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躺着指挥作战的王建安,生前被单独授上将军衔,死后竟无人问津?

2024-07-21历史

1955年9月,党中央在京举行授衔仪式,在授衔的55位上将名单中,却没有王建安的名字,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纷纷猜测。

王建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工农红军时期到抗美援朝,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一步步发展壮大。至于为何没能在55年被授上将军衔,数年之后,他的儿子王海波给出了答案。

当年在上将评选结果出炉后,有人将名单递给毛主席批示,毛主席仔细地看了每一位将军的信息,最后目光在王建安的名字上停下了。

「这个人有些骄傲,还是授中将衔为宜」。

评选组的同志们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王建安的功绩大家都看在眼里,许多资历不及他的人都在上将之列,此事传出去,怕是会反响强烈。可奈何主席亲自提出,无奈之下只好等,最后在1956年1月,评选组再次向毛主席提出升王建安的衔,并讲明原因,主席觉得有道理,遂即授予王建安上将军衔。

而毛主席之所以说他有些骄傲,是因为当时发生的一件事情。

王建安本是军队出身,和许多将军一样,有自己独有的气性。在一次会议上,因为和陈毅将军工作意见上的分歧,他一气之下拍了桌子,后来此事传到中央,自然也就给毛主席留下了骄傲自满的印象。

话说回来,王建安气性大,做事儿雷厉风行,但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就连许世友也说他:「会上拍桌骂娘,会下从不拆台」。

可是王建安一生屡立战功,国人皆知,他的故事也极富传奇色彩。

各位读者,且听且言。

1908年10月12日,王建安出生于湖北黄安。和大多数将军的人生轨迹一样,他自幼家境贫寒,甚至是沦落到沿街乞讨。14岁时,仍在给地主家放牛割草,备受剥削,于是年幼的王建安,心中萌生了习武自保的念头。他偷偷跑掉,提着一块自己没舍得吃的腊肉前去沧州,投身到八极门拳师李殿堂门下。

1924年,王建安学成归来,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当初欺压自己的地主,把他狠狠打了一顿,并将地主家的房屋悉数烧毁。怕地主抓自己回去,王建安一个人去了武汉当兵,此时的王建安,才17岁。

在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部队里,王建安整天看着军阀体制下的士兵们浑浑噩噩、陋习严重,伤风败俗之事比比皆是。待了两年之后,王建安实在无法忍受,遂逃回家乡,组建了一支60余人的贫民武装。

渐渐地,他的武装队伍在黄安县开始小有名气,地方组织也与他取得联系。在1927年,王建安带着他的队伍加入了共产党,并在之后参加了黄麻起义。

自此之后,王建安在多次战斗中表现勇猛,自己的带兵谋略也充分显现,开始了一路晋升。

1933年时,时任红三十军第88师政委的王建安参加了宣达战役,成功摧毁了川军第一师的防线,可惜师长汪烈山在战斗中牺牲,王建安便身兼师长政委双职。许多人都称赞他是难得的「军政双全」的指挥员。

汪烈山

1934年10月,举世闻名的长征开始,王建安在长征途中多次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1936年10月长征结束后,党中央组织了王建安等一大批干部前去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王建安虽是行伍出身,但好在他幼年曾偷偷识字,在大学的这段时间里,他充分学习了党先进的军事指挥技术和革命思想。

1938年,王建安顺利从红军大学毕业,奉命担任八路军129师津浦支队的指战员,前去冀鲁地区展开抗日斗争。很快,山东的武装队伍规模发展到了四万多人,为了统一抗日武装,更好地抵抗敌人,八路军成立了由王建安指挥的山东纵队。

山东地区的日军侵略活动日益艰难,日军高层集结了大量兵力,疯狂在山东地区扫荡八路军的根据地。面对数倍于己方的敌寇,王建安率部迂回作战,打得敌军找不着北,双方交火二十余次,敌军却拿他们毫无办法,最后不得不放弃对山东地区的扫荡。

