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朱元璋最荒唐的儿子,朱桂是如何成为大明晋西北第一恶藩的?

2024-04-27历史

洪武七年七月十八日(公元1374年),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朱桂来到了这个世界。取名「桂」,寓意百药之长,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

然而,这个被期待成为「百药之长」的孩子,却成长为明朝最恶名昭彰的亲王,被后人称为「愣怔代王」。

朱桂生而盛世,兄弟姐妹众多,母亲郭惠妃宠爱有加,妻子是燕王朱棣皇后的妹妹。这样的身世,注定他将一帆风顺。

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他身上开了一个大玩笑。

这个被名正言顺宠爱的王子,竟然成为了大明王朝第一个骄奢淫逸、残暴无道的藩王。

他不但荒废政事,虐待百姓,还在王府内外引发惨无人道的悲剧。

一时间,大明社稷为此王一人所堪忧。

明太祖、成祖再三宽容,都未能救他于堕落。最终,这位皇帝的心头肉只好以惨淡收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世人唾弃的亲王。

究其缘由,这一切都与朱桂的性格、家庭教育脱不了干系。

正如古话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

一个王朝的基业,需要皇族自强,也需要后代守成。朱桂的故事,无不警示后人:堕落的皇室是王朝的毒瘤。

洪武七年,朱桂降生。

此时,明朝正值开国鼎盛之时。明太祖朱元璋功成名就,正值壮年。

朱桂生母郭惠妃,是朱元璋的心腹之臣、岳父郭子兴的女儿,受到朱元璋的宠爱。

朱桂是郭惠妃所生的第三子,兄长有蜀王朱椿和周王朱橚,妹妹则有汝阳公主和永嘉公主。

这样的生母,这样的兄弟姐妹,朱桂本该一帆风顺。

更不用说,他的父亲是当世的龙主。

然而,命运这位捉弄人的剧作家,在朱桂身上设置了一个残忍的玩笑。让这个天生丽质的孩子,走上了与生俱来的荣耀完全相反的道路。

公元1378年,5岁的朱桂被封为豫王。

这标志着他正式步入藩王的行列,开始了接受王室教育的生活。

按照惯例,朱元璋会选派儒风最正的王傅辅导这些小王子读书习武,并以身作则教导其礼法仁慈之道。

然而,朱桂自小就显示出性格暴戾,毫不仁慈。

这在他未来的所作所为中充分体现。

公元1390年,16岁的朱桂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此前,他被明太祖指派代理周王朱橚管理周王府事务。

但很快,朱桂的残暴就显露无余。捕风捉影的小事就动辄杀人,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朱元璋把这些罪行都记在了【纪非录】中,作为反面的教材,警示其他藩王。

然而朱桂不知悔改。他将自己的残忍本性发挥到了极致,为害一方。

1392年,明太祖为加强北防,改封朱桂为代王,镇守边疆的山西大同。

原本以为新的环境能让他重新做人,谁知道,到了大同之后,朱桂变本加厉地作恶。

据【明史】记载,他经常与两个堕落的儿子朱逊焴、朱逊炓在大同城内马跑人打,见人就杀,无端杀人。

百姓苦不堪言,私下骂他「愣怔代王」。

但让百姓更绝望的是,朱桂不但没有因此悔改,还把王府内悲剧推向更深的境地。

这就是朱桂成为大明第一恶藩的开端。

当权者的荒唐,必定害民。

而推波助澜这一过程的,还有朱桂身边几个邪恶的女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朱桂的宠妃徐氏。

徐氏生下朱桂的两个儿子朱逊焴和朱逊炓后,开始在王府里兴风作浪。

她依仗朱桂的宠爱作威作福,处处刁难王妃和世子,还时常挑唆朱桂迫害他们。

被宠坏的朱逊焴和朱逊炓也开始在王府外虐害百姓,荒淫无道。

另一个作恶者,是朱桂的宫人刘氏。

刘氏溺爱自己的女儿壶关郡主,将王府的钱财私自送给女婿。

虽然被世子朱逊熮多次劝阻,还是我行我素。

这样的宫廷罪恶,最终导致王府内外积重难返的恶果。

而这一切的根源,还是朱桂这个穷凶极恶的代王。

一个王朝的基业,需要后代的自强圣明,才能传承发扬。

然而,朱桂却成为了大明王朝第一个败坏王统、荒废政事的亲王。

他不仅不能以身作则,教化百姓,反而率先垂坠入毁灭的深渊,成为悲剧的开端。

这一切,都与朱桂的个人品行有关。

而其变本加厉的行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初王室教育的失败。

明太祖晚年猜忌功臣,诛杀异己。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皇子,很难获取仁政的理念。

