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问情记】元好问:人生莫负云中雁,情到真时才自生!

2024-06-01历史

琼瑶说,「芭蕉听到了雨声,便缠绵所有的心事,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而建东说,有一种天分,就有一种深情,所有的伤痕,都一往无前。

某年某月,北方的天空下吹起一阵风,大名县的一桩旧事,让风中的元好问又一次伤情。

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词: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元好问,字裕之,山西忻州人

—01—

元好问用的词牌,是「

摸鱼儿

」,事实上,也叫「

双蕖怨

」。

而让他伤情的旧事,其实也是缘起一池塘莲。

泰和年里,大名县有一对青年男女,生来自般配。

春去秋来,一年年风里雨里,他们就走在了一起。

但东风不解风情,世事不如人意。

于是,一天他们相约,双双跳了水。

而这一年仲夏之月,塘里的莲花开时,到处都是并蒂荷。

只是看花的人里,再也没有了那一对青年。

木刻本【元遗山集】

—02—

也许,这一年天之下多少个正人君子,都会说这是一场私奔。一方面不值得赞扬,一方面还要批评。

而元好问,虽是当时大河南北,诗文第一家。

但素来情深的他,却并不同于南国土地上,那些穷经皓首的道学家。

所以,当别人夫子都在用天理说事时,他却在天理之中加入了更多情。

所以,也就常常被感动。

而撩动元好问之心的,又何尝只是人生?

有时候,甚至于也可以是风中禽。

金章宗

泰和五年

,还只是16岁的元好问进了太原城。

然后,无意中相逢了一个猎人,以及一对痴情的雁。

然后,青春期的他,就动笔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

雁丘词

】:

恨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从此,汾河上就多了一丝波澜。

【宋】佚名【秋塘双雁图】

—03—

也许,这一丝波澜,就是一场宿命中注定的缘。

这一个乙丑年的秋风中,汾河上的猎雁人,张起了一架网。一片云飘过时,兜住了空中落下的两只雁。

一只雁脱网飞起,另一只被残害。

飞起的大雁,悲鸣不能去,凄凉又凄凉,便自投于地。

于是,猎人的担上,一只雁变成了雁一双。

此时,哪怕是猎雁人自己,也多少情为所动。元好问遇见他时,他正一边卖雁,一边说起雁的事。

于是,元好问用钱换下了挑上的雁。

然后,汾河边上多了一座为雁做起的坟。

于是,万里层云中,寒暑几回的双飞客,从此不必再远征。

而他们的痴情,就幻化成千古一阕不败的词。

读书,读心,读自己!

欢迎关注本号,每周一期

国风文人传记

—04—

也或许是被这一年秋风撩伤了心,所以多少年后,大名县的故事,再撩动他时,就能与当初共鸣。

也或许这就是善感之人,往往多情深。

而情深之人,又往往有不可承之重。元好问踩进了生活的沙滩,每一步都很沉。

还是在

金章宗泰和三年

时,又一任县令

元格

上任到陵川,他的嗣子元好问县中访名师,从学于

郝天经

7岁就能诗的元公子,从此又开始淹贯经史,六年而学业成。

如果时光安然,岁月静好,也许他将大有所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岁月也不会一直静好。

大安三年

,元好问22岁时,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开始了他的南征。

不可阻挡的蒙古铁骑,冲破了一道道防线。华北又一次迎来了乱世,一切都陡然不可确定,人命如野草飘萍。

刚成年的元好问,开始带着全家在山西东跑西跑。

一直到

贞元四年

,山西再无一方安宁时,他们埋藏好了家财,南渡黄河。

而此时,跟着他们的,只有鹿车上载着的千余册书,书旁边的百余轴图画。

一代

天骄

:成吉思汗

—05—

读大书的人,书就是他们的本钱,不论世界多么乱,也是人在哪里,书在哪里。

书在哪里,人就在哪里。

而也就是在难度后又一年的汴梁城中,元好问见到了一朝文宗,礼部尚书

赵秉文

看过了元好问的诗,赵秉文说了一句话:

杜少陵以来,世上无此作!

于是,也就是在那一年,元好问名震京都。

同时,也有了另外一个名字,

元才子

这一年,是

兴定元年

这一年,元好问28岁。

这一年,成吉思汗的部将,开启了他们部族的又一轮南征。

元好问刚刚成名,岁月却又要更加沧桑。

于是,他们住进了嵩山。

看上去,或许乱世中归隐山林,也可以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

赵秉文,字周臣,河北磁县人

—06—

只是,元好问就是元好问,永远也不可能成为陶渊明。

而在32岁时,他终于在汴梁城里参加了科考,然后,就中了进士。

然而,却又无端引来了狗血的剧情!