1941年,日军集结了五万余的兵力,大举进攻沂蒙山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了找回在山东的根据地,王建安率军反攻,在与日军大战20多天之后,最终歼灭日军千余人,拿下了敌方据点14处。

同年8月,党中央设立山东军区,王建安担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说是副司令,可党中央却没配司令员,整个军区的军政工作全都落到了王建安的肩上。

1942年的一天,王建安的部队突遭8000日伪军合围。突如其来的围攻让他始料未及,但他仍旧临危不乱,果断发出指示:「先坚守阵地!再伺机突围!切记不要慌张!」,紧接着带着警卫营前去山顶查看地形。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王建安亲自上战场与日伪军厮杀。

终于坚持到天黑,王建安命令营长带队阻击,自己带着机关骨干撤退。临走时,王建安对战士们嘱咐道:「一定要灵活应变,我们撤走半小时后,你们务必撤退,不要与敌军纠缠......」。

在一整个营的奋力阻击下,王建安率部顺利撤退,日军的围剿计划再一次落空。只是在撤退途中,王建安不慎摔下山下受伤,调养了好几个月才有所好转。

1943年3月,王建安奉命担任鲁中军区司令员。任职期间,他常常亲自率队抗击日寇,当时鲁中军区的百姓都说:「是王建安保护了我们!」

1944年,根据党中央指示,为了将山东地区的日伪军据点连根拔除,王建安亲自率领六个团的兵力,攻打山东伪军主力吴化文部,双方激战20多天,成功将伪军歼灭。之后王建安率部转战多地,攻下多处据点。至此,山东5个解放区成功连成了一片。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国共两党再一次坐上了谈判桌,不久后,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协议,解放战争的序幕自此拉开。

王建安接到任务,参与指挥津浦铁路战役,成功打破了蒋介石想要分割华中解放区和山东的企图。同年12月,华东野战军团发起了鲁南战役。王建安一接到命令就坐车奔赴战场,为了抢夺先机,他让司机加快速度,结果把车子给开翻了,王建安也受了重伤。

姬鹏飞让他先去医院治疗,可他却连连摆手。

「我不要紧!战事要紧!」

王建安就这样忍着剧痛走进了指挥所,躺在床上指挥作战。

后来王建安的老部下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都说:「王建安的骨头像是铁做的,他简直太拼命了!」

1947年2月15日,王建安和许世友接到命令伏击国民党的王牌师,李仙洲的部队。

上午十一点,王建安和许世友各自率部发起进攻,李仙洲的77师在与我方激战5小时之后,其大部分士兵被歼灭。在紧接着的战斗中,李仙洲被俘,国民党军队56000余人共计七个师的兵力被歼灭,鲁中、胶东、渤海三处解放区,成功连成一片。

1948年,解放太原已迫在眉睫,毛主席在西柏坡会见了时任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副司令的王建安。

见到王建安,毛主席拖着尚未调养好的身体站起来说道:「建安同志,党中央经过讨论,决定先解放济南,为了打好这至关重要的一仗,你改去山东军团任副司令员,许世友同志任司令,攻打济南的兵基本都是山东人,许世友在山东有威信,你在鲁中鲁南地区有名气,你们同心协力一同作战是最好不过的,你看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

王建安听后忙说:「主席我没意见!一切行动听指挥!我和许世友是老搭档,这一仗请主席放心,一定能打好!」

紧接着王建安找到周恩来,一同协商作战计划。

「攻破济南,半个月的时间足够吗?」周恩来问道。

「如果连续作战,没有什么问题。」

听到王建安胸有成竹的回应,周恩来心里有了底。

老实说,攻破济南,王建安还是有压力的,毕竟济南的城防是出了名的坚固,加之重兵把守,短时间内攻破实在不易。就连当时国民党的将领王耀武也吹嘘:「光是济南城的外围城墙,就能拖住共军三个月!」