王傅的教导如浮云,根本改变不了朱桂这样刚愎自用之人的本性。

他将自己的残暴发挥到了极致,这是王家教育的失败。

同时,这也给后世带来一个警示:

君主若不能以德治国,王室必将丧失正气,皇权无以巩固。

这样的教训,在明史上屡见不鲜。

成祖夺位之初,曾下诏免除各藩王。

这本是出于政治需要,但也反映出他有志于教导宗室自强。

然而他晚年沉迷于战争,政教日休。

诸皇子只知猜忌权力,不思进德修业。

这就埋下了日后宫廷内乱的远因。

正德、嘉靖时期的权力斗争,都与君主懈怠政教有关。

皇权骄奢,王道败坏,社稷岂能安宁?

朱桂只是明代乱象的一个缩影。

王朝的基业需要后代的不懈守成,需要皇室的自强圣明。

一个荒唐的儿子,可以轻易消弭先人的心血。

朱桂的一生,对这个道理的警示犹在。

他年轻时的恶行,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1392年,朱桂被封为代王,镇守山西大同后,他的所作所为更加暴虐无道。

擅杀军民,骄横跋扈成为了他的日常。

据【明实录】记载,永乐年间,朱桂经常无故杀害山西百姓,搜刮民财。

他甚至要在大同城外的真武庙祈福,这已违反【皇明祖训】不得出城的规定。

然而,成祖对这位弟弟兼连襟还是网开一面,勉强容忍。

殊不知,名为「宽容」的放纵,只会使恶行更甚。

果然,好景不长。

成祖驾崩后,朱桂更加我行我素,毫无规矩可言。

他经常与两个儿子朱逊焴、朱逊炓在城内马跑人打,见人就杀,人命如草芥。

百姓苦不堪言,百般诅咒,私下称他为「愣怔代王」。

这样的恶名,连皇帝的神职都护佑不了。

正如【明史】所记:

「自永乐中,范阳人屠良为庶人,与桂语,桂怒杀之。其子泣血控告,上敕释之。良乃诅桂必无好报。」

可见,朱桂残忍之名,已为民间所共知。

然而,最令人发指的是,朱桂不仅残害百姓,还使本该和睦的代王府处处充满仇隙。

这些惨无人道的内斗惨剧,都起源于朱桂一个人的暴戾态度。

永乐七年,朱桂的长子世子朱逊煓向成祖告状,说自己无故受父亲疏远,差点被朱桂杀害。

成祖连忙命令朱桂好生待世子,但回到王府的朱逊煓还是在郁郁寡欢中去世。

此后,朱桂对次子广灵王朱寿也是迫害欺凌,最后将他赶出王府。

被宠坏的小妾徐氏和自己的心腹朱逊焴、朱逊炓,也时常挑唆朱桂欺负嫡长子朱仕壥。

种种暴行都出自朱桂一人之手。

能让骨肉相残的,只有恶之极致。

朱桂残害自己的骨肉,正是恶贯满盈的表现。

这样的人,无德无仁,亦无人性。

再加上荒淫无度,残暴百姓,可见其心肠之歹毒。

若非生为皇室,只怕早就万劫不复。

成祖对这样的弟弟也逐渐失去了耐心,但还是不忍治罪。

宣宗即位后,虽多次责令朱桂改过,仍未奏效。

直到英宗即位,才稍稍收拾了这位祖父的糟糕品行。

1443年,英宗得知徐氏母子欺凌世子的恶行,终于喝止朱桂,还赶走了作恶多端的徐氏。

然而晚期的朱桂已经无药可救,一心只想助纣为虐。

1446年,这样的悲剧终于结束。73岁的朱桂死去,结束了他蹂躏大同的恶行。

英宗还因情面,叮嘱地方官员处理丧事时要体恤朱桂。

这样的仁慈治丧,于乱臣恶子毫无作用。

生前恶贯满盈,死后遗臭万年,朱桂的一生何苦来哉?