朝里有创意的人,竟然利用这件事,开始给赵秉文泼脏水,说元好问之所以能考中,是因为和他是一党。

然后,竟然就引起了朝野喧哗……

对于元好问来说,这件事无疑就是被小人恶心了一下。

侮辱性很大,伤害性也不小。

而一代牛人的他,无论如何也受不了。

于是,也是在这一次考试后,他又回到了嵩山。他要用独特的方式,让这些恶劣的人闭嘴。

【当代】王文芳【嵩山古塔】

—07—

只是谁也没想到,回到嵩山后,他竟然活出了乱世之中,其他人达不到的风采。

数年之间,往来于箕颖之间而大放厥词。

于是,家按其什,人嚼其句,大河南北里巷之间,每一条道路上行走的人,都开始吟诵他的诗。

宛如苏东坡和黄庭坚,又一次出世间。

而当他再出嵩山,就是又一次进汴梁赶考。

然后,已经是进士的他,又一次中了进士。

而这一次,所有恶劣的人都闭了嘴,再也不敢说三道四。

这一年,元好问也许就是为了让那些人开开眼,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硬实力。

所以,这一年刚当了国史院编修的他,第二年就又回了嵩山。

而一直到

正大四年

,成吉思汗也变成了草原上的秋风,大河之北几乎全部更换了大旗,元好问才最后离开了嵩山。

上任到内乡县,成为了县令。

而这一年,他已经38岁,官不算大,却是一方百姓的天。

而他,的确也成为了一片青天。

面对被各种收费压得喘不过气的人们,元好问和前几任反着来。他把许多普通人承受的负担,转嫁到豪强。

于是,更多流亡的人回到家乡,大片的田地也不再荒芜,人们有了更多的粮。

而闲暇之际,他则依然是那个多情的人,饮酒和作诗,放浪着形骸。

感激他的内乡人,就把他叫做「

神仙

」。

元好问画像

—08—

但时势总是不可阻挡,一个县令又岂能以力回天?

蒙古铁骑继续南征,

正大八年

的春天里,

凤翔城

终于被攻陷,关中很快全部失陷。

时任南阳县令的元好问,感受到时代变迁的血雨腥风,带给人们的压力。就用他的笔,撼动了所有人: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这一首,是

【岐阳三首】

中之一,以杜甫一样的沉郁苍凉,记录着这一片土地上的又一次创伤。

这一年,元好问42岁。

而又两年之后的春天,蒙古军队攻克了汴梁。

再一年后,世上没有了金朝。

而元好问的仕途,也最终定格在金朝左司都事。

然后,他作为亡金官员中的一员,被迁到了山东。

金代建筑局部:平遥文庙斗拱

—09—

当年从山西到河南,然后此时又从河南到山东。

人生就像润发哥唱的一首歌,

【飞沙风中转】

人在风暴中,无奈的打转,如像风砂,倦也须兜转……

曾经名动天下的元才子,此时也是南冠做楚囚。

而直到再回到山西时,他已经50岁,距离他贞元四年南渡黄河,已经过去了23年。

夕阳秋风,故国不在,从这一年开始,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为过去的金国修一部史。

记录这一片土地上,曾经经历过的人和事。

于是,老去的他又开始了奔波。

春去秋来,年年岁岁,他往来于晋冀鲁豫间,采集前朝往事。

一旦有所得,就用寸指细字作记录。记录了百万余字,捆束委积,塞满了几间屋,屋子就叫成了

「野史亭」

而与此同时,天下想要找他写墓铭的人,也在门前排起了队。

也许,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往往能超越朝代,打动时光。

而在与这些人的交往中,他也认识了天下的另一个牛人,

湛然居士,耶律楚材

而在63岁时,元好问终于见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粉丝,雄才大略的忽必烈。

而也是从这一次会面开始,忽必烈开始更加优待天下的读书人。

耶律楚材,字晋卿,号湛然居士

后记

岁月不改山河,元好问依旧是文宗。

见到忽必烈五年后,他在获鹿,变成了常山下的一阵秋风。

八年后,忽必烈成为大汗。

在野史亭里,晚年的元好问修成了【

壬辰杂编

】、【

金朝君臣言行录

】。

后来元修金史,多取材于这两本。

本节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