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白云山老和尚为何阻止伟人:别人都能游黄河,唯独主席不行?

2024-01-13历史

1947年的一天,在黄河一带生活的老百姓见到了一个令他们十分意外的人,那就是共产党的领导者毛主席。

大家虽然对政治事务不太敏感,但也清楚,现在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他们本以为毛主席会坐镇前线,没想到他竟出现在这里。

有人猜测,伟人来此,恐怕是为散心,不知主席是否有闲情逸致,在黄河水里挑战一番。

一向酷爱游泳的主席,本有下水的打算,却因为一位僧人的话而打消了念头。

这僧人对毛主席说了什么?此事又带给了主席怎样的思考?

黄河水患,主席心忧

1952年10月底,毛主席的警卫员李银桥站在黄河岸边,看着裹挟了大量泥沙的湍急水流陷入沉思。

微风吹过,母亲河的水散发出明显的土腥味。这股味道挥之不去,充斥着他的鼻腔,也把其思绪带回刚才与毛主席的交谈当中。

毛主席看着黄河水,痛心疾首地对他说:

「这是中国人的母亲河,现在成了这个样子,是我们的责任。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引起重视,好好整治黄河的生态问题。」

此次毛主席来到河南视察,除了想看看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和老百姓的生活情况之外,最关心的就是黄河问题了。

黄河河南地段对他来说,算是故地重游。黄河的问题,他早就有所了解。

可是当真正来到此处,看见水中愈发严重的泥沙堆积和岸上影响群众生活的水土流失问题后,他才明白,治理黄河的工作有多么迫在眉睫。

对随行的工作人员谈到这个问题时,毛主席忧心忡忡。

李银桥不愧是在主席身边工作了好几年的卫士长,很快就读懂了他的焦虑来自何处。

新中国的财政状况不容乐观,国家建设处处需要钱,社会生产水平却没能提升到理想水平。哪怕已经建国3年,领导人的压力还是不减往昔。

除了钱的问题之外,治理黄河的工程量也是个巨大的困难。

黄河流量这么大,流域这么广,水土流失这么严重,河岸侵蚀这么明显。要想彻底改变这一情况,没个几年,恐怕做不到。

泥沙淤积,汛期泛滥,爆发洪灾,卷走更多泥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对黄河安全产生了深深的威胁。

李银桥同主席一样面露忧愁,甚至拷问自己这个艰巨的任务,能圆满完成吗?

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毛主席对黄河完成了全方面的视察工作。

他对工作人员提出:

「黄河影响着我们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你们一定要治好它,不然,我连觉都睡不好。」

在场的许多人以为「睡不好觉」是主席的夸张说法。只有李银桥知道,黄河问题是梗在主席心间的一个刺,确实曾让他睡不好觉。

还记得5年前,主席去黄河边上走了一遭后,下定了建国以后治理母亲河的决心。

那时候的李银桥,还是个刚到主席身边工作的新人。当时发生的一件趣事儿,他还历历在目。

黄河游泳,僧人劝阻

1952年的视察,毛主席为黄河而去,治理水患这一想法,在他心中埋藏了好几年。而李银桥,恰恰是此事的见证者。

1947年,解放战争进行过程中,毛主席在李银桥的陪同之下,来到陕西白云山散心。

战争非常残酷,尤其当对阵双方都是中国人时,这份残酷便会加倍。

但是,要想赢得革命的完全胜利,这场仗又不得不打。

包括李银桥在内的许多人能看出,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的状态并没有满格。

很多时候,他的情绪十分压抑。

组织上强行让毛主席散心,是为了让他暂时从烦心事里抽离出来,在广阔天地之间,放松自己。

他了解同志们的苦心,顺势应了下来。作为警卫员,李银桥自然要一起。

整个行程中,他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随时提防危险发生。

二人走到白云山的一座寺庙时,迎面走来一位上了年纪的僧人,他习惯性地戒备起来。

毛主席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示意这位责任心极强的小伙子不要太过紧张。

僧人是位心思通透之人,见远客到来,相当真诚地邀请他们对坐一叙,毛主席却之不恭。

两人的谈话极为高深,李银桥听得云里雾里,时而皱皱眉头,时而挠挠脑袋,完全摸不着头脑。

没过多久,俩人谈到游泳一事时,他终于坐直了身子。因为这个话题,他可以听懂。

他了解主席的习惯和喜好,知道首长来到这黄河边,肯定按捺不住想要下水游泳的想法。毕竟对于游泳爱好者来说,挑战黄河,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当毛主席谈到这个想法时,谁知老和尚立即开口劝阻道:

