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47年宋时轮一战夺取锦阳关,感叹白跑一趟,粟裕:你功劳不小

2024-01-19历史

战鼓催征,刀光剑影。1947年1月下旬,陈毅与粟裕指挥的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宿北、鲁南连战连捷,彼此间逐渐熟络。

胜利后,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主力转移至临沂地区休整,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整编为十一个步兵纵队和一个快速纵队。

整编后的华东野战军总兵力达到了27.5万余人,实力大大增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华东野战军大部分由原来的地方部队改编而来,如享有「排炮不动,必是十纵」美誉的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他的前身就是改编自渤海军区的地方部队。

华野部队在组建初期,除第十纵队外,其他纵队下辖3个师,如第一纵队,不仅有第一、第二、第三师,还有一个独立师,总兵力超过2.3万人。

而第十纵队只下辖两个师和一个特务团,总兵力约1.6万人。但是,由于华野在之前的两次战斗中非常疲倦,党中央和毛主席特意指示:「利用敌人大举进攻前夜全军休整,多一天好一天。

休整即是胜利」。因此,第十纵队虽然规模较小,但也在休整中不断提升实力。

粟裕在【粟裕战争回忆录】中回忆道,当时我们的计划是休整两周,但实际上敌人并没有给我们这么多的时间,鲁南战役在1月20日结束,而敌人在31日就发动了新的进攻。

蒋介石在解放战争初期就调集重兵,进攻华东解放区。他选择这个地区,主要是因为华东解放区靠近南京,对国民政府的首都构成威胁。

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拔掉这颗钉子。尽管国民党军连续作战,态势均不利,甚至损兵折将,但他们始终认为,华东我军已经伤亡惨重,无力再战。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图|陈诚时任国民党军参谋总长的陈诚在一月下发的文件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国军部队虽略受损失,但就全盘战局而言,实属莫大之成功。」

蒋介石、陈诚根据他们的推断,制定了「鲁南会战计划」,准确地来说,就是集中主力猛扑我军华东解放区的首府临沂,迫使我军与之进行决战。

为此蒋介石特别派陈诚坐镇徐州。「这次会战关系重大,党国前途,剿匪成败,全赖于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鉴于以往国民党军时常孤军深入,以至于被我军主力分割包围全歼,此次蒋介石汲取教训,严令各部实行「集中兵力,稳扎稳打,齐头并进,避免突出」。

而这一举措,确实给我军造成了极为困窘的局面。国民党军整体的战略部署是,南线以欧震集团指挥的8个整编师的兵力为主要的突击集团,由台儿庄、新安镇、城头一线兵分三路向临沂推进,另调山东第二绥靖区部队,以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率领3个军为辅助突击集团,由淄川、博山、明水一带南下莱芜、新泰。

为贯彻这一战略,国民党军还另外调了8个整编师,沿陇海、胶济铁路固守,另从冀南、豫北调4个整编师集结于鲁西南地区,防止华东野战军作战不利西撤,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会合,同时也起到遏制晋冀鲁豫野战军东援的任务。

国民党军的这一策略,确实给我军带来了许多困难。

莱芜战役:我军诱敌深入,国民党军却无动于衷,我军只好改变作战计划。 在莱芜战役中,我军本打算诱敌深入,但是国民党军却并未分散,反而更加紧密。

因此,我军只能改变作战计划,采取宽正面的防御姿态,诱使国民党军进攻,伺机歼灭李仙洲的北线集团。 为了增加戏份,我军还调集地方武装,进逼兖州,在运河上架设浮桥,营造即将西撤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会师的假象。

最后,我军成功地将国民党军诱至预定地点,一举歼灭。 总的来说,莱芜战役中我军的表现证明了诱敌深入的战术是有效的,但在必要时,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作战计划。

蒋介石和陈诚因欧震谎报全歼我军16个旅而大喜过望,下令欧震和李仙洲南北夹击,全歼我军。李仙洲虽然资历较老,但始终抱着配角的觉悟。

他接到严令后,不敢怠慢,只好加快速度南下。然而,时任山东第二绥靖区司令员的王耀武却对此表示怀疑。2月15日,国民党军占领临沂后,王耀武通过侦查发现华东野战军可能放弃临沂北上,因此在2月16日下令李仙洲回师新泰、莱芜。

图|李仙洲尽管李仙洲回师对我军战略不利,但我军依然决定保持既定的方针不变,即秘密北上。实际上,李仙洲的动向早在我们之前就已经被我军事先侦查得知。

2月10日,陈毅、粟裕在指挥部商量作战方案时,哨兵突然报告抓到了一个「高级特务」,推进来一瞧才知道,原来这个「高级特务」不是别人,正是华野派往国民党军46军的敌工科科长杨斯德。

而国民党军46军军长韩练成是地下党员,他早在南京时就与中共南京办事处有过联系,双方约定了联络的暗号,并与华野取得了联系。

此次双方作战,46军隶属于北线李仙洲集团,韩练成派杨斯德回来,就是为了报告北线李仙洲集团的动向:「李仙洲率第七十三军军部及第十五师位于颜庄,第一九三、第七十七师分别位于和庄和张店(今淄博市);第十二军军部率两个师位于莱芜、口镇地区,其新三十六师归第七十三军指挥,位于蒙阴寨;第四十六师位于新泰及其周围。」

