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刘邓黄金搭档,各仨私交密友,是谁

2024-02-06历史

刘邓黄金搭档,各仨私交密友,是谁?

刘邓组合在我军的黄金搭档中可谓完美无缺,他们在工作中默契无间,让人羡慕。然而,尽管他们是亲密无间的搭档,但并非彼此私交最好的三个朋友。

那么,雄才大略的邓公和运筹帷幄的「军神」分别和哪些人有着私交上的紧密联系呢?

邓公,生于1904年,属相为龙,自幼川辣子相伴,虽身不高,但志向远大,几度起落,却始终未改英雄本色。他性格沉稳,豪爽大气,与开国将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十大开国元帅中,除了林总,邓公与其余九位元帅关系甚笃,尤其是几位四川老乡(含重庆)朱老总、刘帅、陈老总和聂帅,视邓公为老大哥,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

主席和周公对邓公的能力和人品深信不疑,然而,如果要列出邓公一生中「关系最铁」的3个人,会是谁呢? 上世纪80年代,邓公步入古稀之年,他的小女儿邓楠也曾问过同样的问题。

邓公的答案有些出乎意料,他给出的三个名字分别是周公、李富春和聂荣臻。这三位,都是邓公年轻时结识的挚友。

1920年8月,年仅16岁的邓公乘船出川,历时一个月从上海前往法国马赛,结识了早一年到达法国的聂荣臻。

年底,周公万里迢迢来到法国,并和赵世炎等组建了旅欧支部。1921年3月,仅仅在法国巴耶中学学习了5个月的邓公因为工作所得连糊口都困难,不得不去当了轧钢工,生活相当艰苦。

他当过饭馆招待员、码头搬运工、建筑工和清洁工。1922年2月,他在夏莱特小镇的制鞋厂结识了王若飞、赵世炎,并成为旅欧支部最年轻的成员。

在旅欧期间,邓公和李富春、蔡畅夫妇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20世纪20年代末,16岁的邓公在法国留学五年,经历了从青少年到青年的成长,期间与聂荣臻、周公、李富春和蔡畅大姐患难与共,这段经历为邓公后来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基础。

1931年初,邓公与周公在上海第二次相见,汇报红7军、红8军的工作。同年,邓公在江西苏区与周公第三次见面。

在红军时期,邓公并没有太多显眼的表现,但在抗战时期与刘伯承搭档,一直合作到解放战争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邓公成为周公的副手,而周公在晚年也坚持认为邓公是最出色的副手,邓公也经历了三次「上上下下」,最终笑到最后,这离不开周公的大力保护。

周公一直作为邓公的革命领路人和事业的「贵人」,而李富春和蔡畅夫妇则像大哥和大嫂一样,他们对邓公的关怀和照顾甚至超过了亲弟弟。

邓公在1933年因为「邓毛谢古」事件受到批评,经历了人生的低谷,而第二任妻子金维映也提出离婚。然而,李富春一如既往,从不避嫌,蔡畅大姐也一有时间就为邓公送饭吃。

在长征前,邓公起初被排除在外,幸好总政副主任李富春将他加进了大名单。

李富春和蔡畅长征到了陕北,邓公因严重伤寒昏迷不醒,生命垂危。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闻讯,用东北军张学良送的铁罐牛奶救了他的命。

抗战时期,刘邓、聂荣臻相互配合,战功赫赫。留在延安的李富春和蔡畅大姐也没有忘记邓公的孤独,介绍卓琳与他相识,成为终身伴侣。

1954年9月,邓公与李富春同时任副总理,并成为了邻居。那么,刘伯承元帅的密友又是谁呢?刘帅的军旅生涯长达50多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成为桃李满天下的军事家。

然而,他与生平「关系最铁」的3个人,年龄却相差悬殊。

刘伯承与朱老总的友情可以说超越了一切。他们在川军和滇军和谈时相识,后来在泸顺起义联手,并在南昌起义并肩战斗。

刘伯承留学归来后,一开始对主席和朱老总的游击战持保留态度。但朱老总苦口婆心的劝说使他认识到游击战的重要性,并协助朱老总和周公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在长征中,他们四渡赤水,屡立功勋。红一四会师后,他们又一同在红四经历了一年南下北上的战斗,被康克清笑称是一对「难兄难弟」。

刘伯承与朱老总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铁。在全面抗战时期,刘伯承一直在太行山战斗,他的长子刘太行被徐向前带回延安交给「朱爸爸」和「康妈妈」抚养。

刘帅在接见外宾时,为了替朱老总挡酒,甚至一饮而尽,结果一回到家就昏睡不醒。这充分说明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和互相信任的关系。

总结:刘伯承与朱老总的关系是非常铁的,他们一起经历了很多战斗,互相支持,互相信任。这种深厚的友情和信任是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刘伯承在延安时期,除了被视为「大哥」的朱老总,还有一位小迷弟,他就是「诗人元帅」陈毅。陈毅和刘帅的相识,可以追溯到1926年底泸顺起义,两人一见如故,从此情同手足。

之后,他们在南昌起义、湘南暴动、井冈山斗争等历史事件中并肩作战。刘伯承进入苏区后,陈毅与他并肩战斗。长征后,陈毅留守苏区,两人分道扬镳。

在抗日战争中,陈毅担任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担任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两人遥相呼应。1942年,陈毅为刘帅50大寿写诗祝福。

最终,两人在1943年底的延安再次相见。

1947年11月,刘邓、陈粟两支主力部队在中原战场上的配合堪称天衣无缝,刘伯承和陈毅先后担任南京市长、上海市长。

陈毅元帅甚至主动请战,希望让二野部队留在物产富饶的东南沿海,由他自己带领三野部队深入大西南作战。 然而,岁月无情。

1972年,陈毅元帅因病逝世,享年71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刘伯承元帅,虽然已年近80岁,视力几近失明,却亲自送别这位老战友。

走进陈毅元帅的房间,刘帅老泪纵横,痛呼自己「失去了一根好拐棍」。 此情此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伤感动容。

刘帅和粟裕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老乡和战友,更是一种战略和战术上的默契。他们第一次相识于1932年的红军学校,第二次相逢则是在17年后淮海战场,而在此之后,他们之间的信任和相知更是日益加深。

刘帅对粟裕的推崇备至,不仅在主席委托粟裕指挥50万大军攻台时得到了体现,而且在建国前的一次会议上,刘帅更是主动向记者推介粟裕,称其为中国最优秀的将领和战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