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朱棣出一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大臣对不出,一神童对出下联

2024-06-01历史

前言

说到元宵节的活动,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猜灯谜、吃元宵,这些都是流传至今的民俗文化,但是 实际上,古时候的元宵节还有一项活动,那就是对对子

元宵节就在新年之后不久,此时还是年味儿正浓厚的时候,因此 人们也就喜欢通过对联来寄托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明朝永乐年间就有这样一个元宵节对朱棣来说相当难忘 ,这一年紫禁城刚好完工一整年然而却意外起了火, 为了安抚人心,朱棣决定大办下一年的元宵节

就是 在这年的元宵节灯会上,朱棣见到了一个神童,只有这个神童将他出的上联工工整整地对了出来 ,让他在这个新年有了一个难忘的回忆。

一、迁都意外

明朝迁都北京这件事其实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就已经在准备了 ,当年懿文太子朱标在出巡路上患病其实就是因为巡视迁都操劳导致的。

在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就暂时放下了迁都这个想法 ,朱允炆继位之后的建文年间一直致力于削藩,也没有再考虑过迁都这件事。

但是在 朱棣登基之后,这件事就又被捡了起来 ,因为北平原先是朱棣的藩地, 他对北平比对南京要更加熟悉,因此就想将京师迁到自己的地盘上

因此 尽管面临大臣们的重重反对,但是朱棣最终还是在永乐四年的时候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 ,同时诏令周边百迁往北平居住,准备迁都。

营建紫禁城的工程耗费了十四年,永乐十八年的时候,紫禁城正式完工 ,次年,朱棣就下诏正式将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

然而就 在迁都这一年却发生了意外,一场大火烧干净了紫禁城的前三殿 ,也烧起了朱棣一脑门官司。

原本就是反对迁都的大臣占多数 ,永乐十四年的时候,朱棣刚恩威并施地杜绝了一切反对意见,结果 刚迁都就给了大臣们这么一个好借口再次闹事

反对的大臣们认为这场火灾就是祖先和上天给出的感应,认为迁都是违反上天旨意的 ,就连原本坚定的朱棣也被他们说得有点动摇了。

因此一直 支持迁都的大臣们看出了朱棣的动摇之后就开始给朱棣出主意化解这场危机,他们建议朱棣在新都大办来年的新年,这样一来既能向上天祈福又能安抚人心 ,堵住反对的官员们的嘴,一举两得。

于是朱棣就采取了他们的办法,将永乐二十年的元月办得红红火火 ,京城几乎所有人家都出门参与了这场圣恩隆隆的新年庆祝。

而朱棣见京城锣鼓喧天,也想去感受一下,因此在和家人们聚过之后就 在元宵节微服私访走上了街头,没想到还真让他碰上了一场惊喜

二、偶遇神童

朱棣虽然是微服私访,但是也不可能就自己一个人, 除了暗中保卫的侍卫以外,还带了几个他非常心上的翰林学士 ,想在这大好日子听点舒心话

京城的街上人山人海,不仅有各种摊位还有多种多样的花灯,人们走走停停欣赏着这美景, 时不时还能猜几个灯谜、对几个对联赢点好彩头

朱棣看见这国泰民安的场景也很高兴 ,于是一时兴起也想带着自己的臣子们与民同乐一下, 于是就出了几个对联让自己这群满腹经纶的大臣们对对下联

刚开始的几个还比较简单,对朱棣的喜好相当熟悉的翰林学士们没一会儿就对上来了 ,并且对得相当精彩,让朱棣高兴得哈哈大笑起来。

然而到了朱棣接下来出的这个上联,大臣们就开始抓耳挠腮了,不知道怎么才能能够让朱棣满意,原来 朱棣这个上联的内容是:「灯明月明,大明一统」

这个上联可以说相当巧妙, 不仅描绘出了当下元宵节的繁荣美景,更重要的是其中的三个大明国号,寄托了朱棣身为当今身上对家国安宁、四海升平的愿望

翰林学士们对那种无关紧要的趣味对联可谓能在手到擒来的同时还能将朱棣哄得高高兴兴的,但是 面对这么一个内涵宏大的上联,却没人敢轻易对下联了

场面一时僵持住了,大臣们头脑飞速运转想要得一个完美的答案,而 朱棣看大臣们都被难住了,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笑着让大家别太过苦恼 ,然后往前走去。

然而大臣们都知道,朱棣只是表面安慰大家而已, 在这么好的日子里,最好的对联没有被对上,朱棣心里肯定也是很遗憾的 ,于是只能默不作声地跟了上去。

然而 朱棣走了一段距离之后,却停在了一个小巷的入口 ,往里探视了两眼,随后走了进去,原来是因为 巷子中传来了一阵孩子的读书声

朱棣很好奇, 这么一个万民同乐的好节日,到底是哪家的孩子还能稳稳坐在家中读书,而不是上街和家人们一起玩闹?

这小巷中只有一户人家,院门开着,想必是家长一会儿就会回来,而 那个读书的孩子就坐在院子中,摇头晃脑地读着和他这个年纪不相符的四书五经

朱棣很好奇,于是在院门口问到: 「孩子,元宵节你不跟家人一起出去玩?」

那孩子听见之后警惕地打量了这群人几眼,看见他们穿着富贵之后就不担心他们是坏人了,然后 跑到门口行了个礼,回答道:「我在准备考科举,时不我待啊!」

三、巧对对联

朱棣听他这小大人的语气被逗笑了,于是摸了摸小孩的脑袋,问到: 「你叫什么啊?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他们,这些人都是大学问家!」

小孩老老实实回答到: 「我叫彭印山,今天元宵节,就不打扰各位先生游乐了。」

听到他的名字之后,一位翰林学士惊呼道: 「你是不是那个江苏溧阳的神童彭印山?」 只见那小孩点点头认下了。

朱棣顿时被激起了兴起,于是随他又拿刚才大臣们没对出来的对联考他:「你是个小神童?那我这有个上联,看你能不能对出下联?」

只见彭印山听完下联之后低着头思索了一小会儿,随后自信地答道:「 君乐臣乐,永乐万年!」

朱棣原本没报什么希望,只是逗逗孩子,没想到彭印山这个答案却让他极为惊喜 ,这个下联甚至可以说比朱棣的上联更巧妙,但是又能完美对应上。

上联中有三个「明」,而彭印山的下联中就对应有三个「乐」 ,并且在上联中有着大名的国号, 下联又一语双关点出了当时的年号「永乐」 ,十分精妙。

不仅如此, 上联视角宏大,表示了对国泰民安的祝愿,而下联反而着眼朝廷,表示了对当朝天子和大臣们的崇高赞美 ,简直是一个完美的「马屁」。

朱棣听过之后在高兴之余甚至还怀疑了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身份暴露了 ,但是看着彭印山从容不迫不卑不亢的样子,还是打下了自己的怀疑。

随后,朱棣就狠狠将彭印山夸了一通,并鼓励他说:「既然你这么有才智,还小小年纪就准备考科举,那我就在朝廷等你了!」

结语

永乐二十年的元宵节让朱棣好好开心了一把,然而 他对彭印山的承诺却没有达成,两年之后,朱棣在永乐二十二年不幸病逝。

而彭印山也有个相当令人遗憾的结局, 十多岁的时候,彭印山因为学习太过刻苦染上了疾病,最终还是没能救回来这个前途光明的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