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中原大战中,老蒋是如何策反30万东北军的?张公子:他给的太多了

2024-02-29历史

在中原大战中,决定老蒋和反蒋集团交战的胜负手,其实是在战争进入决战时刻,定鼎战局走向的奉系30万大军。正是张公子亲率大军入关和老蒋南北夹击,直接让李宗仁、阎锡山和冯玉祥的反蒋同盟土崩瓦解,功亏一篑。

李宗仁在其回忆录中也说:

「此次我们二(李)、三(阎)、四(冯)三个集团军联合倒蒋失败的重大关键,在于张学良被利诱入关……」

三大集团军司令,组成反蒋联盟

遥想2年之前,北伐军第二次北伐,以老蒋为首的革命军还是将张公子视为头号敌人。

在中原大战前期,奉系甚至都暗中默认了冯玉祥和阎锡山与其的盟友关系,东北军上下也是同仇敌忾,想报第二次北伐被赶出华北和山东的恶气。

但却是在战局焦灼最后时刻,张公子最后却选择投入老蒋的怀抱呢?

为何明明是仇人,张公子在中原大战中却选择投靠老蒋呢?原因无他:是在是老蒋给的太多了……

老蒋和张公子

张公子争夺战

在反蒋同盟和老蒋在battle之前,双方早就注意到张公子是战争的X因素。

无论是反蒋同盟还是老蒋,在2年前都是张公子被赶回东北的始作俑者(二次北伐)。因此两边对于张公子的态度是, 「你看着就行,可不能背后捅我一刀」,都极力想要拉拢张公子进入到自己阵营中,起码在前期也是要两不相帮也行。

不过相对老蒋,阎锡山显然更急迫要争取张公子的支持……

毕竟张公子的势力就在自己旁边,一旦反水就会让其腹背受敌。所以在战争还没开打,阎锡山就派了自己最信任的谋士赵丕廉去东北游说。

此人咖位有多重?

年前在北京签订的反蒋条约上,此人就是作为阎锡山的全权代表签的字,可以说其的一言一行就代表阎锡山。

阎老西很怕张公子突然易帜

1930年4月,赵丕廉到了沈阳之后,第一时间将阎锡山「中华民国海陆空副司令」的筹码抛出来,只求其作壁上观。除了笼络张公子,他也是高调出席各种场合的聚会,拉拢东北军将领,这些将领本身就对被老蒋赶往关外不满,自然也是声援反蒋同盟。

而另一边的老蒋,起初认为张公子必定会作壁上观,虽然看着奉系有倒向阎锡山的趋势,但也不会怕奉系入关。可随着中原大战他的中央军在河南和山东被西北军遏制,情况开始变得微妙起来,他害怕一旦情况变南北对峙,奉系入关和反蒋联盟达成协议,进攻江南,自己的铁定不是对手。

于是他也派遣心腹爱将张群等人为首,开始在东北活络运动起来。

就这样,1930年的沈阳也变的燥热起来。

老蒋也怕张公子倒向反蒋联盟

两边的态度,让张公子好不得意,毕竟之前奉系军阀因为出身的原因,本就被关内势力孤立和排斥,就算张作霖入主京城也一直被人视为「蛮夷势力」,非正统政府。而此时的张公子在被各方「宠爱」的同时,也开始盘算着哪边的筹更有利。

刚开始,张公子看老蒋被西北军在河南和山东击溃,都想要站在反蒋同盟在这边了。

但在权衡利弊之后,张公子最终还是选择了老蒋,原因无他尔,老蒋给出了一个他无法拒绝,又能揣在裤兜里的筹码:

钱。

掌控东南税赋老蒋,也用他在前线收买西北军将领的银元政策,去收买张公子。

在张公子眼里,老蒋是给自己送钱的大户

要搁张家老帅在的时候,肯定会将老蒋派过去的张群乱棒打出张府。

拿钱?看不起咱老张呢?

但此时的张公子对钱却是极度的渴望。

别的不说,就说在中东路事件中和苏俄大打出手的张公子,损失了将近2个旅的精锐,除了精锐损失,战争期间军费更是高的吓人,奉系常年战争穷兵黩武,在1928年整个奉系军队居然达到了45万人之多,到1930年也有30万人之多。而且刚上来的小张对于军队控制也不稳,冯庸、于学忠虽然对其忠心,但实权的张作相和杨宇霆等人并不太服小张,大有拉部队单干的趋势。

因此对于迫切巩固自己奉系话事人的张公子来说,想要让兄弟们跟着自己,手上必须有钱和带兄弟们发财。

而老蒋的切入点,正好满足了小张的政治需求。

张公子很希望重塑自己老爸的辉煌

1930年7月,张群、吴铁城、携巨款在东北进行活动,不断收买于学忠等张公子的亲信,甚至还发动了夫人外交,让蒋夫人和自己干妹妹于凤至(张公子原配)劝张公子。因此一时间很多原先对老蒋敌视的东北军将领,纷纷转而为中央军说好话。

不仅如此,张群还带来了老蒋的手谕,总计给张公子1800万元的经费,作为其易帜的筹码,在阎锡山用几十万银元来笼络石友三、李宗仁和冯玉祥的时候,老蒋已经对张开出了20-30倍的价码。

老蒋说客吴铁成

1800万相当于什么概念?