「万万不可,别人能在这黄河水中游泳,唯独您不行。」

见对面之人面露不解之色,他便细细解释了一番。

从五行角度来看,黄河所在的位置是为「土」,毛主席的五行恰也为「土」。如此一来,两者加起来就是「圭」,既有五行冲撞之风险,也有谐音之寓意。

「圭」和「归」是谐音,归去,有去无回,此乃不祥之兆。

阴阳五行在毛主席这样的唯物主义者眼中,纯粹属于虚无缥缈的存在。他不相信这些说法,所以对老和尚的劝阻一笑置之。

反而是旁边的李银桥十分着急,想劝主席放弃在黄河里游泳的念头,唯恐意外情况发生。

不过后来僧人的一席话,倒是成功将毛主席给劝住了。

他讲述了黄河流域的基本情况,同样重申了其危险性。

在泥沙淤积严重的水道中,游泳之人极有可能因为摸不清深浅而陷入淤泥之中。

他的身体会不受控制地下沉,这一状况与沼泽地吃人非常相似。

另外,黄河水来得快,去得也快。或许游泳过程中,水势会突然变大,增加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黄河充满了未知风险,老和尚希望毛主席不要以身试险。

他提到的水流不稳定和泥沙沉积严重的问题,引起了毛主席的重视。

告别和尚后,主席一直思考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治理黄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

目前因为战争,他们无法立即展开行动。等到乱局平定,共产党员必将全力以赴。

散心结束,回归工作之前,毛主席极目远眺,感慨万千。

李银桥虽然年纪不大,但这一刻似乎能对主席的情绪感同身受。

心系黄河,放出豪言

白云山之行,毛主席在老和尚的劝阻之下放弃了黄河游泳的计划。和尚对黄河的介绍,以及主席的所见所闻,为后续的黄河治理工作埋下了伏笔。

1952年对河南当地的干部交代了治理黄河的问题之后,主席又亲自审核国务院相关部门制定的行动计划,并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建议。

既然打定主意要做大事,绝对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反复在会议上强调,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所有人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

7年后,毛主席来到山东济南,再一次视察了该地区的黄河流段。

这些年的工作卓有成效,政府工作人员汇报说黄河沿岸的植被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升,人工清淤工作也在定期进行,泥沙沉积现象明显好转。

眼见着黄河水似乎的确比几年前清澈许多,他相当欣慰。

他说:

「中国有句古话,不到黄河心不死。在我这儿,是到了黄河心也不死。治理母亲河的工作要继续,大家还得加把劲儿。」

此次视察让主席看到了显著的工作成果,回到中南海,他特意叫来领导干部开会,针对黄河的最新情况调整方案。

马克思主义者的思维和行动都十分灵活,一切以现实情况为转移。

值得一提的是,1964年,70多岁的毛主席又去了一趟黄河入海口。

当地的工作人员着实没有想到,主席竟然会提出要骑马。

他计划骑马回溯黄河,从入海口走到中上游,带着「骑兵团」再次对黄河做实地考察。

为此,他委托秘书帮忙挑选一匹壮马。

见状,大家心中不约而同地想起了曹操笔下的一句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就是伟人,寻常人难以望其项背。

虽然随行医生多次出言劝阻,但毛主席坚持骑马,再感受一番驰骋马背的乐趣。

他本打算花个一两年的时间,把黄河流域具体情况整理成一本系统性的资料,以供治理人员参考。

遗憾的是,由于他很忙,内政外交事务繁琐冗杂,计划最终只能被搁置。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是毛主席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呼号,也是相关从业者时刻铭记心头的口号。

时至今日,黄河治理问题仍是国家建设工作中的重点。若干劳动者,仍在为此事而努力。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大国泱泱,大潮滂滂,大河文明,是中国人不灭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