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南天王」陈济棠是怎样的人?暗中和红军做生意,还给红军送弹药

2024-01-26历史

在民国军阀混战的时代,枭雄并起,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土霸王。

其中最著名的有「东北王」张作霖、「山西王」阎锡山、「东南王」孙传芳、「西北王」冯玉祥、「西南王」唐继尧等等。

而当「西南王」唐继尧和「东南王」孙传芳败亡,又涌现出了「云南王」龙云、「四川王」刘湘、「广西王」李宗仁以及「南天王」陈济棠。

老覃在这里说说「南天王」陈济棠的故事。

这个陈济棠是个奇人。

他是汉族客家人,出生地在今广西防城港。

他虽然生得身材魁梧、威武雄壮,却是个书生出身。

他6岁破蒙,16岁应乡试,榜列第三。

但他感慨于清廷腐朽落后,列强环伺,毅然弃文从武,转入广东陆军小学就读,并在陆小教官邓铿的介绍加入了同盟会。

这里说一件陈济棠在陆军小学时的糗事。

陈济棠是个脑细胞远比脚细胞发达和好用的人。

他的正步操老走不不好,每逢学校阅操,他都靠边站,被安排在教室搞卫生。

最受教官和老师青睐的同学梁安邦曾当众取笑他,说:「陈济棠这样的人,绝对不能在军界混,他要真能在军界混得一席之位,我给他捧靴。」

陈济棠听了,羞愧得不行,恨不得地上有条缝钻下去。

熟料世事沧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梁安邦空负「安邦」之名,营营役役半生,碌碌无为。

而陈济棠却掌握了广东军政大权,成为了影响时局发展的「南天王」。

梁安邦落魄潦倒,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灰溜溜来找陈济棠,以谋取一官半职。

他的脸皮厚得可以,一见面,就大呼小叫陈济棠的字「伯南」,说:「伯南!伯南!老同学来给你捧靴了。」

陈济棠有大将风度,不计前嫌,朗声笑着说:「老同学何必开这样的玩笑?我现在正缺一个交通团团长,不知你肯不肯屈就?」

梁安邦大喜过望,连说:「求之不得,求之不得!」

陈济棠为人厚道,一至于此。

那么,厚道人陈济棠是怎么从一介白丁崛起成为雄霸一方的「南天王」的呢?

这期间既有时局变幻的推力在作用,当然,更多的是陈济棠本人的见识和应变能力所至。

话说,陈济棠从陆军小学毕业后,又入了广东陆军速成学校,从而成为了粤军预备军官。

1920年的粤桂战争中,他在陆小读书时的教官邓铿为粤军参谋长,负责组建粤军第一师。他福至心灵,投奔邓铿,得以编入该师任第四团第1营营长。

1922年6月,陈炯明策动反对孙中山,第四团团长陈铭枢受胁迫参加。

陈铭枢是个有良心的人,他认为自己既是同盟会的人,又参与反对孙中山,实在是天理难容。在良心备受折磨之余,弃职远走。

第四团由此归陈济棠统领。

陈济棠内心也支持孙中山,他在第一师师长李济琛的安排下,与邓演达、张发奎发起兵变,击败了陈炯明的叛军,重新占领了广州。

这其中有一个细节要提:陈炯明从广东退出后,退据粤东东江一带,继续和广州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相叫板。为此,广东革命政府先后组织了两次东征。在第二次东征中,蒋介石任总指挥。然而,双金之役,国民革命第一军第三师一度被陈炯明手下林虎部击溃,林虎部追击到了离总指挥蒋介石仅一二里的地方。蒋介石急得浑身汗出,好几次想到了自杀。关键时刻,是陈济棠率部以日行60公里的速度赶,击退了林虎部,救下了蒋介石。

这是陈济棠事业发迹的重要一环。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粤军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琛任军长,陈济棠跟着水涨船高,升任为了第十一师师长。

到了1929年蒋桂战争期间,李济深被蒋介石扣押,陈济棠又升任为了第四军军长兼广东绥靖委员。

由于陈济棠之前对蒋介石救命之恩,这会儿也努力表示支持蒋介石,故出任了第八集团军总司令。

而随着胡汉民被蒋介石软禁,广州国民政府倏起倏灭等一系列变故的出现,陈济棠不断坐大,最终手掌广东党政军大权,摇身变成了「南天王」。

陈济棠治粤期间,把广东的经济搞得有声有色,为时人所称道。

最妙的是,陈济棠还多年暗中周济红军,和红军做生意,借道给红军,让红军度过难关。

事情是这样的。

1934年夏,蒋介石纠集起五十万大军,对我中央红军发起了第五次「围剿」,其中,任命了陈济棠为「南路总司令」。

陈济棠不傻,知道老蒋这是想借刀杀人,既想借红军的刀来杀自己,也想借自己的刀杀红军,总之,无论是自己灭亡还是红军灭亡,收益人都是他老蒋。

陈济棠虚以蛇委,每月向蒋介石索要60万银元的作战费,却出工不出力。

不过,尽管红军与陈济棠的粤军没打什么仗,但面对其他国民党军队的攻打,压力也很大,弹药奇缺。

陈济棠生怕红军支撑不下去,到时老蒋发重兵攻粤,自己难以抵抗,于是暗中派高参杨幼敏送了3万发子弹给红军。

红军除了缺少弹药,还缺少食盐和医药以及各种日用品。

陈济棠一咬牙,接济!继续接济!