华东野战军主力在确定战略目标后,几个纵队星夜疾驰往莱芜方向赶,一路上爬冰卧雪。2月18日,华野指挥部根据敌人的动态,充分分配了任务:「以第一、第八纵队攻莱芜,第四纵队攻颜庄,第七纵队切断敌第四十六军与第七十三军的联系,第六纵队攻口镇,第九纵队控制博山以南。」

这场战役原计划在19日发起,但由于准备不足,延期至20日。对于华野来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特别是对于参与战役的第八、第九、第十纵队。

【华野新成立的三支纵队首次参与大规模兵团作战】 在莱芜战役中,华野新成立的三支纵队——八纵、九纵和十纵首次参与大规模兵团作战。

这三支纵队分别是原来鲁中军区部队成立的八纵,胶东军区地方部队组建的九纵,以及渤海军区地方部队组建的十纵。

尽管之前这些部队也参与过对国民党军的作战,但在莱芜战役中,这是他们首次参与大规模兵团作战。 王耀武通过飞机侦查得知华野主力准备围歼新泰、莱芜的李仙洲部,立即下令新泰、颜庄国民党军迅速后撤,李仙洲集团73军之第77师由博山南下莱芜,归建73军。

尽管王耀武的补救措施及时,但已经来不及阻止华野的攻击。华野根据敌军的变化情况,立即调八纵与九纵一起,先打从博山南下之敌77师。

2月19日,八纵、九纵进军至和庄,刚刚布置好,敌77师便已经进入。九纵司令员许世友一见,手心里也痒痒,这是九纵打的第一个大规模的作战。

九纵指战员们如猛虎扑食一般,向和庄之敌发起了猛烈进攻。残余之敌逃至青石关,被早已守候在那里的鲁中军区警备五团全歼,敌师长田君健也被击毙。

许世友对于九纵取得的战绩非常高兴,还在战斗尚未结束时,就迫不及待地给华野参谋长陈士渠打电话,表示了对于之前未能及时下达任务的遗憾,并提到了这次九纵和八纵联手夺取七十七师的消息。

同时,华野司令部要求宋时轮率领的十纵夺取明水以南、莱芜以北的锦阳关,这是一个险要的隘口,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必争之地。

考虑到该地的特殊地理位置,华野指挥部决定由十纵28师以及独立师一部夺取锦阳关。而这支独立师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是之前中原军区第一旅,中原突围后被编为独立师,实际上就是大名鼎鼎的皮旅,他们的战斗力无需多言。

十纵改编为野战军后,首次参加大规模兵团作战,在莱芜战役中,十纵虽然没有取得重大的战果,但他们的表现却起到了积极作用。

28师一部在夺取锦阳关后,又与三团一营配合,全歼了大寨山的守敌。尽管驻扎在上庄以南的第107团在前往大寨山支援的过程中,因为大寨山已经失守而慌不择路逃窜,但在吕公泉地区又遭遇了渤海军区第14团的截击。

王耀武在得知李仙洲集团被围在莱芜后,立即调遣96军南下,其中暂12师一部经文庙南下,十纵28师3团配合独立师在黑峪口、水淹洞一带与敌人鏖战5个多小时,成功击退了暂12师。

虽然取得了这样的战果,但宋时轮对前线战况的不满意,却表示了战争的无奈和复杂的特性,正如他所说,有的部队当主角,有的当配角,有的只能跑跑龙套。

图|毛主席华野为抓住李仙洲集团,可谓是绞尽脑汁,但最终付出8800余人的代价,全歼李仙洲集团1个「绥靖」区前进指挥所、2个军部、7个师共5.6万余人,连同南线及胶济路东段的作战,共歼国民党军7万余人。

尽管宋时轮在这场战役中觉得自己只是一名「跑龙套」的配角,但不可否认的是,十纵在这场战役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粟裕后来在【莱芜战役初步总结】一文中,高度评价了十纵:「十纵及独立师在莱芜西北钳制敌人援兵,使主力部队在莱芜周围放手地歼灭敌人,功劳不菲。」

十纵的部队来源主要是渤海军区地方部队,当时军区主力大部分都去了东北,十纵成立之初战斗力较弱,但经过多次的整训与作战,成功锤炼出钢铁意志,成为了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

在多次大规模作战中,十纵都是负责阻援任务。

宋时轮统帅的十纵,曾多次担任阻援任务,这无疑是一项艰巨而困难的任务。阻援任务并不像围歼作战那样可以缴获敌人的物资,相反,伤亡率往往较高。

如果敌人见势不妙主动撤退,阻援部队或许能有些收获,但如果自己主动撤退,最终只能一无所获。尽管困难重重,但十纵依然出色地完成了阻援任务,给国民党军将领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誉为我军中最擅长打阻击作战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