他不思圣贤国本之治,只一味放纵私欲。

明朝开国之基就此破败,社稷从此蒙羞。

荒唐者治国,祸乱必起。

朱桂身为皇亲国戚,本应以身作则,治理大同。

然而,他不仅玩忽职守,还凶残害民,祸国殃民。

这样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在挑战皇权的底线。

更可怕的是,他还把王府变成了乱伦淫乱的渊薮,放任宠妃和恶子作奸犯科,荼毒王统。

这样的亲王,简直就是君权的毒瘤。

他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昭示着皇权的衰微和王道的坍塌。

朱桂生前的所作所为,就如同催命符一般,把大明社稷推向了深渊。

正如文天祥所言:「约法三章而耻存者,非真宗也;务宽相和而纵恶者,非圣主也。」

一个纵容恶行的君主,必会丧失民心。

朱桂虐待百姓,荒淫王府,皇帝还能不闻不问吗?

纵容之恶,必有恶报。

明武宗正德年间的宫变,明世宗嘉靖年间的皇储之争,种种祸乱都与皇权失正有关。

皇室不修内德,王道必将衰微。

这也是朱桂其人最终失败的原因。

一个王朝如果想要永续强盛,皇权就必须至高无上。

君主必须顺应民意,严于律己,然后治理臣民。

唯有如此,方能保万世太平。

残暴的亲王,必是祸乱之源。

纵容骄子,终必自毙。

朱桂之所以被后人唾弃,正是因为他放任自己的邪恶,也放任自己。

他忘记了皇室的教导,违背了先人的期许,最终坠入万丈深渊。

而纵容他作恶的明成祖,也确实应该反躬自省。

成祖晚年沉迷征伐,荒废政事。

这为日后宫廷内乱埋下了隐患。

长期的边疆征战使成祖疏于内政,这无疑削弱了皇权的威严。

纵容暴戾之君,必有灭亡之劫;放任淫乱之宫,终致乱基之灾。

这就是历史的惨痛教训。

朱桂之所以能狼子野心,骄横跋扈,与成祖晚年懈怠政事也有关。

种种迹象都昭示着,大明王朝正步向衰微。

「国家安危,系于一身」,朱桂的故事告诫君主:不能放任恶行,更不能轻视民意。

唯有匡扶王道,辅佐君主,天下才能太平。

皇权神圣,乃统治之本。

朱桂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跌宕起伏。

他本可以功成名就,享尽荣华富贵。

然而,他偏偏走上了荒唐的道路,最终身败名裂。

其实,早在他被封为代王之前,就已经暴露出暴虐的本性。

这预示着他未来的恶行。

然而成祖并未从中汲取教训,仍然将他封为代王,镇守北疆。

这无疑给了朱桂肆意妄为的机会。

成祖对弟弟的放纵宠爱,直接导致了朱桂日后骄纵跋扈的行径。

这反过来促成了整个代王宫内外的种种悲剧。

成祖作为君主,理应纠正朱桂的恶行,而不是袒护纵容。

这一错漏,终为祸国殃民。

我们不得不深思,一个王朝的荣辱成败,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君主的一念宽容,可能导致灾难;臣民的一念违逆,则可能祸及社稷。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人豪无过错?

后世评说朱桂暴虐无道,但我们也应反省自己,多少君王亦曾放纵子弟兄妹肆意妄为?

多少宰辅亦曾因徇私枉法,纵容奸佞当权?

唯有正视历史,汲取教训,国家方能昌明。

光辉灿烂的历史,同时也不乏灰暗之处。

但正是这些污点,让我们看到王道的脆弱,君权的沦丧。

文人墨客可以感叹束缚才华的时代祸乱,却不见深想朝政败坏的根源何在。

诸如朱桂这样的祸首,正是动荡之源。

倘若他奉公守法,大明社稷岂有今日之憾事?

可惜光阴似箭,历史无法重来。

我们只能退出这个激烈的舞台,静思前车之鉴。

后代学者总结朱桂的教训时写道:

「乱源多生于宫中,祸首多出于权門。」

朱桂就是生动的注脚。

权力若不自律,必将膨胀;人性若不约束,终将堕落。

察明时务者为俊杰,悟历史潜流者为英雄。

唯见时而知务,忧社稷而仁民,国家方可永保千秋大业。

朱桂虽逝,其惨剧依然令人侧目。

且听天命昭昭,看守正途者始能激浊扬清。

大明盛世,终非一人之功;社稷安危,实系万民之责。

感慨万千,所期何异!