当然,这些日用品的接济就不是无偿接济了——中央苏区所控制的江西大余县是我国白钨矿的主要产地,红军去挖这种钨砂同陈济棠作交换,大批大批换取急需的物资。

好家伙,在1934年8月到9月这一两个月的时间里,中央苏区光靠同陈济棠做钨矿生意,就赚620万大洋!

到了1934年10月,中央10万红军被国民党军挤压到赣南闽西只有七个县的狭小区域里,生存空间太小了,必须实施战略转移。

又是陈济棠,他和红军暗中达成五项协议,借道给红军转移。

这样,红军几乎没费多大功夫,就越过了老蒋下令设置的第一、第二、第三道封锁线,顺利抵达湘江江畔。

虽说陈济棠所做的这些,都是围绕着自身利益展开的,但他在客观上帮助了红军,这是事实。

1980年9月,陈济棠的儿子电子学家陈树柏博士从海外归来,邓小平在接见他时,委婉地表达了谢意,说:「您父亲当治粤年,有一定建树。」

蒋系中央军主力大多北上或西进追击红军后,1936年6月,陈济棠又与桂军李宗仁、白崇禧联手反蒋,发起了「两广事变」。

陈济棠这么一搞,吸引了胡宗南大军来湘,让老蒋顾此失彼,我红二、四方面军得以从容通过草地进入了甘南。

可以说,陈济棠在无意中又帮了红军一把。

不过,陈济棠在这次事变中失败了,军权全失,沦落成了一个时代的闲人、旁观者。

老覃在这里补插一闲笔:陈济棠在兵败后,逃入香港做了一个寓公。到了1941年,风闻日军要进攻香港,蒋介石派飞机前去香港接一批要员回重庆,陈济棠也在被接之列。但当陈济棠带着妻子莫秀英在飞机上找好了座位,却被孔祥熙的二女儿孔令伟赶了下来。

孔令伟赶陈济棠的理由,就是她的养的几条狼狗要坐陈济棠夫妻的座位。

可怜的「南天王」陈济棠,落地凤凰不如鸡,只好吞声忍气,下了飞机,通过走陆路,饱受劳碌奔波之苦,辗转逃到了重庆。

陈济棠自己吃苦倒没什么,但连累妻子吃苦,他就很过意不去,到了晚年,还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陈济棠对妻子莫秀英一往情深,至死不渝。

莫秀英并非出自什么大富之家的大家闺秀,容貌长相也一般,陈济棠为什么对她情有独钟呢?

「东江才子」王映楼作有【莫秀英小传】,说莫秀英原本是高州名妓,名噪一时,陈济棠迷信相术,认为莫秀英「鼻准端润,最旺夫,娶之者必多幸运。济棠欲纳之为妾,秀英不肯,因摒发妻而娶之。」

此说其实大谬。

陈济棠原先有妻不假,但原配叶氏是按家庭包办婚事而娶。陈济棠从军离家后,叶氏不久就病逝了。

莫秀英也并非什么高州名妓,而是一普通农家女。

陈济棠与莫秀英相识,是在1915年他奉令进驻阳江、电白一带之时。

当时,陈济棠只是连长,他在电白潭板遇上了因生活没有着落而欲投江寻短见的莫秀英,出于人道主义,他伸出援手相救,把莫秀英带回军营,赠衣相食,由怜生爱,日久生情,最终结为夫妻。

陈济棠宠妻爱妻,一生对莫秀英计听言从。

他在1933年2月15日建成横跨珠江两岸的第一座大桥——海珠桥后,为了讨好爱妻,特意在海口修建了「秀英港」。

此外,又在「秀英港」建了一座长桥码头,命名为「秀英码头」。

莫秀英贤良,为陈济棠生育有七子四女,在相夫教子之余,又行善积德,做了很多慈善事业,被当时的广东人民称为「广东之母」。

莫秀英命薄,1947年在广州梅花村病逝,时年47岁,陈济棠将之葬葬于湛江湖光岩狮子岭。

陈济棠1954年病逝于台,他的骨灰后被子孙移回湛江,与爱妻莫秀英合葬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