冲锋枪扫射,等到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用石头砸,我军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依旧宣告失败。更加糟糕的是,这时的黄百韬终于盼来了徐州方面的空军支援,天空中的轰炸机又令解放军的进攻变得难上加难。

尽管解放军的进攻部队屡遭挫折,但士气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指战员和战士们的士气依然高昂,进攻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这时的国军也处在崩溃的边缘,他们被围数日,伤亡也十分惨重,弹药、粮食、药品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很多负伤的士兵疼痛难忍,甚至选择开枪自尽。并且,上级承诺许久的增援部队连影子都没见到,黄百韬兵团将士们的军心开始动摇了。以黄百韬兵团将领赵碧光为代表的国军士官们,不知道再这样打下去还有什么意义,纷纷带领手下向解放军投诚。

黄百韬面对手下将士的投降也是无可奈何,他也知道部队的处境越发危机,要是再没有增援就有可能全军覆没,可他并不想投降。作为一个少有的不是蒋介石嫡系的兵团司令,黄百韬并没有受到蒋介石冷落和歧视,蒋介石很是欣赏他的才华,越到关键时刻越是器重他,黄百韬也是难得的将才,在抗日战场屡立战功,到了解放战场,为了回馈蒋介石的信任,黄百韬打起解放军也极为卖命,唯蒋介石的将令是从。现在,眼看自己的兵团将要覆灭,黄百韬也发誓宁死不降。黄百韬也不是省油的灯,不甘坐以待毙,他知道寄希望与友军打开缺口,接应自己杀出重围并不现实,于是屡次组织敢死队,向外冲杀,组织了数次反冲锋,但均被我军打退。

这时,在蒋介石的几番催促之下,邱清泉、李弥等几路援救黄百韬的人马倍感压力,也逐渐靠近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外与解放军部队交火,双方伤亡都很大。粟裕明白,发起对黄百韬部总攻刻不容缓。就这样,解放军工兵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爆破,黄百韬的碉堡不再坚不可摧,我军的坦克终于在碾庄打开了一个缺口。

三、殊途同归,黄百韬兵团覆灭

碾庄的决战让粟裕承受的压力山大,国民党的反击意志超乎所有人的想象,部队每天都在大批伤亡,却迟迟不能推进一步,粟裕每天焦急的几乎不能入睡,身体也渐渐有些垮了。这时毛主席得知了粟裕的艰难处境,电告粟裕尽管放宽心,表示中央对粟裕十分相信。毛主席这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态度给予粟裕很大的精神力量,粟裕和三野指战员们也备受鼓舞。终于,先头部队消灭了外围的敌人,打进了黄百韬指挥部附近。

这时,粟裕命令三个纵队将全部火炮对准碾庄中心区域猛轰,同时命令一个纵队冲进战壕同敌人搏斗,四个小时过去了,解放军已经突破了黄百韬兵团两道防线。黄百韬明白,再守下去根本没有希望,趁着剩下的部队还有战斗力,只好分兵突围。不久,黄百韬兵团指挥部被解放军占领,黄百韬引残部64军撤至碾庄东北面的吴庄。由于64军是黄百韬的嫡系王牌,再加上主帅和一众名将督战,64军抵抗得极其凶狠,其他黄百韬兵团大部分国军士兵均被我军击毙和俘虏,只有少部分国军趁乱突围成功。然而,黄百韬亲帅的64军一路遭受我军追击,并没有走多远,黄百韬看着身边自己的官兵越来越少,四周解放军喊杀声震天,顿感大势已去,他让64军军长刘镇湘领大部队继续向西北突围,自己带着少数亲兵卫队向西南突围。结果,刘镇湘没走出多远就遭遇阻击,很快便被全歼,刘镇湘也被解放军俘获。黄百韬自己在逃跑途中负伤,黄百韬深知自己怕是走不掉了,被俘后无言面对蒋介石,为报答蒋介石的提携之恩,黄百韬尽力了。在绝望中,趁卫士不注意,黄百韬默默举起了手中的配枪。

不知黄百韬在大势已去时有没有想到过一年前的国军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当时张灵甫被我军围困在孟良崮,万不得已向黄百韬求援,黄百韬因与张灵甫有过矛盾,并未全力营救。结果,国民党最倚重的「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全军覆没,张灵甫兵败饮弹自杀。现在,同样的命运即将降临在黄百韬的头上,拼死突围奈何回天乏力,周围友军不见踪影,慨叹李弥和邱清泉为何不能拉自己一把,负伤的黄百韬一声长叹,饮弹自杀。

在听说老对手黄百韬兵败自杀,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后,粟裕十分激动,反复确定情报无误后,粟裕如释重负,竟然一下子昏倒了过去,粟裕将军已经七天七夜没有睡觉了。粟裕大将被称作我军一代「军神」,晚年时回忆起淮海战场上与黄百韬兵团的激战时仍十分感慨,说自己一生有过无数对手,黄百韬兵团无疑是最难啃的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