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他是红四方面军二把手,建国后仅是副局长,1967年吞药自杀

2024-02-29历史

导读: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年仅25岁的陈昌浩被组织上委以重任,出任方面军的二把手,担任政委,与总指挥徐向前共同指挥部队。

名义上政委是二把手,但在红军早期,政委代表的是党,在「党指挥枪」的原则下,政委在指挥上拥有最后的决定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陈昌浩才是红四方面军的真正指挥者。

虽然只有25岁,但陈昌浩拥有丰富的革命工作经验,他早年曾在武汉大学学习,后又到苏联留学进修,回国后得到周总理的赏识,推荐他到鄂豫皖苏区,担任红4军政委。后来红4军与红25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他顺理成章的升任方面军政委。

其实陈昌浩是一名知识分子,并非军校科班出身的将领。但他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到了鄂豫皖苏区之后,很快掌握了军事指挥才能,完成了从知识分子到军事将领的转变,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时期的博古、张闻天、王稼祥等知识分子,就缺乏这种转变的能力。

同时陈昌浩为人谦逊,在农民出身的将领面前从不摆知识分子的架子,能很快融入其中,与队伍中的将领打成一片。再加上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在红四方面军具有相当高的威望。

从1931年开始,红四方面军在他和徐向前的带领下,连续击溃敌人的多次围剿,人数不断壮大,全盛时期下辖5个军,总人数将近10万,实力甚至超越了中央红军。

在1955年的大授衔中,兵多将广的红四方面军诞生了700多位开国将帅,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二,比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的总和还多。

其中总指挥徐向前是元帅,副总指挥王树声是大将,其他多位军长、师长不是上将就是中将,少将就更多了有600多人。

别人都是兵越带越多,官越当越大。而作为红四方面军政委的陈昌浩,却是官越做越小,新中国成立后,只在中央编译局担任副局长。1955年的大授衔中,也未获得任何军衔。

之所以会这样,都是因为在长征途中,陈昌浩卷入了一场政治纷争。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张国焘见中央红军实力大减,士气低落,便想搞分裂夺权。当时按照中央指示,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混编为左路军和右路军,左路军由张国焘率领,右路军由陈昌浩率领,中央跟随右路军行动。

到了9月,张国焘公然违背中央命令,率领左路军南下,并派人游说陈昌浩率领右路军一起南下。在这个关键时刻,陈昌浩没有坚定立场,倒向了张国焘。好在党中央和毛主席事先得知消息,及时率中央红军脱离右路军北上,才避免了一场大祸。

后来在朱老总、贺龙等人的劝说下,陈昌浩认识到了错误,主动和张国焘划清了界限,率领红四方面军北上,与中央红军再次胜利会师。

因为这件事,陈昌浩遭到了很多批评,在党内和军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1936年8月,为了扭转陕北的不利局面,中央决定派遣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打通河西走廊,得到北边苏联的支持和武器援助。

根据中央指示,红四方面军3个军约2.2万人改编为西路军,并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陈昌浩任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于10月下旬西渡黄河,进入河西走廊。

由于准备仓促,缺乏群众基础,后勤补给困难,西路军渡过黄河后,在马家军的重兵围剿下,最终以失败告终。只有李先念率领400多人顺利抵达新疆,陈昌浩和徐向前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后依靠化妆行乞才躲过马家军的搜捕。

后来两人历尽千辛万,先后回到延安。作为西路军的最高指挥者,陈昌浩在延安受到了不公平的批判,特别是以王明为首的一小部分人,将西路军的失败全部归咎于他的错误指挥。陈昌浩对西路军的失败心存愧疚,写信给中央主动承认错误,并希望能够重回战场,为革命继续做贡献。

抗战爆发后,红四方面军被改编为129师走上抗日战场,徐向前被任命为副师长奔赴前线,陈昌浩见此,又向中央和毛主席请战,但还未得到批准,他就因为严重的胃病不得不前往苏联医治,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十几年,直到1952年才回国。

离开十几年,错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重回国内的陈昌浩自然不能回军队了,便被安排到了中央编译局当副局长。

对于职务的高低,陈昌浩从未有过丝毫的抱怨,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希望为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尽自己最大的一份力。但好景不长,十年动乱开始后,陈昌浩的「历史问题」又被一些人翻出来,面对别有用心之人的污蔑、迫害,陈昌浩身心俱疲,最终在1967年服药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八十年代,陈昌浩得以平反,中央为他举行了追悼会,评价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肯定了他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