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志愿军伤亡人数与日俱增,彭德怀点名此人来朝鲜战场,扭转了局势

2024-01-30历史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朝鲜战场的作战模式从运动战转为了阵地战。初期,我军主要依赖野战工事来抵御敌人的进攻。

然而,在敌军重炮、坦克和飞机的强大火力下,我前线部队为了坚守阵地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美国军队的火力有多猛呢?

我们举个例子就能明白了。杨得志兵团在阵地防御战期间,美军仅向他们投掷的炮弹就达到了778万发。要装载这些炮弹,需要51000辆汽车或4400节火车皮。

老秃山阵地的战火最猛烈,一平方尺就有278块弹片。连坚硬的花岗岩都被炸成了深可没膝的沙状石粉。松软的焦土常常把战士们的脚脖子或小腿陷进去。

杨得志回忆说:「我们的阵地最好认,哪座山头、哪块高地光秃秃的,哪里就是我们的阵地。」这种密集而猛烈的炮火,给防守开城以南吉水里地区的65军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为了解决前沿防守部队伤亡人数日益增多的问题,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和政委李志民冒着敌人的炮火,来到了65军,召集团以上干部开会,大家集思广益,想办法在敌人密集炮火下生存下来。

会议上,有一位干部提到:「最近发现战士们为了防炮,有的在阵地背面挖了防炮洞,效果不错。」听到这个提议,杨得志立即决定停止会议,并带领大家上了前沿阵地。

四川籍连长带领众人参观了连队挖掘的战壕和防炮洞。战士们已经开始将几个洞连接起来,形成小坑道,可以容纳多人。

连长介绍道:「美国龟儿子打炮,我们就躲在这个防炮洞里;等到炮火停了,我们再回到战壕里。」杨得志听后哈哈大笑,称赞道:「川耗子真厉害,不仅沉得住气,还能等敌人靠近了再开火,这样能歼灭更多的敌人。」

然后,他又建议:「你们能否再挖深一些?挖通它?再凿几个观察孔,挖几个射击孔?这样你们就不用上下跑,来回跑了。」

四川连长深受鼓舞,马上行动。随后,65军的战士们立即开始工作,将单个掩体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条条巨大的坑道,甚至能容纳一个连的人。

敌军打炮时,战士们躲进洞中隐蔽,步兵冲击时,战士们则冲出洞外杀敌。有了坑道的掩护,伤亡率显著降低。

彭德怀认为坑道可能是对付美军火力优势的最佳方法,但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坑道战,必须有一位技术精湛的专家来指导。

经过深思熟虑,彭德怀想起了王耀南,他是我军著名的工兵大王,爆破技术出类拔萃,曾多次因过硬的爆破技术立功。

抗日战争期间,王耀南还发明推广了地雷战和地道战,让日本鬼子尝到了苦头。彭德怀对王耀南的才能十分了解,因此当杨得志汇报了65军的成功坑道经验后,他立即推荐王耀南前往朝鲜战场指导和推广坑道战。

王耀南到达战场后,经过实地考察,统一了坑道施工标准,规定坑道顶部的厚度不得少于30米,坑道口的防护厚度不得少于10米,坑道幅宽1.2米,每条坑道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出口。

以王耀南为代表的志愿军坑道战在朝鲜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按照他的标准施工的坑道,美军最大口径的火炮都无法将其轰塌。

坑道战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坑道隐蔽人员,减少敌人火力袭击带来的杀伤;以坑道为依托,利用表面阵地阻击和杀伤敌人;表面阵地被敌占领后,退守坑道坚持战斗,保存有生力量;坑道内部队与纵深部队相配合实施反击,恢复表面阵地。

以志愿军23军第67师在205高地防御战斗和64军一个连的防御战为例,坑道战取得了显著的胜利,充分展现了坑道战的威力。

志愿军的坑道工事成功减少了战斗伤亡。据统计,1951年夏秋防御作战时,「联合国军」只需发射40到60发炮弹就能击伤志愿军,而到了1952年1月后,这个数字增加到了660发。

在上甘岭战役中,坑道的作用更是举世皆知。王耀南推广的坑道战,不仅成为战场上的利器,也让他在1955年获得了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