王建安分析了战局之后,当即下令,从侦查通讯到指挥,每一步都不能出现失误。

当时的许世友正在养伤,当他伤情好转回到指挥所的时候,王建安急忙汇报工作,笑着打趣道:「许司令来啦,我来向你汇报工作!」

许世友笑着回应说:「建安兄,我刚来不熟悉战情,这主角的戏,还得你来唱!」

许世友上将

不久后,济南战役打响,王建安怕出现纰漏,冒着炮火亲自到战场指挥。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下,国民党整编第96军的军长吴化文率领两万部众起义,撤离了战场。

虽说吴化文起义给我军减轻了不少压力,但王耀武率领的守城士兵仍旧在顽强抵抗,我军久攻不下,伤亡惨重。指挥室都在纠结,到底是继续强攻还是停下修整。

这时王建安说话了。

「虽说伤亡大,困难重重,但是仗已经打到这个地步,王耀武的困难比我们还多,这个时候不能停下!」

许世友当即同意了这个建议,命令战士们一鼓作气,持续进攻。

双方激战不止,直至24日,终于全歼守军,攻破济南城,仅仅用时8天。

就连当时的西方媒体也报道说:「连济南这样的城市都被解放军攻破,他们的战斗力已经足以夺取长江以北的任何一个城市了。」

济南战役结束后,王建安又陆续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整个解放战争期间,王建安基本是指哪打哪,没有半刻停歇。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王建安做好了准备赴朝参战,可党中央并没有指派他作战,直至1952年,他才以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的身份入朝指挥作战。

常年作战,击垮了他的身体,1954年,王建安因为过度劳累,不得已回国进行治疗。

1955年,党中央对解放军的授衔仪式如期举行。可因为文章开头的那件小插曲,王建安等到1956年1月才被单独授上将衔。

此后,王建安先后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济南军区副司令、福州军区副司令,虽说他一直担任的都是副职,却从未有过任何怨言。

叶剑英都对他钦佩有加,说:「建安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总是担任副军职,却毫不计较任劳任怨,很不容易啊。」

晚年的王建安,一年之中有小半年都在四处做调研。他给人的印象总是一身正气坦荡耿直,批评人也不分场合,以至于总是有人到叶剑英那里告状。

叶剑英调侃他说:「你看,又有人告你状了。」

「肯定是那些我批评过的人嘛!」

「哈哈哈,工作问题不容儿戏,你批评得是!」

那些告状的人,自然也是没得到任何回应。在外界而言,王建安的风评相当好,正如中央对他的评价:「他是一位极具军事才能的指战员,是党的忠实拥护者,是正大光明的无产阶级战士,是党的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干部。」

1980年7月25日,王建安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可他的追悼会上竟无一人前来吊唁,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在王建安去世前不久,他和妻子牛玉清一起看电视,偶然看到国外领导人的葬礼仪式,他当场就表明:「假如哪天我死了,一定不要给我开追悼会,不要让人给我送花圈,把我的骨灰撒到老家的土地上,肥肥庄稼。」

后来在病重时,他还不忘强调,不要忘记他的嘱咐,按他的要求办。

当时因为病情很重,牛玉清想着四个孩子怎么也要调回两个在身边陪着,可王建安坚决不同意,说道:「子女要报效国家,只要我还活着,他们一个也别想回来!」

事实也确实如此,王建安去世时,没有一个儿子陪在身边,都是在得知消息后才匆匆赶回,没多久牛玉清去世,四个儿子同样也是闻讯赶回。

王建安简朴的作风感动了许多人,按照生前的遗嘱,去世后他的遗体被送往医院作为医学研究,儿子王海波总说:「父亲生前从没去过301医院看病,没想到死后却进了301医院。」

王建安去世一个多月之后,许多老战友和老下属才得知死讯,这也就是追悼会上无一人前来吊唁的原因。

这就是我们的开国上将,坦坦荡荡轰轰烈烈的一代伟人,王建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