当时国军一年军费也不过2000万出头,对于这个诱人的条件张公子压根就不会拒绝。

不过在历史上关于1500万还是1800万银元的说法,还是有不少争论,比如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是600万元。不过李宗仁说的仅仅是出兵费这一项,老蒋给的钱,可不仅仅是这些。

除了600万银元的出兵费之外,老蒋在奉天兵工厂购买了将近250万银元的炮弹和枪械等军工装备,同时也拨给的张公子将近1000万元的债券,甚至老蒋还拨给其1000万元的铁路债券,合计1800万元。

如果再加上老蒋主动承担奉系入关部队未来几年的军费,这个福利礼包可能要达到4000万银元左右。

老蒋大肆购买军火

而反观财力窘迫的阎锡山,如同其外号一样,对于张公子的「经济援助」压根都不提,当年说服石友三反叛,都能从80万银元的筹码扣到50万,。甚至于对于在沈阳的赵丕廉等人还克扣其经费,让其在活络奉系高层上,捉襟见肘,在张群已经和奉系高层打50、100的麻将时候,晋系官员却只能打2、3块钱的,就这样还想让奉系大佬用「情义」支持反蒋同盟,显然是痴人说梦。

当然除了「银元」,真正打动张公子的一点还有就是对局势把握,到了1930年8月份,虽然蒋军依然和冯、阎在中原对峙,但南方的李宗仁已经被打回广西老家,惶惶不可终日,而且前线反蒋联军已经筋疲力尽,多数将领选择反水和作壁上观,西北军后勤补给不利,阎锡山克扣西北军后勤等问题浮出水面。

因此,当张群去到沈阳之后,实际上张公子已经坚定的站在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边了。

老蒋前往东北的重要人物张群

当然说服部下出兵的借口,总不能用经费和钱来说,那样就太俗了。

而老蒋也深知张公子的脸皮有点薄,于是借坡下驴,除了承诺的「海陆空副总司令」之外,还将天津、青岛、北平、等地的赋税和人事行政大权等地都交由张公子管理。这相当于要把,」平津、河北、山东、归绥」等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都交给张公子管理。而反观阎锡山只能给一个空头的「海陆空副总司令」而且这个头衔还有冯玉祥、李宗仁等人。

一个是在阎锡山治下,还是守着东北一亩三分地,一个和老蒋南北共治。

老蒋开出的筹码让张公子没法拒绝

而作为军阀派系根深蒂固的地盘观念,让张公子有了动员奉系军队出发的最好理由。

让张公子直接压根就不用动员下面,下面奉系军官们都嗷嗷的入关,抢地盘。

故而,在张公子争夺战中,老蒋的「银元和地盘」自然要比阎锡山的「空头支票」要实际的多。

张公子或成最大赢家

很多人将中原大战的赢家认为是老蒋,毕竟解除了革命军其他派系,唯中央军一家独大的局面,为老蒋日后统一国民政府扫清了障碍。

但实际上,真正得幕后赢家或是张公子。

以汤玉麟为首的东北军的老人,并不喜欢

看看中原大战之后,各家地盘情况。

张公子,在中原大战后,率领东北军入关,兵不血刃的进入华北,先后占据了「山西(阎锡山下野)、绥远、察哈尔和河北」,再加上青岛、天津和北平等大城市。实际地盘已经隐隐约约有赶超老帅张作霖全盛时期的趋势。

不仅地盘扩张了,张学良还大肆收编大批原来的晋军和西北军队伍,比如大名鼎鼎的宋哲元29路军、石友三的部队,都被其纳入麾下。可以说整个东北和华北地区已经是奉系的自留地,虽然易帜投靠了南京政府,但奉系实际上也是处于听宣不听调独立自治状态。一时间「南老蒋、北小张」的局面。北方有事找沈阳、南方有事去南京,成为了30年代初的常态。

中原大战之后,对于奉系最直接的利益,就是他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张公子决定入关帮老蒋

中原大战中,张公子最直接的甜头就是老蒋给的银元和地盘,而借这两者直接走出了中东路事件和日本人在东北咄咄逼人阴霾。而有了「钱」之后的张公子底气更足和招兵买马。

有意思的是中原大战之后,宋哲元率领残军渡过黄河投靠张公子,张公子看着衣衫褴褛的西北军和穿着破败棉袄的宋哲元,果断按照东北军的标准的80%给其发饷,让其过冬,军官每人40,士兵20,就这不足全额的军饷,也比宋哲元在西北军中的时候要多上3-4倍,而且还按时发到手上。

从这也能看出,入关后得到老蒋资助后的张公子财政有多阔绰。

张学良决定投靠老蒋

而军费收入的另一项,则是老蒋大量的军事订单,而这些订单的也让已经没钱经营濒临破产的奉天等地兵工厂,重新营运了起来,产能急剧增加,大量的军事订单纷纷赶制而来。辽产的装备很多都成了北方国军重要的武器来源。

有一说一,辽产的装备还是有很很多残次品,在中原大战中,国军中将丁治磐(时任十六路总指挥部参谋长)就大骂后勤从张公子那里买来的炮弹

「当时张还援助我们克虏伯75厘米野战炮及奉天兵工厂所制的炮弹,但是无法爆炸的哑弹很多。」

但这丝毫不影响张公子赚老蒋的外快。

张公子的东北产火炮

在草莽气息浓厚的奉军内部,对于给他们钱和地盘的小张更是佩服,就连大伯张作相也主动和张公子释放和好信息。

拿着老蒋的钱,兵不血刃占领北方,几乎和南京政府划江而治,这不得不说是张公子一生最得意之一笔……

雨田君说

当然,入关后的东北军也开始了声色犬马的生活,地盘的急剧扩充也其兵力分散在华北和东北两处,兵力过于分散,而在平津和华北地区享受着最好生活的他们,在就忘了天寒抵挡的东北老家,这也导致了1931年日军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防务空虚,被人乘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